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中国军事战争通史 >

第187章

中国军事战争通史-第187章

小说: 中国军事战争通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陷汉阳后,转师东南于十二日再破兴国路(今湖北阳新)。同时派部将鲁法兴北攻安陆府(今湖北安陆),元知府丑闾率部迎战,鲁法兴以小股义军佯败诱敌,趁丑闻纵兵追击,远离城池之际,自率主力由别道突入城内,丑闾回救不及,兵败被俘。徐寿辉义军分别攻下武昌周围各要点后,元湖广行省平章星吉起用老将郑万户,完城池,修器械,守御武昌。徐寿辉派部将邹普胜率部攻武昌,并派2000余人进城诈降,以为内应。被星吉和郑万户识破诈情,歼诈降兵。适星吉调任大司农职,义军买通其他守将,逮捕郑万户入狱。邹普胜乘元军内部混乱之际,率部猛攻,元威顺王宽彻不花、行省平章和尚弃城逃走,义军遂克武昌。尔后义军乘势向西挺进,连克沔阳(今湖北沔阳)、中兴路(今湖北江陵)等地。

    点评:此战,义军为攻取武昌重镇,先行剪除武昌两翼,尔后采取离间之计一举攻克武昌,为其继续向西发展创造了条件。

中国战争 武昌之战

    元至正十四年(1364年)二月,在朱元璋统一江南之战中,朱元璋率部在武昌(今江西武昌)灭亡汉陈理的战斗。

    陈友谅兵败鄱阳湖(今江西鄱阳湖)中箭身亡后(参见鄱阳湖之战),其子陈理率余部逃回武昌嗣位,改元德寿。为彻底消灭陈理势力,朱元璋于至正二十三年,亲率常遇春等部进攻武昌,久攻不克,于十二月,留常遇春率部围困武昌,自回建康(今南京)。翌年二月,朱元璋亲至武昌督战。时陈理援军在其丞相张必先的率领下进驻离武昌20里的洪山,朱元璋为孤立武昌之敌,派常遇春率5000精兵往攻,以绝其外援。常遇春率部击败援军,擒张必先。击败汉军外援后,朱元璋又派陈友谅旧臣罗复仁入武昌说降。陈理见外援已绝,武昌孤势难为,遂出降,旋陈友谅之弟陈友才亦在潭州(今湖南长沙)降,至此汉政权灭亡。

    点评:此战,朱元璋采取长围久困的战法,围点打援,使武昌守军陷于孤立,尔后再实施攻心战,从而兵不血刃下武昌,灭亡了汉政权。

中国战争 下沚江之战

    南宋建炎四年至绍兴元年(1130—1131年),在钟相、杨么起义作战中,南宋水军进攻洞庭义军,于下沚江(今湖南汉寿东北)被杨么义军击败的水上作战。

    四年春,湖南义军首领钟相被俘杀后,杨么、夏诚、周伦等聚众数十万,退据龙阳(今湖南汉寿),于洞庭港汊交错、险峻岛屿中创建水寨,据陆向水,维舟岸侧,严密设防,继续与官府抗衡。鼎澧镇抚使兼知鼎州程昌寓率军进剿,于鼎口(今湖南常德东,沅水入洞庭湖处)被杨么水寨义军击败后,焦燥不安,偶得水手木匠高宣献车船(以脚踏木制机轮为动力的大型战船)图样,遂令按图打造。同时招充水军,召募辰、沅、靖(今湖南沅陵、芷江、靖县)等州洞丁刀弩手,合为一军,专习水战,欲报鼎口之辱。绍兴元年,程昌寓率领新造车船及海鳅船队径攻下沚江夏诚水寨。夏诚寨位于下沚江口,唯西南面临陆,其余皆环水,寨内重城重壕,寨外设陷马坑,义军有备,严守以待。程昌寓不顾下沚江窄狭,江水涨落不定,急欲炫耀车船威力,督军疾进。及至寨前,夏诚大开寨门,官军莫测,惧而不敢入攻。寻值阴雨,众兵淹没泥淖数日,俟至天晴,人马已疲。程昌寓欲撤军,奈下沚江水渐落,沚江口滩浅,车船不能出,遭义军奋力冲杀,大败。程昌寓仅乘海鳅船逃脱,车船及水手木匠高宣被义军缴获。自此,各寨义军利用鼎州(今湖南常德)、德山、澧州(今湖南澧县)、钦山、药山、夹山盛产的松杉樟楠等木材,改制创新十余种车楼大船,以轻便海鳅船配合,出没于洞庭湖区,屡败宋军,取得水战优势。

