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中国军事战争通史 >

第357章

中国军事战争通史-第357章

小说: 中国军事战争通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了打好上党战役,晋冀鲁豫军区认真进行了战前准备,首先,将各军区在抗日战争时期组建的游击兵团编组成太行纵队、冀南纵队和太岳纵队,使之成为正规兵团,从而实行由游击战向运动战的转变。其次,在军民中广泛的进行政治动员。号召大家为保卫抗战胜利果实而战,并提出〃打好上党战役,支援重庆谈判〃的口号。部队知道毛泽东赴渝和蒋介石谈判,都为毛主席的安全担心。邓小平说:“上党战役打得越好,歼灭敌人越彻底,毛主席就越安全,在谈判桌上就越有力量。”再次,开展了战前练兵,各级地方政府还动员了5万民兵支前或参战。充分的战前准备,使部队士气高涨,求战心切,保证了前线的供给和后方的安全。

    在开进途中,太行纵队于9月1日攻克襄垣,歼敌一部。9月10日,战役正式发起。太行纵队首攻屯留,太岳、冀南纵队设伏打援。11日,长治守军出动6000人增援屯留,中途稍与打援部队接触,即畏惧被歼而退缩长治。12日,我军攻克屯留。13日,太岳纵队攻击长子县城时,以太行、冀南纵队打援。但长治守军不敢出援,打援意图无法实现。刘伯承、邓小平当即放弃打援计划,令各部迅速夺取外围各城。17日又攻占潞城,截断了长治与太原、平遥的联系。19日,我军攻克长子、壶关。至此,襄垣、长子、屯留、潞城、壶关为我攻克,共歼灭国民党军7000余人,孤立了长治守敌。9月20日,各纵队开始合围长治。刘伯承、邓小平决心由城的东、南、西三面同时攻城,虚留生路于北关,诱使史泽波部北窜而在野战中予以歼灭。24日,各部队开始攻城,但遭到史泽波部的顽强抵抗,攻城未果。

    由于上党告急,阎锡山急令第7集团军副总司令彭毓斌率第23、第83军和省防军等部共2万余人,由祁县地区向长治增援,图解史泽波之围。28日,刘伯承、邓小平在判明彭毓斌的行动企图后,决定采取攻城打援的战法。以冀南纵队及地方武装佯攻长治,吸引援敌,以太行、太岳纵队北上打援,将援军歼灭于襄垣、屯留之间地区。

    10月2日,打援部队与增援敌军在屯留西北之王家渠地区遭遇,打援部队立即将彭毓斌所部包围于老爷岭、磨盘脑、榆林地区。被围困的国民党军凭借优势火力拼命顽抗,战斗十分激烈,打援部队多次攻击未果。这时,我发现援敌为第7集团军副总司令彭毓斌率领的第23、第83军共6个师及由伪军改编的省防军一部。刘、邓首长为确保打援兵力的优势,遂决定抽调围困长治的冀南纵队北上参加打援,只留下地方部队继续围困长治。为避免彭毓斌作困兽之斗,部队攻击时采用“围三阙一”,“虚留生路”的战法,以左右两翼部队猛攻敌人,而在北面留一缺口,诱敌向北突围,争取在运动中歼灭之。10月5日,我左翼部队攻占敌老爷岭主峰阵地。经我军多日围困攻击而饥疲不堪的敌人,于当日夜间向北突围,太岳纵队一部立即抢占虒亭以北之土落村附近制高点,堵死敌人逃路。随后,打援部队以跟踪追击、平行追击、超越追击、穿插分割,多路楔入敌阵等战术手段,将敌援军合围,激战至6日,敌除一部逃回沁县外,其余全部被歼,彭毓斌被击毙。

    被围困于长治的史泽波,见援兵无望,乃于10月8日乘夜暗从长治向西突围,企图逃向临汾。据此,刘伯承、邓小平急令太岳纵队从虒亭直出沁水之马壁,对敌实行兜击。太岳纵队在“抓住敌人就是胜利”的鼓舞下,士气旺盛,他们不顾疲劳,忍受饥饿,日夜奔驰。至12日,终于在沁河以东之将军岭、桃川地区截住了突逃的史泽波部,经数小时激战,除少数先头西逃外,其余全部被歼,史泽波被俘,上党战役胜利结束。

    此战,解放军以伤亡4000人的代份,歼灭国民党军11个师及1个挺进纵队共3。5万余人,其中生浮3。1万人,缴获山炮24门,机枪2000余挺,各种枪1。6万余支。

    点评:上党战役是重庆谈判期间,晋冀鲁豫军区部队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国民党军的著名战例。这一胜利打击了蒋介石的内战气焰,巩固了晋冀鲁豫解放区的后方,显示了解放区军民保卫抗战胜利果实的力量和决心,加强了中共在重庆谈判中的地位,对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起到了重要作用。

