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中国军事战争通史 >

第502章

中国军事战争通史-第502章

小说: 中国军事战争通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与此同时,沿克里瓦亚河、奇尔河、顿河、科捷利尼科夫斯基镇(今科捷利尼科沃市)以北一线构成了500余公里的合围对外正面。12月12日,德军统帅部企图从科捷利尼科夫斯基镇地域实施突击以解救其被围军队。但德军务坦克师被阻于梅什科瓦河,随即被击溃。几乎在实施科捷利尼科夫斯基战役的同时,顿河中游的苏军为发展反攻,从12月16日起展开进攻。这一进攻迫使德军统帅部最后放弃了解救被围集团的打算。至12月底前,沃罗涅日方面军左翼,西南方面军和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击溃了合围对外正面前的德军,将其残部击退150—200公里。这就为肃清被围于斯大林格勒的德军创造了有利条件。苏军在12月间进行的空中封锁,粉碎了德军借助航空兵进行补给的企图,此期间有700余架敌机被击毁。至1943年1月初前,德军集团总兵力减至25万人,仅余坦克近300辆、火炮和追击炮4130门、作战飞机100架。负责歼灭被围集团的是顿河方面军(第66、第24、第65、第21、第57、第64、第62集团军,空军第16集团军),该方面军炮兵比敌人多0。7倍,飞机多2倍,但人员和坦克比德军少六分之一。

    最高统帅部大本营代表沃罗诺夫炮兵上将统一领导歼敌战役。在德军拒绝接受促令其投降的建议之后,方面军遂于1月10日经猛烈炮火准备和航空火力准备后转入进攻。按照战役企图(参见“指环”),第65集团军从西面向斯大林格勒方向实施主要突击。炮兵在卫国战争中第一次以徐进弹幕射击支援步兵和坦克冲击。至1月12日日终前,苏军已逼近罗索什卡河第二防御地带。为突破该地带,主要力量被转移到第21集团军地带。方面军各兵团于1月15日重新开始进攻后,1月17日前到达沃罗波诺沃、大罗索什卡一线,于此再次遭到德军抵抗。在1月22—25日的顽强战斗中,各兵团粉碎了德军在该线的抵抗。1月26日晚,第21集团军在马马耶夫岗西北坡,与从斯大林格勒迎面进攻的第62集团军会师。德军集团被分割成两部分。1月31日,第6集团军南集群在保卢斯元帅率领下停止抵抗,2月2日,北集群投降。从1月10日—2月2日,顿河方面军共俘敌官兵9。1万人,德军在苏军进攻过程中被击毙约14万人。

    点评:苏军在斯大林格勒的反攻中,德军第6集团军和坦克第4集团军,罗马尼亚第3、第4集团军,意大利第8集团军被击溃。德军被从伏尔加河远远向西逐退。斯大林格勒会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大的会战之一。这次会战历时200天之久。德军在会战中被打死、打伤、被俘和失踪的官兵约150万人,占其苏德战场总兵力的1/4。

    斯大林格勒会战的胜利结局具有重大军事政治意义。这次会战,对争得苏德战争乃至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根本转折,作出了决定性贡献,是战胜德军的一个最重要阶段。苏军展开总攻和把德国侵略者从沦陷的国土上大批驱逐出去的条件业已具备。斯大林格勒会战的结果,苏军从德军手中夺取了战略主动权,并一直掌握到战争结束。斯大林格勒的胜利进一步提高了苏联及其武装力量的国际威望,是进一步巩固反希特勒同盟的决定性因素。在斯大林格勒会战中的失败,对整个德国是精神和政治上的严重震撼,动摇了它的国际政治地位,破坏了仆从国对它的信任。日本被迫暂时放弃了加紧反苏的计划。在土耳其统治集团中间,尽管受到德国的压力,但保持中立的愿望益趋强烈。

    斯大林格勒的辉煌胜利,显示了苏军业已增强的威力及其高度军事学术水平。在斯大林格勒会战中,为围歼德军重兵集团,先后出色地实施了方面军群的战略性防御战役和进攻战役。战争史上从未有过如此规模的战役。苏军的防御在斯大林格勒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这种防御的特点是:在大纵深预先建立数道构筑完善的防御地区,并以军队及时占领,具有高度积极性。斯大林格勒成了巷战学校。正确选定主要突击方向和军队转入反攻的时机,善于建立军队的进攻集团,隐蔽进行战役准备,军队在进攻过程中巧妙行动,各方面军和集团军之间密切协同,同时而迅速地构成合围的对内正面和对外正面,在对外正面发展反攻等等,这些都决定了苏军反攻的胜利。在斯大林格勒反攻过程中,炮兵进攻在战争中第一次得到了充分运用,而航空兵行动则第一次采取了航空兵进攻样式。政治机关和党组织在夺取斯大林格勒会战的胜利中建立了巨大功勋,它们培养了军人具有在防御中坚忍不拔,在进攻中锐不可当的高度精神—战斗素质。德军在斯大林格勒的失败,其军事上的丰要原因是:战略企图与实力相脱节,过高估计自己的力量;兵力部署分散,形不成进攻重点;后勤供应困难等。

