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中国军事战争通史 >

第449章

中国军事战争通史-第449章

小说: 中国军事战争通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集团军(步、骑兵33700名,火炮117门,机枪410挺)相对峙。苏军稍加变更部署并将渡河器材准备就绪后,于8月20日强渡托博尔河。经10天战斗推进了130—180公里。苏军第5集团军在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远接近地(约70公里)展开战斗。但9月2日白卫军预备队到达该地并转入反攻,企图由高尔察克第3集团军从南面,第2、第1集团军从北面实施夹击,围歼苏军第5集团军。

    苏军的进攻战役转变为防御战役。9月间,第5集团军在同敌优势兵力进行艰苦防御战斗中,粉碎了白卫军的计划,予敌重大杀伤(1。5万余人)并撤过托博尔河。苏军第3集团军在9月14日以前已开始进攻,但在10月2日也随之撤退到出发地域,放弃了托博尔斯克。战役间歇(10月2—14日)后,东方面军各部队补充了兵力,变更了部署,调整了后方勤务,以6。7万名步兵和骑兵对6。1万名敌军之优势,在原方向重新发起进攻,击溃高尔察克军队,于11月初进至伊希姆河地区。

    点评:此战的胜利使高尔察克军队人员损失达50%,丢失西西伯利亚大部土地,士气沮丧的高尔察克军队撤向鄂木斯克。苏军彻底打破了高尔察克在东线恢复战略主动权的希望,以及援救邓尼金白卫军的可能性。这次战役是在400多公里宽的正面和250—280公里纵深中展开的,其特点是:苏军在战役战术迅速变化的复杂条件下采取高速机动的战斗行动。在进攻中,苏军善于采取果断的机动行动,实施纵深包围,突击敌军集群的翼侧和后方,以求围歼敌人;在防御中,善于依托有利地形(河流,湖间隘路等)设防和进行反突击。在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战役中,西伯利亚游击队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战地图

世界战争 '现代…B'彼列科普—琼加尔战役

    1920年11月7—17日,在苏联国内战争时期,南方面军为粉碎弗兰格尔将军的军队、解放克里木而实施的进攻战役。

    弗兰格尔在克里木的兵力总计有步兵2。3万余人,骑兵近1。2万人,火炮213门,机枪1663挺,装甲汽车和坦克45辆,装甲列车14列、飞机42架。伏龙芝指挥的南方面军拥有步兵146400人,骑兵40200人,火炮985门,机枪4435挺,装甲汽车57辆,装甲列车17列、飞机45架。南方面军面临强渡锡瓦什湖和突破敌人强大防御的任务。敌军防御包括彼列科普2个防御地带:彼列科普地带和伊顺(尤顺)地带。第一地带的主体是土耳其壁垒。第二地带距第一地带20—25公里,由6道设置铁丝网的散兵壕防线组成。在琼加尔方向和阿拉巴特沙咀筑有5—6道散兵壕和堑壕防线,并设置铁丝网障碍物。利托夫斯基半岛的防御比较薄弱,只有一道由散兵壕和铁丝网障碍物构成的防线。敌军主力(约1万人)防守彼列科普和伊顺阵地,部分兵力(近3000人)掩护琼加尔、锡瓦什湖两渡口及阿拉巴特沙咀。敌军强大的预备队(1。4万余人)部署在伊顺阵地后方,准备增援彼列科普和琼加尔方向。还抽调部分兵力对克里木游击队作战。弗兰格尔想凭借克里木天然障碍和筑垒阵地,依靠法国分舰队的支援,以顽强的防御战守住克里木这块基地,与苏维埃共和国斗争到底。

