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红楼同人)红楼之重走人生路 >

第43章

(红楼同人)红楼之重走人生路-第43章

小说: (红楼同人)红楼之重走人生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来贾敏满心以为自己和王夫人顶多算是有一点不愉快而已,但到底是在亲近不过的亲戚,这一点不愉快实在不值当什么。但自从知道王夫人对自己的儿女下手之后,贾敏就从心底里恨上了王夫人。

很多时候我们有时候能够容忍陌生人对我们的伤害,但永远不可能容忍亲人从没后捅自己一刀的做法。

但是这年头睚眦必报可不是什么好品行,尤其是王夫人只是个没有尽到阻止的义务而已,又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甚至那场病也不是林家哥儿真正的死因。在这种情况下,哪怕贾敏心里再恨,也不可能让王夫人给她儿子偿命。

所以也只能竭尽所能地折腾人了。

因为王夫人的儿女也是和贾敏血肉相连的近亲,贾敏也不可能丧心病狂到对王夫人的儿女下手,但是并不妨碍她使手段让王夫人的儿女们和她离了心。

贾敏出嫁的时候,贾珠和元春都是已经生出来了的,那会儿他们对于贾敏这个姑姑也颇为亲昵,有这样的感情基础在,贾敏至少不至于对这一对侄儿下手。贾珠早早夭亡了,这是贾敏也无力回天的事情,贾珠的遗腹子贾兰本就和王夫人不亲近,而元春这边哪怕她原先和王夫人的情分的确是无比的深厚,估摸着等经历完了这回关于婚事的闹腾之后,再深厚的情分也剩不了多少了。

不夸张的说,对于一个女子来说,婚事可以算是人生的第二次投胎了,还是唯一一次能够通过自己努力而改变命运的机会,自然是极为重要的。尤其是元春因为在宫里头耽搁了许多年,如今已经过了最好的可以投胎的年纪,如今也顶多是能够在不那么如意的人选中勉力挑选一个不那么糟糕的。这种时候若是有人在这里动什么手脚,那真的能算是有意毁了元春的一生呢,容不得她不记恨。

当然了,元春从来都是个孝女,只会觉得王夫人是真心疼她,而不会质疑自己的亲娘是有意要害她,但是经不住总有人在她的耳边嘀咕些有的没的,有的时候真是容不得她不怀疑。

贾府里的奴才自有定数,至少谁也不会莫名的备下一批可以在主子身边服侍的大丫头,元春是王夫人的心头肉,又是荣国府这一代唯一的嫡出姐儿,这身边需要的使唤人比迎春探春可都要多出不少,她徒然从宫里头被放了出去,这人手上面一时可凑不出那么多合适的,可不得从贾母和王夫人身边先调过去几个。

偏巧这会儿贾敏把自己的陪房都打发回来了,因为贾敏书信里头的话写的软和,倒也没如何激起贾母的不满,让贾母很是留了几个贾敏打发回来的丫头在自己身边,然后兜兜转转的其中有人混到了元春身边也不奇怪。

说句不好听的,以元春如今的年纪看来,婚事上头活动的余地并不算很大,日后前程如何谁都说不好,她身边可真不算是多么抢手的位置,若是有心也不难争取。

就如同王夫人当初能够借着陪房的手在林家做小动作一样,贾敏打发回贾家的人里面也不乏身在曹营心在汉的,顺着贾敏的意思挑拨两句也不是难事。

比如这个说“姑太太当初不也是嫁了仕子的,如今夫贵妻荣的也成了二品诰命了,姑娘若是能央着老太太仿着姑太太当初那样择一门婚事也不差什么。”

再比如那个说“当初姑太太进门也算是下嫁,这些年饶是姑太太没生养,姑老爷也没纳妾生子,姑太太的日子比起高嫁不知道要舒服多少。”

上一辈里头贾敏是四个姐妹里头唯一一个太太生出来的嫡女,而元春虽然只是二房的姑娘论起来远比不上贾敏这个国公爷的女儿,但是这并不妨碍贾府的人拿她们两个来作比较,尤其是如今府里头多了不少贾敏从扬州那边打发回来的人,这样的比对更是少不了了,哪怕贾家的家生子也难免偶尔嘀咕几句。

当初贾敏嫁给林如海虽然也算是下嫁,但那也只是针对贾代善天子近臣国公爷的身份而言,林家老太爷也是和贾代善同朝为官的,是圣上面前的体面人,真算起来虽然林如海本人没爵位可继承,也有的是亲王郡王家的女儿愿意下嫁,这可跟普通寒门士子又不一样了。

不过以如今贾家的眼光显然是看不懂这些的,只瞧着当初贾敏嫁进林家的时候林如海不过是个举人而已,如今老太太和舅老爷那边愿意帮大姑娘说亲,说的人家里面也不是没有秀才举人身份的学子,似乎……听起来也没什么不同。

