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满清兴亡史 >

第7章

满清兴亡史-第7章

小说: 满清兴亡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七十五节清日之战二

当和局之将决裂也,两国尚未宣战。及日兵突出海军于丰岛,又攻陆军于牙山,于是清政府大怒,布告开战之理由。命左贵宝、卫汝贵、聂士成等急趋平壤,以援牙山之败军。日兵突至,卒陷平壤,左贵宝战殁,余军乃退出朝鲜境。已而海军舰队与日本舰队战于黄海,复为所败,失军舰数艘,邓世昌、林永升死焉。日兵又渡鸭绿江,进犯奉天省。督师诸将吴大澄、宋庆等,连战皆北,名城迭失。自二十年九月至次年二月,五阅月间,战无一利。旅顺、大连湾、牛庄诸要口,岫岩、盖平、析木、海城、金州诸要地,均遭蹂躏。日兵更渡海入山东半岛,由荣城湾登陆,陷文登,迫威海卫之后,夺炮台以攻刘公岛败残之舰队。海军提督丁汝昌知不能免,仰药死。败残军舰等悉为日本所得。日兵既全握海权,乃分舰队南取澎湖岛,进窥台湾。清政府大惧,以李鸿章为全权大臣,与伊藤博文等会议于马关。凡七次,始定和约十一款。其最要者:一、认朝鲜为完然无缺之独立自主。一、割奉天省南部及台湾、澎湖列岛与日本。一、偿日本军费二万万两。一、开苏州、杭州、沙市、重庆为商口,日本臣民得往来侨寓。约成未一月,俄以日领辽东之不利于己也,与德、法合纵,迫令日本退还辽东。日怯,从其议。于是清政府予银三千万万两,以为赎地费。

○第七十六节各国之逼借军港

还辽事毕,俄索重酬。清政府不得已,乃与俄结密约。俄人得东三省铁道敷设权及黑龙江、长白山等地矿山采掘权,并借胶州湾为军港。胶州湾者,德国夙所垂涎者也,于光绪二十三年,藉口于曹州杀毙教士案,遣军舰突据之。清政府不能拒,乃立租借约,期限九十九年。俄以胶州无可望,遂促清政府改订新约,租旅顺为军港,大连湾为商港,期限二十五年。英见俄之租旅顺也,知其将握东亚海权,急索威海卫以为抵制,租期等一如俄约。清政府无以谢,亦许之。法以还辽之役,俄德之得厚偿也,乃援例而至,索广州湾。议不决,法人遂效德国故智,先闯人广州湾,而后议租借。清政府始允其请,于二十四年立约,租期一如胶州湾。英闻其约成,又请拓九龙租界,以成均势之局,期限一如法例,清政府亦允行。自是而后,意大利又索租浙江之三门湾,赖他国公使之抗议,仅许不让与他国而止。清政府惩要索之纷扰,乃举直隶之秦皇岛、江苏之吴淞、福建之三都澳等处,自辟为商埠,以杜后患。然沿海军港租让殆尽,若秦皇岛、吴淞、三都澳者,乃其所唾余耳。

○第七十七节戊戌政变

自甲午一役,日本割台、澎以去,举国愕然。无何,各国又相率效尤,纷纷割据。清政府之不足恃,大为海内士夫所诟。时有主事康有为者,欲为满清延命脉,屡上书言变法,颇得载┟之嘉许。大学士翁同等,又交章推荐。二十四年春,召见康有为,与论国事,益觉变法之不可缓。四月间,下国是诏,督责内外诸大臣实行新政。以康有为为总理署章京,备新政之顾问。谭嗣同、林旭、杨锐、刘光第等亦分别任用。而嗣同等参预新政,任事尤勇。自五月至七月,维新之诏数十下:改科举,开学堂,停武试,汰冗员。许士民上书,准工商专利。废祀典不载之寺庙,以除迷信。裁老弱无用之额兵,以节糜费。由是四方风动,朝野之条陈新政者,日数十起。然西太后于光绪十五年时,虽已归政,而用人行政之大权,仍操诸己。至此见政策全改,大拂于心。且新政之行也,新党中有汉人而无满人。满大员刚毅、荣禄、怀塔布等以此进谗,谓变法之举,利汉而害满。汉大员中忌新党之骤进者,亦痛诋变法之非,西太后尤为所动。八月初六日,乃复临朝,称载┟有疾,幽之瀛台。诬新党谋围颐和园,收谭嗣同等六人斩之。康有为及其徒梁启超以走得免。与新党有关者,皆获罪。所行新政,无论是非,一律复旧。于是变法之成绩全归消灭。

