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中国军事战争通史 >

第110章

中国军事战争通史-第110章

小说: 中国军事战争通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国战争 黄梅之战

    唐乾符五年(878年),唐廷以曾元裕为招讨使,调兵围剿王仙芝义军,在黄梅(今湖北黄梅西北)消灭了这支农民义军。

    是年正月,王仙芝自荆南解围后,率部北上河南。正月初六,至申州(治今河南信阳)以东时,与招讨副使曾元裕打了个遭遇仗,义军被杀万人,被招降散遣的也有万人。唐朝廷便让曾元裕担任招讨使,解除了年老多病、战而无功的宋威的兵权,让宋还归青州(治今山东益都)。并提拔颍州刺史张自勉为招讨副使,又调西川节度使高骈为荆南节度使兼盐铁转运使,加强兵力,加紧围剿王仙芝义军。二月,王仙芝率领义军南下蕲州(治蕲春,今湖北蕲春北)。曾元裕穷追不舍,王仙芝义军激战失利,义军5万余人战死,王仙芝在突围中不幸遇难,余部由尚让率领投奔黄巢。

    点评:王仙芝是唐末农民起义中首举义旗的领袖人物,他提出的“均平”口号是动员农民反唐的政治纲领,对推动反唐斗争起了极大的动员作用。但是,由于王仙芝受封建思想影响较深,在义军取得一些胜利后经不住唐王朝高官厚禄的诱惑,向唐乞降,涣散了军心,导致了义军内部分裂。王仙芝与黄巢分兵后,仍对唐统治者抱有幻想,并一再乞降,不能领导义军进行坚决的反唐斗争,终于在唐廷的围追堵截中被杀,使唐末农民起义大业丧失了一支重要力量。

中国战争 黄麞谷之战

    唐武后万岁通天元年(696年)五月至七月,在唐与契丹、奚等之战的初期,契丹首领李尽忠举兵反唐,在西硖石黄麞谷(今河北迁安东北西硖石谷内)大败唐军的一次伏击战。

    唐高宗后期,皇后武则天擅政,至天授元年(690年)改唐国号为周。为镇压内部原眉州刺史徐敬业(司空徐世勋之孙)与唐宗室诸王李冲、李贞等的举兵反叛,抵御外部突厥、吐蕃的进攻,不得不连年用兵,在军事上陷于窘境。此时,与契丹相邻的营州(治今辽宁朝阳)都督赵文翙刚愎自用,对契丹饥民不予救济,并侮谩其首领,欺压其民众,激起契丹强烈不满。于是熟悉唐朝内情的契丹松漠都督李尽忠与归诚州刺史孙万荣等,决定乘机举兵反唐。于万岁通天元年五月十二日,攻陷营州,俘虏数百人,斩杀赵文翙。尽忠自称无尚可汗,令其妻兄万荣为大将,领兵出掠,所向皆下,十天内兵至数万,号称10万。进攻祟州(治今辽宁朝阳东北),俘龙山军讨击副使许钦寂。武则天为安定边疆,即于二十五日命左鹰扬卫将军曹仁师、右金吾卫大将军张玄遇,左威卫大将军李多祚、司农少卿麻仁节等28将,率军进讨。七月十一日,又增派春官尚书、梁王武三思为榆关道安抚大使,纳言姚踌为其副,出镇渝关(今河北山海关)以备策应。同月,万荣率军再攻檀州(治密云,今属北京市),被清边道副总管张九节部击退。八月,尽忠见官军来攻,预设伏兵于西硖石谷,为诱其深入,先释俘虏假传契丹难以自存、待官军到来即投降的情报,使官军信以为真,争先开进,到达黄麞谷;派老弱佯装迎降,又故意把老牛瘦马遗于路旁,使曹仁师等放松戒备,舍弃步兵,督率骑兵轻进,八月二十八日进入伏击区。契丹伏兵尽起,突然攻击,官军大败;玄遇、仁节被俘。尔后,尽忠又用缴获的军印,诈为牒书,令张玄遇署名,送于唐后军总管燕匪石、宗怀昌等,促其昼夜兼程急进,致其士马疲惫不堪。契丹遂于中途设伏突袭,使官军全军被歼。

