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严复评传 >

第25章

严复评传-第25章

小说: 严复评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时中国人考虑的是如何“西化”的问题。清政府实施“新政”,选择的是日本模式,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走民主革命道路,选择的是美国模式。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知识界对自己的思想道路和西方经验给予了反思,普遍不满于固有的资本主义模式,转而对西方新兴的各种社会思潮和文化主张感兴趣,有的研究社会主义,有的转向新保守主义,有的探讨新自由主义。严复晚年虽然表面上是倡导中国传统文化,实际上是受到西方新人文主义、新保守主义的影响和鼓励。而这种主张又是建立在对中国国民性估价极低的基础之上,这与其前期的思想并不矛盾。也就是说,严复的自我评价不仅未改初衷,反而有了某种意味的强化。更为重要的是,严复晚年已隐约感到民族文化需要建立自我评价的标准,这也是他转向传统文化求取养料的一个重要原因。可惜的是,他的这一工作并未真正展开,这是他的遗憾,也是他给一个时代留下的思想遗业。
________________
[1]参见周振甫著:《严复思想述评》第二编《中西折衷时期》。
[2]《与张元济书》(九).《严复集》第3册第539页。
[3]《与张元济书》(五),《严复集》第3册第533页。
[4]《与张元济书》(一),《严复集》第3册第525;526页。
[5]《原富》按语,《严复集》第2册第893页。
[6]《与张元济书》(十一),《严复集》第3册第549页。
[7]《与《外交报》主人书》,《严复集》第3册第560页。
[8]《与《外交报》主人书》,《严复集》第3册第562页。
[9]《法意》按语,《严复集》第4册第940页。
[10]《法意》按语,《严复集》第4册第972页。
[11]《法意》按语,《严复集》第4册第973页。
[12]《法意》按语,《严复集》第4册第1006页。
[13]参看《民报》第2号。
[14]《译《群学肄言》自序》,《严复集》第1册第123页。
[15]严瑰:《侯官严先生年谱》。
[16]《主客平议》,《严复集》第1册第118页。
[17]《社会通诊》按语,《严复集》第4册第933、934页。
[18]参见王轼:《严复传》第115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
[19]严复:《论国家于未立宪以前有可以行必宜行之要政》原载《中外日报》,《直隶教育杂志》第一年第13;14期转载,光绪三十一年九月初一、十五日(1905年9月29日、10月13日)。参见《严复佚文两篇》,《档案与历史》(沪)1990年第3期。
[20]《宪法大义》,《严复集》第2册第241页。
[21]《《老子》评语》十八章,《严复集》第4册第1082页。
[22]《宪法大义》,《严复集》第2册第245、246页。
[23]《宪法大义》,《严复集》第2册第245、246页。
[24]《见十二月初七日邸钞作》,《严复集》第2册第378页。
[25]《论英法宪政两权未尝分立》,《严复集》第1册第218页。
[26]《一千九百五年寰瀛大事总述》,《严复集》第1册第178页。
[27]《论教育与国家之关系》,《严复集》第1册第167、168页。
[28]《政治讲义,第二会》,《严复集》第5册第1252页。
[29]《政治讲义,第二会》,《严复集》第5册第1292页。
[30]《政治讲义,第一会》,《严复集》第5册第1242页。
[31]《论教育与国家之关系》,《严复集》第1册第168页。
[32]《宪法大义》,《严复集》第2册第290页。
[33]《法意》按语,《产复集》第4册第1020页。
[34]《与汪康年书》(九),《严复集》第3册第510页。
[35]《民国初建,政府未立,严子乃为此诗》,《严复集》第2册第380页。
[36]《严复集》,第5册第1512页。
[37]《与曹典球书》(十),《严复集》第3册第574页。
[38]《《民约》平议》,《严复集》第2册337页。
[39]王遽常:《严几道年谱》,《严复研究资料》第52页。
[40]《与熊纯如书》(一),《严复集》第3册第603页。