    伏龙芝最初计划对琼加尔方向实施主要突击,但由于冰冻,无法利用亚速海区舰队,因而把主要突击改在彼列科普方向。诸兵种合成第6集团军,骑兵第1和第2集团军(司令分别为科尔克、布琼尼和米罗诺夫)受命进攻彼列科普。第4集团军(司令为拉扎列维奇)和骑兵第3军(卡希林指挥)经琼加尔和阿拉巴特沙咀实施辅助突击。突破敌彼列科普筑垒阵地的计划是:步兵第15和第52师,步兵第51师所属步兵第153旅和独立骑兵旅横渡锡瓦什湖实施迂回;步兵第51师的另两个步兵旅从正面进攻。突破敌筑垒阵地后,方面军各部应向叶夫帕托里亚、辛菲罗波尔和刻赤发展进攻。鉴于地形复杂,需要突破敌坚固筑垒防御并迅猛向纵深发展进攻,方面军各部采取了纵深梯次配置。

    战役准备阶段,军队部署作了重大变更,加强了对敌侦察。党政工作的重点是揭穿白卫军散布的其筑垒坚不可摧的谎言,动员苏军迅速突破敌人筑垒阵地。

    11月7日夜间,第6集团军突击群强渡7公里长的锡瓦什湖水障碍,11月8日昼间攻占利托夫斯基半岛。11月9日第51师攻克土耳其壁垒,继续扩大战果,协同突击集群把弗兰格尔守军击退至伊顺阵地,并局部楔入该阵地。第4集团军突破琼加尔筑垒阵地,插入敌后,对伊顺阵地造成威胁。这种形势使第6集团军很快占领了伊顺阵地。惊慌失措的弗兰格尔守军于11月12日开始撤退。敌人匆忙退却,摆脱苏军有1—2天的行程。结果白卫军和流亡分子约8万人得以渡海逃亡土耳其。南方面军于11月13日解放辛菲罗波尔,15日解放塞瓦斯托波尔和费奥多西亚,16日解放刻赤,17日解放雅尔塔。10天之内解放了克里木全境。在粉碎敌人的进程中南方面军得到游击队(莫克罗乌索夫的克里木起义军)的大力支持。

    点评:正如列宁在评价这次战役时写道:“我们彻底地、坚决地、非常迅速地打败了弗兰格尔,这个胜利是红军史上最光辉的一页。”这次战役的教益是在极其复杂的气象条件下组织突破敌预有准备的坚固防御,各级指挥(从师到方面军)灵活机动。苏军广泛运用了以下作战方法:迂回和正面突击相结合,集中兵力兵器于主要方向,在突破防御和发展进攻时,为增强突击力量将兵力兵器作纵深梯次配置。为了表彰这次战役中表现的英雄主义和勇敢精神,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向方面军所属40多个兵团、部队、分队颁发了勋章和荣誉红旗。很多指战员荣获红旗勋章。战功卓著的师获得荣誉称号:第15师——锡瓦什湖师,第51师——彼列科普师,骑兵第30师和骑兵第6师——琼加尔师。

    作战地图

世界战争 '现代…C'察里津战役

    1918年7月—1919年2月,在苏联国内战争时期,苏维埃军队为保卫重要的战略铁路枢纽及内河港口察里津(今伏尔加格勒)而对克拉斯诺夫将军的哥萨克白卫军进行的战役。

    1918年7月底至8月初,克拉斯诺夫将军的哥萨克白卫军(步兵和骑兵近4。5万名、火炮150余门、机枪610挺)首次进攻察里津,以便与叛乱的捷克斯洛伐克军团、乌拉尔斯克和奥伦堡的哥萨克白卫军会合。察里津地段的苏维埃军队(步兵和骑兵约4。2万名、火炮120余门)由数支零散的部队组成。战斗力最强的是在德国占领军逼攻下自顿巴斯撤到察里津的乌克兰第3、第5集团军的几支部队。在北高加索军区军事委员会(7月22日成立,斯大林任主席,伏罗希洛夫和米宁任委员)的领导下,为组织城市防御做了大量工作:新组建了几个师,建立了一些工人支队,采取了巩固后方的措施,7月24日,将察里津地段的军队分成三个地段(乌斯季梅德韦杰茨基、察里津和萨利斯克),建立了预备队,在该城近接近地构筑了野战工事:2—3道掩体,并在环城铁路支线(经古姆拉克、沃罗波诺沃和萨利普塔,长约40公里)外围架设了铁丝网,调来了伏尔加河区舰队以确保察里津的防御。

