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中国军事战争通史 >

第480章

中国军事战争通史-第480章

小说: 中国军事战争通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法抵挡德军强大的进攻。至3月5日,除了第6近卫骑兵军以外,坦克第3集团军基本被消灭。3月6日,德军开始了向哈尔科夫的进攻,德军将主要突击方向转移到第69集团军和坦克第3集团军的接合部,于次日在此将“劳斯”军投入交战。3月10日,第69集团军和坦克第3集团军之间出现了一个60公里的缺口。苏军由于兵力不足,无法封闭这一缺口。3月10日,德军从南面进逼博戈杜霍夫,从北面突向坦克第3集团军防守的哈尔科夫。3月14日,德军合围该市。苏军被迫放弃哈尔科夫,于3月17日凌晨突围,退至北顿涅茨河左岸。坦克第3集团军残部转隶西南方面军。从3月17日起,德军从西、南两面对别尔哥罗德展开进攻,并于3月18日夺取该市。

    为了防止战线的彻底崩溃,3月6日,苏军高统帅部大本营中止了计划中在列宁格勒的进攻,将坦克第1集团军(司令为卡图科夫坦克兵中将)南下,集中在奥博扬地域。第64集团军(从斯大林格勒附近调来,司令为舒米洛夫中将)和第21集团军(从中央方面军调来,司令为奇斯佳科夫中将)也被调至这些方向。由于这些部队最快也只能在3月下旬赶到,而当时哈尔科夫东面只有第1近卫骑兵军一个部队,但正是他们顽强地进行了3天的阻击战,使苏军得到了集结兵力的时间,在接下来的几天中,苏军得以投入了西南方面军和沃罗涅日方面军的预备队—第2和第3近卫坦克军和步兵第203、167、113师。此时,德军在集战后已疲惫不堪,由于兵力有限,缺乏预备队,德军不得不以击溃苏军进攻部队的同一支部队进行追击。至使德军连续作战,部队极度疲劳,德军的进攻越来越弱,随着苏军援兵的赶到和泥泞季节的开始,德军的进攻被迫中止。

    由于苏军最高统帅部大本营采取了措施,从南面通向库尔斯克的方向得到了可靠的掩护。沃罗涅日方面军在防御交战过程中退却100—150公里后,于3月25日将德军阻于克拉斯诺波利耶、别尔哥罗德一线及沿北顿涅茨河至丘古耶夫一线,在此构成了所谓库尔斯克突出部的南正面。一场规模宏大的战役即将开始了(参见库尔斯克战役)。

    点评:在整个哈尔科夫战役中,苏军共损失240030人,坦克和自行火炮1345辆,大炮5291门,飞机417架,德军也损失较大。德军曼斯坦因元帅使用诱敌深入的办法,重创苏军,从而暂阻止了苏军的进攻,对南方战线的暂阻稳定起了重要作用。苏军两个方面军的司令员戈利科夫和马利诺夫斯基在战役的最后阶段对德军企图的判断错误和对己方军队力量和能力估计过高,都产生了消极的影响。战略预备队的作用在战役中显得尤为重要,苏军因没有强大的战略预备队而遭到沉重打击,德军也因没有强大的战略预备队而未能全歼苏军。苏联的西方盟国不顾苏联最高统帅部关于加紧作战的请求,在2、3月间实际上停止了在北非的积极行动,致使德军能从其他战区向东线调遣兵力,这也有颇大关系。

    作战地图

   

兵书战策 '二战…H'哈尔科夫苏军进攻战役

    1943年2月2日—3月3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苏德战争中,苏军沃罗涅日方面军对德军实施的进攻战役,是苏军1943年冬季在西南方向总攻的一部分。战役目的是粉碎哈尔科夫方向德军“B”集团军群基本兵力,解放哈尔科夫工业区。战役代号为“星”。

