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中国军事战争通史 >

第177章

中国军事战争通史-第177章

小说: 中国军事战争通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N逶拢鹦谝蛭肪迕晒啪俟ブ卸迹铝钋ǘ寄暇ń窈幽峡猓A拢鸨狈讲孔迦俗槌傻募j军在良乡(今属北京)一带哗变,转降蒙古。成吉思汗乘机命部将石抹明安、三摸合拔都鲁率军从古北口(今北京密云东北)南下,会合糺军攻中都。成吉思汗为切断辽西与中都联系,命木华黎率军进攻辽西。十年二月,木华黎平辽西,攻占金北京(今内蒙宁城西南)。三月,围中都蒙古军击溃金援军,尽获所运粮饷,使中都陷于粮尽援绝的困境。五月。金中都留守、都元帅完颜承晖服毒自杀,蒙古军占领中都(参见中都之战)。十一年秋,成吉思汗命三摸合拔都鲁率万骑,由西夏进克潼关(今陕西潼关东北)、拔汝州(今属河南),奔袭南京,兵至京西杏花营,因金援兵赶到,被迫渡黄河北去(见潼关、南京之战)。

    木华黎、孛鲁攻金

    十二年(金兴定元年,1217年)八月,成吉思汗封木华黎为太师、国王,命其率汪古部、兀鲁特、弘吉剌等10军及糺、汉诸军攻金。木华黎改变以前肆意杀掠和夺地不守的战法,招降和重用汉族地主武装为其争城夺地。木华黎自中都率军南进,连克金遂(今河北徐水西北)、蠡(今河北蠡县)等州,破大名府(今河北大名东北)后,转军山东,克密州(今山东诸城)、益都(今山东青州)等l0余州县。十三年,木华黎于紫荆口(紫荆关)俘降金行元帅事张柔,复其原职。张柔招集部曲,南下雄、易、保(今河北雄县、易县、保定)等州。木华黎则自西京(今山西大同)南攻太原、汾阳(今属山西)等地。十四年,蒙古军乘金军三路攻宋之机,张柔于新乐(今河北新乐西南)大败金将武仙,扩地30余州县。木华黎遣军连克苛、岚、吉、隰(今山西苛岚、岚县北、吉县、隰县)等州。十五年,金宣宗为守土抗蒙,于河北、河东封九公,划地分守。木华黎复由中都南进,金恒山公武仙以真定(今河北正定)降;旋转军趋济南,降宋金将严实以所辖彰德(今河南安阳)、大名(今河北大名南)等二府六州,30万户降蒙;继而率军攻黄陵冈(今山东曹县西南),大败金军20万,占领黄陵冈。十六年,严实破东平(今属山东)。木华黎率军出陕西,攻延、鄜、坊(今陕西延安、富县、黄陵)等州、。十七年,木华黎率军攻长安(今西安)、凤翔(今属陕西)未克。次年三月,还军至闻喜(今属山西)病死。其子孛鲁袭职,继续攻金。金宣宗完颜珣卒,子完颜守绪继位(哀宗)。二十年,武仙叛蒙降金,孛鲁遣都元帅史天泽率军击败武仙,复真定。继而孛鲁与史天泽合军击败红袄军彭义斌部。成吉思汗征西返回旧营,准备举兵攻西夏(参见蒙古与西夏的战争)。二十二年,蒙古军围攻益都。成吉思汗尽克西夏诸诚,于清水县(今属甘肃)行营病死。拖雷监国元年(金正大五年,1228年),金益都被围日久,城中食尽,李全降蒙。孛鲁力排处死李全的建议,委以重任,使许多州县闻风归附。山东尽为蒙古所有。金哀宗为集中兵力抗蒙,停止攻宋,通好西夏,全力西守潼关,北守黄河,蒙金两军遂成隔河对峙局面。

    窝阔台灭金

    成吉思汗在攻灭西夏途中病死,未能实现攻灭金朝的宿愿,遂在临终遗嘱中诏示后人,利用宋金世仇的矛盾,借道于宋,迂回至唐(今河南唐河)、邓(今属河南),联合宋朝,直捣金朝都城南京的灭金方略。

