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中国军事战争通史 >

第194章

中国军事战争通史-第194章

小说: 中国军事战争通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居庸关。西路军10万人由也先亲自率领,挟持英宗自集宁经大同、阳和(今阳高),攻陷白羊口(今天镇北)后,挥师南下,直逼紫荆关。明廷得知瓦剌已向京师逼攻,立即戒严京城。初五日,诏诸王遣兵入卫。初八日,景帝命于谦提督各营兵马,将士皆受其节制。刘安、王通被赦出狱,协守京师。初九日,也先抵紫荆关亲自督战。投降瓦剌军的明朝宦官喜宁熟知紫荆关关防部署,引导瓦剌军偷越山岭,腹背夹攻关城,守将韩青、孙祥战死,紫荆关被攻破。瓦剌军便由紫荆关和白羊口两路进逼北京。

    明廷召集文武大臣商讨战守京师策略。京师总兵官石亨提出:“毋出师,尽闭九门,坚壁以老之。”于谦认为不可,面对强敌,不能示弱,主张到城外背城迎接敌人,将22万大军列阵于京师九门之外。石亨和范广镇守德胜门(位于城北西侧);都督陶瑾镇守安定门(位于城北东侧);广宁伯刘安镇守东直门(位于城东北侧);武进伯朱瑛镇守朝阳门(位于城东南侧);都督刘聚镇守西直门(位于城西北侧);副总兵顾兴祖镇守阜城门(位于城西南侧);都指挥李端镇守正阳门(位于城南);都督刘德新镇守崇文门(位于城南东侧);都指挥汤节镇守宣武门(位于城南西侧)。于谦身先士卒,到防守的重点德胜门亲自督战。军阵布署完毕后,“悉闭诸城门”,以示背城死战的决心。于谦还下令:“临阵,将不顾军先退者,斩其将;军不顺将先退者,后队斩前队。”十月十一日,瓦剌军抵北京城下,列阵西直门外,把英宗置于德胜门外空房内,企图迫使明军献城。于谦暂隐主力,采用小部兵力处处袭击,搅乱敌军。当天晚上,高礼、毛福寿在彰义门北迎击瓦剌军,杀敌数百人,军威大振,迫使瓦剌军不敢贸然进攻。也先采纳喜宁的建议,借议和诱于谦等人前往迎驾,乘机擒获,明军将无首而溃。于谦一方面派王复、赵荣去瓦剌军营进见英宗,另方面针对朝廷有些人想议和的心理提出,现在只管备战,其他一概不闻。也先议和的阴谋没有得逞。十三日,也先集中主力进攻德胜门。于谦早料到瓦剌军可能要从这里进攻,就派石亨预先埋伏于德胜门外道路两旁的空房中,明军只派少量精骑迎战瓦剌军。接战后,佯装败退,瓦剌军以万余骑追来。待瓦剌军进入明军伏击圈时,范广出敌不意,指挥神机营突发火炮、火铳,同时,石亨所领伏兵突起夹攻。瓦剌军大败,有“铁元帅”之称的也先的弟弟孛罗和平章卯那孩都中炮身亡。瓦剌军又转攻西直门,明守将都督孙镗率师迎接。战斗打得十分激烈,明军斩敌前锋数人,迫其北退,孙镗又率军追击。瓦剌军合围孙镗,孙镗尽力拚杀,一度退到城边。幸高礼、毛福寿和石亨率兵前来增援,瓦剌军三面受敌,被迫退去。这次战斗后,于谦根据战斗中暴露出来的问题,重新作了部署,加强了西直门和彰义门之间的军事力量,命毛福寿于京师西南各要口设置伏兵,以待策应。将领之间要加强联系,互相应援。瓦剌军在德胜门和西直门受挫后,又在彰义门发动进攻。于谦命武兴、王敬、王勇率军迎战瓦剌军。明军神统、弓矢、短兵前后相继,挫败了敌军的前锋。但明军自己也乱了方阵,瓦剌军乘机反击,明军败退,武兴中流矢死。瓦剌军追到土城,土城一带的居民,掷砖投石,阻遏了瓦剌军的进攻。明援军赶到,瓦剌军仓皇逃走。也先原以为明军不堪一击,京师旦夕可陷。但经过5天的激战,明军屡获胜利,士气旺盛。瓦剌军屡败,士气低落。而进攻居庸关的5万瓦剌军,因天大寒,明守将罗通汲水灌城,墙壁结冰,瓦剌军无法进攻。经过7天的战斗,瓦剌军的进攻均被击退。罗通三次出关追击,斩敌无数。也先又听说明援军将集,恐断其归路,遂于十月十五日夜下令北退。于谦命明军乘胜追击,二十四、二十五日明军在霸州(今河北霸县)、固安等地大败瓦剌军。各地人民因不堪瓦剌军的骚扰,也组织起来进行袭击。明军夺回了瓦剌军沿途掳获的许多的百姓和财物。至十一月初八日,瓦剌军退出塞外,京师围解。京师保卫战取得了胜利。也先退走后,声言要送英宗回朝。明廷内部出现了议和妥协的苗头。于谦沉着谨慎,指出也先的阴谋在于借此向我索取财物,万万不能中敌人的奸计,申戒各边镇将帅要一如既往地做好防御工作。也先在景泰元年(1450年)的几次侵扰边寨均被明军击退。为了加强京师的防卫力量,于谦又对京军三大营进行了改编。明朝边疆和京师防守力量的增强,使也先无隙可乘,也先利用英宗进行诱降、胁和、反间的政治阴谋又被明朝识破,拒绝与他议和言好。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恢复与明朝的通贡和互市,也先于景泰元年八月无条件将英宗送回北京,恢复了与明朝的臣属关系。这充分显示了于谦领导明军抗击瓦剌军、保卫京师的彻底胜利。英宗回到北京后,当了名誉上的太上皇,幽居南宫。