[41]《与熊纯如书》(二十四),《严复集》第3册第624页。
[42]《与熊纯如书》(五十五),《严复集》第3册第671页。
[43]《与熊纯如书》(九十八),《严复集》第3册第708页。
[44]《救亡决论》,《严复集》第1册第44页。
[45]《《英文汉诂》卮言》,《严复集》第1册第156页。
[46]《社会通诠》按语,《严复集》第4册第933页。
[47]《与《外交报》主人书》,《严复集》第3册第560页。
[48]罗素:《西方哲学史》下册第128页,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
[49]罗素:《西方哲学史》下册第243页。
[50]罗素:《西方哲学史》下册第224页。
[51]《政治讲义》,《严复集》第5册第1249页。
[52]《政治讲义》,《严复集》第5册第1267、1268页。
[53]《政治讲义》,《严复集》第5册第1267、126a页。
[54]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菇础》第145、146页。
[55]《政治讲义》,《严复集》第5册第1288页。
[56]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第145;146页。
[57]《政治讲义》,《严复集》第5册第1311页。
[58]《与熊纯如书》(十五),《严复集》第3册第614页。
[59]《《民约》平议》,《严复集》第2册第334页。
[60]《《民约》平议》,《严复集》第2册第335页。
[61]《《民约》平议》,《严复集》第2册第335页。
[62]《《民约)平议》,《严复集》第2册第337页。
[63]《《民约》平议》,《严复集》第2册第337页。
[64]《《民约》平议》,《严复集》第2册第340页。
[65]《《民约》平议》,《严复集》第2册第340页。
[66]《《民约》平议》,《严复集》第2册第335、336页。
[67]《《民约》平议》,《咫复集》第2册第340页.[68]《普通百科新大词典》序,《严复集》第2册第276页。
[69]《论今日教育应以物理科学为当务之急》,《严复集》第2册第284页。
[70]《论今日教育应以物理科学为当务之急》,《严复集》第2册第284页。
[71]《与熊纯如书》(五十二),《严复集》第3册第668页。
[72]《与熊纯如书》(四十八),《严复集》第3册第661、662页。
[73]《思古谈》,《严复集》第2册第323页。
[74]《读经当积极提倡》,《严复集》第2册第332页。
[75]《导扬中华民国立国精神议》,《严复集》第2册第343;344页。
[76]《导扬中华民国立国精神议》,《严复集》第2册第343;344页。
[77]《读经当积极提倡》,《严复集》第2册第332页。
[78]《与熊纯如书)(八十一),《严复集》第3册第697页。
[79]《与熊纯如书》(十六),《严复集》第3册第615页。
[80]《太保陈公七十寿序》,《严复集》第2册第351页。
[81]《与熊纯如书》(十一),《严复集》第3册第611页。
[82]《与熊纯如书》(二十六),《严复集》第3册第627页。
[83]《太保陈公七十寿序》,《严复集》第2册第351页。
[84]《太保陈公七十寿序》,《严复集》第2册第350页。
[85]《与熊纯如书》(七十三),《严复集》第3册第690页。
[86]《与熊纯如书》(七十五),《严复集》第3册第692页。
[87]梁启超:《欧游心影录》,《饮冰室合集》专集二十三.[88]《与熊纯如书》(七十三),《严复集》第3册第690页。
[89]《与熊纯如书》(七十三),《严复集》第3册第690页。
[90]《与长子严璩璩》(九),《严复集》第3册第787页。
[91]《与熊纯如书》(九十七),《严复集》第3册第708页。
[92]《与熊纯如书》(六十二),《严复集》第3册第677页。
[93]《与熊纯如书》(九十),《严复集》第3册第704页。
[94]《与熊纯如书》(二十三),《严复集》第3册第623页。
[95]《与熊纯如书》(八十三),《严复集》第3册第699页。
[96]《与焦纯如书》(七十九),《严复集》第3册第695页。
[97]《与熊纯如书》(六十八),《严复集》第3册第683、684页。
[98]《遗嘱》,《严复集》第2册第360页。
严复译著及出版情况



