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中国军事战争通史 >

第310章

中国军事战争通史-第310章

小说: 中国军事战争通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部队向象达前进,并以一部向龙陵挺进。第71军获得第76师一部增援后,战局并未好转。与此同时,中国远征军总预备队第8军于6月初逐次渡江,其荣誉第1师加入第71军对龙陵之攻击,战局遂告稳定。28日,第7l军展开攻击,至7月7日,予日军以严重打击。日军向龙陵城郊撤退并形成对峙。

中国战争 沁源战役

    1942年(民国三十一年)10月至1945年4月,在抗日战争中,沁源地方武装和民兵在八路军太岳军区主力一部配合下,在山西省沁源地区对日军进行的围困战。

    1942年10月,日军对太岳抗日根据地北部地区,进行扫荡,占领沁源县城及其附近地区。11月,日军结束扫荡时,留置第69师团1个大队及部分伪军,据守沁源县城及城东南之阎寨、城西之中峪店,城东北之交口等地,构筑碉堡和据点,并修建安泽至沁源、沁县至沁源、临汾至屯留公路,企图分割太岳抗日根据地。对侵占沁源之日伪军,太岳军区决定实行长期围困的作战方针,建立围困作战指挥部。以太岳军区第38团和第25、第59团各一部为骨干,与县、区地方武装和民兵结合,组成13个游击集团,对沁源县城和阎寨,交口等地日军展开围困战,并动员据点地域内及其附近的居民全部迁出,实行填井断河、空室清野。在围困作战指挥部统一指挥下,各游击集团对日伪军广泛开展麻,雀战、狙击战、地雷战、伏击战和破击战,连续3个月昼夜袭扰,使日伪人员伤亡不断增加,交通不断遭到破坏,陷日军于困境。1943年1月下旬,日军第36师团一个大队接替沁源防务。第36师团立刻紧缩阵地,集中兵力守备沁源城关和交口两点,并抢修沁源至沁县公路,将补给线由同蒲线转为白晋线,力图依托沁县进行补给。沁县军民在沁源城关和沁源至沁县公路上遍布地雷,不断炸伤日军。日军在沁县至沁源20公里运输补给线上要边搜索边前进,一天时间才能到达。8月中旬从胶济线调独立第6混成旅团1个大队接替防务。沁源军民一面战斗,一面生产,愈战愈强。全县无一村建立“维持会”,无一人投降。被围困的日军一再收缩阵地,补给更加困难,最后在日军1000余人的接应下于1945年4月11日撤走。历时30多个月的沁源围困战结束。

    点评:在两年半的围困战中,沁源地方武装和民兵,在太岳军区一部配合下,共作战2730余次,毙伤日伪军4000余人,使日军两次易防,三次收缩阵地。延安《解放日报》为此专门发表了《向沁源军民致敬》的社论,称赞此战“是敌后抗战中的模范典型之一”。

    

中国战争 青浮战斗

    1944年(民国三十三年)9月,在抗日战争中,八路军太岳、太行军区部队在山西省青城、浮山地区对国民党顽军的反击战。

    为配合正面战场对日军作战,八路军晋冀鲁豫军区部队对日伪军发动攻势,顽军乘机向八路军抗日根据地进犯。六七月间,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部顽军准备向浮山以东及青城地区进攻。根据中国共产党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关于集中兵力于适当地点,坚决予以反击的指示,八路军太岳、太行军区于9月初集中主力12个团(支队),组成3个纵队,在太岳军区统一指挥下,实施青浮反击战。8日夜,军区部队发起攻击,经4天战斗,在浮山以北徐安子、柏村、岭上地区,将顽军第61军主力之第72师全部歼灭,浮北地区全部收复。正当军区部队乘胜向浮南地区进攻时,顽军第37师东渡汾河增援,日军亦调集第114师团主力及伪“剿共”第2师一部,由临汾、浮山出犯。为免遭日军与顽军夹击,军区反击作战部队于18日分兵一部,配合民兵展开反日军扫荡作战,主力转移,待机行动,反击战结束。