这不就把元春的心嚷嚷的活泛了吗。

林如海有个从二品的虚衔,所以贾敏如今的诰命随着这虚衔而升到了二品夫人,算起来已经算是顶顶体面的了。而且林如海如今四十多岁,谁能咬准他日后没有封阁拜相的一日呢。

贾琏日后的爵位也不过才是三品呢,且比不得林如海的官职,如今开国时候太。祖封的爵位一代代传下来,有不少还比不得贾琏的爵位呢,若是真的能选中一门如林如海这样的婚事,可不比这些强得多。

然后再有偶尔几个下人私下嘀咕的“太太还指着大姑娘拉拔弟弟呢”“寻个寒门得陪多少嫁妆,太太必是要将所有银子给宝二爷”“若是能做个王妃什么,许是还能给太太封个诰命,嫁到别处哪有这好处”“太太还想着哪怕指个老王爷那也是王太妃,值得太太出门风光,有了面子不就得了”“老太爷那会儿超品国公已经荣耀到了头了,老太太也不指着女儿风光,可不就一颗慈心了,如今太太还盼着大姑娘结一门贵亲呢”之类的话听到元春的耳朵里,可不就彻底把元春的疑心吊了出来。

甚至哪怕是抱琴这个还算偏向王夫人的人,心里头比较比较之后都觉得老太太和舅老爷的选择比较靠谱:“老太太一辈子不知道攒了多少人脉,舅老爷又正当势呢,总比太太认识的人多一些。如今可是姑娘一辈子的大事,少不得更谨慎一些。”

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婚事已经急到了一定程度的元春会相信谁,只从她瞒着王夫人送到王家的信看起来就一目了然了。

至于王夫人的幼子宝玉,一来这孩子本来比起母亲王夫人来说,就更亲近贾母一些,二来他如今年纪还小着,也并不急着对他使什么手段,三来也是因为他才是二房里所有孩子里面唯一一个和贾敏一点情分都没有的,也不用贾敏太小心操作,哪怕真的伤了病了的贾敏也是不会心疼的。

不过贾敏也没急着一次性就把王夫人彻底弄倒,毕竟谁都知道钝刀子割肉才是更疼的,而且她自己也还得花更多的时间在自己的女儿身上,不可能把自己的人生都浪费在这个娘家二嫂子的身上。

对于小儿子的夭亡,贾敏固然恨透了甄家和自己娘家,但同样这事情也和自己的失察脱不了关系。事实上,她都做好了丈夫把小儿子夭折的事情怪罪到她头上的打算了,毕竟若不是她没管好娘家来的人,也不至于给了外人可趁之机。不过显然林如海并没这个意思,哪怕也同样为了丧子的事情形销骨立,但是只是花了更多的精力在女儿宝钗的身上,并没责怪她的意思,反而还特意来安慰她。

其实最开始的时候,林如海也不是没有迁怒妻子的,只是夭折的小儿子也同样是贾敏亲生的骨肉,是贾敏千辛万苦才求来的,平日里真真是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不存在不经心的情况,再加上眼看着贾敏已经为了儿子的事情几乎难过的一病不起了,好不容易才借着荣国府的刺激而激起了一点生机,他自然不可能去做雪上加霜的事情。

至于贾敏之前想过的要给林如海多多纳妾争取再生个庶子出来继承家业的事情,林如海也敬谢不敏——一来如今江南这边风声鹊起的,纳妾就意味着给家里增添人口,妾室姨娘再加上她们身边使唤的人,谁都不敢保证这里头没有不怀好意的人,林家可再损失不起了;二来林家历代的铁证如山,能生下两个孩子已经是侥幸之事了,从没有哪一代生出来第三个孩子的,这也让林如海懒得折腾了。

若是如今林家真的一个孩子都没了,林如海或许还能抱着一线希望折腾一回。但是如今林家虽没了男丁,但是好歹还有一个看起来挺健康的女儿,那么还不如好好保养自己争取看到外孙长成呢。

在这种心理下,林如海不仅对于妻子表现出了十足的宽容,还特意将已经八岁了的女儿时时带在身边,当初男孩儿教养起来。






第66章 黛玉宝钗(二十六)
第六十六章

家里若是没有可以继业的男丁但是又不想平白没了香火该怎么办

这在别人家里其实根本不是什么问题。

毕竟这年代可没有什么计划生育的说法,哪家哪户不都是可劲儿的生一群孩子的,别说世家族从来都是群枝繁叶茂的,就是平民百姓也大多是聚族而居的,并不会缺人口。哪怕某一代的某人不幸没养下个传宗接代的男嗣,了不起从同宗亲近的人家里过继个孩子也就是了,这也是公认的最最简单也最通用的方法。

可偏偏林家已经许多代都是单传的繁衍了,从五服之内根本寻不到什么近亲家有子嗣可供过继了。不过好在林家这种也不是世上只此一家的,真论起来也不是没有解决办法的。

若是家里真的不幸到半点骨血都没留下,只要手里还攥着点钱,去收养个无父无母的孤儿或是有同姓人家愿意将孩子送出来给他们承宗也是使得的,左右记在宗谱上头了就一切安稳了,只要小心着别养出个白眼狼就没什么后患。而若是家里还有个闺女在,又不想家产白白便宜了外人的,那么给女儿或立女户招赘或和女婿家说好讨一个外孙回来随自家姓氏都是使得的,律法也都是认可的。而家里头到底选择哪一条路子,一是得看这家里的权势财产,二来也得看这女孩儿的心计本事。