      书名
      作者
      原书出版年份
      译述时间
      译文(最初)出版时间
      出版情况
      字数



      天演论(Evolution and Ethics)
      赫胥黎(T。 H。 Huxley)
      1891年(英国)
      1894(?)—1896
      1897年12月
          1897年12月—1898年2月以《天演论悬疏》为名(署侯官严复达旨)在《国闻汇编》第2、4—6册刊载。

          1898年4月题名《天演论》,由湖北沔阳卢慎始基斋木刻。
          
      1898年10月,《天演论》由侯官嗜奇精舍石印出版。1905年,《天演论》由商务印书馆排印出版。
      近6万字(其中案语30条,约1。7万字)



      群学肄言(Study of Sociology)
      斯宾塞(H。 Spencer)
      1873年(英国)
      1897—1903年
      1897年12月
          1897年12月—1898年1月题名《劝学篇》,载《国联汇编》第1、3—4册。
          
      1901年,《劝学篇》第一篇由南昌读有用书之斋作为“侯官严氏丛刻本”木刻出版。

          1902年,《群学》(即《劝学篇》)由杭州史学斋铅印出版。

          1903年4月,以《群学肄言》为书名,分4册由上海文明译书局出版。

           同年,《  正群学肄言》由上海商务馆出版。
      



      支那教案论
      宓克
      1892年
      
      1899年4月
      上海南洋公学译书院出版
      



      原富(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
      亚当·斯密(Adam Smith)
      1776年(英国)
      1897—1900年
      1901—1902年
      分八册,由上海南洋公学院(交通大学前身)译书院陆续出版。
      约55万字(其中案语300余条,约8万字)



      群己权界论(On liberty)
      穆勒(J。 S。 Mill)
      1859年(英国)
      1899年
      1903年
      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
      约八万字



      社会通诠(History of Politics)
      甄克思(E。 Jenks)
      1900年(英国)
      1903年
      1904年1月
      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
      约11万字(其中案语18条,约4千字)



      英文汉诂
      据英人马孙摩杰思等著作编译
      
      
      1904年
      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
      



      穆勒名学(A system of Logic)
      穆勒(J。 S。 Mill)
      1843年(英国)
      1900—1902年
      1905年
      由金陵副氏金杰斋木刻出版。
      1912年,由商务印书馆分三册铅印出版。

      1959年,三联书店出了新的标点本。
      约29万字



      法意(De L。 espritdes Lois)
      孟德斯鸠(Baron de Monte squien)
      1743年(法国)
      1900(?)—1909年
      1904—1909年
      分七册,由上海商务印书馆陆续出版
      约52万字



      名学浅说(Primer of Logic)
      耶方斯(W。 S。 Jevons)
      
      1903年
      1909年
      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
      1959年,三联书店出了新的标点本。
      



      中国教育议
      卫西琴(A。 Westharp)
      
      
      1914
      载《庸言报》第2卷第3、4期。
      同年,先后由天津《庸言报》馆和上海文明书局出版。
      



      欧战缘起
      根据外国报刊的消息和社论编译
      
      1915年
      
      载于送呈袁世凯阅览的资料集《居仁日览》,非卖品。
      



      《严译名著丛刊》(共八种)
      
      
      
      

      由商务印书馆汇集严译名著八种(《天演论》、《原富》、《群学肄言》、《群己权界论》、《社会通诠》、《法意》、《名学》、《名学浅说》而成。

      1981年重印,经校勘,并改为新式标点。
      



严复学术行年简表
严复学术行年简表

★1854年(清咸丰三年)
1月8日(阴历十二月初十)生于福建侯官(今闽侯)县阳崎乡。初名传初,乳名体乾。

★1859年(清咸丰八年)
开始进私塾读书,先后从师数人,中曾从五叔父严厚甫(名洽昌)读书习字。

★1863年(清同治二年)
在家馆从师宿儒黄少岩(名昌彝)读经。

★1865年(清同治四年)
黄少岩去世。改从其子黄孟脩(名增来)读书。

★1866年(清同治五年)
春间,娶王氏夫人。
6月,父死,家贫,不再从师读书。
冬,参加福州马尾船厂附设的船政学堂(原名“求是堂艺局”)入学考试,名列第一。

★1867年(清同治六年)
正式进入船政学堂后学堂,学习英文、数学、物{理、化学、地质、天文、航海术等。入学后改名宗光,字又陵。

★1871年(清同治十年)
在福州船政学堂毕业,考列优等。被派往“建威”舰上实习。曾前往新加坡、槟榔屿等地。

★1872年(清同治十一年)
在福州船政局制成的“扬武”号军舰上实习,曾前往日本长崎、横滨等地。

★1874年(清同治十三年)
随“扬武”舰去台湾,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