    由于1943年1月苏军顺利实施了奥斯特罗戈日斯克—罗索什战役和沃罗涅日—卡斯托尔诺耶战役,德军库尔斯克方向和哈尔科夫方向的防御中出现一个400公里的缺口。2月初,追击德军的沃罗涅日方面军(第60、第38、第40、第69集团军,坦克第3集团军,空军第2集团军;司令为戈利科夫上将)当面德军是第2集团军和“兰茨”战役集群近15个步兵师和坦克师(司令为陆军元帅曼斯坦因)。其大部已遭惨重损失。沃罗涅日方面军未经战役间歇立即准备和实施哈尔科夫进攻战役。战役是在复杂条件下进行的。战役开始前,方面军所属部队已进行将近两个半月的进攻战斗,人员和军事技术装备严重缺额。全体人员已经疲惫,泥泞季节又已到来。方面军的后方正进行围歼德军9个师的战斗。

    按照战役企图,第40(司令为莫斯卡连科中将)、第69集团军(司令为卡扎科夫中将)和坦克第3集团军(司令为雷巴尔科中将)由新奥斯科尔、瓦卢伊基地域向哈尔科夫实施主要突击,从西北面和南面迂回该市;第60集团军(司令为切尔尼亚霍夫斯基中将)由卡斯托尔诺耶以西地域向库尔斯克实施辅助突击。第38集团军(司令为奇比索夫中将)应向奥博扬发展进攻。正在实施顿巴斯战役的西南方面军(司令为瓦图京上将)第6集团军(司令为哈里东诺夫中将)应向巴拉克列亚、克拉斯诺格勒突击,从南面保障战役的实施。

    战役于2月2日开始,沃罗涅日方面军坦克第3集团军、第69集团军和西南方面军第6集团军首先实施突击。2月3日,第60、第40集团军开始进攻。但苏军的进攻从一开始就遭到了很大困难,德军依托精心构筑的工事,进行了顽强抵抗,苏军正面的进攻一再被击退,并蒙受了重大伤亡。第60集团军与布良斯克方面军(司令为列伊捷尔上将)的第13集团军(司令为普霍夫少将,2月14日晋升为中将)协同,粉碎了德军在季姆河的抵抗,2月6日进逼库尔斯克,从北南两面迂回该市,2月8日晨解放该市,随后向利戈夫展开进攻。第40、第69集团军粉碎了德军在奥斯科尔河地区的抵抗,开始向西南方向发展进攻,从西北迂回哈尔科夫。第40集团军各兵团于2月7日解放了科罗恰,2月9日解放了别尔哥罗德,2月13日进至哈尔科夫北郊和西北郊。第69集团军于2月9日解放了沃尔昌斯克,2月14日开始在哈尔科夫东北郊战斗。坦克第3集团军从南面迂回哈尔科夫,2月5日日终前进抵丘古耶夫地域北顿涅茨河,但未能从行进间强渡该河。德军从哈尔科夫地域调党卫军第1“阿道夫·希特勒亲卫队”装甲师(司令为党卫军上将约瑟夫·迪特里希)来防守这一地区。但是,由于德军哈尔科夫集团受到被合围的威胁,于2月9日夜间开始将军队从北顿涅茨河地区逐渐撤至哈尔科夫。坦克第3集团军强渡北顿涅茨河,并在沿途以优异的逐次抵抗来阻滞苏军的前进,2月14日进至哈尔科夫南郊。2月15日,苏军第40、第69集团军和坦克第3集团军开始强攻该市,尽管德军在坦克方面占颇大优势(200辆对80辆)并激烈抵抗,各集团军仍于2月16日近12时解放了哈尔科夫。

    沃罗涅日方面军在发展进攻中于3月3日前进至雷利斯克、苏贾、列别金、奥波什尼亚、明科夫卡一线。但是,苏军已逐渐陷入了曼斯坦因精心布置的陷阱中。德军在此之前已集中庞大兵力,于2月19日对西南方面军发起反攻。西南方面军向北顿涅茨河退却,暴露了沃罗涅日方面军的左翼。3月3日,沃罗涅日方面军由于没有预备队和无力进攻,遂转入防御。