中国战争 仙人关之战

    南宋绍兴四年(金天会十二年,1134年),在川陕之战中,宋军与金军在仙人关(今甘肃徽县东南)进行的一次要隘攻防战,是南宋十三处战功之一。

    绍兴三年(1133年)十二月,金元帅左都监完颜宗弼率军攻克和尚原,宋吴玠军退守阶州(今甘肃武都东南),金军乘势由宝鸡直趋仙人关。吴玠料金军必将深入,遂在关右侧筑垒,称“杀金坪”,并在地势险要处筑隘,设置第二道防线,严兵以待。四年二月,完颜宗弼与陕西经略使完颜杲、伪齐四川招抚使刘夔率骑兵10万,大举攻仙人关。吴玠率万余人与金军激战数日,终因力不及彼,退守第二道防线。金军人披重甲,铁钩相连,鱼贯而上,吴玠与其弟吴璘督军死战,以劲弓强弩大量杀伤金军,金军攻势不减,吴玠派部将杨政率精兵锐卒,持长刀,大斧攻金军左右翼。三月初一夜,宋军燃火四山,战鼓动地,出兵反击,并派王喜、王武诸将攻入金营,金军惊溃,金将韩常被射伤,遂引兵逃遁。吴玠乘势扩大战果,派张彦等将劫横山寨,杀敌千余人,又命王俊于河池(今甘肃徽县)设伏兵,再攻金军。金军被迫退回凤翔府。

中国战争 襄樊之战

    蒙古至元五年(南宋咸淳四年,1268年)至十年,在忽必烈灭宋之战中,元军长期围困,并最后攻取南宋军事重镇襄阳、樊城(今湖北襄樊)的重要作战。

    襄阳、樊城地处南阳盆地南端,依托岘首山(今襄樊南)而峙,夹汉水而立,西临关陕,东达江淮,跨连荆豫,控扼南北,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历代为兵家必争之地。北宋时即建成京西南路重镇,后因军将不和,交争内乱,为蒙古军所占。1239年收复襄阳、樊城后,重修城池,大量储备资粮、军械,使之再次成为南宋西陲重镇。

    元世祖忽必烈即汗位、平定阿里不哥之乱后(参见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之战),谋臣郭侃曾建策先取襄阳,再直趋临安(今杭州),遂着手整顿军队,督造战船,做攻宋的准备。至元四年,降将刘整建议攻宋方略,宜先从事襄阳,无襄则无淮,无淮则江南唾手可得。忽必烈当即下定决心,制定了先取襄阳、浮汉入江、直趋临安的方略。至元五年九月,忽必烈派都元帅阿术、刘整率军进围襄阳、樊城,后又遣枢密副使史天泽主掌军务。蒙古军针对襄樊的设防及宋军长于守城隘和水战的情况,采取了筑堡连城、长期围困、水陆阻援、待机破城的战法。先筑堡于鹿门山(今襄樊东南)、白河口(今襄樊东北),切断宋军南北之间的联系;继筑实心台(今东敌台)于汉水中,以断宋军水道;又筑城万山(今襄樊西)以断其西;立栅灌子滩(今襄樊南)以绝其东;自万山起筑长围至百丈山(今湖北襄樊南),并筑岘首山、虎头山一字城,联互诸堡,集兵约10万围城,形成对襄樊的严密包围。时南宋丞相贾似道把持朝政,昏庸腐败,因曾与忽必烈订有割地称臣的密约,故不派得力将领赴援。知襄阳府兼京西安抚副使吕文焕守襄阳,多次出击均未摆脱困境。六年三月,宋京湖都统张世杰率马、步、舟师援襄、樊,于赤滩圃(今襄樊东南汉水中)·,被蒙古军击败。七月,宋沿江制置副使夏贵率水军5万,战船3000,乘秋雨水涨,送粮援襄,于新堡(今湖北襄樊南)遇蒙古军伏兵,遭水陆夹击大败。七年二月,吕文焕为摆脱危局,率步骑1。5万人,兵船百艘,突袭万山堡,被蒙古万户张弘范击败,突围的尝试遂告失败。