    这次战役也是解放战争时期打的第一个较大规模的歼灭战,为解放军今后的作战提供了借鉴,意义十分重大,经验也非常宝贵。我军在总兵力不占优势的情况下所以能取得战役的胜利,主要经验是:刘伯承司令员对敌情判断准确,战役决心正确,指挥果断;初战必胜的思想明确,战役的各项准备工作充分;通过兵力的机动转用,以及在次要方向充分发挥地方部队和民兵的作用;确保主要作战方向的兵力优势;利用围城打援、攻城打援、迫敌突围等手段,争取歼敌于运动中。

   

中国战争 上海战役

    1949年(民国三十八年)5月,在渡江战役中,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主力对上海国民党军进行的攻坚战役。

    4月下旬,国民党军长江防线被突破后,京沪杭警备总司令汤恩伯以8个军25个师20万人据守上海市区,及沿浏河、太仓、蓖山、青浦、嘉善和平湖一线地区,企图凭借坚固工事,组织顽抗,掩护其战略撤退,并准备大肆破坏城市,挑起国际事端,促使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其部署是;以第21、第51、第52、第54、第75、第123军约20个师,配属坦克、装甲车百辆守备黄浦江以西,置主力于吴淞、月浦、大场地区;以第12、第37军共5个师守备黄浦江以东,置主力于高桥,以确保市区及吴淞口海上通道,另以海军第1军区和驻上海空军协同守备。上海为中国最大的工业城市和重要港口,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市北之吴淞口位于黄浦江与长江的交汇点,是上海对外海上交通的咽喉;高大建筑多而坚固;市郊地形平坦,村庄稠密,公路河渠纵横。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冶委员陈毅、副司令员粟裕,依据中国共产党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和中共中央淮海前线总前委指示,决心集中第9兵团、第10兵团共8个军攻取上海。首先从两翼迂回钳击吴淞口,断国民党军海上退路,尔后视中共中央华东局接管上海准备工作进行情况,再向市区发起总攻。具体部署是:由第10兵团指挥第26军、第28军、第29军、第33军及特种兵纵队一部,首先以主力攻占吴淞、宝山,封锁黄浦江口,尔后由西北方向与第9兵团会攻市区;第9兵团指挥第20军、第27军、第30军、第31军及特种纵队一部,首先攻占浦东地区,协同第10兵团封锁吴淞口,尔后由东、南、西三面与第10兵团会攻上海市区;并要求尽量歼守军于上海外围,对市区作战力求不使用重武器,以尽量减少城市损失。12日,战役发起,至18日,第9兵团先后攻占松江、南汇、青浦、川沙等地,进抵高桥附近。第10兵团攻占浏河、太仓、嘉定、昆山、南翔等地,与第9兵团形成夹击吴淞口之势。汤恩伯为确保退路,令其所部利用既设阵地,拚力扼守高桥、刘行、月浦。第9、第10兵团对守军阵地构筑缺乏认真调查研究,攻击准备不足,经多次攻击仍未能突破,遭较大伤亡。为迅速解决战斗,第三野战军遵照中共中央军委、总前委的指示,增调第7兵团之第23军和第8兵团之第25军分别配属第9、第10兵团,于23日夜发起总攻。24日,第9兵团攻占浦东市区和虹桥、徐家汇车站,第10兵团直插吴淞、宝山。国民党军一面调兵增强月浦防御,一面向吴淞收缩,准备从海上撤退。解放军各部队采取快速猛攻的动作,多路直插市区。第9兵团攻占上海市区,并争取负责指挥上海国民党军余部的淞沪警备副司令刘昌义率部放下武器。第10兵团相继攻占大场、吴淞、宝山、杨行等地。至27日,上海全部被攻占。

    点评:此战,解放军共歼灭国民党军15。3万余人,缴获各种炮1370门,坦克、装甲车119辆,汽车1161辆,舰艇11艘等装备和物资。入城部队严格遵守入城纪律,露宿街头,谢绝馈赠,保护外侨,以实际行动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和政治影响,赢得了广大群众的赞扬,上海的解放,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军利用上海继续顽抗、抢夺资财及挑起国际事件的阴谋,为继续肃清华东国民党军余部,保卫国防,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创造了有利条件。

   

中国战争 沈阳战役

    1948年(民国三十七年)11月,在辽沈战役中,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歼灭沈阳国民党军的作战。