    点评:此战,是中国战争史中伏击战的典型战例,契丹李尽忠等乘唐廷内忧外患之弊举兵,据有利地形,以逸待劳,多施欺诈,诱敌深入,终以伏击战大败唐军。

中国战争 霍邑之战

    隋义宁元年(617年)八月,在唐统一战争中,起兵反隋的原太原留守李渊率军在霍邑(今山西霍县)击败隋将宋老生军的作战。

    李渊太原起兵后,于六月建大将军府,僚属裴寂等上李渊号为大将军,李渊命裴寂为长史、刘文静为司马。又开仓赈济贫民,应募从军者日益增多,遂置三军,分为左、右,通称“义士”。命李建成为陇西公、左领军大都督,统左三军;李世民为敦煌公、右领军大都督,统右三军。七月初四,以四子李元吉为镇北将军、太原太守,留守晋阳宫,负责太原事宜。初五,李渊统甲士3万于晋阳誓师出发,并发布檄文,告谕尊立隋代王杨侑之意。尔后沿汾水南下,经雀鼠谷(今山西介休西南、霍县以北汾河河谷),于十四日进屯贾胡堡(在今山西灵石西南)。隋西京留守、代王杨侑派虎牙郎将宋老生率精兵2万驻守霍邑,左武侯大将军屈突通率骁果数万驻河东郡城(今山西永济西南蒲州镇),与宋老生遥相呼应,以拒李渊。适逢阴雨连绵,粮草不继,又传北方突厥与割据势力刘武周将乘虚袭击太原,人心惶惶。李渊依裴寂等人建议,欲退兵太原,再图后举,但为建成、世民二人苦谏乃止。二十八日,太原粮草运到。八月初一天气转晴,李渊命晾晒铠仗行装。初三清晨,李渊即率轻骑借浓雾掩护,沿傍山小道直趋霍邑。为防宋老生闭门固守,李渊采纳建成、世民用轻骑诱其出战之计,亲率骑兵数百至城东,命建成、世民各率数十骑,逼至城下辱骂,以激怒宋老生。并将士卒分10余队由城东南向西南佯动,造成攻城假象。同时,令殷开山急召步兵火速赶至。宋老生亲率3万大军从东门、南门出战。李渊虑其背城不肯远出,命李建成由东门佯退诱敌,李世民布阵于城南。宋老生贸然进兵,离城里余而阵。这时,殷开山率步兵赶到,李世民率轻骑直冲宋老生侧背,将其军截断;李渊军齐呼而前,并派人传呼已俘宋老生,隋军闻之大乱,老生军遭前后夹击,所部溃败,欲退回城,但城门已为建成、世民部夺占,宋老生被斩。日暮,李渊乘胜麾兵登城,占领霍邑。

    点评:此役,李渊计诱宋老生出城,两路夹击,大败隋军,为进军关中打开了通道。

中国战争 积石军之战

    唐天宝六载(747年)七月,在唐与吐番的战争中,唐将哥舒翰为保护麦收,抗击吐蕃军的歼灭战。

    初,每年麦熟之季,吐蕃便出动大批兵马至积石军(今青海贵德)等地抢收粮食。因其势大,且出没不定,唐军守将无人能防御,边地人称其为“吐蕃麦庄”。六载七月,唐河西节度使王忠嗣的部将哥舒翰就任河源军(今青海西宁)使后,决心改变这种状况,遂精心部署,并事先派属将王难得、杨景晖等率兵马至积石军设伏。是月,又派出5000骑兵前来抢收粮食。哥舒翰趁蕃军立足未稳,亲率精锐兵马从城中杀出。吐蕃军匆忙迎战,死伤过半,大败而去,至积石军,又遭王难得等所率人马伏击,全军覆没。

