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中国军事战争通史 >

第222章

中国军事战争通史-第222章

小说: 中国军事战争通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集占军接战,三战三捷。兆惠遣副都统爱隆阿率兵800,防截喀什噶尔之援敌。十三日,兆惠留部分兵力守营,自率干余骑兵劫城南敌之牧群,以补充给养,攻至叶尔羌城外,方渡河400余骑而桥断。霍集占步骑约1。5万余突出围攻。兆惠身先士卒,率军士力战,浮水还营。叛军万余乘势渡河,包围清军大营。清军顽强固守,相持3月之久(参见黑水营之战)。二十四年(1759年)正月初六日,富德率兵自阿克苏来援,转战5日4夜;兆惠亦组织所部奋力突围。十四日,两军会合,霍集占叛军遁入叶尔羌城固守。清军由于连日作战过度疲乏,返回阿克苏休整。霍集占见清军退去,乘势占领和阗所属两座回城。和阗共有6座回城,回人6万户,盛产粮食。它南连卫藏,东达青海,西接布鲁特,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所以乾隆帝一再催促兆惠,迅速收复和阗。四月,兆惠遣富德率部夺回和阗,大、小和卓一时无计可施,便固守于喀什噶尔和叶尔羌,观望动向,其兵力约有10万。清军积极进行进攻准备。除兆惠、富德原有的8000清军外,又增调1万人绿营兵,并配备了充足的攻城兵器。六月初二日,定边右副将军富德率部由和阗出发,和阗6城伯克带650人回兵从征,进攻叶尔羌;六月十一日,定边将军兆惠率部由乌什出发,进攻喀什噶尔。两支清军密切协同,同时深入,且走且停,以息养马力。大、小和卓于清军到达之前,便弃城退往巴达克山(今属阿富汗),企图待清军粮尽退兵,再重返旧地。闰六月十四、十八日,清军分别进入喀什噶尔、叶尔羌。富德率部追击叛首。明瑞部千人于霍斯库岭同叛军6000人交战3小时,歼叛军500人。七月初七日,富德于阿尔楚山追及霍集占,歼叛军千余,阵斩其骁将阿布都。七月初十日,大、小和卓于巴达克山边境和什珠克岭阻击清军,被清军大败,仅率300余人逃进巴达克山境。巴达克山汗索勒坦沙在阿尔浑楚岭战斗中擒大、小和卓。至此,大、小和卓动乱被平息。从而结束了天山南北地区的分裂局面。

中国战争 清平西藏之战

    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至五十九年(1720年),清军击败占扰西藏的准噶尔部,安定西藏的重要战争。