    白卫军依仗骑兵优势,于7月底攻占了托尔戈瓦亚和大克尼亚热斯卡亚两镇,从而切断了察里津与北高加索的联系。8月初,菲茨赫拉乌罗夫将军的集群夺取了叶尔佐夫卡和皮丘任斯卡亚,在察里津以北逼近伏尔加河,破坏了察里津与莫斯科之间的交通。8月18—20日,马蒙托夫将军的骑兵集群在中央方向前出到察里津近接近地。苏维埃军队依托筑垒阵地,运用炮兵,尤其是装甲列车的炮火,于8月20日以突然突击打破了敌合围正面,于8月22日解放了叶尔佐夫卡和皮丘任斯卡亚。8月26日—9月6日,苏维埃军队全线反击,哥萨克白卫军被赶到顿河右岸,死亡和被俘约1。2万人。

    9—10月间,苏维埃军队指挥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进一步加强察里津的防御。卡梅申方向和察里津方向的军队(步兵和骑兵约4万名、火炮152门、机枪200挺、装甲列车13列)合编为第10集团军(司令为伏罗希洛夫)。1918年9月22日,克拉斯诺夫的军队(步兵和骑兵6万余名、火炮约200门和机枪400挺、装甲列车8列)第二次进攻察里津。他们对第10集团军南翼实施主要突击,企图切断察里津同阿斯特拉罕和北高加索的联系,而对北翼则实施引诱突击。哥萨克白卫军于10月2日和8日先后夺取格尼洛阿克萨伊斯卡亚镇和京古塔镇,并渡到伏尔加河左岸,对苏维埃军队的后方造成威胁。到10月15日前,敌人接连占领了察里津近郊的萨列普塔、别克托夫卡、奥特拉德诺耶等地。为歼灭敌军,第10集团军指挥部在环城铁路沿线集中了数列装甲列车和由21个炮兵连(火炮共约100门)组成强大的炮兵群,以密集火力给敌人造成了重大损失,使战局发生了有利于苏维埃军队的转折。从北高加索开来的“铁师”(师长为日洛巴)和伏尔加河区舰队从南面发起的突击,以及苏维埃第8、第9集团军从北面(沿波沃里诺,巴拉绍夫方向)发起的突击均起了重要作用。10—11月间,第10集团军进行了反攻,克拉斯诺夫的部队被逐到顿河西岸。

    1919年1月1日,克拉斯诺夫第三次进攻察里津。到1月月中前,白卫军攻破第10集团军(1918年12月26日起司令为叶戈罗夫)的顽强防御,再次对该城形成了半圆形包围。1月12日,他们在察里津以北发起突击,夺取了杜博夫卡。为消除这一威胁,苏维埃军队首长被迫从南部防御地段抽调骑兵混成师(师长为杜缅科)抗击突入之敌。克拉斯诺夫白匪乘南段防御空虚之机,于1月16日夺取了萨列普塔。但这是克拉斯诺夫的最后一次胜利。1月14日,杜缅科师将白卫军逐出杜博夫卡,并突破敌军正面。该师各部在布琼尼(接任患病的杜缅科为师长)指挥下对敌后方实施深远的袭击。从北部转入进攻的第8、第9集团军对哥萨克白卫军察里津集团的后方造成了威胁。2月中旬,克拉斯诺夫被迫退却。

