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中国军事战争通史 >

第147章

中国军事战争通史-第147章

小说: 中国军事战争通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月初,南唐战舰数百艘自洞口退往清口(即泗水入淮处,今江苏清江西南),柴荣即命水军中流疾进,自与赵匡胤分率步骑夹淮两岸追击,且战且行,至楚州西北大破之。缴获战舰毁沉之余得300余艘,士卒杀溺之余得7000余人。南唐淮上水军至此被歼殆尽。次年正月,攻克楚州之后,即征当地民夫浚通鹳水(今江苏淮安西老鹳河),挥巨舰数百艘直入长江。三月,周世宗进抵迎銮镇(今江苏仪征),柴荣亲至江口,遣军大破瓜步(今江苏六合南)及东沛州(即东洲,今江苏启东北吕泗镇一带)水军。南唐主惊恐,乃奉表划江为境求息兵。周世宗罢兵,尽得淮南江北14州60县。

中国战争 后周攻南唐之战

    五代后周显德二年冬至五年春(南唐保大十三年至中兴元年,955—958年),周世宗柴荣三攻淮南,击败南唐的战争。

    五代末,南唐割据江淮,地辖30余州,广袤数千里,北与后周毗邻。元宗李璟自恃实力强大,出师灭闽、楚之后,又联合契丹、北汉攻后周,进图中原。周世宗为统一天下,示形用兵。采纳比部郎中王朴所献先易后难、先南后北的进军方略,决定先攻南唐,后攻契丹、北汉。遂于显德二年十一月,命宰臣李谷为淮南道前军行营都部署兼知庐寿等州行府事,以忠武节度使王彦超为行营副部署,统领侍卫马军都指挥使韩令坤等十二将,乘淮水浅涸,南唐疆防懈怠,突起进攻;命吴越王钱俶出兵常州(治晋陵,今江苏常州)策应。时南唐清淮节度使刘仁赡镇戍淮西重镇寿州(治寿春,今安徽寿县),元宗恐兵力不足,即命神武统军刘彦贞为北面行营都部署,率兵2万增援;另以同平章事皇甫晖为应援使、常州团练使姚凤为应援都监,率兵3万进屯定远(治今安徽定远东南)策应;同时以抚州刺史柴克宏为右卫将军率兵往救常州。李谷等抵正阳(今安徽寿县西南正关)北,架浮桥渡淮攻寿州月余不克。三年正月初,刘彦贞率援军至来远镇(今安徽寿县西南),以战舰数百艘趋正阳断后周军退路,自领步骑往救寿州。初六,周世宗首次亲征。命侍卫都指挥使李重进率兵前赴正阳,命河阳节度使白重赞领兵3000进屯颍上(治今安徽颍上西北),自率京师兵继进。时李谷恐南唐军断后遭夹击,即焚刍粮退兵。十六日,周世宗至陈州(治宛丘,今河南淮阳),闻李谷引兵退保正阳,料必有追兵,遂令李重进疾驰淮上接应。及至,列阵正阳东,截击大破3万追兵,杀刘彦贞及麾下万余人。南唐应援使皇甫晖等闻败讯,自定远退保清流关(今安徽滁州西北)。周世宗乘势进抵寿州,征宋、亳等州丁夫数十万攻城助战,督诸军昼夜攻城,数日不克,遂改长围久困,遣将分路出击打援。殿前都虞候赵匡胤以诱伏之计,大败南唐军于涡口(今安徽怀远东北),斩其都监何延锡等,获战舰50余艘;乘胜于二月连克清流关及滁州,俘应援使皇甫晖、都监姚凤。与此同时,后周巡检使司超部败南唐军3000余人于盛唐(今江苏六合),擒都监高弼等,获战舰40余艘;侍卫马军都指挥使韩令坤攻占扬州、泰州(今属江苏)。后周军诸将所向克捷,元宗大为惊恐。三月,遣使过江,请去帝号,割沿淮寿、濠(今安徽凤阳东北)、泅(今江苏盱眙西北)、楚(今江苏淮安)等六州并岁纳金帛百万两(匹)求罢兵。时后周军已占领淮南之地近半,周世宗欲尽取江北全境,不允和议。元宗求和遭拒,又恐失江北难保江南,遂部署反攻。命齐王李景达为诸道兵马元帅,陈觉为监军使,边镐为应援都军使,率军渡江,自瓜步(今江苏六合东南)北上;命右卫将军陆孟俊率兵万余出常州夺泰、扬二州;遣鸿胪卿潘承祜赴泉、建(今福建泉州、建瓯)等地招募骁勇;以许文稹为西面行营应援使,配合主力抗击后周军。四月,周世宗亦调整部署:命李重进为庐、寿等州招讨使,武行德为濠州城下都部署,向训为淮南节度使兼沿江招讨使;赵匡胤率部进屯六合,以迎击南唐军反攻。未几,两军再战,南唐将陆孟俊猛攻泰、扬州,后周将韩令坤退走;周世宗派兵往援,韩回军击败南唐军,擒陆孟俊,复占扬州。赵匡胤亦以少击众,大败自瓜步北趋六合的南唐军,杀获近5000人(参见六合之战)。后大雨积旬,后周军无水战之备,加之粮运不继,师老兵疲,难于久战,周世宗乃令放弃滁、扬等州,整饬军纪,集兵攻围寿州;南唐军乘机复占失地,李景达等率兵5万进驻濠州。周世宗深知无水军难以攻取淮南,乃于五月返京师,於大梁城西汴水侧,集工徒建造楼舰数百艘,连同缴获南唐舰船,以南唐降卒教练水战,并组建水军。