    康熙二十一年,西藏五世达赖喇嘛罗桑嘉措逝世,第巴桑结嘉措秘不发丧,窃据重权。十五年后,即康熙三十六清廷才发现这一阴谋。同年十月,册封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仍由桑结嘉措任第巴,管理政务。统治西藏的另一政治势力代表为准噶尔和硕特汗。康熙四十年,和硕特拉藏汗继位。为争夺西藏大权,拉藏汗与桑结嘉措的矛盾日益激化,终于引发出一场军事冲突。康熙四十四年七月,桑结嘉措兵败被杀,拉藏汗控制了西藏。拉藏汗经清廷批准,选立益西嘉措为六世达赖喇嘛。然而,青海各蒙古台吉另选立里塘(今四川理塘)的噶桑嘉措为六世达赖。于是,双方发生真假达赖之争,实际上反映出各派政治力量的激烈斗争。康熙四十八年,康熙帝派户部侍郎赫寿到西藏,协同拉藏汗处理西藏政务,此为设置驻藏大臣之始。四十九年,清廷正式册封拉藏汗选立的益西嘉措为六世达赖喇嘛。五十五,年又将青海众台吉选立的噶桑嘉措安置在塔尔寺(今青海湟中)。历经多年的真假达赖之争,表面上告一段落,实际上激流暗涌。准噶尔部首领策妄阿拉布坦乘噶尔丹与清军作战时,迅速发展力量,又因从征噶尔丹有功,被清廷信任,清廷将噶尔丹的部众全部交给他,并准其在阿尔泰山以西地区游牧。准噶尔遂发展为西域大部落。准噶尔部与和硕特部素有矛盾,策妄阿拉布坦对和硕特部拉藏汗控制西藏早就心怀不满,见拉藏汗与青海诸台吉为真假达赖争论不已,便决意趁机出兵。策妄阿拉布坦先娶拉藏汗之姐为妻,又赘拉藏汗之子为婿,使拉藏汗放松对他的戒备。康熙五十四年,策妄阿拉布坦犯掠哈密,企图打通由新疆东部经青海入藏的道路。康熙帝立即命将军富宁安带兵前往拦截;征喀尔喀蒙古兵集结在归化城(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准备出击;命右卫将军费扬固总理军务。当年八月,富宁安率军到达巴里坤。策妄阿拉布坦将哈密等地劫掠一空而去。应富宁安建议,清军在哈密、巴里坤等地募兵屯田,以备边警。清廷另命青海诸台吉选调兵马,屯于噶斯湖畔(今青海油砂山西南),阻断由青海入藏之路。策妄阿拉布坦见清军于东面加强防御,便决定由西面入藏,即由伊犁(今新疆伊宁)经阿克苏、喀什噶尔、叶尔羌(今新疆莎车)、和阗(今新疆和田)等地,绕沙漠,翻雪山,进入西藏。康熙五十五年十月,策妄阿拉布坦以护送拉藏汗之子噶尔丹丹衷夫妇回藏省亲为名,派大策零敦多布等率6000兵,向西藏进发。他们昼伏夜行,于次年七月到达西藏北部的纳克产(今西藏奇林错东南,加林错东北)地区,顺利通过腾格里海天险,直趋达木(今西藏当雄)。防守达木的藏军与准噶尔兵发生激烈战斗。拉藏汗正欲亲自往达木迎接亲人,却得知达木已成为战场,便仓猝调集军队,在达木一带阻击敌人。双方于达木相持两个月后,藏兵抵挡不住,于十月八日退至拉萨。十月三十日深夜,大策零敦多布围攻拉萨,第二天,攻入城内,杀死拉藏汗,拘押达赖喇嘛,抢掠各庙宇,将贵重物品运回伊犁。策妄阿拉布坦授意大策零敦多布,在西藏组成以达克咱(即达改哇·拉嘉热丹)为第巴的亲准噶尔政权。在策妄阿拉布坦派兵进藏之初,康熙帝判断其很有可能与拉藏汗联兵,进攻青海,因而着力加强青海的防御。康熙五十六年七月,康熙帝调署理西安将军湖广总督额伦特,由新疆巴里坤至青海西宁,料理军务粮饷;命西宁总兵官王以谦、侍读学士查礼浑在松潘预备,调荆州2000满洲兵往四川成都,太原500满洲兵往西安。九月初,康熙帝遣侍卫色楞赴青海。