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中国军事战争通史 >

第359章

中国军事战争通史-第359章

小说: 中国军事战争通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点评:此战,是山东和华中野战军会师后的第一个歼灭国民党军一个整师的战役,也开创了全面内战爆发以来我军一次歼敌一个整师的范例,初步取得了大兵团协同作战的经验,对尔后华东战局的发展有重要影响。12月26日延安《解放日报》社论称这一战役,是华中解放区空前的大胜利。战役的主要经验是:在敌多路进攻时,集中优势兵力打敌突出之一路;利用敌之间隙,以远距离奔袭手段出敌不意地发起攻击;在战术上,抢占并控制制高点,同时向敌纵深猛插,迅速完成战役分割和战术包围,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被围之敌,保证了速决全歼。宿北战役的实践,使指战员进一步认识到集中兵力于主要方向的重大意义,加强了集中统一和全局观念,并取得了大兵团协同作战的初步经验。作战中,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军21530人,其中俘敌13360人,毙伤8170人,自身伤亡8700余人。

   

中国战争 四平战役

    1946年(民国三十五年)4月至5月,在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中,东北民主联军在辽北省(今吉林省、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各一部)四平地区,抗击国民党军进攻的一次防御战役。

    由秦皇岛登陆进军东北的国民党军,于3月13日从苏联红军手中接收了沈阳防务后,相继占领抚顺,铁岭和辽阳。3月下旬,国民党军东北行辕主任熊式辉和保安司令长官杜聿明,凭借其美式装备和兵力数量上的优势,乘苏军撤退之机,公然破坏3月27日由国共双方代表和美国马歇尔组成“三人小组”签订的调处东北停战的协议,提前于3月31日开始行动,集中5个军11个师的兵力由沈阳地区沿中长路(自哈尔滨西至满洲里,东至绥芬河,南至大连)和安沈路(安东至沈阳)向南满和北满发动大规模进攻,妄图在东北停战协定签订前夺取中长路两侧地区并控制辽东半岛。其部署是:以新编第1军、第71军向沈阳以北进攻,预期在4月2日夺取四平;以新编第6军、第52军及第94军第5师,向沈阳以南进攻,完成对鞍山、本溪等南满工业区的占领。然后准备集中新1军、新6军等部沿中长铁路向四平以北发展进攻,企图将民主联军主力压迫于松花江南岸消灭之。

    为阻止国民党军长驱直入,配合重庆谈判,促进东北和全国和平民主的实现,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确定全力控制北满地区及长春、哈尔滨两市与中长路满洲里至绥芬河段。遂于3月24日电示中共中央东北局和民主联军总司令部,要求东北民主联军迅速集中主力,坚决扼守四平地区,给北进之敌以有力的打击;南满主力则集中于本溪地区,打击和牵制敌人。配合四平地区作战;在苏军撤出长春、哈尔滨、齐齐哈尔市后,迅速歼灭三市的匪伪武装而夺取之。东北民主联军司令员林彪、政治委员彭真,遵照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指示,决定以一部兵力保卫南满本溪;一部兵力解放长春、哈尔滨、齐齐哈尔;置主力于四平地区阻止国民党军向北满进攻。具体部署是:以新四军第3师第10旅在铁岭以北、四平以南地区采取运动防御,迟滞、杀伤北进之敌,掩护第1、第2师,第7纵队(原滨海支队扩建),新四军第3师之第7旅、第8旅主力、独立旅等向四平地区集中,乘北进之敌在运动中或立足未稳时,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之;以南满第3、第4纵队及保3旅等部担任本溪地区作战;以山东第7师主力等部夺取长春,以第359旅等部夺取哈尔滨,以新四军第3师一部夺取齐齐哈尔。

    四平街位于东北中部平原,系中长、四(平)洮(南)、四(平)梅(河口)铁路的交叉点,是东北的重要战略枢纽之一。由沈阳沿中长路北进的国民党军新1军、第71军(欠88师),占领开原、法库后,于4月上旬继续向四平方向进攻。至4月中旬,向北满进攻的国民党军先后占领铁岭、昌图、法库等地。民主联军在四平以南实施运动防御,节节阻击。歼灭新1军2000余人。4月16日,民主联军集中山东第1师、第7纵队、新四军第3师第8旅等部,以优势兵力在四平西南的大洼、金山堡地区歼灭国民党军第71军第87师大部。17日,新编第1军进至四平以东、以南地区,形成对四平街的弧形包围。与此同时,南满我军在保卫本溪作战中,两度击退敌人的进攻,歼敌4000余人。4月中下旬,国民党军按预定计划解放长、哈、齐三市,歼土匪武装2。6万余人。

