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中国军事战争通史 >

第425章

中国军事战争通史-第425章

小说: 中国军事战争通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切断法军退路,造成一个严重错误。只是因为拿破仑军队过早地炸毁了埃尔斯特河上的桥梁,才使尚未渡河的部队(2万余人)与主力失去联系而全部被俘。日终前,联军占领莱比锡全城。

    点评:历时4天的莱比锡战役,是拿破仑战争期间最大的一次战役,这次战役结束了1813年战局。双方损失惨重:拿破仑损失近8万人,火炮325门,盟国损失5。4万余人(俄国2。2万余人,普鲁士1。6万人,奥地利1。5万人),最后以盟国的胜利而告终。俄军担负了作战的主要重任,对联军取得莱比锡战役的胜利起了决定作用。但是,如不是联军统帅部贻误战机,那么拿破仑的失败将会更加惨重。奥地利奉行的是削弱而不是歼灭拿破仑军队的两面政策,这阻碍了达成坚决的战役目的。联军在军队指挥方面犹豫不决,军队行动互不协调,也缺乏统一的坚强指挥。受命统率联军的施瓦岑贝格实际上未能履行总司令的职责,而三国君主会议也未成为联军作战的名符其实的统帅。这就使目标宏大的战役企图无法实现,造成行动犹豫,以致大批军队(1/3)就地待命未能参加作战。在莱比锡战役中,拿破仑的统帅才能未能发挥出来。他采取的作战行动不如以往得力:分散使用了强大的预备队,在决定性的地段上未造成必要的兵力优势,基本上采用的是正面攻击。莱比锡战役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和军事意义,它使法国失去了在欧洲的许多领地,加速了拿破仑的垮台。

    正如富勒在《西方军事史》中所写的那样:“拿破仑的战略是失败了,不仅是因为他的工具不适当,或是因为他的假设有错,而主要原因却还是他的政策已经不合科这个时代的精神。他的目的是想建立一个宇宙性的大帝国,跟着过去那些伟大征服者的脚迹前进。可是时代已经改变,欧洲已经不再是一盘散沙,许多民族都已团结起来,从而形成一个个结晶化的民族国家。它们各自分道扬镳,使他的个人神化主义的假定无法实现。在耶拿会战中,拿破仑不仅毁灭了一个封建陆军,而且也肃清了封建观念的一点最后的余烬。从这些灰烬之中,却产生了新的民族性陆军,终于在莱比锡会战中把他自己击败了。在埃尔斯特河边的战场上,尸积如山,血流成河,现代欧洲却从此脱出了中世纪的蜕壳。”

    作战地图

世界战争 '近代…L'勒姆尼克河战役

    1789年9月22日,在俄土战争(1787—1791)期间,俄奥联军与土军在勒姆尼克河(罗马尼亚锡雷特河的支流)河畔进行的交战。

    1789年9月初,土耳其宰相优素福巴夏率土军(10万余人,80门火炮)对驻扎在福克沙尼地域科堡亲王的奥军(1。8万人,43门火炮)发起进攻。苏沃洛夫得知土军进攻奥地利盟军的行动计划后,遂率部7000人于9月18日夜从伯尔拉德地域出发,驰援盟军,两个半昼夜行军100公里,先于土军到达福克沙尼。苏沃洛夫统率俄奥联军。他查明:土军因未料到会遭到袭击,故分散驻扎在特尔古库库利附近(约1。5万人)、克伦古梅伊洛尔森林(约4万人)、马丁内什蒂附近(约4。5万人)和勒姆尼克河对岸(奥达亚村附近)等地的筑垒兵营里。苏沃洛夫决定各个击破敌人。9月22日拂晓,联军经14公里的夜行军后,以纵深配置(前面是步兵方阵,后面是骑兵)突然袭击并夺取了特尔古库库利兵营。随后,联军又巧妙地机动部队并以步兵方阵的火力击退敌骑兵的反冲击,攻占了克伦古梅伊洛尔附近的筑垒兵营;在追击仓皇溃退之敌时又夺取了土军马丁内什蒂筑垒兵营。翌日,俄军占领了奥达亚附近的兵营。