    点评:在察里津保卫战中,苏维埃军队获得了保卫大城市的宝贵经验,丰富了苏联军事学术,如:在城市接近地建立防御地区;大量集中使用炮兵和装甲列车;在防御战斗和反攻过程中各兵种(步兵、骑兵、炮兵、装甲列车及内河区舰队)密切协同作战。为了达到反攻的目的,苏维埃军队指挥部巧妙地将各部队在主要方向上对敌翼侧和后方的突击与在各次要方向上固守筑垒阵地结合起来。在察里津战斗中第一支苏维埃骑兵兵团(骑兵混成师)的建立和使用,是国内战争中有效地使用大量骑兵的开端。1919年5月14日,察里津“因百折不挠地、胜利地抗击了革命的敌人”,荣获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授予的革命荣誉红旗,后来在纪念察里津防御五周年(1924年4月14日)时又荣获一枚红旗勋章。

    作战地图

世界战争 '现代…D'东方面军的反攻

    1919年4月28日—6月20日,在苏联国内战争中,东方面军实施的数次进攻战役,战役结果使高尔察克海军上将的各集团军遭到重创。

    3月4—6日,由帝国主义列强改编和装备的高尔察克军队(4个集团军、1个集团军级集群,共14。3万人,机枪1330挺,火炮210门)对几经战斗受到削弱的东方面军(第1、第2、第3、第4、第5集团军和土耳其斯坦集团军,约101400人,机枪1882挺,火炮334门)转入了进攻,目的是进至伏尔加河中游并与邓尼金各集团军会合,共同向莫斯科进军。汉任将军的西集团军(约5万人)向乌法、萨马拉方向对苏军第5集团军(1。2万人)实施主要突击,盖达将军的西伯利亚集团军(48500人)向伊热夫斯克、喀山对苏军第2、第3集团军(共约4。2万人)接合部实施辅助突击。3月6日,西集团军将因进攻而遭削弱的苏军第5集团军从所占领阵地击退后,于3月14日占领了乌法,尔后在30天内推进至谢尔吉耶夫斯克、布古鲁斯兰,并威胁萨马拉。此前,西伯利亚集团军攻占奥汉斯克、奥萨、沃特金斯基、伊热夫斯克等地。在西集团军南面行动的别洛夫将军的南集团军级集群以及哥萨克白匪奥伦堡集团军和乌拉尔斯克集团军,迫使苏军第1集团军和土耳其斯坦集团军退至萨尔梅什河并放弃了奥尔斯克、阿克纠宾斯克。东方面军(司令为加米涅夫(1918年9月28日—919年5月9日;1919年5月25日—7月8日),萨莫伊洛(1919年5月9—25日))局势危急。白卫军逼近伏尔加河。苏军无力封闭在第5、第2集团军之间形成的宽约150公里的缺口,方面军预备队已消耗殆尽。在此条件下,俄共(布)中央委员会和苏联政府确定东方面军为共和国主要方面军。4月12日发表的列宁起草的《俄共(布)中央关于东线局势的提纲》,是动员人力物力粉碎高尔察克的战斗纲领。短期内,就有1。5万名共产党员,3000名共青团员、2。5万名工会会员被派往前线,并调去了一些步兵和骑兵部队和兵团,以及武器和弹药。方面军计有14万余人,机枪2455挺,火炮511门。为了更好地对军队实施战役领导,4月11日,南方集群(司令为伏龙芝)除第4集团军、土耳其斯坦集团军外,又编入了第1、第5集团军;北方集群(司令为绍林)编入了第2、第3集团军。方面军首长拟制并经共和国革命军事委员会同意的反攻计划规定,在两个大规模进攻战役中粉碎高尔察克各突击集团。南方集群的任务是从南向北(由布祖卢克地域向乌法)实施深远包围突击,以粉碎正面宽450公里的敌西集团军,北方集群的任务是向萨拉普尔、彼尔姆实施正面突击,击溃西伯利亚集团军。南方集群各兵团要向布祖卢克地域集中,军队就要进行复杂的变更部署。他们在春季泥泞条件下行进了300—500公里。反攻准备于4月底以前完成。在南集群主要突击方向集中了该集群三分之二的步兵和炮兵,以及全部骑兵。该集群正面宽达940公里,计划在近220公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