    点评:此战,于谦受命于危难之际,领导明朝军民打败了瓦剌军大规模的武装进攻,保住了京师,使明朝在军事上转危为安。京师保卫战的胜利,除了军民的支持外,于谦正确的战略决策和杰出的指挥才能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他胜不骄,败不馁,临危不惧,自始至终保持清醒头脑,果断沉着,迫使敌军在武战不胜、求和不成的条件下就范。他号令严肃,赏罚分明,因而能做到“片纸行万里,无不惴惴效力”。

    在战术上,于谦采用的将守军置于城外、做背水一战的防御战法,在古代城邑中还是第一次。于谦“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的优秀品质永远值得后人发扬光大。



中国战争 北平之战

    明建文元年(1399年)八月至十一月,在靖难之役中,燕王军队与建文帝军队在北平地区进行的作战。

    是年八月底,朱允炆以曹国公李景隆往代耿炳文为大将军,率师50万人进驻河间(今属河北),再图北伐。江阴侯吴高及都督耿献等率辽东之兵围攻永平(今河北卢龙)。北平面临南北夹击之势。朱棣认真分析敌我态势,认为天时、地利、人和均在于己而不在敌,遂决定采取诱敌深入,围歼敌军的战略方针:即亲率大军往援水平,以诱李景隆军进攻北平,然后回师进击,将其置于坚城在前,大军在后的困境之中,加以彻底歼灭。九月十九日,燕王以姚广孝协助世子朱高炽留守北平,亲率大军援永平。二十五日,败吴高于山海关,斩首数千级,俘数干人。十月初六日,攻克大宁(今内蒙古宁城),收并宁王所部及朵颜三卫之军。九月十一日,李景隆获悉燕王北援大宁,率军越芦沟桥而北,围攻北平,遭到燕王留守部队的顽强抵抗。李景隆遂转攻通州(今北京通县),结9营于郑村坝(今北京东20里)以待燕师。十月十八日,朱棣回师北平,兵至会州(今河北平泉西南20里),分所部为5军,继续南进。十一月初四日,直抵其营,与北平留守部队配合作战,内外夹击,大败其军(参见郑村坝之战)。李景隆被迫退守德州。