十月下旬,准噶尔兵正月进攻拉萨的消息,由青海亲王罗卜藏丹津奏报给朝廷,康熙帝急派都统和礼往云南;护军统领温普往打箭炉(今四川康定),防准噶尔东进川滇;命青海各台吉加强防御,并派内大臣策旺诺尔布、将军额伦特、侍卫阿齐图等,扎于青海各要地,防范准噶尔。康熙五十七年初,康熙帝接到拉藏汗于拉萨城即将被攻破时写的奏疏。不久,又得到确切消息,拉藏汗已被杀害,西藏陷入准噶尔之手。二月十三日,康熙帝命侍卫色楞领兵2400人,由青海进讨西藏。五月十三日,色楞率兵前进到青藏交界之穆鲁乌苏(今青海通天河),将军额伦特遣人送信言,已奉旨诱准噶尔兵。对这个诱敌深入、以逸待劳的作战方案,色楞未肯接受。他求胜心切,骄傲轻敌,率兵径入西藏。额伦特奉命率兵策应,于六月十八日也越过穆鲁乌苏,由七岔河抄小路追赶色楞所部。入藏后,色楞部接连小胜准噶尔,于是步步深入藏地,于七月二十日到达喀喇乌苏(今西藏那曲),在河北岸安营,暂待额伦特所部。约于八月初,两军会合。色楞与额伦特遂决计渡过喀喇乌苏河后,占领狼腊岭,然后挺进达木。其时,大策零敦多布已在喀喇乌苏布阵,聚集准噶尔兵和藏兵共数万人,一半防守河南岸,一半绕至清军侧后,截断了清军的饷道。清军被包围后,多次突围未成,到九月中下旬,弹尽粮绝,全军覆没。额伦特阵亡,色楞等5人被俘遇难。此战后,准噶尔更加嚣张,东进到喀木地.区,窥伺巴塘、里塘,谋犯川滇。康熙帝认为,西藏屏蔽青、滇、川,如让准噶尔长期占据,将边无宁日,遂不顾大臣们反对,决意再次出兵安藏。此次作战,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一是任命皇十四子固山贝子允禵为抚远大将军;二是派熟悉边情的四川巡抚年羹尧为四川总督,开辟由四川进藏的路线,筹足粮饷,开设驿站;三是册封塔尔寺的噶桑嘉措为新的六世达赖喇嘛,以更广泛地团结广大藏军和青海各部;四是以护送达赖喇嘛为名,进兵西藏。康熙五十九年正月三十日,康熙帝命抚远大将军允禵率军,由西宁移驻穆鲁乌苏,居中调度;授都统延信为平逆将军,出青海,向喀喇乌苏进兵,此为清军中路;授护军统领噶尔弼为定西将军,会合云南都统武格所部,由四川巴塘进藏,此为清军南路;命靖逆将军富宁安与振武将军傅尔丹,分别于巴里坤、阿尔泰策应。当年四月,清军出发。平逆将军延信统领中路清军,护送达赖喇嘛,由西宁进藏。这条道路多深山穷谷,瘴气弥漫,清军除战胜恶劣的自然条件外,接连打破大策零敦多布的重重阻截。八月十五日夜,大策零敦多布袭击驻于卜克河的清营,反被击败。八月二十日、二十二日凌晨,大策零敦多布先后袭击齐伦郭尔和绰马喇的清营,均被击败。大策零敦多布慌忙掉头退向拉萨,后率少数人回到伊犁。延信将大军留驻达木,率少量骑兵,护送达赖喇嘛向拉萨进发。南路清军在噶尔弼率领下,自成都启程,经打箭炉、里塘、巴塘,于六月间至察木多(今西藏昌都);七月底八月初进至拉里(今西藏嘉黎)。时大策零敦多布派吹木丕勒寨桑,率2600人,守御墨竹工卡。噶尔弼改变原定等候中路大军的计划,于八月初六日直扑墨竹工卡。吹木丕勒寨桑逃往达木,墨竹工卡的呼图克图归顺清军。清军顺利占领墨竹工卡后,即向噶尔招穆伦渡口。这里有第巴达克咱领藏兵2000余人据守。清军一到,藏兵便不战而溃,达克咱投降。至此,进入拉萨之路被打开。噶尔弼决定乘拉萨兵力空虚,直捣拉萨,遂命达克咱准备皮船,于八月二十二日率清军渡过噶尔招穆伦河;随即,兵分三路,进攻拉萨。二十三日晨,拉萨一攻即下。九月十五日,噶桑嘉措在布达拉宫举行六世达赖喇嘛坐床典礼。驱准噶尔安定西藏战争结束。从此,清朝进一步加强对西藏的统治,派兵驻藏,组成四噶布伦联合掌政的西藏地方政府。