    点评:土军在勒姆尼克河之战中损失1。5—2万人(其中亡1万人)及全部火炮和辎重,联军损失约700人。勒姆尼克河交战作为在战场上频繁机动部队,各个击破敌人,“不以力取,而以智胜”的范例载入俄国军事学术史。勒姆尼克河交战的胜利决定了1789年战局有利于俄国。苏沃洛夫荣获一级圣乔治勋章和勒姆尼克伯爵爵位。作战地图

世界战争 '近代…L海'利萨海战

    1866年7月20日,在奥意战争期间,意大利海军同奥地利海军于在亚得里亚海利萨岛(现南斯拉夫维斯岛)附近进行的海战。

    6月16日由11艘装甲舰、5艘巡航舰、3艘炮舰组成的意大利分舰队,在佩尔萨诺海军上将率领下,从安科纳出海,企图用登陆的方式攻占设有防御工事,作为奥地利海军基地的利萨岛(岛上有9处永备工事,11个炮兵连共88门火炮,守岛部队近3000人)。7月18和19两日对利萨岛的进攻组织得不好,意军没有掌握有关守岛部队的必要情报,遭到了奥军的顽强抵抗。7月20日拂晓,一支由7艘装甲舰、7艘炮舰、1艘桅帆战列舰、5艘巡航舰、1艘轻巡航舰组成的奥地利舰队,在冯·特格特霍夫海军少将率领下前往支援守岛部队。奥地利舰队突然发起攻击,集中炮火打击意大利舰队的中军各舰。但装甲舰之间的炮战未能奏效。于是奥地利的旗舰“斐迪南·马克斯大公”号装甲舰撞击意大利的“意大利国王”号装甲舰,后者连同四百名舰员被击沉,从而决定了这场海战的结局。另一艘意大利军舰“角力场”号被炮火击中后起火,失去战斗力,最后爆炸。此后,意大利舰队转入退却。意大利失败的原因是侦察很差,没有战斗计划,通信联络不好和佩尔萨诺海军上将优柔寡断。

    点评:利萨岛海战是蒸汽装甲舰船的首次大海战。海战证明用火炮对付有装甲的军舰已没有什么效果,蒸汽动力的舰船具有高度机动性,它们能迅速地变换成各种战斗队形。

    作战地图

世界战争 '近代…L'列斯纳亚战役

    1708年9月28日,在俄瑞北方战争(1700—1721)期间,彼得一世统率的俄军(约1。6万人,30门火炮)与莱文豪普特将军率领的瑞典军团(约1。6万人,17门火炮)在列斯纳亚(白俄罗斯莫吉廖夫东南方的村庄)村附近进行的交战。

    莱文豪普特军随同庞大的粮食、弹药辎重队(7000辆辎重车),自里加向乌克兰推进,以便在斯塔罗杜布地区与瑞典国王查理十二世率领的大军主力会合。9月30日—10月2日,莱文豪普特在什克洛夫附近渡过第聂伯河,向普罗波伊斯克(今斯拉夫哥罗德市)逼近。彼得一世决心击溃莱文豪普特军,为此,派出缅希科夫率领的由10个龙骑兵团及3个骑马步兵团(共计11600人)所组成的游动队(快速部队)跟在敌后。同时彼得一世命令驻在克里切夫由鲍尔将军所率领的骑兵军,除留下部分部队监视查理十二世的军队外,以主力(约4000人)前去与游动队会合,而将一支约1000人的部队派往普罗波伊斯克,以阻止瑞典军渡过索日河。10月8日莱文豪普特军抵达列斯纳亚。莱文豪普特将其辎重队在一支3000人的部队掩护下派往普罗波伊斯克。与此同时,瑞军主力利用有利地形,占领了列斯纳亚村以北高地上的阵地,该阵地背靠列斯尼扬卡河和车堡。为使俄军难以接近列斯纳亚及展开战斗队形,瑞军抽出6个营的兵力布署在主力的前面。彼得一世判明情况后,不等鲍尔将军部队到来,便决定发起战斗。10月9日中午俄军击退了瑞军的前卫。游动队以两列横队进攻已在主要阵地上展开战斗队形的瑞军主力。顽强的战斗持续了数小时,瑞军在遭到重大损失后,向车堡退却。鲍尔骑兵队来到战场后,俄军再次向瑞典人发起冲击,以夺取通向普罗波伊斯克道路的列斯尼扬卡桥和截断瑞军退路。夜里莱文豪普特丢下了全部火炮和辎重,领着步兵残部骑上辎重马,向索日河下游退却。列斯纳亚会战以俄军大获全胜而告终。瑞军8000人被击毙,约1000人被俘,损失了几乎所有的辎重、火炮以及战旗,俄军1000多人被击毙,3000多人负伤。