而林如海如今就在考校自家女儿的性情本事了。

本事这东西虽然多是后天养成的,但是性情却多是天生注定的,只瞧着所谓三岁看老的说法就可见一斑。而宝钗如今已经八岁了,哪怕日后还有很多东西需要继续学习,但是不妨碍她的心性已经基本长成了,若是她真的是个扶不起来那林如海便是再为难也只能另想法子,否则真养出来个单纯到立不起来的姑娘出来,她擎着大把的家产也只有等着被人生吞活剥了。

宗族律法在更多时候都只承认男嗣对于财产的拥有权,所以林家若是想要女子继承家业需要面对的问题较之男子多出何止百倍,哪怕林如海有意扶持女儿继承林家家业,至少也得女儿本身的性子够硬,立得起来才行。

好在宝钗生的还算早,她和弟弟的年纪差了足足有五岁,可以说她在生命的头几年里头一直都是个独生的女孩,被林如海一直引导着的难免比寻常闺秀强势一些。毕竟当初因为连番守孝的缘故,贾敏生了宝钗的时候的年纪都已经上了三十了,以这年头女子平均的生育年龄来看,谁也不知道贾敏是不是还有福气能够再生一个男孩儿出来,再加上林家素有的子嗣单薄的毛病,林如海当时也只当自己只能得一个女孩儿,最开始真的是拿承宗女的标准教养人的。

虽说后来得了儿子之后,林如海到底是松懈了对女儿这方面的教育,只安心的让妻子教宝钗女孩儿该学的东西,想着终于能让女儿如同寻常人家女孩儿一样日后找个四角俱全的人家嫁出去就好,不必迎难而上的过辛苦日子,谁料想没几年就出了这样的变故。

这没有了兄弟的女孩儿若是想要日后独自支撑起一个家族,无论在什么人家里都是极为艰难的,富贵人家财帛动心人,倒显得比寻常人家更艰难一些。尤其是以林如海的年纪看来,他是绝撑不到外孙成人的,只能让宝钗更加辛苦了,但好在哪怕中间耽搁了几年,这打小养成的脾性却是变不了的,如今捡起来也并不太为难,这才让人不由得略舒了一口气。

其实从宝钗四五岁的时候就已经能帮着贾敏管家,甚至六七岁时候在贾敏病了之后能一力扛着林家的管家内务的事情上可以看出来,林如海之前的教养其实也并不算白费了。

一点不夸张的说,若是宝钗能保持这份在人情世故上头的通透,只要林如海能活得久一些,她也是绝对能够撑得起林家平稳过度到下一辈的。至于再下面,若是宝钗能生下继承林家宗祧的男孩儿,以宝钗的那时候的手段护着孩子好好长成了自然再没什么值得操心的,而若是宝钗不幸只得一个女孩或是一个孩子都没活下来,那也真的是上天要亡林家了,非人力能弥补了。

女子想要继承家业总是比男子辛苦千万倍的,其中千丝万缕的关节容不得半点疏忽,也逼迫的林如海不得不对女儿的要求更加严格。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贾敏如今大半的时间都被拘在房里养病,余下的一点闲心都放在远程监控贾家的事情上,一时竟没什么功夫在女儿的身上了。

谁都得承认,哪怕贾敏一定会疼爱自己的亲骨肉,甚至从当初她愿意为了宝钗的药方子而和薛姨妈低一回头就可见一斑,但同样的她也无法避免的在这个时候偶尔无理取闹的迁怒。

她愿意为了女儿不被人糟践了而努力勉强自己活下去,哪怕她日后肯定会因为没能给林家绵延后嗣而面对各种流言蜚语,但在偶尔钻牛角尖的时候仍旧难免会想为什么活下来的不是儿子。

若是有可能的话,贾敏宁可舍了自己的性命换来一双儿女健康成长,但在儿女中只能活下来一个的情况下,她却到底难免陷入俗套了。

在这种心理下,听说宝钗如今被丈夫带在身边了之后,贾敏索性也没多问太多的细节,权当是丈夫在失了一个孩子的情况下关心女儿的健康罢了,除了暗地里送了口气之外就并不再多关注。

等贾敏好容易病好的不差不多能出房间总揽起家里的所有事情的时候,宝钗不仅已经能将家里的事情处理的井井有条,甚至开始随同林如海见客了,不仅仅和同龄姑娘一样偶尔见一见随着父母来的来拜访的小姑娘,还能穿着身公子哥儿的衣裳伴在林如海身边见一见林如海官场上的亲近同僚。

别看宝钗穿了身男孩儿的衣裳,但是一来这男孩女孩从来不是换身衣裳就能糊弄住人的,二来亲近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