    苏军战功卓著的44个兵团和部队荣获“斯大林格勒”、“阿布加涅罗沃”、“顿河”、“巴萨尔金”,“沃罗波诺沃”、“济莫夫尼基”、“坎捷米罗夫卡”、“科捷利尼科夫斯基”、“顿河中游”、“塔钦斯卡亚”等荣誉称号,55个兵团和部队荣获各种勋章,183个部队、兵团和军团改为近卫军。数万名士兵和军官获得各种勋章和奖章,112人荣获得苏联英雄称号。70多万会战参加者获得“保卫斯大林格勒”奖章。为纪念苏联人民伟大卫国战争胜利二十周年,英雄城市伏尔加格勒被授予列宁勋章和“金星”奖章。

    作战地图2

    
兵书战策 '二战…S'斯摩棱斯克战役

    1941年7月10日—9月10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苏德战争中,苏军西方面军、预备队方面军、中央方面军和布良斯克方面军在斯摩棱斯克与德军进行的一次攻防战。

    由于德军在边境交战进展顺利,苏军统帅部从6月底起,开始将战略第二梯队沿西德维纳河和第聂伯河中游从克拉斯拉瓦到洛耶夫展开,任务是固守这一地区,不让德军突向莫斯科。除现有方面军所属军队外,由大本营预备队开来的第22、第19、第20、第16、第21集团军也编入了西方面军(司令为苏联元帅铁木辛哥)。但是,其中只有24个师占领了阵地。而且在交战开始前,他们未来得及建立稳定的纵深防御。预备第24、第28集团军(19个师)在纵深内主要地区以东210—240公里,从涅利多沃到布良斯克的正面上层开。7月8日,德军统帅部给“中央”集团军群(司令为博克元帅)规定了任务:合围防守西德维纳河和第聂伯河地区的苏军,攻占奥尔沙、斯摩棱斯克、维捷布斯克地域,为自己开辟一条通往莫斯科的捷径。

    7月10日前,只有“中央”集团军群的快速军队—坦克第2(司令为古德里安上将)、第3集群(司令为霍特上将)各师和第9(司令为施特劳斯上将)、第2集团军(司令为魏克斯上将)各先遣兵团—进抵第聂伯河和西德维纳河。这两个集团军的基本兵力(30余个师)被白俄罗斯境内进行的战斗所迟滞,落后于快速军队120—150公里。但是在向斯摩棱斯克方向的进攻开始前,德军的人员,炮兵和飞机比苏军西方面军多1倍,坦克多3倍。根据战斗行动的性质和所遂行任务的内容,斯摩棱斯克交战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7月10—20日,德军在苏军西方面军右翼和中央突破防御。德军快速兵团推进约200公里,合围了莫吉廖夫,并夺取了奥尔沙、斯摩棱斯克、叶利尼亚、克里切夫。苏军第19、第16、第20集团军在斯摩棱斯克地域陷入德军战役合围。第13集团军一部兵力突过了索日河,其余兵力击退德军的多次坦克冲击后,守住了莫吉廖夫。在这几天,苏军第21集团军在西方面军左翼向博布鲁伊斯克方向实施进攻,解放了罗加乔夫市和日洛宾市,并将德军第2集团军主力长时间牵制于第聂伯河和别列津纳河之间地带。

    第二阶段,7月21日—8月7日,苏军统帅部企图使用后备方面军在西方向组织反攻。为此目的建立的第29,第30、第28、第24集团军的4个集团军级战役集群和罗科索夫斯基将军指挥的集团军级战役集群(均转隶西方面军),从别雷、亚尔采沃、罗斯拉夫利地域向斯摩棱斯克实施向心突击,任务是与第16、第20集团军协同,粉碎斯摩棱斯克以北及其以南的德军集团。骑兵集群(3个骑兵师)在第21集团军地带内对德军后方进行了奇袭。在战斗行动过程中,形成了两个主要斗争基点:一个在斯摩棱斯克、叶利尼亚地域,另一个在索日河以及第聂伯河和别列津纳河之间地带。有鉴于此,由西方面军左翼各集团军(第13、第21集团军)和由预备队开来的第3集团军于7月24日组建了中央方面军(司令为库兹涅佐夫上将)。苏军虽然在反攻过程中未能粉碎德军斯摩棱斯克集团和取得显著战果,但却打破了“中央”集团军群对莫斯科的进攻,支援第20、第16集团军突破了合围圈,并将主力撤过第聂伯河。7月30日,德军被迫在西方向转入防御。德军统帅部决定消除苏军对“中央”集团军群两翼造成的威胁之后,再进攻莫斯科。从7月10日—8月5日,德军共俘苏军31万人,缴获坦克3000多辆和数量大致相同的火炮。