    沈阳为东北最大城市,是国民党军东北“剿匪”总部所在地。10月下旬辽西围歼战之际,东北“剿总”总司令卫立煌见大势已去,为保沈阳,掩护空运撤退,将驻守本溪、抚顺、铁岭等地的部队调入沈阳,连同原驻沈阳的部队,共2个军部、6个师、3个骑兵旅等13万余人,交由第8兵团司令官周福成指挥。东北野战军为迅速解放沈阳,在围歼廖耀湘兵团的同时,即以长春地区的第12纵队南下,攻占铁岭后绕至沈阳西南抢占苏家屯;各独立师则向沈阳以东、以北逼近,使沈阳国民党军不能向营口撤逃。辽西战役刚结束,东北野战军第1、第2纵队即经新民、辽中向沈阳疾进,至31日,进抵沈阳西郊;第12纵队攻占苏家屯,独立第10师解放抚顺后,同其他独立师一起进逼沈阳东郊、北郊;独立第14师解放本溪后向沈阳南郊挺进,对沈阳构成四面包围。11月1日,向沈阳市区发起总攻。第1、第2纵队从沈阳西面、西南面突破;第12纵队从南面突破;各独立师从北面、东面突破;守城国民党军除第207师被歼外,新1军暂53师起义,其余大部投诚。11月2日,战役结束。

中国战争 石家庄战役

    1947年(民国三十六年)11月,在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中,人民解放军晋察冀野战军及地方部队对国民党军占据的具有坚固设防城市的攻坚战役。

    石门位于石德(石门至德州)、平汉(北平至汉口)、正太(正定至太原)三条铁路的交会处,是华北战略要地,虽无城垣,但构筑有坚固的设防工事,从市郊到市中心,以外市沟、内市沟和市区主要建筑物为骨干设置三道防御阵地。在市郊和市内各重要街巷路口构筑有钢筋水泥工事,共有大、小碉堡6000多个。各防御阵地之间还有交通壕和地道相互联系;环市修有20多公里铁路,装甲列车昼夜巡逻。守军为国民党军第3军之第32师及两个保安团、一个独立团、19个县的保警队,另有1个坦克连及6辆装甲列车。

    清风店战役后,晋察冀军区决定乘胜发起石门战役。经中国共产党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批准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亲莅参加研究制定战役计划和作战部署。野战军决定以第3、第4纵队分别由市西南和市东北实施主要突击,以冀晋军区、冀中军区分别于市西北与东南实施辅助突击;以第2纵队及冀中部队一部置于定县地区,准备阻击保定援军。

    11月6日拂晓,攻城部队对石门发起攻击;当日占领大部分外围据点。7日至8日晨,冀晋军区部队占领飞机场,断绝了守军空援;第4纵队占领云盘山制高点;野战军炮兵击中发电厂,中断了内外市沟电网的电源。8日16时,各突击部队在炮火掩护下,以连续爆破和连续突击的手段,迅速突破外市沟。至9日晨,攻占了外市沟与内市沟间的西兵营、范谈村、槐底村、中庄等大部分据点。接着,继续向内市沟推进。

    10日16时,各突击部队向内市沟发起攻击。在炮火掩护下,第3纵队第7旅、第4纵队第10旅先后爆破成功,各部队迅速攻入市区,随即采取破墙连院、小迂回、小穿插的战术,与守军展开激烈巷战,多次打退守军的反扑。冀中、冀晋军区部队也全歼元村、彭氏、北店守军。11日,第2梯队第11、第9旅投入战斗。在解放军猛烈攻击下,国民党军第32师残部退守大石桥,坚守核心阵地。12日晨攻城部队对大石桥守军发起总攻击,至11时30分全歼守军,战役遂行结束。

    点评:此战共歼灭国民党守军24280人,其中俘敌21130人,毙伤3150人,拔除了国民党在华北的一个战略要点,使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大解放区连成一片;开创了人民解放军夺取大城市的先例,为尔后进行城市攻坚作战增强了信心,提供了宝贵经验,朱德总司令曾誉为“是夺取大城市之创例。”石家庄攻坚战的主要经验是:充分周详的攻城准备,包括统一高级干部的作战思想;集中数倍于敌的兵力,控制有连续突破敌几道阵地的裕余力量,攻城部署上采取多路、多面而有重点的突击;通过挖掘交通壕,确保隐蔽接敌,火力、爆破、突击的紧密结合,巷战中采取破墙跃进,用小迂回、小包围分割歼敌;在强大军事压力下,开展政治攻势瓦解敌人。

  
中国战争 苏中战役

    1946年(民国三十五年)7月至8月,在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中,人民解放军华中野战军在江苏省中部地区,对进攻之国民党军进行的一系列作战。

    苏中解放区西临运河,东抵东海之滨,南濒长江,北靠两淮、盐城,与苏北解放区相接。该地区河流密布,阡陌纵横,物产丰富,是我党在抗日战争时期艰苦创建的老根据地。人民群众经过长期的战争锻炼,加以土地改革开始较早,动员充分,组织严密,党政军民团结一心,支援战争的积极性高,潜力也大。由于苏中是华东我军的前哨阵地和粮食基地,且直接威胁着国民党的政治、经济中心南京、上海,因此,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就不断发起对苏中解放区的进攻。

    是年7月,国民党军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以苏中解放区作为主要攻击方向之一。国民党军在长江两岸的南通、靖江、泰兴、泰州、扬州、江阴、扬中、镇江等地,集中了整编第49、第83、第25、第21、第65师及第69师之第99旅共15个旅约12万人,由第一绥靖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