    蒙古窝阔台汗元年(金正大六年,1229年)八月,窝阔台即蒙古大汗位,次年率军攻金。金朝急忙调整部署:增加凤翔、京兆(今西安)等州府守城兵力;抽调忠孝马军入关,加强京畿外围突击力量;改陕西西路行省及陕西东路行省为陕西两路行省,置于阌乡(今河南灵宝西北),增强潼关防御。三年二月,蒙古军攻克金军事要地凤翔。五月,窝阔台在官山(今内蒙古卓资北)召开诸将大会,议定分道伐金。七月,分兵三路出师:左路军由斡陈那颜率领,出济南,趋南京;中路军由窝阔台亲率,由官山入晋,经白坡(今河南孟津东北)渡河趋南京;右路军由拖雷率领,从凤翔南进,绕道宋境,由金州(今陕西安康)沿汉水东进,迂回趋南京。金哀宗闻讯,急调黄河沿岸守军20万,至邓州禹山(今河南邓州西南)地区阻击蒙古右路军。十二月,拖雷与金军战于邓州不胜,遂弃邓州北进。金军又尾其后由邓州驰援南京。两军且战且行,蒙古军不断遣轻骑袭扰金军,致使金军数日不得休息和饮食,又逢连降大雪,将士精疲力竭。四年正月,金军进至三峰山(今河南禹县西南)与蒙古军对垒相峙。旋窝阔台率军白白坡渡过黄河,遣将口温不花等率军会拖雷,拖雷遂乘机向金军发起进攻,全歼金军精锐15万,俘杀金帅完颜合达、移刺蒲阿(参见三峰山之战)。继而,潼关守将李平献关降蒙古,河南十余州被蒙古军占领。三月,窝阔台遣大将速不台率军三万围南京。蒙古军置百余炮并力攻城;守城军民使用震天雷、飞火枪奋勇抗击,经16昼夜激战,双方伤亡惨重。四月,窝阔台北还,留速不台继续攻城。金遣使议和成,蒙古退兵,速不台屯汝州。七月,蒙古遣使至金被杀,和议遂绝。八月,蒙古军在郑州附近击败金援兵10余万。至此,金军主力已所剩无几,京城内粮尽援绝。金哀宗于十二月带少数臣僚和将士逃往归德(今河南商丘南)。五年正月,金南京守将崔立向蒙古军献城投降。六月,金哀宗去蔡州(今河南汝南)。蒙古军兵马都元帅塔察儿率部进围蔡州。十一月,南宋应蒙古之约,遣鄂州江陵府副都统制孟珙率军2万、运米30万石,与蒙古军会师蔡州城下。六年正月,宋军、蒙古军相继攻入城内,金哀宗自杀,金亡(参见蔡州之战)。

    点评:此战,成吉思汗及其继承人,在政治上以反抗压迫为号召,激发了新兴民族的斗志;在谋略上善于利用金、宋、夏以及金朝内部矛盾,联此击彼,各个击破,尤为突出的是成功地运用了假道于宋、联宋灭金、招降安抚之方略;在战法上长于声东击西,迂回夹击,突袭歼敌;注重吸收中原先进技术,改进武器装备,增强攻坚能力,故屡战屡胜。而金朝统治者,政治腐败,多方树敌,战法消极,士气不振,终至败亡。蒙古灭金为尔后攻灭南宋,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附:作战地图