    此时,我党与国民党关于东北问题的谈判已进行到有可能迅速达成协议的紧要阶段。但国民党为使自己处于更加有利的地位,仍企图夺占四平、长春、吉林和更多的地方。党中央指示东北民主联军坚守四平,在四平地区大量歼灭敌军,以利谈判。东北民主联军为坚决扼守四平,决定以保安第1旅组成四平卫戍司令部,由保安第1旅旅长马仁兴统一指挥该旅和第7纵队第56团共6000人防守四平,保安第1旅1团守卫铁路以西,第7纵队56团守卫铁路以东;集中主要兵力于四平以西、以北地域,待机歼敌;并先后令山东第7师、第359旅等部南下,令位于南满的第3纵队第7、第8旅和保安第3旅北上,参加四平保卫战。

    4月18日,在飞机和炮火掩护下,新1军新30师由南面,新38师由西面和西北面,向四平轮番进攻,持续达3日之久。民主联军守城部队保安第1旅和第7纵队依托工事顽强抗击,并组织多次反冲击,给国民党军以重大杀伤,使其进展甚微。

    此时,国民党第71军推进至八面城和四平间,向民主联军阵地右侧实施迂回,同时,新1军一部亦展开于四平东南。民主联军为加强四平左右两翼的防御,以第1、第2师和第3师第8旅、第10旅向四平西北方向延伸布防;第3师第7旅由城北三道林子转至四平以东哈福、火石岭一带,增强第7纵队防御;以第7师杨国夫部接替第7旅之三道林子北山阵地。至此,民主联军以四平为中心,从东(火石岭)到西(八面城)组成一条蜿蜒百余里的防线,部署了6个师(旅)的机动部队。这样,民主联军虽然挫败了国民党军迂回四平的企图,但我军也因此而无机动兵力实施有力的反击。民主联军守城部队凭借临时构筑的土木工事,使用搜缴来的日杂式轻武器,同全副美械装备的国民党军搏斗,打得十分英勇顽强。四平街主要防御阵地上平均每分钟遭受近30发炮弹和炸弹的轰击。民主联军守城部队白天冒着空中和地面的猛烈火力作战,夜间组织抢修,加固工事激战中,民主联军56团3连伤亡过半,但在政治指导员孙永章的指挥下,仍坚持战斗。国民党东北保安司令长官部为集中兵力进攻本溪,于4月27日停止对四平街的进攻,双方在四平街战场形成对峙。

    4月26日,党中央指示东北民主联军:“马歇尔已提出停战方案,有停战之可能,望加强四平守备兵力,鼓励坚守,挫敌锐气,争取时间”。4月27日,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特电林彪,称赞“四平守军甚为英勇”,另提出“请考虑增加一部分守军(例如一至二个团),化四平街为马德里”。5月1日,中央又指出:“东北战争,中外瞩目。蒋介石已拒绝马歇尔、民盟和我党三方同意之停战方案,坚持要打到长春。因此,我们必须在四平、本溪两处坚持奋战,将两处顽军打得精疲力竭,消耗其兵力,挫折其锐气,使其以6个月时间调集的兵力、武器、弹药,受到最大消耗,来不及补充,……那时,便可能求得有利于我之和平”。

    民主联军为集中兵力于四平主要作战方向,增调第7纵队19旅,第7师第20旅及第21旅防守四平街东南面,以第1、第2师防守四平街以北;又调第359旅由哈尔滨南下,于公主岭担任预备队;调第3纵队主力和保安第3旅由南满北上参加四平作战,除在四平正面顽强抗击国民党军的进攻外,还以第3纵队第7、第8旅和第3师独立旅,分由四平东西两翼绕道深入国民党军之侧后,断其交通运输,威胁其后方。

    国民党军为了集中更多的兵力攻占四平,乘民主联军第3纵队主力北调的时机,于4月28日起在南满以5个师再次进攻本溪。我军经6天英勇抗击,在大量杀伤敌人后,于5月3日撤出本溪。国民党军领本溪后,即将南满之新6军、第52军第195师及第71军第88师北调四平方向,使四平地区国民党军的兵力增加到10个师。

    12日,新6军等部进至开原一带,民主联军第3纵队沿开原、叶赫站、西丰一线节节阻击。14日,国民党军在飞机、坦克和大量火炮掩护下,对四平实施轮番攻击,企图将民主联军主力“压迫于辽河(河)套内而消灭之”。其部署为:右翼兵团为新编第6军14师,新22师,第71军第88师及第52军第195师,沿开原至叶赫公路向四平街东南阵地进攻;中央兵团为新1军的3个师,从四平街西南近郊进攻;左翼兵团为第71军第87师,第91师,协同中央兵团向双山方向十包围攻击;第60军第182师担任四平以南护路任务。