    点评:此战,哥舒翰出敌不意,巧设伏兵,全歼蕃军。

中国战争 嘉山之战

    天宝十五载(756年)五月,在唐平安史之乱的战争中,唐朔方节度使郭子仪与河东节度使李光弼于嘉山(今河北曲阳东)大败史思明的著名作战。

    十五载四月,郭子仪、李光弼在九门城南大败史思明后,一直追围史思明于博陵(今河北定州)。史思明集众固守,唐军攻城十日不下。五月,郭子仪、李光弼撤围还常山(今河北正定),史思明率数万人马尾随追来。郭子仪选骁骑500人,边走边轮番诱战。这样走走停停,停停走走,经过3天抵达行唐(今属河北),叛军疲惫,只好后退。郭子仪乘机回军反击,败史思明部于沙河(今河北行唐、新乐之间)。安禄山得知河北兵败,即命从河北逃回洛阳的大将蔡希德率步骑2万还救史思明。又命范阳守将牛廷玠发范阳等郡兵万余人南下,配合史思明夹击唐军。史思明收集散亡士卒,与援军合兵5万余人,其中同罗、曳落河精骑万人。郭子仪、李光弼进至恒阳(今河北曲阳),史思明又率众接踵而至。郭子仪下令深沟高垒,不与叛军直接交锋,而采取疲劳战术,贼来则守,贼去则追,白天耀兵扬威,夜晚偷袭贼营,使叛军忙于应付,无法休息,人困马乏。五月二十九日,郭子仪、李光弼率军出城,与史思明大战于嘉山。唐军大获全胜,斩首4万级,俘获千余人,缴获战马5000匹。史思明在溃乱中跌下马来,披发赤足,拖着断枪,狼狈逃回军营,随即逃往博陵。李光弼乘胜追击,进围博陵,郭子仪准备北图范阳。唐军嘉山大捷,声威大振,河北十余郡的地方官吏和军民纷纷起来杀死叛军守将,归顺唐军。自颜杲卿常山举义以来,叛军由范阳至洛阳的通道再次被切断,叛军往来联络的人,只能轻装简从,偷偷过境,但多被唐军俘获。家在范阳的叛军将士,无不军心动摇。安禄山极其恐惧,大骂谋士高尚、严庄,又召集谋臣商议对策,打算放弃洛阳,撤兵回范阳。

    点评:郭子仪、李光弼采取疲敌战术,初败叛军于沙河,继败叛军于嘉山。这是我国古代战争史上,运用疲敌战术取胜的典型战例。

中国战争 剑南、西川之战

    唐大历十四年(779年)十月,在唐与吐番的战争中,吐蕃大相尚结息联合南诏,与唐军在剑南西川(治今四川成都)的作战。

    五月,唐太子李适继位,是为德宗,其为稳定内部局势,对吐蕃采取以和为主,和战相济的策略。八月,德宗派太常少卿韦伦为使,护送唐代宗李豫在世时前后8次被扣留的吐蕃使节等共500人到吐蕃,表示对吐蕃诚心修好的态度。吐蕃因其在东面的疆界要求得不到唐的认可,便屡次发兵企图迫使唐承认,均遭唐兵反击而失败。在南面,吐蕃多次发兵攻打,但也屡遭失败。为雪此恨,十月初一,吐蕃联合南诏新王异牟寻,发兵20万(一说10万)分三路攻唐:中路出入茂州(治汶山,今四川阿坝州茂汶),过汶川(今四川番县南)及灌口(今四川灌县西北);北路从扶州(治同昌,今四川南坪东北)、文州(治曲水,今甘肃文县西白龙江南岸),过方维(今四川平武东北)、白坝(在今四川境);南路从黎州(治梁水,今四川云南华宁)、雅州(治蒙山,今四川雅安西),过邛崃(今四川荣泾西)关,声称欲取蜀作为吐蕃的东府。当时唐剑南节度使崔宁应诏在京师长安(今陕西西安),留守诸将难以抵御吐蕃、南诏联军强大攻势,联军势如破竹连克许多州县,唐剌史多弃城逃命,百姓藏于山谷。唐德宗急诏朱泚所领的范阳兵5000人、禁军4000援救剑南,并更换崔宁等剑南所属的旧部将帅。命右神策都将李晟率禁兵4000,金吾大将军曲环率邠州、陇州、港阳兵5000南下驰援蜀中。剑南东川节度使出兵自江油(今四川平武东南)到白坝与山南东西道节度使兵会师,合击吐蕃、南诏联军。范阳军追杀败退的吐蕃、南诏联军于七盘(今四川汶川北),接着连续攻占维、茂二州。李晟率所部神策兵追杀蕃南联军于大渡河外,双方激战,蕃兵死伤干余人,败退崖谷,李晟切断蕃军粮草后援,加之天寒,蕃南联军缺衣少吃,死亡八、九万,南诏王寻牟异十分恐惧,徙居苴咩城(今云南大理)筑防拒守。

