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中国军事战争通史 >

第483章

中国军事战争通史-第483章

小说: 中国军事战争通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战役是在乌克兰过早开始解冻和春季泥泞的复杂条件下准备和实施的。损坏和翻浆的道路,增大了军队机动和前送物质器材的困难。阴雨天气和不能用的土质机场,限制了航空兵的使用。此外,战役准备期限也极其紧迫,仅5—7昼夜。

    为了动员方面军全体人员完成所受领的任务,两个方面军都开展了大量党政工作,以克服进攻条件所引起的困难。各分队巩固了党团组织,或建立了新组织,党团员被派到各重要地段。非常重视对从新解放区征来的补充兵员进行教育工作。

    乌克兰第2、第1方面军分别于1月24日、26日转入进攻。他们突破德军防御后,开始急速对进。在乌克兰第2方面军方面,近卫坦克第5集团军于1月25日进入突破口。在乌克兰第1方面军方面,尚未组建完毕的坦克第6集团军加强若干步兵兵团,同诸兵种合成集团军一起在第一梯队进攻,以便实施更猛烈的突击和迅速突破德军防御。该集团军各快速兵团(共107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在突破防御后奋勇当先,开始向兹韦尼戈罗德卡方向迅速前进。德军力图封闭突破口,于1月27日对奥西特尼亚日卡总方向乌克兰第2方面军突击集团两翼实施了反突击(3个坦克师从南面、1个坦克师和3个步兵师从北面)。德军暂时封闭了在其防御中打开的缺口,并切断了近卫坦克第5集团军两个突出的坦克军与方面军主力的联系。这两个军不顾极端复杂的条件,继续遂行所受领的任务,并于1月28日在兹韦尼戈罗德卡地域与乌克兰第1方面军坦克第6集团军部队会合,完成了对德军科尔孙—舍甫琴柯夫斯基集团的合围。当苏军击退德军向奥西特尼亚日卡方向的反突击后,德军统帅部为援救被围军队,从文尼察以东地域和乌曼以北地域调来一些坦克师。但是,苏军统帅部及时(2月3日前)构成了稳固的合围对外正面。为了争取时间,两个方面军在这里使用了得到步兵师、反坦克炮兵和工程工兵部队加强的坦克集团军。同时,乌克兰第1方面军第27集团军、乌克兰第2方面军近卫第4集团军,以及由乌克兰第2方面军预备队进入交战的近卫骑兵第5军,于2月3日在奥利沙纳地域封闭了合围的对内正面。尽管气象条件不利,但在合围德军和抗击德军反冲击时,空军第2、第5集团军航空兵给陆军很大帮助。从1月29日—2月3日,共出动飞机2800架次,比德军航空兵多1倍,从而夺取了制空权。德军统帅部在2月11日前调集近8个坦克师、6个步兵师在合围的对外正面实施多次反突击,但都被击退。乌克兰第1、第2方面军司令也不断增大合围对外正面的兵力。除步兵师和大量炮兵外,坦克第2集团军也被从文尼察附近调到这里。被围集团向雷相卡地域突围并与赶来解围的坦克部队会合的企图,也遭破产。1944年2月12日,最高统帅部大本营责成乌克兰第2方面军司令统一指挥合围对内正面作战的全部军队。2月17日凌晨,德军被围集团被歼。

    点评:此战,德军损失7。3万名官兵,其中被俘18200人。此外,苏军还重创15个师,包括在合围对外正面作战的8个坦克师。科尔孙—舍甫琴柯夫斯基突出部被清除和德军坦克第1集团军、第8集团军被严重削弱,大大改善了乌克兰第1、第2方面军结合部的苏军态势,为实施新的突击,粉碎德军南翼全部军队,完全解放右岸乌克兰创造了条件。科尔孙—舍甫琴柯夫斯基战役是围歼德军重兵集团的著名战役之一,是苏军自苏德战争开始,继斯大林格勒会战之后第二个大型合围战役。这一战役的特点是在抗击德军猛烈反冲击和反突击条件下构成合围的对内正面和对外正面。坦克军团的使用是不同寻常的:坦克第6集团军用于方面军第一梯队突破德军防御,近卫坦克第5集团军、坦克第6集团军都在德军坦克重兵集团将要实施反突击的合围对外正面独立组织防御。苏军完成合围后未经战役间歇,立即从不同方向同时实施突击,将德军被围集团分割成几部分,进而将其歼灭。在泥泞条件下广泛机动军队,是这一战役值得借鉴之处。空军第2集团军和国土防空航空兵第10军协同一致地对被合围之敌实行了有效的空中封锁,加速了德军的覆灭。苏军航空兵在战役期间共出动飞机11436架次,德军出动了5906架次。航空兵被广泛用于对军队,首先是对各坦克集团军进行油料、弹药供应,为此共出动飞机1200架次。苏军战功卓著的23个部队和兵团获得“科尔孙”荣誉称号,6个兵团被命名为“兹韦尼戈罗德卡”兵团。