    第三阶段,8月8—21日,战斗行动的中心向南转移。8月8日,德军第2集团军和坦克第2集群将正面转而向南,对中央方面军转入进攻。苏军被迫向东南和南方向退却。8月16日,为掩护布良斯克方向,在预备队方面军(司令为朱可夫大将;7月30日组建,其左翼各集团军向前调到第一梯队)和中央方面军之间建立了布良斯克方面军(司令为叶廖缅科中将),其编成内有第13,第50集团军,从8月25日起又增加第3、第21集团军(中央方面军撤销)。至8月21日前,德军第2集团军和坦克第2集群推进120—140公里,进抵戈梅利、斯塔罗杜布一线,并深深楔入苏军布良斯克方面军和中央方面军之间,对苏军西南方面军翼侧和后方造成了威胁,苏军被俘78000人,144辆坦克和700门火炮。8月16日,苏军西方面军和预备队方面军第24、第43集团军(第24集团军从7月30日起在该方面军编成内)发起进攻,以粉碎德军杜霍夫希纳集团和叶利尼亚集团。进攻虽未得到发展,但德军在叶利尼亚附近的战斗中遭重创。

    第四阶段,8月22日—9月10日。在此阶段,苏军统帅部决定以积极的行动挫败“中央”集团军群,打破其向南方向对西南方面军后方的进攻。然而,布良斯克方面军以对翼侧突击来阻止德军推进的企图未能奏效。在布良斯克方面军地带内,最高统帅部大本营为同一目的进行了一次有460架飞机参加的空中战役。苏军航空兵重创坦克第2集群,但亦未能打破德军向南的进攻。与此同时,在西方面军右翼,德军对第22集团军实施了有力的坦克突击,突破了该集团军防御,并于8月29日夺取了托罗佩茨。第22集团军及在其以南防御的第29集团军,被迫退向西德维纳河东岸。9月1日,西方面军第30、第19、第16和第20集团军在斯摩棱斯克附近重新转入进攻。但进攻未得到发展。预备队方面军第24集团军在叶利尼亚地域继续实施进攻行动。这些行动以粉碎德军叶利尼亚集团而告结束。9月10日,苏军西方面军、预备队方面军和布良斯克方面军根据大本营命令转入防御。

    点评:此战,德军共俘苏军40多万人,缴获大量装备,为进攻莫斯科打开的通道。由于斯摩棱斯克交战是在近650公里的正面和近250公里的纵深展开的,德军作战部队异常疲惫,被迫停止了向莫斯科的推进,这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军还是第一次被迫停止在主要方向上的进攻,而转入防御。德军在作战中,由于遭到苏军顽强抵抗,也损失较大,至7月23日前,“中央”集团军群的坦克兵团和摩托化兵团损失人员近50%,步兵兵团损失人员近20%。使德军统帅部于1941年7月就使用了将近一半的战略预备队(24个师中的10个半师),以加强“中央”集团军群。斯摩棱斯克交战结果,苏军统帅部为准备莫斯科防御和尔后在莫斯科会战中粉碎德军赢得了时间。而德军却转移主要攻击目标,将“中央”集团军群的精锐南下基辅,参加基辅战役,失去了进攻莫斯科的宝贵时间,使苏军得到了喘吸。在斯摩棱斯克交战中,苏军战功卓著的兵团被授予苏联武装力量中首次颁布的近卫军称号。

    作战地图

    

兵书战策 '二战…S'斯摩棱斯克战役(1943)

    1943年8月7日—10月2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苏德战争中,西方面军和加里宁方面军左翼实施的进攻战役。战役目的是粉碎德军“中央”集团军群左翼,阻止其兵力调往苏军实施主要突击的西南方向,并解放斯摩棱斯克。

    苏军在奥廖尔地域顺利进攻(参见奥廖尔战役)的结果,至1943年8月前,形成了向斯摩棱斯克方向和罗斯拉夫利方向实施突击的有利局面。加里宁方面军(司令为叶廖缅科上将)左翼和西方面军(司令为索科洛夫斯基上将)对防守斯摩棱斯克、罗斯拉夫利地域的“中央”集团军群(司令为克卢格元帅)采取了包围态势,并从北面对基洛夫、罗斯拉夫利一线以南行动的德军整个战略集团造成威胁。

    根据战役企图,规定以2个方面军实施一系列同时突击,以便在宽大正面牵制敌人兵力,予以分割,并粉碎杜霍夫希纳、亚尔采沃、多罗戈布日、叶利尼亚、斯帕斯杰缅斯克等地域德军集团。西方面军以其中央实施主要突击,并在粉碎当面德军后,应向罗斯拉夫利进攻,向西南方向对布良斯克方面军当面行动的德军集团一翼实施突击。西方面军右翼与加里宁方面军左翼各集团军协同,完成当前任务后,应向斯摩棱斯克总方向发展进攻。如布良斯克方面军进攻顺利,则将西方面军主力转向斯摩棱斯克。

    德军统帅部认为扼守斯摩棱斯克以东阵地具有很大意义,在这一方向配置40多个师,并建立了坚固防御。此处防御是“东方壁垒”的中央部分,包括5—6道防御地带,纵深为100—13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