    点评:在这场战争中,清军首次入藏作战,面临恶劣的自然条件,远途跋涉,语言不通,可谓困难重重。但由于认真汲取失败的教训,尊重当地民众的宗教信仰,对敌人分化瓦解,再加上南路清军临机应变,适时进攻,终于取得作战的胜利。

中国战争 清平云南之战

    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十月至十六年(1659年)二月,在清统一战争中,安远靖寇大将军铎尼、乎西大将军吴三桂、征南将军赵布泰等部清军攻取云南,灭南明永历政权的作战。

    十五年十月,铎尼奉旨至贵州平越(今福泉),与吴三桂、赵布泰、洛托等部会师,进攻云南之南明永历帝朱由榔。洛托部留守贵阳;铎尼部为中路,自贵阳取道关岭趋昆明;吴三桂部为北路,自遵义取道水西,经七星关入滇;赵布泰部为南路,自永顺出安龙、都匀,趋黄草坝。十一月,铎尼部陷曲靖;至盘江,大西军焚铁索桥,清军造浮桥以济,至松岭卫,击败白文选部2万兵,遂抵昆明。吴三桂部先被白文选部阻于七星关,后由间道抄出,陷乌撒(今云南宜威)。赵布泰部至盘江之罗颜渡,明军沉船以阻。清军由下游取所沉船只,乘夜潜师而渡,大西军退去。在梁瑞津有李成爵屯兵万人,清军环山夹击,败之。晋王李定国率主力3万,据双河口山顶,布列象阵,被赵部清军击溃;又至陆路列栅拒守,亦被击溃。赵布泰乃自普安州入滇。十二月十五日,永历帝朱由榔在李定国等拱护下,退出昆明西逃。十六年正月,清军收复云南,以铎尼驻镇昆明,分兵略地。二月,吴三桂部由罗次(昆明西北)出师,铎尼自昆明出师,追击永历帝。经永昌(今保山)、腾越(今腾冲)、孟村,至中缅边境,朱由榔已逃入缅甸境内。吴、铎于三十日班师。

    

中国战争 清平张格尔叛乱

    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至道光七年(1827年),清军在新疆歼灭张格尔叛乱集团的作战。

    乾隆年间,清军平定大、小和小叛乱、统一天山南北(参见清平天山南路之战)后,大和卓博罗尼都之子萨木克逃至浩罕(新疆西浩罕国,今属吉尔吉斯)。其次子张格尔,在英国侵略势力支持下,企图恢复和卓家族昔日在南疆(新疆南部)的统治。嘉庆二十五年,张格尔利用南疆维吾尔族人民对清参赞大臣静斌残暴压迫的不满情绪,于八月间率数百人潜入南疆,煽动当地民众叛乱。清领队大臣色普徵额率兵进击,将其全歼,张格尔仅率残部二三十人逃往浩罕。张格尔在浩罕,由英国殖民主义者提供装备,组织训练军队,积极准备再次进入南疆。道光五年,张格尔叛军屡以小股袭扰边境,作试探性进攻。九月,领队大臣巴彦巴图率兵200人进击,未遇张格尔部,竟杀害牧民妇孺百余,被布鲁特部全歼,引起西部大乱。道光帝以贪淫虐杀回民罪,将静斌、色普徵额撤职下狱,判处死刑。六年六月,张格尔与其英国教官乘机率叛军300人,由开齐山进至喀什噶尔(今喀什)城北约60里之阿尔图什(今阿图什),以礼拜祖墓为名,煽动当地群众反清。新任喀什噶尔参赞大臣庆祥,命协办大臣舒尔哈善、领队大臣乌凌阿率兵1000人进击。叛军大部被歼,张格尔率百余人突围后,裹胁大批群众叛乱。因恐北疆清军来援,竟以出卖祖国权益为条件向浩罕求兵:“约破四城(喀什噶尔、英吉沙尔、叶尔羌、和阗)子女玉帛共之,且割喀什噶尔酬其劳”。七月,浩罕穆罕默德·阿里汗亲率万人入侵南疆,攻打喀什噶尔城。后因与张格尔发生矛盾,恐腹背受敌,引兵退走。但有3000人被张格尔诱留,助其攻城。经70余日激战,清守军力竭,八月二十日城破,庆祥自杀。

    张格尔自称赛亦德·张格尔苏丹,宣布为南疆统治者。英吉沙尔(今英吉沙)、叶尔羌(今莎车)、和阗(今和田)三城,相继为叛军攻占。张格尔控制南疆后,“残害生灵,淫虐妇女,搜索财物,其暴虐甚于前和卓千倍万倍”,与其入疆之宣传完全相反。广大维吾尔族人民强烈反对,转而支持清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