    作战地图

    
兵书战策 '二战…K'柯尼斯堡战役

    1945年4月6—9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苏德战争中,苏军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在红旗波罗的海舰队配合下,在东普鲁士战役过程中实施的进攻战役。

    战役企图是从南北两面,向柯尼斯堡(1946年起改名加里宁格勒)同时实施向心突击,以围歼德军集团。按照方面军司令、苏联元帅华西列夫斯基的决心,第43(司令为别洛博罗多夫中将)、第50集团军(司令为奥泽罗夫中将),近卫第11集团军(司令为加利茨基上将)和第39集团军(司令为柳德尼科夫中将)的基本兵力,集中于各狭窄突破地段。为了牵制德军泽姆兰集团,计划从柯尼斯堡以北地域向皮劳(1946年起改名波罗的斯克)实施辅助突击。炮兵和航空兵在柯尼斯堡战役中起了重要作用。空军第18集团军(司令为空军主帅戈洛瓦诺夫)的航空兵兵团(远程航空兵)和列宁格勒方面军(司令为苏联元帅戈沃罗夫)、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司令为苏联元帅罗科索夫斯基)的航空兵,被调来同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所属空军第1(司令为赫留金空军上将)、第3集团军(司令为帕皮温空军上将)一起对陆军实施空中支援。红旗波罗的舰队应在战役过程中袭击德军交通线,以航空兵突击和炮兵火力配合军队进攻。

    德军统帅部使柯尼斯堡在完全孤立的条件下做好了长期防御的准备。市内有地下工厂、兵工厂和仓库。要塞的防御体系,由外层防御围郭(在1月份几次战斗中已被苏军突破)和三道阵地组成。第一道阵地距市中心6—8公里,包括2—7条有交通壕的堑壕和大量防坦克障碍物、15个旧堡垒及其他防御工事。第二道阵地构筑于市郊,由适于防御的砖石建筑物、设置于交叉路口的街垒以及永备发射点和布雷地段组成。第三道阵地沿旧城界构筑,依托9个老式堡垒。守卫柯尼斯堡的有4个步兵师、若干国民冲锋队独立团和独立营。其编成内共约13万人、近4000门火炮和迫击炮、108辆坦克和强击火炮。苏军人数与德军大致相等,但火炮比德军多0。3倍,坦克和自行火炮多4倍,航空兵多13倍。

    在开始强攻柯尼斯堡前,方面军炮兵在红旗波罗的海舰队所属铁道炮兵参加下,四天内对德军永备发射工事进行了破坏。在此期间,航空兵由于天气不适于飞行而未行动。4月6日,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在进行一个半小时炮火准备并实施航空兵突击后发起进攻。德军进行了顽强抵抗。但苏军勇猛前进。至日终前,第39集团军已楔入德军防御4公里,并切断了柯尼斯堡—皮劳铁路。第43、第50集团军和近卫第11集团军突破了第一道阵地,直逼市区。第43集团军部队首先突入柯尼斯堡。随后几天,进攻加快速度进行。天气的明显好转使航空兵能够全力出动。4月7日昼间,该市西南区和西区遭到了密集的空中突击,德军在这两处扼守一条沟通柯尼斯堡守军与泽姆兰半岛军队联系的狭小走廊。苏军航空兵在一天的战斗中共出动4758架次,向德军投掷了1658吨炸弹。至4月8日日终前,苏军攻占了该市港口、铁路枢纽和许多军工目标,割断了要塞守军与泽姆兰半岛军队的联系。这天,苏军统帅部派出军使敦促守军放下武器。但德军继续抵抗。4月9日晨,第43集团军打破了守军一些部队西逃企图。德军坦克第5师由泽姆兰半岛向柯尼斯堡实施的相向突击也未得逞。在苏军炮兵和大约1500架飞机对残存的抵抗枢纽部进行密集突击之后,近卫第11集团军对市中心的德军发起冲击,于4月9日21时迫使要塞守军投降。

    点评:此战,共消灭德军官兵约4。2万人;俘获约9。2万人,其中军官和将军近1800名;缴获火炮2023门、迫击炮1652门、飞机128架。战役的胜利,是通过地面军队、航空兵和舰队的共同努力取得的。党政工作对取得胜利起了巨大作用。随着柯尼斯堡的陷落,普鲁土军国主义的堡垒被拔除了。为了纪念柯尼斯堡附近取得的胜利,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颁发了“攻克柯尼斯堡”奖章,授予所有参战人员。约200名军人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98个部队和兵团荣获“柯尼斯堡”称号。

    作战地图

   

兵书战策 '二战…K空'克里特岛空降战役

    1941年5月20日至6月1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巴尔干战役中,德军为夺取克里特岛而于实施的战役。战役代号“水星”。