○第七十八节义和团之祸一

义和团者,白莲教之支流也。其初起于山东,以仇教为名,二十五年,杀英教士卜克斯。山东巡抚袁世凯率武卫军痛剿之,境内以安。余党窜入直隶。时满清之亲王大臣,本有仇视外人之心,顾畏其兵力,不敢发。至是,闻义和团有神术,枪弹不能伤,信之,欲藉其力以排外。二十六年春,由载漪、刚毅等私招致京师,习其术。既而闻诸西太后,密召见,奖为义民,给以饷。义和团之祸,实生于此。至四月间,凡电线铁路及物之涉洋式者,焚毁无遗,京津路亦梗。是时董福祥之军已入都,刚毅、徐桐辈纵之。乱兵与乱民合势,其祸益烈。日本书记生杉山彬、德公使葛罗禄先后被戕。乱徒复急攻使馆,以墙坚,不能入。朝臣徐用仪、立山、许景澄、联元、袁昶等力争开衅之非,皆见杀。清政府犹传诏促仇外,南省各督抚皆不从。惟晋抚毓贤竟虐杀教士多人,故山西尤糜烂。先是,各国驻京公使以义和团之将肇祸也,联牍诘问清政府,清政府依违答之,不得要领,乃向其本国告急。于是英、俄、日、法、德、美、粤、意八国军舰,群集大沽口,英将西摩为之长。五月,向总兵索炮台,未允,遂攻陷之,进逼天津。闻使馆被攻颇急,由西摩率轻军北行,欲救公使。中途被阻,折而南,乃合联军攻天津。马玉昆苦持二旬余,渐不支。聂士成中氯气炮而死。六月十七日,天津全失。联军乘胜长驱,进窥京师。至七月二十一日,而京师亦破矣。

○第七十九节义和团之祸二

当京师垂破时,西太后闻而失色,急挟载┟等微服西行。王公大臣之尾随者仅十余人。八月,经山西之太原,十月,至陕西之西安。途次,始悟战之非计,下罪己诏。并命奕、李鸿章为全权大臣,与各国会商和议。时联军之在京师者,举德大将瓦德西为统帅,居宫中之鸾仪殿。奕、李鸿章奉命往,与议和事。奕一以让鸿章,不敢置一词。联军索惩罪魁载漪、载勋、载澜、刚毅、赵舒翘等数十人,鸿章屡与辨护。瓦德西愤然作色曰:“吾等所索罪魁,皆其从者,为全中国之体面,为其首者,尚未提出也。此而不允,则吾将索其为首者。”其意盖直指西太后也。鸿章急以电闻,乃允以载勋、赵舒翘等赐死,毓贤、启秀、徐承煜等斩决,而特原载漪、载澜发边外永禁。刚毅、徐桐,以先死得免。约垂成,鸿章死,以王文韶代之。于二十七年十一月定议。除惩办恶魁外,赔款四百五十兆两。载沣赴德国、那桐赴日本谢罪。各国使馆驻戍兵,华人不得杂居界内。自大沽至京师间,不得设兵备。清政府之受创,未有若斯之烈者也。未几,西太后母子还北京。

○第八十节唐才常之起事

初,康有为之出走海外也,愤西太后尽夺载┟之权,而载┟仅守一虚位,及立保皇党以谋恢复。迨义和团之祸起,康有为以机有可乘,令湖南志士唐才常在上海创中国独立协会。其宣告书略曰:

中国独立协会有鉴于载漪、荣禄、刚毅等之顽固守旧、煽动义和团以败国是也,决定不认满政府有统治全国之权,将欲更始,以谋人民之乐利,因以延乐利于全世界。端在复起光绪帝,立二十世纪最文明之政治模范,以立宪自由之政治权与之人民,藉以驱除排外篡夺之妄举。惟此事,须与各国联络,凡租界教堂及以外人并教会中之生命财产等,均须力为保护,毋或侵夺。

是书一布,而沿江沿海士民痛清政府之无状者,争赴之。不旬日间,数将及万。遂举容闳任外交,沈克诚任内政,狄平任财政。又于湘鄂一带分地设官:汉口曰宾贤公,襄阳曰庆贤公,沙市曰制贤公,荆州曰集贤公,岳州曰益贤公,长沙曰招贤公。广发富有票,以联络各省之营兵及会党。故其时如哥老会之李和生、湖南同仇会之马福益、镇江青红帮之徐宝山均通声气。李云彪、杨鸿钧等为哥老会中有名人物,亦自香港遄回,以号令长江上下游,为之策应。布置既定,乃分三军:湖北为中军,安徽为前军,湖南为后军。各军总统由唐才常自任。约期七月二十九日,在汉口、汉阳、武昌三处同时举事。预令新提蒲圻之军速为接应,岳州、长沙之军遥为声援。适以事机不密,为鄂督张之洞所知,于举事前二日捕唐才常等二十余人于汉口,湘抚俞廉三亦访获才常之弟才中于浏阳,先后斩之。一腔热血,徒洒荒墟。而张之洞等之搜索同群,经年余始已。

○第八十一节革命军起义于惠州

光绪十八年时,广东有孙文者,为兴中会领袖,尝鼓吹革命主义。及闻清日战起,急起革命军于广州。事泄,丧同志陆浩东等数人,孙文以只身遁。未几,抵伦敦,为清使龚照诱获,几殆。赖其医师康得利竭力营救,始得释。至唐才常举义时,孙文又以郑弼臣为司令官,起革命军于惠州,己则在他处接济。嗣以举事之期,一再迁延,为两广总督所觉,发官军防之。官军愈逼愈进,近革命军所驻地。革命军乘夜袭击,官军溃走。革命军将直捣广州,会传孙文命至,因取道东北向厦门,破官军于佛子坳,歼其将杜凤梧,获洋枪七百杆。是时投效者之多,几及五千。就中荷枪者凡千余人,余则揭竹竿操戈矛以从。进至永湖,大破官军,提督刘万负重伤,又获洋枪五六百杆,子弹万颗。进攻至白芒花,投效者约万余人,革命军声势益壮。再进至崩冈,与官军七千隔水而阵,交战彻夜,击走之。正拟向三多祝进攻梅林,忽又传孙文命至,谓形势一变,外援难期,到厦门后,恐无接济之途,军事乞司令自决进止。盖其时孙文正在台湾谋与惠州联络,忽闻日本政府下驱逐革命党之令,孙文将离台湾而他适也。郑弼臣闻之,乃留荷枪者千余人,余则概行解散,暂隐休军。为官军侦悉,猛力进攻,卒至全军溃败。

