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中国军事战争通史 >

第51章

中国军事战争通史-第51章

小说: 中国军事战争通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由于王莽兵力虚弱,两路兵马均进展神速。尤其是西进一路,当进抵武关附近时,已有析(今河南西峡)人邓晔、于匡起兵响应,先行攻占武关、湖县(今陕西潼关东)等地,并击败王莽作最后挣扎所拜的九虎将军于华阴(今陕西华阴东)回溪(位于今陕西华阴境,俗称回坑)。李松率2000余人抵湖后与邓晔会合,并力进攻京师仓(位于今陕西华阴北)未克,遂遣偏将军韩臣西攻新丰(今陕西临潼东北)王莽波水将军窦融。窦融败退。韩臣率部追击到长安的长门宫。邓晔以原王莽弘农掾王宪为校尉,率数万人,北渡渭水,推进到频阳(今陕西蒲城西南);李松、邓晔则率部抵达华阴。更始军的发展,使三辅的地方官吏纷纷望风归降,许多人假称汉将,聚众起兵。更始军尚未抵达长安城,城下已兵众云集,皆欲争先入城,建立首功。王莽效法秦二世,将京城各牢狱囚徒组织成军,但囚徒一过渭桥,即各自逃散。九月初一,攻城之兵已从东北宣平门拥入长安,击毙王莽大司徒王邯。城内莽军只剩王邑、王林、王巡等分别率部抵抗。三日,由于百姓纵火焚烧宫室,王莽被迫避于未央宫的渐台(未央宫中渐台有二,其一在太液池中,另一在沧池中)上,王邑等亦因士卒伤亡殆尽,退守渐台。义军及民众将王莽等重军包围。混战中,王邑等人相继丧命,王莽被商人杜吴击杀。六日,更始军申屠建、李松、邓晔等进入长安,传王莽首级于更始帝刘玄。是时,更始军北上一路亦顺利攻克洛阳。同年十月,更始帝北都洛阳,次年二月,迁部长安。绿林军经过长期艰苦斗争,终于推翻新莽政权。

中国战争 关市下之战

    汉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在西汉与匈奴的战争中,西汉在关市(汉、匈边境关口所设的互市)下对匈奴进行的一次反击作战。

    二年六月,西汉在马邑(今山西朔县)设伏击匈奴未能成功(参见马邑之战),但揭开了西汉对匈奴战略反击的序幕。此后,汉虽然停止了对匈奴的和亲,但为牵制匈奴,仍继续保持关市贸易。匈奴则更加频繁入塞袭掠。六年秋。匈奴骑兵袭掠上谷(郡治沮阳,今河北怀来东南),杀掳吏民,汉武帝刘彻决心再次对匈奴用兵。令车骑将军卫青出上谷,骑将军公孙敖出代郡(郡治代县,今河北蔚县东北代王城),轻车将军公孙贺出云中(郡治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骁骑将军李广出雁门(郡治善无,今山西右玉城南)。各率骑兵万余,击匈奴于关市下。卫青率部追击匈奴至龙城(又称龙庭,在今内蒙古阴山中),歼灭匈奴军700余人;公孙贺部一无所得;公孙敖部为匈奴击败,损失7000余骑;李广部亦为匈奴所败,李广被俘,途中逃归。

    点评:此战总体战果并不理想,西汉虽多路出击,但由于汉军投入作战的兵力不多而又分散作战,彼此难以相互支援,胜少败多,势在必然,而且有一定的盲目性……从作战规模来推测,汉军此战似乎带有试探的性质,目的主要是为了侦察敌情,积累作战经验。还应该看到,此战是汉军第一次把战场摆到了匈奴的境内,而卫青率轻骑奔袭成功,则为汉军提供了远途奔袭作战的最初范例。卫青此战的胜利,不仅是他个人军事生涯的第一个胜利,而且也是汉武帝反击匈奴战争的第一个胜利。此外,但通过实战的锻炼,却涌现了一位能够担当大任的抗匈主将,这就是后来被拜为大将军的卫青。同时,通过这一系力实战的检验,西汉王朝开始改变对匈奴的作战方式,将原先消极被动的“守边”、“堵击”改为主动出击,深入到匈奴境内远程奔袭。