    寿州被困逾年,南唐援兵受监军使陈觉控制,驻濠州遥为声援,不进战解围。及寿州粮尽,主帅李景达方遣许文稹、边镐等进军紫金山(今安徽寿县东北,淮河南岸)立寨,筑甬道通往寿州城欲通粮运;未及城边,遭后周将李重进袭击,丧师5000余人。四年二月,周世宗再次亲征,命右骁卫大将军王环率新建水师数千人,乘战船数百艘自闵河沿颍水入淮,抵紫金山南立营。三月初三,赵匡胤率先出击,破甬道,隔断寿州守军与援军联系;为切断南唐军淮上退路,周世宗命虎捷左厢都指挥使赵晁率水军数千前出至镇淮军(即涡口)。初五,诸将奋战,尽克紫金山各寨。南唐军大溃,被俘杀万余人,许文稹、边稿等被擒,余众沿淮东逃。周世宗以步骑夹淮两岸追击,水军顺流追击,至镇淮军夹击尽歼溃军,南唐兵战溺死及降者近4万人,缴获战舰粮船数百艘(参见紫金山之战)。李景达、陈觉自濠州逃往金陵(今江苏南京)。寿州粮断援绝,守城监军使周廷构、营田副使孙羽等乘刘仁赡病危昏迷,假其名出降(参见寿州之战)。不久,周世宗北返东京(今河南开封)。

    是年十月,周世宗第三次亲征。自涡口渡淮直趋濠州。南唐将郭廷谓列栅于城东北滩地,环水自固,以战船数百屯于城北,并植巨木于淮水设障阻截周军。十一月,周世宗率军水陆并进,攻克濠州,拔其水寨,冲破水障,焚其战船70余艘,杀2000余人。继而破水路援军于洞口(今安徽凤阳东),杀5000余人,降卒2000余人,乘胜沿淮东进。十二月,相继攻占泗、楚、海(今江苏连云港西南)等州,夺得战舰300余艘,俘7000余人,将南唐淮上水军歼之殆尽。随后,遣军破天长(今属江苏),趋扬州,军至高邮(今属江苏),扬州即已城空。五年正月,周世宗引战舰数百艘自楚州南下入江,于三月大破南唐屯瓜步及东沛州(即东州,今江苏启东北吕泗镇一带)水军(参见淮南之战)。元宗惧后周军就势渡江南下,急遣其臣刘承遇进献庐、舒(今安徽合肥、潜山)、蕲、黄(今湖北蕲春、黄冈)四州,许以江为界,岁贡称臣。后周尽得江北14州60县,遂罢兵。