中国战争 蒙古成吉思汗攻西辽之战

    元太祖十二年(1217年),成吉思汗派兵消灭原乃蛮部太阳罕王之子屈出律的作战。

    宋嘉泰四年(1204年)乃蛮灭亡后(参见纳忽山、不黑都儿麻之战),太阳罕王之子屈出律(也称古失鲁克)率少数部众与篾儿乞部残部逃至西辽,并篡夺了西辽的统治权,休养士马,企图与成吉思汗争雄漠北。西辽国,也称哈剌契丹国,是辽宗王耶律大石于宋宣和四年(1124年)二月所建,其都城八剌沙衮(别称虎思斡耳朵,在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东南)。至其孙直鲁古(也称直鲁克)继位,怠于政事。屈出律投奔西辽,帝直鲁古可怜其父死国亡,遂留他下来。屈出律见直鲁古年老怠于政事,遂阴谋篡位,先取得信任,当了驸马,尔后至叶密立(今新疆额敏东南)、海押立(今哈萨克斯坦巴尔喀什湖东南塔尔迪库尔干东)和别夫八里(今新疆吉木萨尔北破城子)境内,号召反攻复国,乃蛮旧众纷纷来附,实力大增。屈出律乘直鲁古秋天出猎之机,以伏兵8000将其擒获,表面上尊直鲁古为太上皇,屈出律当了西辽皇帝。元太祖十年(1215年),成吉思汗攻占金朝中都(今北京)后,得知屈出律逃至西辽并篡位,篾儿乞部也附属于他,聚集兵力图反攻复国。为解除后顾之忧,成吉思汗回蒙古本土后,于十二年派哲别将军率2万骑兵西征屈出律,派长皇子术赤和速不台率兵2万消灭篾儿乞部残部,哲别采取政治瓦解与军事打击相结合的方略。兵至垂河(今吉尔吉斯斯坦之楚河),屈出律闻风而逃。哲别向西辽广泛宣传信教自由,开放被封清真寺,反复申明,蒙古军只抓屈出律,不要任何东西。伊斯兰教徒纷纷起义,蒙古军所到之处,伊斯兰教徒们消灭守军,大开城门欢迎。哲别宣布不抢、不烧、不杀三不政策,军纪严明。都城八剌沙衮及岭北诸城均不战而下。次年,哲别进军岭南。屈出律企图与哲别军在可失合儿(今新疆喀什市北)决战,但西辽军士气已衰,伊斯兰教徒拒绝战斗。哲别军未至,屈出律即弃可失合儿西逃,从者仅三人,沿途居民无容纳者。哲别紧追不舍,并悬赏缉拿屈出律。屈出律逃入巴达哈伤境(今塔吉克斯坦与阿富汗交界一带)河谷中,被猎人捕获,交哲别处斩。术赤、速不台率军在垂河流域全歼篾儿乞部,于十三年秋班师回国。

中国战争 蒙古第一次西征之战成吉思汗西征成吉思汗西征西域花刺子模的战争

    元太祖十四至十九年(1219—1224年),成吉思汗率军与花剌子模国进行的一场战争。

    成吉思汗灭亡西辽后(参见蒙古攻西辽之战),其地便与中亚最强大的国家花剌子模王国接壤。花刺子模王国原是里海之东的小国,都城兀笼格赤(原名花刺模,一作乌尔达赤,蒙古人称玉龙杰赤,在今土库曼斯坦乌尔根奇)。宋庆元六年(1200年),摩诃末继位后,逐渐强盛,夺取西辽西部地区;又通过多次远征,吞并了波斯(今伊朗)、阿富汗等周围各国,达到全盛时期。建新都于撒马耳干(今乌兹别克斯坦之撒马尔罕),企图远征蒙古,派使节到中都(今北京),探听大蒙古国虚实和路线。其后,由于分封诸子,政出多门,国力渐弱。

    元太祖十年(1215年),成吉思汗派使节到花剌子模王国,缔结通商贸易协定。成吉思汗按协定派出使臣与商队450人,500头骆驼,携带大批金银珠宝与商品前往通商。至讹答剌(一作兀都刺儿,在今哈萨克斯坦奇姆肯特西北),总督亦难出见财起意,诬指商队为间谍,上报国王屠杀之,侵吞商品与骆驼。成吉思汗为集全力攻金,避免中断贸易,争取和平解决,派出使臣,致书摩诃末责其背信弃义,要求交出凶手。摩诃末拒绝要求并杀害正使,剃光两位副使胡须,押送出境。

    成吉思汗遂以攻金事付木华黎,而自谋征讨花剌子模之事。十三年(1218年),灭西辽后,蒙古西境遂与西域接壤。十四年,成吉思汗亲统大军西征,历时五年。消灭了40万军队,征服了花剌子模。