中国战争 黄巢江陵之战

    唐乾符六年(879年),黄巢义军在北伐中,对唐廷荆南节度使王铎江南大本营江陵(今属湖北)的一场进攻战。

    是年十月,黄巢率领十万大军北伐,先后占领潭州(今湖南长沙)、沣州(今湖南沣县),杀沣州刺史李绚。义军大将尚让率领大军,号称50万,进逼江陵。江陵地处长江中游,东接江淮、西连巴蜀,南通五岭,北达京都,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之战略要地。南面行营招讨都统、荆南节度使王铎坐镇于此,命名将李晟之后李系守潭州,烽驿相望,欲将黄巢义军阻于长江以南,进而消灭。王铎不把义军放在眼里,日夜纵情酒色。当他听到李系惨败,惊恐万分。遂命部将刘汉宏留守江陵,托辞欲会刘巨容之师而逃往襄阳(今湖北襄樊)。而留守部将刘汉宏原参加过农民起义,见主帅逃走,在义军没到之前放纵官兵,焚掠江陵,满载而去。士民逃窜山谷,只剩下一座空城。十一月初六,尚让率领义军兵不血刃占领江陵。

中国战争 交趾之战

    唐大中十三年(859年)至咸通七年(866年),在唐与南诏的战争中,唐王朝与南诏政权争夺交趾(今越南河内)拉锯战。

    初,峰州(治嘉宁,今越南永富白鹤南风州)林西原驻有唐防冬兵6000,附近七绾洞蛮酋长李由独常协助唐王朝戍守,运送租赋。十二年六月,安南都护李涿罢除防冬兵,专委李由独担当防务。李由独势孤难自立,南诏拓东节度使乘机写信引诱,又把甥女嫁给其子,并委其为拓东押牙,李由独遂率其众降于南诏。十三年,南诏国王丰祐卒,子世隆(酋龙)继位,因其名犯太宗、玄宗之讳,唐遂未加册封。世隆遂自称皇帝,国号大礼,不再奉唐正朔,并派兵攻陷唐播州(治今贵州遵义),唐与南诏的关系彻底破裂。

    咸通元年(860年)十二月,安南土著引南诏兵3万余人,攻陷交趾,安南都护李鄠与监军逃奔武州(治今广西宜实)。唐王朝因忙于集中兵力镇压裘甫起义,无暇及此。次年六月,李鄠收集土军,攻讨群蛮,收复安南。三年二月,南诏军再次进攻安南。唐派前湖南观察使蔡袭率许、滑等8道兵共24万赴援安南,声势浩大,南诏自动退去。到十一月,南诏见8道兵马各回本道,又出兵5万进逼安南。蔡袭告急,唐廷敕发荆南、湖南两道兵2000人,令桂管(今桂林等地区)征义兵3000人,后又调山南东道弓弩手1000人一同赴援安南。但山高路远,援兵难以及时到达,而南诏军已将交趾团团围住。蔡袭据城死守,坚持到四年正月初七,南诏兵破城而入,蔡袭孤身一人,徒步力斗,身中10箭,欲趋监军船,但船已离岸,遂一跃入海,以死报国。荆南、江西、鄂岳和襄州戍边将士400余人逃至城东水边,荆南虞侯元惟德等对大家说:我们没有船,入水也是死,不如返回头与蛮子拚了,一个换两个也值得。众将士杀回东罗门,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