    点评:此战,周世宗三次亲征,以围点打援之策,疲惫、消牦南唐军;继新建水军,水陆并进,尽歼南唐淮上水军,直捣长江,迫南唐划江为境,取得统一战争首战胜利,为北伐契丹创造了有利条件。

    附:作战地图

中国战争 胡柳陂之战

    五代后梁贞明四年(918年)八月至十二月,晋王李存勖向汴梁进军途中,集兵攻后梁,在胡柳陂(今河南濮阳东南)受挫先败后胜的一次作战。

    是年八月,晋王李存勖集中魏、幽、沧、景、邢、易、定、麟(治新秦,今陕西神木县北)、胜(治榆林,今内蒙古准格尔旗东北十二连城)、云、蔚、新、武等州及河东、魏博之兵,共约十万,于魏州进抵杨刘,分兵抢掠郓、濮(今山东鄄城北旧城),然后沿黄河而上,驻扎于麻家渡(今濮州境内)。后梁北面行营招讨使贺环、北面行营排阵使谢彦章驻守濮州北行台村,坚壁不战,与晋军对峙百余日,十二月初一日,李存勖率军推进,在距离后梁军十里的地方扎营。是月十九日,令军中所有老弱将士全部回归魏州,二十一日毁掉营寨,率领大军甩开后梁军主力,绕过梁军阵地直指汴梁而去。二十三日,晋军进抵胡柳陂(濮阳东)。二十四日晨,后梁军跟踪追来,晋军已设栅为营。卢龙节度使周德威建议利用营栅以逸待劳,用骑兵骚扰后梁军,使其不得休息、进食,然后乘其营垒未立、疲乏,一举歼灭它。李存勖未采纳这一意见,竟命令部将李存审押运粮秣先行,自率亲军与后梁军交战。梁军被李存勖击败,退往濮阳的骑兵在途中与晋军先行的辎重相遇,晋军辎重惊溃,引起阵势混乱,后梁军乘势发起进攻。经激战,晋军虽击退了后梁军,但自己损失士卒达三分之二,久经战阵的将领周德威也死于混战之中。危急中,李存勖集散卒向高丘集结。至中午,后梁军亦占领陂中土山;李存勖率骑抢占土山险要,击敌立足未稳。后梁军被迫于山西侧列阵自固。傍晚,晋军诸将多主张休战,惟阎、李二将建议连夜突袭。李存勖纳其建议,下令从正面出击,并令李嗣昭率骑兵迂回北侧,向后梁军突起进攻。后梁军惊溃战败,死伤近3万人。战后,晋军也因伤亡甚重,无力再攻汴州,乃罢兵撤归。

中国战争 闽王延政守建州之战

    五代闽永隆二年(940年),建州节度使王延政击退闽王军,再破援己吴越军图建州(治建安,今福建建瓯)的反击战。

    闽通文四年(939年),闽王曦在康宗朝衙军兵变中被拥为闽王后,对宗族、勋旧猜忌杀戮胜过康宗王昶。曦弟王延政数贻书规劝,反遭忌恨。永隆二年,曦先遣亲吏叶翘赴建州监军,再于福(今属福建)、建2州邻界置南镇军,扼守险要,控制建州,由此兄弟积相为仇。二月,王延政为摆脱控制,欲杀叶翘,并发兵攻南镇,击溃福州西部戍兵。叶翘奔还福州后,曦命统军使潘师逵、吴行真率福州兵4万攻建州。及至,焚城外房屋,潘、吴分别置营于城西、城南,与建州隔建阳溪水而峙。王延政守建州恐自力不敌,遣使向吴越求援。二十六日,吴越王钱元瓘遣内牙统军使仰仁诠、都监使薛万忠率4万兵出宣州(今安徽宣城)南下往援。三月初二,潘师逵命都军使蔡弘裔领3000兵出战,被建州将林汉彻击败于茶山(亦名凤凰山,今福建建瓯东)。十一日夜,王延政集骁勇千余人,潜出城西,涉建阳溪,乘风纵火,突袭潘军营垒,潘师逵猝不及防,战败而死,其部众皆溃逃。建州兵尚未转攻城南,吴行真及其将士已弃营而逃。王延政继乘势率军攻取水平(今福建南平)、顺昌(今属福建)。四月,建州之危已解,吴越援兵方至。王延政犒劳吴越军,并请班师,仰仁诠有图建州之心,安营城西北,拒不撤兵。王延政遂遣轻骑断吴越军粮道,恰逢久雨,吴越军粮断。五月,王延政在泉州刺史王继业2万兵增援下,大破吴越军,俘斩万余人。十八日夜,仰仁诠领余众北撤。建州实力自此始盛。