中国战争 长沙之战

    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五月,在台州之战中,参将戚继光率军在长沙(今浙江温岭东南)水陆合击倭寇的作战。

    是年五月十七日,由宁海团前逃跑的倭寇,聚众2000余人,联舟18艘在长沙登陆,企图南攻隘顽,北袭太平,扩大地盘,长期盘踞。驻扎新河(今浙江温岭北)的戚继光决定水陆联合,包围长沙,并遣一部守备隘顽,切断倭寇海上逃路。十九日,戚家军进抵长沙。戚继光命把总陈大成正面进攻,向北面突击;把总丁邦彦为左翼,向东侧突击;把总楼楠为右翼,向西侧突击;通判吴成器为奇兵,迂回至长沙东南,焚烧倭船,切断通往海上的道路。并命指挥胡震率水师泊于松门西南海面,与陈濠部构成犄角之势。哨官赵记率游兵游弋,侦察警戒。二十日拂晓,戚家军进至小亭,迅速迫近倭巢。倭寇匆忙迎战,失利,企图夺船遁逃。但退路被戚家军切断,只得投海泅逃,被戚家军水师歼灭。

中国战争 大藤峡之战

    明成化元年(1465年)正月至二年(1466年)四月,明官军镇压广西大藤峡(今广西桂平至武宣之间)瑶、壮各族人民起义的一次战斗。

    景泰七年(1456年),广西大藤峡瑶、壮各族人民在瑶族人侯大苟的领导下起义,起义军至数万人,势力迅速发展至广东高州、廉州(今广西合浦)、雷州(今广东海康)等地,并于天顺七年(1463年)攻陷梧州城,远近震动,朝廷惊恐。成化元年(1465年)正月,明廷以都督赵辅充总兵官、征夷将军,太监卢永等人为监军,韩雍为右佥都御吏;赞理军务,集兵16万于南京,准备大举镇压。韩雍力排分兵广东将起义军全部逼至广西而歼之的主张,提出集兵直捣义军老巢——大藤峡的方略,被赵辅接受,进军广西。入秋,大军至桂林,分兵5路,先破大藤峡外围支撑点修仁(今广西荔浦西南)、荔浦(今广西荔浦)二县,追至力山(今广西蒙山西),斩首7300级,擒1200余人。遂兵进浔州(今广西桂平东南)。韩雍不顾当地豪绅的劝阻,以大藤峡绵延600余里,兵分则力弱,拖延日久则军资难继,无法围困,决意强攻。十一月,官军长驱至大藤峡口,由指挥潘铎负责,分兵扼守各路隘口;总兵欧信率5哨人马自象州、武宣攻大藤峡之北;参将孙震率2哨沿大藤江自水路入峡;韩雍、赵辅、都指挥白全等率8哨兵自桂平、平南攻大藤峡之南。时起义军首领侯大苟等固守桂州横石塘,立栅南山,多置滚木、垒石、标枪、弓弩。十二月初一日,韩雍等率水陆大军分头向大藤峡发起总攻,起义军据险死守。官军拥团牌登山力战,连破石门、林峒、沙田、右营诸寨,焚其寨栅、庐舍、积聚,起义军崩溃。官军伐木开道,直捣横石塘及九层楼等主要据点。起义军在此树栅数重,凭高据守。官军在山下佯攻,诱发石矢滚木,待其石木已尽,缘木攀藤攻上;别遣一支精兵,从小路先登横石塘山寨背后高山,向横石塘山寨发放强弩炮石;起义军腹背受敌,力战不支,山寨遂破。起义军324个山寨被破,侯大苟等782人及家属2178人被俘,3027人战死,余众逃散、坠崖、溺水死者无数。随后,韩雍、赵辅又分兵数路,进攻四处逃散的起义群众。至翌年四月,先后攻破博白(今广西博白)、阳江(今广东阳江)等县营寨多处,派员招抚流民复业,砍断横江大藤,更名大藤峡为“断藤峡”。