    点评:此战,苏军沃罗涅日方面军前进100—260公里,双方都损失较大。苏军在此战的特点是,在追击敌人过程中进行战役准备,未经战役间歇即以上次战役兵力开始战役,在宽正面上实施进攻。但是,在哈尔科夫方向进攻中取得的战果未能得到巩固,因为苏军没有强大的预备队。所以很快便被曼斯坦因击败(参见哈尔科夫德军进攻战役)。

    作战地图

   

兵书战策 '二战…H'哈尔科夫战役

    1942年5月12—29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苏德战争中,苏军西南方面军和南方面军在哈尔科夫附近实施的进攻战役。

    苏军遵照大本营指示,西南方面军(司令为苏联元帅铁木辛哥,兼西南方向总司令)于1942年5月发动进攻,以粉碎德军哈尔科夫集团,解放该市,为进攻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创造条件。根据战役企图,方面军应由东北面沃尔昌斯克地域和南面巴尔文科沃突出部沿向心方向向哈尔科夫实施两个突击。南方面军(司令为马利诺夫斯基中将)应固守巴尔文科沃突出部南正面,从南面保障西南方面军的主要突击集团。双方兵力兵器对比大致相等。德军也在准备进攻战役,企图不但守住哈尔科夫,而且攻占北顿涅茨河以西、哈尔科夫东南地区,以便尔后东进。

    5月12日,西南方面军发起进攻。方面军各突击集团三日内突破了德军防御,在哈尔科夫以北推进18—25公里(第28集团军,里亚贝舍夫中将),在该城以南推进25—50公里(博布金少将的战役集群和第6集团军,戈罗德尼扬斯基中将)。为扩张战果而将快速兵团投入战斗的有利条件已经形成,但方面军司令铁木辛哥被所谓兹米约夫地域有德军坦克重兵集团的情报所迷惑,拖延了各坦克军进入战斗的时间。进攻军队受到德军顽强抵抗,苏军精疲力尽,遭到严重挫折,前进速度在随后几天急剧下降。直到5月17日,铁木辛哥才将坦克第21军投入交战,但已错过时机。其他地段亦进展迟缓,致使德军毫无阻碍地将其预备队从其他方向调到突破地点。至5月17日前,德军统帅部已在巴尔文科沃突出部根部南方面军第9集团军当面建立了强大突击集团。在该处行动的“克莱斯特”集团军级集群(坦克第1集团军,第17集团军),步兵比第9集团军多0。5倍,炮兵多1倍,坦克多5。5倍。西南方向首长和南方面军首长对德军可能在第9集团军地带实施突击估计不足,也未采取相应措施。5月17日,德军转入进攻,很快就深深楔入苏军弧形战线,前出到西南方面军主要突击集团后方。同时,德军“南方”“集团军群(司令为博克元帅)又从北南两面对第28集团军突击集团两翼实施反突击。西南方面军却继续向哈尔科夫进攻,这就使情况更加复杂化了。直到5月19日下午,铁木辛哥才命令方面军在巴尔文科沃突出部转入防御,但这一决心已为时过晚。5月23日,“克莱斯特”集团军级集群在巴拉克列亚以南与德军第6集团军(司令为保卢斯)会合,切断了苏军由巴尔文科沃突出部向北顿涅茨河对岸退却的道路。苏联军20个步兵师、7个骑兵师和14个坦克旅的大部被合围,曾试图以第38集团军从外面突击为苏军解围,但未成功。苏军分成小群穿越德军战线,渡到北顿涅茨河东岸。只有约2。2万人得以突围。