    三月,蒙古军为加强水上作战能力,在万山西练水军7万人,造战船5000艘。九月,宋殿前副都指挥使范文虎率殿司、两淮诸军,战船2000艘援襄,于灌子滩被蒙古军击败,范文虎乘轻舟逃遁。八年四月,范文虎率军带大批钱粮再次援襄,与蒙古军战于湍滩(今湖北宜城东南),又被击败。六月,范文虎率舟师l0万、战舰千余艘,第三次援襄,进至鹿门,遭蒙古军水陆夹攻大败,损失战船近百艘,范文虎弃军夜遁,总管朱日新、郑皋被俘。七月,襄阳守将来兴国率军攻百丈山,被蒙古万户阿剌罕军击败,突围再次失败。至此,襄樊日危,连连告急。十一月,蒙古建国号大元。

    九年三月,阿术、刘整奉命向樊城发起猛攻,破其外城,斩杀守军2000人,俘将领16人。宋军退内城坚守,蒙古军增筑重围困之。时襄阳城内盐、薪、布帛奇缺。宋京湖制置安抚使李庭芝因调遣不动范文虎军,乃派人到襄阳西北清泥河上游均州(今湖北丹江口市)境内,造轻舟百艘,募勇士3000人,由都统张顺、张贵率领,乘五月汉水涨,载盐、布等物资援襄。二十四日深夜,经与元军鏖战,突破重围,张贵入援襄阳,张顺战死。后张贵率军潜出襄阳,接应来援的宋军,因叛卒泄密和范文虎失约,在龙尾洲遭元军伏击,陷入重围,奋战不脱,全军覆没。此后,两城外援断绝,仅靠汉水上的浮桥互相联系。十年初;元军对樊城发起总攻。首先断木沉索,烧毁襄、樊之间的浮桥,切断两城联系。接着兵分多路,并配以威力大、射程远的回回炮,合力攻樊城,昼夜鏖战,终破城而入。宋守将牛富率勇士坚持巷战,因寡不敌众,死伤惨重,牛富身负重伤,投火殉职,樊城陷落。襄阳陷于内无力自守,外无援兵的困境。元军在加紧攻城的同时,展开攻心战,平章政事阿里海牙亲自喊话招降。二月,吕文焕见突围无望,又慑于元军的军事压力,终以城降。荆湖都统范天顺不屈而死。

    点评:此战是元灭宋的关键性战役之一。元军针对南宋善长守城和水战的特点,采取久围缓攻、待其自毙方略,夺彼所长,一举攻占襄阳、樊城,突破了南宋的战略防御体系,为长驱直入南宋腹地、横扫江南打开了通道。

    
中国战争 襄阳之战

    南宋嘉定十年(金兴定元年,1217年)四月,在宋金战争中,宋军在襄阳(今属湖北襄樊)击败金军的一次伏击战。

    十年四月,金宣宗命行枢密院事乌古论庆寿、签书枢密院事完颜赛不率师南下攻宋。金军攻至光州(今河南潢川)中渡镇后,分兵攻襄阳、光化军(今湖北老河口市西北)、枣阳军(今湖北枣阳)。宋京湖制置使赵方率部进驻襄阳,同时加强对光化、信阳(今属河南)、均州(今湖北十堰市东北)的防务,以牵制金军。金军从襄阳城西30里的团山猛攻襄阳,宋统制扈再兴、陈祥、钤辖孟宗政等将兵分为左、中、右三阵,设伏以待。扈再兴率中军先出诱敌,佯败退却,金军追击至设伏圈,宋两翼伏兵突起,扈再兴率部返身杀回,金军受到三面攻击,死伤惨重,大败夜遁。