    15日拂晓,四平前线国民党军共10个师,分左、中、右3个兵团,向四平发起全面进攻。并采用波浪式的集团冲锋。在獾子洞阵地前,竟以2个团的兵力整日轮番攻击10次之多,均被民主联军击退。在民主联军顽强抗击下,国民党军中央兵团新1军(附195师)、左翼兵团第71军主力数次进攻均无进展,只有新1军第50师在258高地,以十倍于民主联军守军的兵力向258高地冲击,占领258高地。而右翼兵团新6军等部4个师进展迅速,16日,国民党军向四平街东南331。5高地强攻,民主联军顽强奋战,连续击退7次冲击,终因大部火器被击毁而失守。17日,国民党军攻占火石岭,随即又集中兵力向塔子山阵地发起突击,塔子山阵地为四平街防御阵地左翼最后1个制高点,关系到东南阵地的安危。民主联军第7纵队第58团1营浴血奋战,连续打退12次冲锋,后因伤亡过大,改由西满3师7旅19团防守。18日拂晓,塔子山再次鏖战,19团的指战员,乘国民党军进攻炮火延伸,从血泊中爬起,以白刃肉搏抗击国民党军一次次的冲锋,终因伤亡过大,塔子山阵地失守当晚。18日,国民党军右翼兵团的195师占领哈福。至此,民主联军四平的防御处于十分不利的态势,国民党军欲迂回四平东北,企图封闭我四平守军退路。我军在持续1个多月的防御作战中,已伤亡8000余人,为摆脱被动,避免被截断退路,保持战斗力,经请示中共中央决定,遂于18日夜到19日凌晨前自四平地区逐次撤退。部分主力千6月初到达松花江北岸休整,其余部队分别转移到东满、西满地区休整,并从事建设根据地的工作。国民党军于19日占领四平街。

    点评:四平保卫战持续月余,民主联军以损失8000余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军万余人。此战是党中央从全国的战略出发,为配合谈判斗争而进行的一次较大规模的城市防御战。在这次作战中,我军推迟了敌人的北进计划,对巩固北满根据地起到了重要作用。党中央指出:“四平我军坚守一个月,抗击敌军十个师,表现了人民军队高度顽强英勇精神,这一斗争是有历史意义的”。后又指出:“四平防御战为一时特殊条件所致,不能成为我一般的作战方针”。而国民党军4月2日占领四平街的原计划被迫推迟47天。国民党政府国防部史政局编的《绥靖第一年重要战役提要》关于“进攻四平街作战检讨”中说:“虽获得四平最后决战之胜利,然已迁延两月以上之时间,使敌得从容脱离战场,未能将敌主力彻底击破,贻尔后东北剿共军事以无穷之后患”。

    

中国战争 1947年四平战役

    1947年(民国三十六年)6月至7月,在东北夏季攻势中,人民解放军东北民主联军向辽北省(今辽宁省、吉林省、内蒙古自治区各一部)四平市国民党军发动的攻坚战役。

    夏季攻势第一阶段结束后,民主联军于6月中旬向国民党军战略要地四平发起进攻。四平守军为国民党第71军第87、第88师,第13军第54师及保安团队等共3。4万余人,由第71军军长陈明仁指挥。攻城部队由民主联军第1、第7纵队全部及第6纵队第17师附民主联军总部预备炮兵5个营组成,由第1纵队司令员李天估统一指挥。11日开始扫除外围,当夜攻克飞机场,13日克新立屯,14日20时发起总攻。炮火准备后,攻城部队发起猛烈冲锋。至15日2时,第1师与第2师由西南突破。第7纵队与第3师在西北及东面的突击未遂,使守军得以全力向第1、第2师反击。第1、第2师在一天中即打退守军在空军支援下的10至15次反冲击,巩固了突破口。18日,第7纵队由城西北角:突破。19日,第17师接替第11师投入战斗。20日夜,第17师在友邻协助下突破守军核心守备区,歼灭第71军特务团。至此,铁路以西市区全部被民主联军攻占。守军指挥中枢遂撤至铁路以东顽抗。21日晚,攻击部队对路东区发起总攻。至21时,第17师和由东面调转路西的第3师由西南突破,而西面的第7纵队冲击失利,伤亡较大。为增强攻击力量,民主联军以第6纵队的第16、第18师接替伤亡较大的第2师。守军收缩阵地,兵力更加集中,攻城部队的兵力不占绝对优势,攻击仍未奏效。此时,由沈阳出动的国民党增援部队已逼近四平。民主联军乃于7月1日拂晓前撤出战斗。四平攻坚战中,民主联军以伤亡1。3万余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军1。7万余人。

中国战争 1948年四平战役

    1948年(民国三十七年)3月,在东北冬季攻势中,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主力向辽北省(今辽宁省、吉林省、内蒙古自治区各一部)四平国民党军发动的攻坚战斗。

    自1947年12月至1948年2月底,东北野战军在冬季攻势中已歼灭国民党军7个多师的兵力。此时,战略要点四平仅有国民党第71军第88师及一些地方武装守备。为发展胜利,东北人民解放军决心攻取四平。3月2日,第1、第3、第7纵队及独立第2师进抵四平,至8日,肃清外围据点,直逼城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