    点评:彼得一世称之为“波尔塔瓦战役之母”的列斯纳亚交战的胜利,是俄军对瑞典精良正规军的首次重大胜利。它对提高俄军士气起了重大作用,显示了彼得一世杰出的统帅才能。俄军在交战中是以线式战术作为基础而行动的,但根据情况,创造性地运用了这一战术:部队一到,不待其完全展开就投入战斗,将火力突击与白刃格斗结合起来,在战场上巧妙地机动,保障步兵与骑兵密切的协同动作。列斯纳亚交战对于战争的尔后进程有着极其重大的影响。莱文豪普特将军的溃败,使查理十二世失去了他所必需的增援部队、粮食及弹药,打破了他远征莫斯科的计划。

    作战地图

世界战争 '近代…L'罗克鲁瓦战役

    1643年5月18—19日,在三十年战争(1618—1648)期间,法西两国军队在罗克鲁瓦(法国阿登省的城市,十六至十九世纪为要塞)附近进行的一次交战。

    西班牙军队(近2。8万人,30门火炮)在西属尼德兰总督德梅洛(梅拉斯)统率下围攻罗克鲁瓦。昴吉延公爵(孔代亲王)率法军(近2。3万人,12门火炮)赶来解围,抵近罗克鲁瓦。法军采用二线式战斗队形,并留有预备队。战斗队形的中央为15个步兵营,左右两翼为23个骑兵连,预备队为3个步兵营和4个骑兵连,另有5个骑兵连(右3,左2)成梯阶配置在前面保障两翼的安全,炮连(12门火炮)配置在中央,步兵前面。西军也采用二线式战斗队形,但未留预备队。中央为5个步兵大营,右翼为14个骑兵连,左翼为15个骑兵连,炮连(18门火炮)配置在步兵前面,另有1队火枪兵(1000人)隐蔽在左翼前方的树林里。

    交战于5月18日以双方炮兵互射开始。法骑兵对罗克鲁瓦方向的突破虽未成功,但却歼灭了埋伏在树林里的西班牙火枪兵。5月18日夜,法军突然向西军发起冲击,击退并驱散了西军左翼第一线部队,随后又击溃了左翼第二线部队。与此同时,西军骑兵和步兵逼退法军战斗队形的中央部分,几乎缴获了法军全部火炮。在这种情况下,孔代大胆决定:派几个骑兵连实施突击,以巩固右翼取得的战果,派骑兵主力从后方攻击敌人。同时,得到退下来的步兵(将近8个营)补充的法军预备队成功地对敌步兵实施了反冲击。法军击溃了西军,解了罗克鲁瓦城之围。西军死8000人,被俘6000人,损失火炮24门;法军死2000人,伤近6000人。

    点评:此战,法军骑兵在交战中起了决定性作用,击溃以前认为是不可战胜的西班牙雇佣步兵。

    作战地图

世界战争 '近代…L'罗斯巴赫战役

    1757年11月5日,在七年战争(1756—1763)期间,法奥联军与普鲁士军队在罗斯巴赫村(今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哈雷区一村镇)附近进行的一次战役。