    点评:此战,苏军有24万人被俘,2026门火炮和1249辆坦克被击毁或缴获,苏联政府首次公开承认了这次战役的失利,其坦率的程度是为了呼吁西方盟友尽快对德开战。苏军在哈尔科夫交战失利的原因是:西南方向首长和南方面军首长错误判断战役战略形势,缺乏组织周密的协同动作,坦克军进入交战过迟;战役保障不足;军队指挥失误。哈尔科夫交战的结果,苏军西南方面军和南方面军的有生力量和技术兵器遭到很大损失,丧失了北顿涅茨河的重要战役登陆场,因而不可能进行原定在夏季进行的进攻战役。这一切,使西南方向总的形势进一步复杂化。

    作战地图

   

兵书战策 '二战…H'荷兰战役

    1944月17日—11月10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美盟军于实施的进攻战役。

    盟军于1944年6月在诺曼底登陆(参见诺曼底战役)后,乘德军主力被牵制在东线之机,在法国顺利地实施了一系列进攻战役。至9月月中,其北翼部队几乎占领了比利时全境,并进逼荷兰边界。盟军第21联合集团军群辖英军第2集团军和加拿大第1集团军(共16个师,其中5个装甲师,司令官为蒙哥马利元帅)进到布雷、海尔以北、安特卫普以北、布吕赫东北一线。盟军进攻军队的后方仅剩下被围在布洛涅、加来、敦刻尔克等港口的法西斯德军守备部队。在战场这一地段上英加军队当面防守之敌为法西斯德军“B”集团军群(司令官为莫德尔元帅)所属第15集团军和伞兵第1集团军(共9个师和2个战斗群)。盟军统帅部为以后向德国的主要经济基地鲁尔进攻创造有利条件,定下了以第21集团军群实施荷兰战役的决心。英军第2集团军受领的任务是:突破敌人防御,向阿纳姆发展进攻,在下莱茵河北岸夺占登陆场,以便为尔后的进攻创造条件。为了加强英军第2集团军并夺取马斯河、瓦尔河和下莱茵河上的渡口,盟军空降兵第1军(美军空降兵第82、第101师,英军空降兵第1师和波兰伞兵旅)配属给该集团军。在英军第2集团军进攻地带内,由步兵第30军(装甲师1个、步兵师2个)实施主要突击,其任务是:在狭窄正面地段上突破敌人防御,利用空降兵在该军进攻地带内夺取的渡口通过江河障碍,向艾恩德霍芬、赫拉沃、奈梅亨、阿纳姆一线推进。为了实施炮火准备和炮火支援,在步兵第30军进攻地带内集中了880门火炮(每公里正面有136门)。步兵第8、第12军应在突击集团的两翼行动,以扩大突破正面。为了对该集团军的行动实施航空兵保障,动用了650余架飞机。英军第2集团军地带内的兵力对比有利于盟军:步兵和炮兵为2∶1(主要突击方向上为4∶1),飞机和坦克占绝对优势。加拿大第1集团军的任务是:歼灭被合围在布洛涅、加来、敦刻尔克的敌军集团,肃清斯海尔德河口的法西斯德军,尔后向鹿特丹和阿姆斯特丹进攻。

    9月17、18两日,经过航空火力准备以后,空降兵在韦赫尔、赫拉沃和阿纳姆等地域着陆。步兵第30军在短促的航空火力准备和炮火准备后转入进攻。该军第一梯队中的装甲师突破敌军防御。2个步兵师也随后跟进。至第一天日终前,盟军向纵深推进了6—8公里。9月18日,该军部队进抵埃因侯温,与空降兵第101师会合。9月20日步兵第30军在狭窄地段上前出到奈梅亨,与空降兵第82师会合。在突击集团两翼作战的步兵第8、第12军遇到敌人的顽强抵抗,仅稍许扩大了突破正面。法西斯德军统帅部集中坦克兵团和步兵兵团,对盟军进攻集团的翼侧和阿纳姆地域的空降兵实施了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