中国战争 广武、晋阳之战

    汉高帝七年(公元前200年)冬,在西汉与匈奴的战争中,刘邦率军反击南掠至广武(今山西代县西南)以南至晋阳(今山西太原市西南古城营村)一带匈奴和降匈奴之异姓王韩王信军的作战。

    六年秋,汉将韩王信以马邑(今山西朔县)降匈奴,匈奴乘胜南下。七年十月,刘邦率军击败韩王信军于铜千(今山西沁县南)后,韩王信部将曼丘臣、王黄等立赵王后裔赵利为王,收编韩王信散兵,与信及匈奴拒汉。冒顿单于抓住有利时机,令匈奴左、右贤王率万余骑联合王、黄等部南下,进至广武以南。为保卫北部边郡,刘邦率夏侯婴、灌婴、将军周勃、樊哙、骑部尉靳歙等部32万大军北上反击,于晋阳大破匈奴与韩王信军,匈奴军败逃至离石(今山西离石),又为汉军击败,但很快又聚兵于楼烦(今山西神池东南)西北。汉车骑将军灌婴至马邑,先后击降楼烦(今山西原平北崞阳镇东北)以北六县,破匈奴骑兵于武泉(今内蒙古呼和浩特东北)北。此战,西汉虽获胜,但也付出较大代价。由于天气寒冷,雨雪交加,士卒手指冻掉者十分之二、三。

中国战争 垓下之战

    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十二月,在楚汉战争中,楚汉两军在垓下(今安徽灵璧南,一说今河南淮阳、鹿邑间)进行的一场战略决战。

    四年八月,项羽、刘邦在荥阳(今河南荥阳东北古荥镇)、成皋(今河南荥阳西北汜水镇)已相持两年多(参见成皋之战)。项羽因腹背受敌,少食无助,被迫与刘邦订立和,以鸿沟(古运河名,位于今河南荥阳东)为界,东归楚、西属汉。

    九月,项羽按约东归。刘邦采纳张良、陈平建议,乘项羽无备,楚军饥疲,突然对楚军发动战略追击。并约韩信从齐地(今山东),彭越从梁地(今河南东北部)南下合围楚军。五年十月(汉初承秦制,十月为岁首),因韩信、彭越未能如期南下,刘邦追击楚军至固陵(今河南淮阳西北),楚军反击,汉军大败。

    为调动韩信、彭越,刘邦划陈(今河南淮阳)以东至海广大地区为齐王韩信封地;封彭越为梁王,划睢阳(今河南商丘)以北至谷城(今山东东阿南)。为其封地。韩、彭遂率兵攻楚;韩信从齐地南下,占领楚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市)和今苏北、皖北、豫东等广大地区,兵锋直指楚军侧背,彭越亦从梁地西进。汉将刘贾会同九江王英布自下城父(今安徽亳县城父集)北上;刘邦则率部出固陵东进、汉军形成从南、北、西三面合围楚军之势,项羽被迫向垓下退兵。

    五年十二月,刘邦、韩信、刘贾、彭越、英布等各路汉军约计40万人与10万楚军于垓下展开决战。汉军以韩信率军居中,将军孔熙为左翼、陈贺为右翼,刘邦率部跟进,将军周勃断后。韩信挥军进攻失利,引兵后退,命左、右翼军继续攻击。楚军迎战不利,韩信再挥军反击。楚军大败,退入壁垒坚守,被汉军重重包围。楚军屡战不胜,兵疲食尽。韩信命汉军士卒夜唱楚歌,致楚军士卒思乡厌战,军心瓦解。项羽见大势已去,乘夜率800骑突围南逃。刘邦遣灌婴率5000骑兵追击。项羽迷路,被汉军追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苏皖界上的乌江镇)兵败自刎。