    此战,八路军共进行大小战斗93次,攻克村镇14处,毙伤日军13人、顽军2418人,生俘顽军1532人。战斗中,八路军伤1406人,阵亡389人。

中国战争 泉眼河战斗

    1939年(民国二十八年)4月,在抗日战争中,中国东北抗日联军第5军在吉林省穆棱县境内(今属黑龙江省)对日伪军进行的伏击战斗。

    是年春,日伪军集中大量兵力在东北抗联第5军教导团和第1师所在地牡丹江下游地区反复进行讨伐,使抗日联军处于极端困难的境地。根据中国共产党吉东省委扩大会议决定,第2路军总指挥部与第5军分别突破日伪军包围圈向宝清和宁安转移。第5军在军长柴世荣、政治部主任王克仁率领下,经过几夜的山地秘密行军,终于从勃利地区突破日伪军包围圈和封锁线,到达穆棱县中东铁路(哈尔滨西至满洲里东至绥芬河)北侧地区。22日夜,第5军利用日伪军在下城子、伊林、穆棱站铁路线守备薄弱的机会,从穆棱站以西擀面石安全跨越中东铁路沿穆棱河南下。由于大部队南下,惊动日伪军,柴世荣、王克仁估计其必然派兵追击,便于穆棱河畔埋伏待击。23日,果然,由穆棱、下城子等地出发的日伪军追踪而至。第5军以逸待劳,利用有利地形,集中火力予日伪军以严重打击。伪军遭到突然打击后,就地慑伏,盲目射击,日军火力始终不减。双方经5小时战斗,互有伤亡。第5军部队不能同日伪军拼消耗,且考虑其将有援军赶到,便交替掩护撤出战斗向东偏脸子退走。

    此战给日伪军以重大杀伤,第5军部队亦遭受重大损失,军政治部主任王克仁,第3团副团长王德山等20余名指战员阵亡,另有10余人负伤。

中国战争 热辽战役

    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6月至7月,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八路军晋察冀军区部队在热河省(1956年撤销)、辽宁省西部对日军的进攻战役。

    为了摧毁锦(州)承(德)铁路以南地区日伪军的统治,恢复长城以北“无人区”的工作,开辟热河和辽西新区,夺取向东北发展的前进阵地,晋察冀军区所辖冀热辽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李运昌,指挥3路大军发起热辽战役。西路第14军分区第13团两个连、3个县政府和3个县游击队共400余人,于6月27日由长城古北口南5公里之姚(桃)树峪北越长城,向热河西北部进发,7月2日到达围场县三道沟,尔后分成两路,一路在丰宁、隆化以北活动,一路在围场县活动,6天中,作战7次,歼灭日伪军250多人。此后,日伪军集中10多个旅进行进剿。第13团等部分散坚持斗争,直至日本投降。中路第15军分区第11,第17团及4个县武工队,于6月中旬由马兰峪、喜峰口同时出关,攻克南天门、孟子岭、入虎岭等据点。月底,第11团和一部分武工队跨越锦承铁路,活动于平泉以东、凌源以南和赤峰附近地区。第17团和一部分武工队进到兴隆县驴儿叫一带,掩护地方干部恢复工作。第15军分区部队经过20多天辗转作战,攻克大部落5座和三道河、马圈子、双铺等武装“人圈”14个。东路第16军分区第12团、第18团第7区队和几个武工队,由义院口、九门口、界岭口分3路同时出关,向朝阳、绥中方向出击,先后攻克干杵沟、马村子、白岭店、下榆块等据点,逼退张仗子、刘仗子等据点日伪军。6月底,进至山海关东北之明水塘门地区与和尚房子西北的大寿山一带,先后解放7处“部落”;另一部伸到牝牛营子以北和叶柏寿以南地区活动。7月中旬。北宁铁路(北平至沈阳,和锦承铁路沿线及关内日伪军3万多人,开始反击,从南北两面对八路军进行围攻。八路军一面留武工队在内线袭扰日伪军,带领群众坚持斗争;一面适时将主力转到外线,寻机作战,向日伪军薄弱之处出击。日伪军扑空后,缩回到县城里,但不甘心失败,又在重兵掩护下实行“集家收粮”。八路军再度分散以排为单位活动,展开反“集家收粮”斗争。

中国战争 仁安羌战斗

    1942年(民国三十一年)4月,在滇湎路战役中,中国远征军第66军在缅甸仁安羌地区对日军的进攻战。

    16日,日军第33师团两个联队沿伊洛瓦底江两岸北进,绕至英军后方,攻占仁安羌油田,将英缅军第1师及战车营一部包围,使英军处于弹尽粮绝的境地;另以一部推进至宾河北岸地区,阻击英军之增援部队。为援救英军,远征军第66军新编第38师奉命驰援,于17日先后到达纳特卯克和乔克巴党地区,其中第113团前进至宾河北岸。18日拂晓,远征军发起进攻,将日军击溃;一部渡河追击,被南岸日军所阻。19日拂晓,远征军从右翼发起攻击,迅即占领日军阵地,与增援的日军反复冲杀,至14时,攻克501高地,将油田区全部收复,救出被围英军7000余人及被俘英军、美教士、新闻记者500余人。是役,远征军击毙日军1000余人。

中国战争 359旅南征

    1944年(民国三十三年)11月至1945年8月,在抗日战争中,八路军第359旅组成南下支队进军湘粤边,开辟五岭抗日根据地,在进军途中与日军和国民党军的作战。

    1944年日军占领长沙、衡阳,并沿粤汉(广州至武汉)、湘桂(衡阳至来宾)两铁路继续进攻。国民党军节节败退。为增强华南的抗日力量,开辟五岭(越;城、都庞、萌绪、骑田、大庚岭)抗日根据地,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决定,以八路军第120师第359旅组成八路军独立第1游击支队(简称南下支队),在王震、王首道率领下执行甫下任务。