中国战争 南汉击吴权交州之战

    五代时期南汉大有十一年(938年),吴权据交州(今越南河内),利用潮汐大败南汉水军的作战。

    大有中期,南汉将杨廷艺反叛,率爱州(今越南清化)兵攻取交州,遂称安南节度使自立,以其属下吴权留守爱州。十年三月,交州牙将皎公羡杀杨廷艺而代之。吴权闻知,于十一年十月率爱州兵攻交州,皎公羡恐力不能支,即以厚赂向南汉乞师求援。南汉高祖刘?欲乘乱收复交州,便以其子刘弘操为静海军节度使,徙封交王,令其率战舰趋交州,并亲率大军趋海门镇(今越南海防市西北)为其子声援。未及南汉水军至,吴权已杀皎公羡并先于占据交州,且于涨潮前在海口滩头广植尖头包铁木橛,以迎击南汉军。正逢涨潮,南汉水军方至,吴权即遣轻舟挑战,尔后佯弱伪遁,诱南汉水军尾追。刘弘操果率水军追击,及至潮落,其舰船轧在尖木橛上皆翻。吴权乘机挥军奋力冲杀,南汉军死伤甚众,刘弘操战死,刘?收余众仓皇而还。

中国战争 晋攻幽州灭燕之战幽州之战

    五代后梁乾化元年至三年(911—913年),晋王李存勖继攻燕幽州(今北京市西南)初战取胜之后,乘胜再次攻取幽州,灭亡燕国而进行的战争。

    后梁开国之初,卢龙节度使刘守光独据幽州,乘后梁与晋争夺河北之际,自称为帝,建国号大燕。旋出兵河北,与晋发生争斗。乾化元年十一月,燕军2万兵出幽州南下攻容城(今河北容城北),易定节度使王处直向晋求援。十二月,晋王李存勖派藩汉马步总管周德威领兵3万攻燕以救易、定。

    二年正月,周德威部直抵幽州外城,刘守光闭让拒守,派人向后梁求援。后梁军遭晋、赵联军阻击,被迫南返。五月,刘守光命将士万余出战,在幽州城东南龙头岗,与周德威部激战两日,主将单廷珪被擒,3000人被歼,士气大丧。

    三年正月,周德威率军攻占燕顺州(今河北顺义县),又克安远军(今河北蓟县),迫使燕守将成行言等人投降。二月二十三日,晋副将李存晖攻克檀州(今河北密云县),刺史陈确降晋。三月初一日,周德威攻取卢台军(今河北宁河县),二十一日,晋将刘光濬又攻克古北口,燕居庸关使胡令圭等投降。至此,幽州关内州县多为晋军所攻占。

    燕王刘守光见幽州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遂令大将元行钦率领骑兵7000,牧马山北,招募山北军队,以接应契丹;又任命骑兵将领高行珪为武州(今河北宣化)刺史,拟为外援,以保幽州。晋将李嗣源奉命分兵巡行攻克山后八军;继又将燕将元行钦追至广边军(河北怀来县北),先后历经八次交战,元行钦屡遭挫败,被迫投降。不久,李嗣源又攻取儒州(今河北延庆县)。至此,燕之山后各州亦尽为晋军所占据。

    四月二十七日,晋将刘光溶攻占平州(河北卢龙县),燕刺史张在吉被俘。五月又攻取营州(河北迁安县西),刺史杨靖降晋。六月初一日,晋王派监军张承业到幽州与周德威商议进取幽州事宜。刘守光派使者去晋营拜见张承业,请求献城投降,未予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