    点评:此战,是中国战争史上攻坚战的典型战例,韩雍、赵辅之所以能够把起义军镇压下去,主要是由于比较成功地运用了先集中兵力直捣中坚,后清理流散的战术。

中国战争 酆家店之战

    明崇祯十年(1637年)三月,在明末农民起义中,起义军首领张献忠率部在酆家店(今安徽宿松东北)对官军进行的一次歼灭战。

    是年三月,张献忠派兵3000人,进攻驻酆家店的官军。明副将程龙率苏州兵3000人,参将潘可大率安庆兵900人,分营防守。农民军于二十三日进攻受挫,乘夜劫营又中伏败走。副使史可法认为农民军势大,难以相持,初战既胜,宜退屯要害,以避其锋。但二将因胜而轻敌,认为不宜后退示弱,反合营防守,掘堑以待。二十四日,张献忠率数万众至,分屯四山,围困酆家店官军。史可法和总兵官许自强率兵600人驰救,因兵力单薄,不敢进击,仅在数里之外鸣炮声援。二十五日,张献忠以主力发起总攻,程龙、潘可大率众数次突围未果。程龙、陈于王自杀,潘可大等多名将领战死,约4000士卒被歼。

    点评:此战,是张献忠举兵以来打得最出色的一次歼灭战。

中国战争 凤阳之战

    明崇祯八年(1635年)正月,在明末农民起义中,起义军首领张献忠率军为攻克凤阳(今属安徽)而进行的远程奔袭战。

    是年正月,张献忠和高迎祥分率数万兵力由河南东进。十五日,张献忠率部乘雾围攻明中都凤阳。镇守凤阳的明将朱国相领兵迎战。伪装入城的农民军将士乘势四处燃火,与城外农民军主力密切配合。官军遭内外夹击,阵势大乱,朱国相自杀,4000余名守城士卒被歼。张献忠焚毁皇陵楼殿,张旗帜自称“古元真龙皇帝”。高迎祥率部赶至凤阳,与张献忠在城内会合,3日后又分兵各向。

    点评:此战,农民军出奇制胜,尽毁皇陵,朝野大震。

中国战争 抚顺之战

    明万历四十六年(后金天命三年,1618年)四月,在明与后金的战争中,后金攻取抚顺(今辽宁抚顺市北)的作战。

    万历四十一年以后,由于明朝支持女真叶赫部,并直接派兵驻守叶赫部的东西二城,妨得了努尔哈赤统一女真的战争。努尔哈赤经过认真准备,于四十六年四月初决定转兵伐明,并决定首先夺取进入辽东的咽喉要地抚顺。四月初八日,后金召开秘密军事会议,决定利用十五日抚顺大开马市,边防松弛之机,扮作商人混人城中,实施内外夹攻。并作出四项决策:一以厚赏收买守城士卒,令作向导;二派人鼓动西部宰赛、暖兔等蒙古24营至抚顺讨赏,以牵制守城明军;三派努尔哈赤的两个儿子前往广宁(今辽宁北镇),窥探明军统帅部的意向;四大造入市经商舆论,以迷惑明朝边官。四月十三日,努尔哈赤以“七大恨”告天誓师,率军2万(一说4万),兵分两路,疾行30里,至古勒山城(今辽宁新宾上夹乡古楼村西北)宿营。次日,又兵分8路进抵斡珲鄂漠(今抚顺县境)城外扎营。继而再兵分两路:一路由左翼四旗兵进取东州(今辽宁抚顺小东乡东州村)、马根丹(今辽宁抚顺救兵乡马郡)等抚顺外围;一路由努尔哈赤、皇太极率领右翼四旗兵及八旗护军直扑抚顺城。同时,后金将领麻承塔遣兵800扮作商人顺利进入抚顺城。受后金兵鼓动而来的蒙古宰赛、暖兔各部亦披甲戴胄,在辽河两岸扎营,且同时入城讨赏。十五日晨,扮作商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