○第八十二节广西之乱

广西,为洪、杨军起事之处。自同治三年,洪、杨军既失败,余党亦聚歼于此,无复他变。惟以民苗杂居,号称难治。故于光绪初年,令提督苏元春统重兵驻之。迨法越战后,移驻龙州,以防南界。营勇本时招时散,散者多为盗,劫掠之事,时有所闻。元春以扣饷故,不得不纵兵。以纵兵故,不得不庇盗,于是兵与盗合。加以比岁不登,饥民附之。至二十八年,而祸发于边军,毒流于全省矣。法人以所属之越南与广西相接壤也,乃起而干涉。与巡抚王之春议,彼则派兵代剿,此则偿以兵费。议垂决,会事泄,时论大哗,争言之于清政府,乃寝。次年春,以岑春萱督粤,办理广西军务事。寻逮苏元春至京,王之春亦解职。春萱至,先诛斥不职之官吏,旅令丁槐领元春部众于三十年三月会合广东军,进围钦廉与上思交界之十万尖山,颇称得手。左江一带,渐见肃清。阅二月,柳州又变,庆州亦和之,纠众万余,分为二路:一踞四十八弄,以进窥桂林。一踞梅寨,以图窜湘黔。官军亦分两路剿之。至十二月而右江亦平。是役也,用兵历二年,糜饷达三百万,擒获党首凡百余,歼毙党众已逾万,夺获枪械马匹亦以万计,洵一时之惨剧也。

○第八十三节日俄战事之中立

曩俄国之迫日本还辽也,日本引为大辱,思所以报之。及义和团之乱,黑龙江将军寿山与俄人开战,为俄人所败,寿山自杀。于是东三省境内,皆有俄兵占守。迨联军既撤,俄握满洲境益坚,延不退兵。日本迫清政府责俄,俄视之夷然,于是日本乘衅而动。于二十九年十二月,令其驻俄使臣栗野致哀的美敦书于俄,索决答,和遂破。各召还公使,而战事起矣。是时英、美两国首先宣告中立,并声明战地应划定界限,不许侵入中国疆土。三十年正月,日、俄均公认除满洲外为中国之中立地。清政府遂宣布中立规条三十五条,以辽东为战地,命马玉昆率军驻守辽西。寻俄将阿力克塞夫不愿以辽西为中立地,驻兵于新民厅。美公使诘责清政府,清政府以诘俄公使。则以未撤兵之地,不得以中立为词。清政府不能禁,惟严扼锦州一带,余则尽入于哉线内。人民之生命财产受其蹂躏者,不可胜计,以奉天南部为尤甚。迨战事告终,俄日订约于美之朴资茅斯。凡俄国旧占旅顺口、大连湾并其附近领土,及领海之租借权,悉移让日本。又长春、旅顺间之铁道,均割交日本。于是日本复与清政府订租借旅大之约。从此长春以南,为日本营业之范围;长春以北,仍为俄国营业之范围。东三省之名存实亡,皆误于清政府之手者也。

○第八十四节吴樾之炸五大臣

日俄之战也,日以立宪而胜,俄以专制而败。立宪之说,始昌言于全国。寻俄亦议行立宪。于是驻法使臣孙宝琦首告清政府,详述立宪之益。未几,袁世凯、张之洞等复有十二年实行立宪之请。逾月,袁督复请派人考求各国宪法。三十一年六月,简载泽、戴鸿慈、端方、徐世昌等四人,赴东西洋各国考察宪政,嗣又派绍英随之前往,遂有五大臣之名。议定载泽、徐世昌、绍英赴日、英、法、比等国,戴鸿慈、端方赴英、德意、奥等国,筹款五十万元为费。七月二十六日,由北京车站启行。甫登车,炸弹猝发,轰毙送行者四人。其时尚莫知其谁,既阅月,始知安徽桐城之吴樾所为。盖因炸药爆裂时,樾亦随之而毙也。事后,有樾之友人,宣布其意见书。略曰:

樾既自认为革命男子,决不甘为拜服异种非驴非马之立宪国民也。故宁牺牲一己肉体,以翦除此考察宪政之五大臣。而所以不得不由此之理,一、维一原理,民族建国主义。二、扶满不足以救亡。三、满洲皇室,无立宪资格。四、满政府对待汉人之政策。五、立宪决不利于汉人。六、主张立宪者,对于国民行为之不忠。

洋洋二千余言,盖欲汉族同胞协心齐力,抱持维一排满主义之图,建立汉族新国也。自是五大臣遂不果行。越二月,改派李盛铎、尚其亨代徐世昌、绍英,会同载泽、戴鸿慈、端方往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