    点评:垓下之战,刘邦适时发起战略追击,积极调集援兵,多路围攻,以绝对优势兵力全歼楚军,创造了中国古代大规模追击战的成功战例。

中国战争 韩信破代、赵、燕、齐之战

    汉高帝二年(公元前205年)八月至四年十一月,楚汉战争中,韩信击破代、赵、燕、齐四国,对楚军实施战略包围的进攻作战。

    二年五月,楚汉两军在荥阳(今河南荥阳东北古荥镇)、成皋(今河南荥阳西北汜水镇)一线形成对峙(参见成皋之战)。是时,魏王豹踞河东(郡治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禹王城)反汉。魏军西进可图关中(指函谷关以西的地区),南下可切断关中与荥阳的联络。

    为解除侧翼威胁,八月,刘邦遣韩信突袭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禹王城)(参见安邑之战),大破魏军。鉴于黄河以北代、赵、燕三国和占有今山东大部的齐国的向背直接关系到楚汉战争全局,刘邦采纳韩信“北举燕、赵,东击齐,南绝楚之粮道,西与大王会于荥阳”(《汉书·韩信传》),对楚实施战略包围的建议,在坚持对楚正面作战的同时,给韩信增兵3万,命其率军东进,开辟北方战场。

    闰九月,韩信率军在阏与(今山西和顺)俘代相夏说,灭代。即以俘获之精兵,补充在荥阳对楚作战的刘邦军,支援正面战场作战。三年十月(汉初承秦制,十月为岁首),韩信攻赵至太行山八大隘口之一的井陉口(今河北井陉东南),设背水阵,诱敌出战;出奇兵袭占赵军壁垒,拔帜易帜,大破赵军,生擒赵王歇(参见井陉之战)。

    灭赵后,韩信采纳原赵国谋臣李左车建议,休整兵马,安抚民众,摆出欲强攻燕国之势,再派使臣向燕王陈述利害,遂不战而降燕。齐王田广为阻止韩信军东进,屯兵历下(今山东济南市西)。刘邦遣郦食其游说田广。田广欲降汉,撤去历下守军。

    四年十月,韩信乘齐无备,袭破历下,进占齐都临淄(今山东淄博市东北临淄故城)(参见历下、临淄之战)。田广向楚齐救。项羽以龙且率兵号称20万救援齐国。十一月,韩信与齐、楚联军战于潍水(今山东潍河)。韩信乘夜以沙袋在上游将河水堵截,天明诱敌进攻。齐、楚联军渡水进击时,汉军掘开沙袋放水,将联军冲成两段。韩信乘其半渡发起攻击,大败齐楚军,俘齐王田广,尽占齐地,直接威胁楚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市,参见潍水之战)。

    点评:此战是楚汉战争的关键一役,韩信灵活用兵,率军东向2000余里,从东、北两面完成了对楚军的战略包围,牵制、分散了楚军,减轻了汉军正面战场压力,同时也获得了大量人力、物力资源,为刘邦获得楚汉战争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

中国战争 汉攻大宛之战

    汉太初三年(公元前102年),汉贰师将军李广利再次进击大宛国(都贵山城,今乌兹别克共和国卡散赛)的一次大规模远程进攻战。

    太初元年八月,汉武帝刘彻因遣使求购西域大宛国汗血马遭到拒绝,且使者被杀,财物被抢,命贰师将军李广利率军进击大宛。由于路远饥疲,次年秋,李广利无功还师,留屯敦煌郡(郡治敦煌,今甘肃敦煌市西)。武帝深感有损国威,担心西域各国依附匈奴,决计再度出兵。太初三年,武帝征发步、骑兵6万,并随军组织了一支计有牛10万头、马3万匹,驴、骆驼数以万计,粮草、弓弩不计其数的庞大辎重队伍,致敦煌,命李广利再次率军出征。同时,以戍卒18万屯驻酒泉至敦煌作为后援。李广利分兵从南、北两条通路进军,西域各国皆被震慑,汉军所到之处,纷纷出城相迎,提供粮草。唯有轮台(今新疆轮台东南)闭门拒守,汉大军屠城而过。自此而西,两路汉军平行至大宛,兵力3万。沿途宛军迎击,均被汉军击败,各退保其城。汉军进抵宛都贵山城,大宛军出城迎战,被汉军击败,退入城中拒守。李广利命士卒绝其水源,将城池团团包围,猛攻40余日,破外城,俘虏大宛战将煎靡。宛人惶恐,退保中城。大宛贵族为求保全,密谋杀死国王毋寡,献马求和。李广利另立大宛王,缔结联盟,择取良马,胜利还师。此战后,西域各国与汉交往日益增多。