    十四年六月,成吉思汗亲统大军从额尔的失河出发,越过阿勒台山,经别失八里(今新疆吉木萨尔北破城子)、仰吉八里(今新疆马纳斯西北)、天地(今新疆寨里木湖)、畏兀儿(今新疆东南地区)、阿力麻里(今新疆霍城西北)、哈刺鲁(今哈萨克斯坦伊犁河以北地区)各以兵从,共23万人,号称60万。摩诃末与大臣议定,命各城坚壁清野,不出战。

    成吉思汗于是年中秋前后抵达虎思斡耳朵,稍事集中休整,立即向锡尔河进攻;以哲别率5000骑兵为奇兵,取道畏兀儿、可失哈儿(今新疆喀什市北)、拔汗那(今乌兹别克斯坦费尔干纳地区),进入阿姆河上游,从花剌子模东南部,进攻摩诃末战略上敏感的地方。以造成切断王国与两大资源地和新军筹建基地阿富汗与呼罗珊联系的假象,吸引摩诃末的注意力。摩诃末中计,派其主力指向拔汗那对付哲别。

    成吉思汗率主力乘机推进到锡尔河的讹答剌,分军为四;第一路军由皇子察合台、窝阔台指挥,留攻讹答剌。经强攻六个月,最后占领讹答剌,活捉亦难出;第二路军由皇子术赤指挥,顺锡尔河西北攻占昔格那克(也称速黑纳黑,今哈萨克斯坦契伊利东南)、讹迹邗(今吉尔吉斯斯坦乌支根)、巴耳赤邗(今契伊利西北),毡的(今哈萨克斯坦克齐尔·奥尔达东南);第三路由阿剌黑、速亦客秃、塔孩指挥,沿锡尔河东南攻占伯纳克特(一作别纳客,今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西南)、忽毡(今塔吉克斯坦之列宁纳巴德)。成吉思汗与拖雷率领主力,以速不台为先锋,渡过锡尔河,通过600公里宽的基吉尔库姆沙漠,直取不花剌(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撒麻耳干,切断摩诃末向受围各城支援的通道。

    成吉思汗于十五年秋,派以术赤为主帅,察合台、窝阔台为副,指挥第一、二路军往攻玉龙杰赤,次年攻克(参见玉龙赤杰之战)。成吉思汗用了一年零七个月的时间,消灭花剌子模国30万军队,攻占花剌子模本土和河中地区,取得了具战略决战性的河中战役的胜利,为灭亡花剌子模国打下了基础(参见河中之战)。

    成吉思汗军至撒麻耳干,获情报:摩诃末已从忒耳迷(今乌兹别克斯坦捷尔梅兹北)渡河,暂住夏营地,兵力不多。于是派哲别、速不台、脱忽察儿三将,各率领1万骑兵往攻,摩诃末认为新都撒麻耳干城池坚固,易守难攻,没有三至四年不能攻克,不料五天陷落,遂率部逃窜(参见撒麻尔干之战),路经纳克休普(今阿富汗马扎里沙里夫北)、巴里黑(马扎里沙里夫西)、你沙不儿(今伊朗东北部内沙布尔)(参见你沙不儿之战)、可疾云(今伊朗德黑兰西北加兹温)、哈马丹(今伊朗德黑兰西南哈马丹),马三德兰(今伊朗东北部马赞德兰省)至里海阿疏儿·阿迭岛(今伊朗戈尔甘河口以西,其岛或已下沉)、阿必思浑岛(今已无可考)隐蔽。哲别、速不台二将率领部队跟踪追击,俘其母后秃儿堪可敦和嫔妃,缴获了金库,押送撒麻耳干至成吉思汗大本营。术赤、察合台、窝阔台待命往攻玉龙杰赤,阻击乘船沿海北上的摩诃末军。

    当摩诃末得知其母后、嫔妃被俘,幼子丧命,又患肋膜炎,自知不久于世,乃立札兰丁为嗣主。成吉思汗立即命令哲别、速不台率领3万骑兵(包括脱忽察儿之1万骑兵)北越高加索探察。哲别、速不台率军由南面迂回里海,进入亚塞拜然(今阿塞拜疆)进行了乔治亚(或称谷儿只,即今格鲁吉亚)之战,扫荡高加索南北诸役,举行了帖雷克河之战、迦勒迦河之战,破俄罗斯联军10万,打开了俄罗斯大门,班师回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