    南下支队于11月9日从陕西省延安出发,经绥德东渡黄河,越过同蒲(大同至风陵渡)铁路日军封锁线,再南渡黄河天险,进入河南地区,在日军占领区与国民党统治区的间隙中行军。12月29日,南下支队在通过陇海铁路时于渑池县千秋镇打退国民党军的阻拦,1945年1月6日,又在鲁山打退了日军的攻击;16日,在确山瓦岗附近又与日军发生遭遇战。19日,南下支队在确山以南越过平汉路(北平至汉口),27日进抵湖北省大悟山与新四军第5师领导机关会师。

    南下支队在大悟山进行了17天休整,派第5大队进入洪湖一带开辟根据地,其余部队于2月14日向预定目标——湘中地区前进。支队在新四军第5师第40、第41团配合下,于19日至23日从黄冈以东分批渡过长江,26日在大冶南的大田畈击退尾追的日军独立混成第84旅团一部。3月3日,南下支队向大幕山挺进,攻占大幕山的飞鸡墩、陈发贵等地;4日在大源镇、金塘等地击溃国民党鄂南地区保安团。至此,南下支队占领了以大幕山为中心的广大地区,为开辟鄂南根据地创造丁良好条件。

    南下支队渡江之时,蒋介石急令第9战区司令长官薛岳将驻茶陵、永兴、莲花的第72军,驻资兴的第99军星夜开到修水和萍乡,妄图在湘北、鄂南消灭南下支队。南下支队在金塘、大源休整了10天,然后分两路向平江开进,并于26日占领平江及其东南的三眼桥。在这里,南下支队改称湖南人民抗日救国军,同时由原来的4个大队扩编为6个支队。4月7日,国民党第72军两个师经长寿街、朱溪厂向平江以北的南江桥进犯;第99军的两个师经献钟从南面进攻平江;大云山第4挺进纵队1000余人由北逼进。

    为打破国民党军的围攻,湖南人民抗日救国军以一部兵力进剿大云山国民党军第4挺进纵队,并于9日完全占领大云山,15日,主力主动撤离平江,转移至鄂南的通城、崇阳地区,在新四军第5师第40团的配合下,连克岳阳东南的杨林铺、大汉湖、毛家铺等日伪军据点,歼灭伪军1个师,使鄂南根据地进一步扩大。根据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主席毛泽东5月4日指示,在这里成立了湘鄂赣边区临时党委、行政公署和湘鄂赣军区。7月7日,湖南人民抗日救国军由大幕山出发,越粤汉铁路,西渡湖口,绕过长沙,于30日到达湘潭西南的上方桥,8月5日,湖南人民抗日救国军东渡湘江,沿粤汉铁路东侧继续南进,进至安仁地区时,遭到国民党两个军的围攻。且战且进,17日进入桂东西南的八面山,摆脱国民党军的合围,28日到达广东省北部南雄县城西北的百顺地区。

    这时,奉中共中央命令北上迎接该军的东江纵队遭到国民党第7战区部队的围攻,前进受阻。该军也遭到国民党第9战区的重兵围攻,难以立足。在此情况下,湖南人民抗日救国军遂向北转移,跨过浙赣铁路(杭州至株洲)进入湘北、鄂南,9月27日在鄂城地区北渡长江,10月上旬在礼山(今大悟县)地区与新四军第5师再次会师,中旬,恢复第359旅番号,编入第5师野战兵团序列。

    第359旅南下的第2梯队,于1945年6月从延安出发南下,进到河南省新安地区时,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遂奉命北上开赴东北,加入东北野战军的战斗序列。

    点评:南下支队向湘粤边进军,历时近一年,转战陕西、山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广东7省,行程7900余公里,克服了严寒酷暑和山河险阻,作战74次,打击了日、伪军,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围攻和阻拦,到达了目的地。虽然由于形势发生根本变化,未能实现创建五岭根据地的战略企图,但保存了基本力量,并开创了湘鄂赣边抗日根据地,领导和推动了粤汉铁路沿线人民的抗日斗争,扩大了我党我军的影响,增强了中原我军的力量,对巩固和发展中原解放区起了积极作用。

中国战争 三关口战斗

    1943年(民国三十二年)7月,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八路军山东滨海军区部队在诸城县对伪“皇协军”的战斗。

    是年6月,山东滨海军区第13团及第6团第3营、第4团第4连挺进日(照)莒(县)以北开辟滨北根据地,至7月上旬,控制了诸城至日照间的山区。日伪军为将八路军逐出诸日山区,于15日向八路军进攻,伪“皇协军”张步云部第5旅由北向南,日军由南向北,对八路军实行南北夹击。八路军主动撤出一些地区。日伪军认为目的已达,乃分别撤退。伪军张步云部第5旅撤至三关口地区。滨海军区决定乘张部不备将其歼灭。17日晚9时,第13团各营按指定路线向三关口进发,18日凌晨,第1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