中国战争 汉平陈豨之战

    汉高帝十年(公元前197年)九月至十二年十月(汉初承秦制,十月为岁首),在刘邦平定异姓王的战争中,汉军于赵(今河北南部、河南北部)、代(今山西北部,河北西南部)两地击平自立为代王。起兵反汉的陈豨军的作战。

    十年十月,刘邦破韩王信归,十二月,立子如意为代王,以陈豨为代相,监赵、代军事以防匈奴。九月,陈豨与已降匈奴的韩王信、赵王利联合,自立为代王,举兵反汉,赵、代地尽为豨有。十一年冬,刘邦根据叛军兵力部署情况,分东、西两路出兵,同时命燕王卢绾,从东北方向进攻陈豨军。刘邦亲率东路军轻骑直入邯郸(赵都,今属河北),是时,陈豨军先头部队千余人,由将军侯敞率领正南攻襄国(今河北邢台市),刘邦令樊哙率军迎击,击破侯敞部。汉军旋即攻韩王信部将王黄守卫的曲逆(今河北完县东南),再败王黄军。陈豨派攻聊城(今山东聊城西北)的张春部,亦被汉将郭蒙等击退。刘邦挥军从邯郸北上,攻赵王利防守的东垣(今河北正定南),经月余激战,攻克该城。汉军乘胜连克曲逆、卢奴(今河北定县)、上曲阳(今河北曲阳西)、下曲阳(今河北晋县西)、安平(今河北安平)等地,悉定赵地。陈豨率残部向代地溃败。张良,周勃率西路军经太原郡(郡治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古城营村)北攻代地,攻占马邑(今山西朔县),击败陈豨、韩王信军。信败逃楼烦(今山西神池)。与陈豨、赵王利残部会合。汉军两路兵马亦迅速会师,乘胜追击。双方再战于参合(今山西阳高县城东南),韩王信被斩、代相冯梁等被俘。周勃率军转攻雁门(郡治善无,今山西右玉县城南)、云中(郡治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东北)。俘获陈豨部将宋最、雁门守困、云中守遫等,定雁门17县、云中12县。十二年十月,俘斩陈稀于当城(今河北蔚县东北)。至此,陈豨、韩王信军被全歼,代、赵两地城邑皆被汉军收复。

    点评:汉军平定陈豨之战,是刘邦平定异姓王战争中的一次重要战役。对巩固西汉初期政权起了一定作用。

中国战争 汉平东越之战

    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秋至元封元年(前110年)冬,西汉与南越、闽越的战争中,汉军击灭东越的一次进攻战。

    元鼎五年(前112年),南越丞相吕嘉谋叛,武帝遣大军进击。东越王余善上书,请求率军8000,随楼船将军杨仆征讨吕嘉。余善率部进抵揭阳(今广东揭阳西北)后,阴持两端,借口海上风狂浪大,停止前进,暗中却派人与南越联络。直至汉军攻克番禺(南越国都,今广州市),东越军仍未到达。杨仆上书,奏请乘胜征讨东越。汉武帝以士卒劳累,未准,令各路将领屯兵豫章(郡治南昌,今江西南昌市)、梅岭(即大庾岭,五岭之一,位于今江西大余、广东南雄交界处)一线待命。余善闻杨仆奏请征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