    法奥联军(4。3万人)在德苏比斯亲王(元帅)和希尔德布豪森亲王指挥下,占领米谢恩(莱比锡以西)东南高地阵地。同日,腓特烈二世率普军(2。2万余人)在贝德拉东北集结。11月4日,腓特烈二世将主动权让给敌方,将部队转移至贝德拉与罗斯巴赫之间占领有利阵地。法奥联军误认普军这一机动是退却,遂决定采取迂回运动,插入普军后方,先占萨勒河各渡口,断敌后路。11月5日9时,联军在普军正面留下圣日尔曼将军的一支小部队(8000人),将其主要兵力向普军左翼迂回。联军纵队运动中既不派侦察,叉不设警戒。14时33分,腓特烈二世在警戒队(约2000人)掩护下,亲自率军迎敌。普军塞德利茨将军指挥骑兵在18门火炮支援下,对联军纵队实施正面和侧翼攻击,击溃骑兵,联军被迫退却。希尔德布豪森企图在赖赫茨韦尔登展开步兵,冲击腓特烈二世军队,但被普军枪炮齐射火力所压制未能成事。

    点评:此战,联军未能得到圣日尔曼部队的支援而失败,战役中损失近7000人(主要被俘),火炮67门,军旗22面和全部辎重,仓皇退向爱尔福特和爱森纳赫。普军损失500余人,罗斯巴赫战役为腓特烈二世夺取西里西亚打开了道路。普军以少胜多,还因为联军不重视侦察和警戒。普军骑兵实施突袭和充分利用枪炮齐射起了重要作用。

    作战地图

世界战争 '近代…L'旅顺战役

    1904年2月9日—1905年1月2日,在日俄战争期间,日俄两军在旅顺口进行的一次作战。

    旅顺地区是沙皇政府根据与中国的协定(1898)作为俄国太平洋舰队主力的基地而强行租借的领土。旅顺工事(韦利奇科上校设计)的构筑开始于1901年,但进展缓慢。到1904年1月以前,552门火炮中只有116门(沿海战线108门,陆上战线8门)准备就绪。关东半岛的守备部队由东西伯利亚步兵第4和第7师组成。关东筑垒地域司令为斯捷谢利陆军中将,要塞司令为斯米尔诺夫陆军中将,陆防司令为孔德拉坚科陆军中将。在旅顺驻泊的有第1太平洋分舰队和斯塔尔克海军中将指挥的西伯利亚区舰队的部分舰艇(装甲舰7艘,巡洋舰9艘,其中3艘是旧的,雷击舰24艘,炮舰4艘,布雷舰2艘,驱逐巡洋舰2艘)。

    战争一开始,日本10艘雷击舰即于1904年2月8日夜间,突然袭击了由于指挥部的疏忽而在没有警戒的外停泊场停泊的俄国分舰队,击伤装甲舰2艘和巡洋舰1艘。27日晨,东乡平八郎海军大将指挥的日本舰队主力(装甲舰6艘,装甲巡洋舰5艘,巡洋舰4艘)驶近旅顺口,企图消灭隐蔽在旅顺港内的俄国分舰队,但在分舰队的舰艇和海岸炮兵连的射击下被迫退却。2月24日,日军企图用沉掉装有石头的汽船的办法来堵死旅顺港的出口,但未成功。3月8日,太平洋分舰队新任司令马卡罗夫海军中将到达旅顺。他采取了加强基地防御和提高分舰队作战积极性的断然措施。俄国海军首次大规模地、很有成效地使用了水雷武器。但在4月13日分舰队出海作战时,马卡罗夫因乘坐的舰队装甲舰“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号沉没而亡。接替分舰队指挥的维特格夫特海军少将表现消极,以致日军奥保巩将军指挥的第2军(约3。5万人,216门火炮)于5月5日在旅顺北部(貔子窝地域)毫无阻碍地开始上陆。第2军上陆后未遇到抵抗,他们切断通往旅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