    德军统帅部在占领希腊后决定攻占克里特岛,因该岛对夺取地中海东部和爱琴海的制海权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战役企图规定,使用先遣空降兵首先夺取岛上的3个机场,以利主力在该岛顺利实施机降。同时计划派出登陆兵实施登陆并从海上运送重型武器装备。参战军队计有;空降兵第7师、山地步兵第5师和若干独立部队(共约2.2万人),第4航空队第8和第11军(轰炸机433架、战斗机233架、运输机500架、侦察机50架、运输滑翔机72架);登陆兵(约7,000人)和各种舰船70艘。由第4航空队司令勒尔上将负责统一指挥。攻击开始时克里特岛守军有英军3万人(主要是由希腊撤至该岛的远征军士兵)和希腊军队1。4万人。守岛军队装备低劣,火炮不足,完全没有飞机,坦克仅有6辆。任卫戍司令官的新西兰弗赖伯格将军将兵力分散配给该岛4个防区。英军统帅部估计德军会首先派登陆兵登陆,因此,特别重视海军的抗登陆防御。英军地中海舰队所属各编队(战列舰4艘、航空母舰1艘、巡洋舰9艘、舰队驱逐舰20余艘)负责遂行此一任务。法西斯德军在大陆和各岛屿上的空军基地距克里特岛不远(120—140公里),因而可以保障在战役中广泛使用空降兵。

    5月20日晨,德军伞兵在航空兵对英军克里特岛阵地实施密集突击之后在马莱迈、雷西姆农、伊拉克利翁等机场地域和哈尼亚市进行伞降,遭到顽强抵抗,损失惨重。德军付出重大损失的高昂代价才得以在马莱迈和哈尼亚地域站稳脚跟。5月21日,德军统帅部乘胜用飞机和滑翔机将山地步兵第5师空运到此。该师所属部队和残存的伞兵分队在航空兵积极支援下向该岛内地发起进攻。同时,德军统帅部还企图从海上实施登陆,但由于遭到英国海军抗击登陆未能成功。英国舰队在敌人掌握制空权的条件下,未能给予遭受重大伤亡的守岛部队以重大援助。5月23日,部分英舰遭德军航空兵突击受重创,遂停止在克里特海域巡逻,撤向亚历山大。5月28日夜间,英军开始由该岛向埃及撤退。5月29—31日,共撤出官兵1。8万名。克里特空降战役中,德军被击毙和失踪约4000人,受伤2100余人,损失飞机220架,其中运输机119架,以及大量舰船。英军损失1。5万余人,其中被击毙1742名。英舰队损失很大:3艘巡洋舰和6艘雷击舰被击沉,许多舰只被击伤,其中航空母舰1艘、战列舰3艘、巡洋舰6艘、雷击舰7艘。希腊损失装甲舰1艘、舰队驱逐舰12艘、鱼雷艇10艘和75%的商船,伤亡和被俘1。5万人。希腊守岛军队亦遭重大损失。

    点评:克里特岛空降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大规模空降战役之一。德军攻占克里特岛后,其东南欧陆上交通线得到了可靠的保障,控制了爱琴海和地中海东部航线,并使英国丧失了一个地中海内最重要的据点。此次战役基本上达到了目的。战役中,完全掌握了制空权的德国空军起了决定性作用,使英国地中海舰队遭受重大损失。克里特岛抗登陆战役之所以失败,尚有下列因素;英军统帅部不相信德军借助空降兵能攻占如此巨大的海岛;守岛部队没有飞机,也缺少必要数量的坦克、火炮和其他武器装备。夺占克里特岛之战显示了空降兵作战能力的增长。同时事实证明,实施这样的战役,如不与其他军种协同,势必遭到重大损失。因此,夺占该岛之后,德军统帅部再未敢实施类似的大规模空降战役。

    作战地图

    

兵书战策 '二战…K'克里木战役

    1944年4月8日—5月12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苏德战争中,苏军乌克兰第4方面军和独立滨海集团军在黑海舰队和亚速海区舰队配合下,为解放克里木实施的进攻战役。是苏军1944年对德军十次打击的第三次打击。

    梅利托波尔战役和刻赤—埃利季根登陆战役的结果,苏军突破了彼列科普地峡的土耳其壁垒工事,夺取了锡瓦什湖南岸和刻赤半岛的登陆场。苏军最高统帅部考虑到对固守有利阵地德军发动战役的困难,决定周密准备这次进攻,并在粉碎右岸乌克兰东部地区的德军之后开始实施。战役企图是,乌克兰第4方面军(司令为托尔布欣大将)由锡瓦什湖和彼列科普地域,独立滨海集团军(司令为叶廖缅科大将)从刻赤登陆场,共同向辛菲罗波尔、塞瓦斯托波尔总方向实施突击,围歼德军集团,不让德军从克里木撤走。乌克兰第4方面军(近卫第2集团军…司令为扎哈罗夫中将、第51集团军…司令为克列伊泽尔中将、坦克第19军、第116、第78筑垒地域)的战斗行动由空军第8集团军和黑海舰队航空兵支援,独立滨海集团军由原北高加索方面军所属空军第4集团军支援。参加战役的苏军军团和兵团计有47万人,火炮和迫击炮5982门,坦克和自行火炮559辆。共有1250架飞机(包括黑海舰队航空兵)进行支援。黑海舰队(司令为奥克佳布里斯基海军上将)的任务是支援克里木苏军在滨海翼侧的进攻,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