    点评:此战,宋军采取伏击战法,诱敌深入,一举击败金军,保卫了襄阳。

中国战争 朱元璋与张土诚新城之战

    元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二月,在朱元璋统一江南之战中,朱元璋所部义军在新城(今浙江桐庐东北之溪口东南)击败张士诚军的一次战斗。

    张士诚为泄诸全(今浙江诸暨)兵败之愤,以巩固其南部防线,于二十五年二月,遣其将李伯升率兵20万,挟朱军降将谢再兴攻新城,置阵延亘十余里,造庐舍、建仓库、势在必取。同时派兵数万驻城北lo里,以阻吴援军。朱军新城守将胡德济坚壁拒守,派人告急于严州(今浙江建德)朱文忠,朱文忠派指挥张斌、元帅张俊率兵出浦江(今浙江浦江)以为声援。为保证新城攻势,张士诚又派兵自桐庐(今浙江桐庐)溯富春江而上经钓鱼台(今浙江桐庐西)进窥严州,朱文忠派水师迎战,千户谢佑为张士诚军伏兵所执,朱文忠命部将何世明、袁洪等居守严州,自率指挥朱亮祖等驰救,并乘势于二月二十九日进至距新城20里驻屯。次日,朱文忠以元帅徐大兴、汤克明等为左军,以严德、王韶等为右军,自率中军,与赶到的耿天壁所率援军一道向张士诚军发起攻击,朱元璋军中军突击,左右并进,新城守军也从城中杀出,张士诚军在朱元璋军的前后夹击下,溃不成军,败逃,朱元璋军乘势掩击,斩首数万级,焚毁营垒数十,俘其同佥韩谦等600人、甲士3000,李伯升、谢再兴仅以身免。

    点评:此战,朱元璋军有效的击溃了张士诚阻援军后,采取三路并进,内外夹击的战法,击败张士诚20万大军,解了新城之围,巩固了所占州县,为发动两淮攻势创造了条件。

中国战争 蒙古兀良合台攻押赤城之战

    蒙古蒙哥汗四年(大理天定三年,1254年),在忽必灭大理之战中,蒙古将领兀良合台率军攻克大理押赤城(今昆明)的作战。

    蒙哥汗三年十二月,兀良合台从皇弟忽必烈攻占大理城,国王段兴智、丞相高祥逃遁,后于姚州(今云南姚安北)俘斩丞相高祥。四年春,忽必烈率军一部班师,命兀良合台总督军事,留云南继续作战,平定未附诸部。秋,兀良合台率军东进,军至罗部府(今云南禄丰北),首领高舁率诸部兵拒战,被兀良合台击败于夷可浪山下。遂乘胜进军至押赤城。此城位于滇池边,三面环水,地险城坚。亢良合台选骁勇以砲摧其北门,并以火攻,皆不克;乃大力鸣钲击鼓,忽进忽退,连续七日,以迷惑大理军;旋乘其疲惫之际,利用夜暗,遣其子阿术潜师入城,突然攻击,大理军遂溃败。蒙古军追至昆泽(今云南宜良),俘大理国王段兴智,余众退入山谷继续抵抗。兀良合台命裨将分别迂回进击,约三日后向其合围,及围合,兀良合台与阿术引善射者200骑冲入彼军,四向冲击,拔其纤寨。至乾德哥城,兀良合台染病,委军事于阿术。阿术环城立砲攻击,以草填堑,众军始集,阿术先率所部搏战城下,诸军齐进,破其城。

    点评:此战,兀良合台示形用谋,疲惫大理军,继而发挥骑兵优势,猛打猛冲,一举获胜。

中国战争 厓山海战厓山之战

    元至元十六年(南宋祥兴二年,1279年),在忽必烈灭宋之战中,元将张弘范、李恒率军在屋山攻灭南宋的著名海战。

    元至元十三年二月宋向元投降后,益王赵昰、广王赵昺南逃。五月,右丞相文天祥、制置副使张世杰、礼部侍郎陆秀夫等人,在福州拥立赵昰为帝,以图复宋。十四年,文天祥反攻江西作战失败后(参见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