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红楼同人)红楼之重走人生路 >

第60章

(红楼同人)红楼之重走人生路-第60章

小说: (红楼同人)红楼之重走人生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神色不高兴就是天大的不好似的,虽人常说什么客随主便,只这天下规矩总是差不多的,他家自不守规矩便罢了,还不许我惦记着遵礼了,这天下也没这等不讲道理的。”宝钗觉得自己有些不愉,不过当场并不在贾家发作,只回家之后私下里和父母发一发牢骚罢了。

宝钗也不是真是个多么讲究规矩的卫道士,不过是因为宝玉实在太无礼惹恼了她,再有也知道贾家权势也远不及自家,并不是惹不起的人家,这才到底和爹娘抱怨一回。

贾敏便罢了,好歹之前十几年的养育之恩还是在的,哪怕生疏了一些至少还不至于带着偏见看人。林如海却是真心和贾家并无半点情分的,虽不至于满心厌恶,总也没什么好印象了,听了宝钗这话,当场眉头便皱了起来,对岳家的印象总是更差了些。且宝玉这事情是真的有些无礼了,便是贾敏虽不好说娘家母亲教养的不好,心里也觉得这外甥未免规矩太散漫了些。

至于宝钗对贾家女孩儿的吐槽,贾敏总比宝钗多知道些贾家的事情。而且她和几个外甥女虽然相处的并不多,不过所谓相由心生,只瞧着家里的几个女孩儿倒都不像是坏的。她虽然因为王夫人而和娘家翻了脸面,但除了已经嫁出去的元春之外,其余几个女孩儿都和王夫人甚至王家没什么关系,贾敏虽也未必愿意伸手,总也不会刻意去偏见害人。

更何况只为了贾敏自己,不管怎么说她也是贾家出身的女儿的,若是贾家的女儿的名声彻底坏了,于她其实也没什么好处。而且她是贾母独一个的亲女,而这几个女孩儿偏名义上也是贾母教养的,只怕若出了问题外人却也难免得怀疑贾敏的教养了。

若是贾敏事事不差十全十美的便罢了,到底如今没生下儿子底而气弱一些,便十分看顾着不肯让自己的名誉再受损了。

“宝玉的规矩的确疏松了些,不过他只是亲戚家的,咱们且管不得人,也用不着说太多话。我今儿也瞧见了人,只看言谈举止,估计是常如此散漫的,并不止在咱们家面前如此。他如今十岁了,如此模样只怕也有不少人都是见过的,你自不要和他多聊就是,免得被带累了名声。至于那几个表姐妹们倒和咱家不太相同,你外祖父虽不在了,然而外祖母却仍旧在世,两房人就依旧没分家,仍在一起过活。这爵位虽然是你大舅舅的,不过他原配没的早了,继室出身低一些当不起家,你外祖母就做主让你二舅母当了家。你二舅母当家之后,又有你外祖母偏疼你二舅舅,这大房相比就难免弱势了,迎春本就是庶出的,宝玉又是你二舅母如今的独苗苗,她自然不敢说什么。而探春,她自己就是二房的庶女,自然得向着宝玉说话,哪怕宝玉规矩再散乱,但只瞧着你二舅母在,她便只有殷勤的道理。虽然她俩做的不能完美了,却也不是不能谅解的,倒不能苛刻了。而惜春虽然有养在荣国府,却是长房宁国府的女儿,不过她娘已经没了,这才养在你外祖母身边,且她也是个正经的嫡出的,又兼着身份不低,底气自然更足一些,虽然因为也是客居着不好说主家的不是,但也不必太小心谨慎,如她这样这能拿你去别的客人家的例子来比。”林如海在扬州也算是头一号的人物,从来都只有别人看宝钗脸色的道理,更兼他家人丁凋零得很,并无什么旁支亲眷或长辈什么的,宝钗虽然在人情世故上很有些通透,却到底有些经历却少了一些,这种事情却难免需要贾敏多说几句才行。

宝钗也不是不明事理的人,虽然自家家业简单,平日里也见过别人家的事情。不过贾敏近些年其实少在自家里提娘家的事情,而贾家里头偏巧又有一些真的与众不同的事情,这才让宝钗之前对贾家几个姑娘的举止也有些意见。

她自家里头没什么嫡庶的事情,贾敏年轻时候也不是不嫉妒的,如今她既然不能生养了,林家也没留下个儿子,也大度起来,巴不得林如海身边的那些妾室们谁能给林家留个儿子,只是如今都还没消息,也没人成什么气候,暂时且不用说。

如今林家的人口格外简单,不说宝钗自己了,就是前头没了的那个哥儿也是贾敏亲生的,在这种环境里头长成的,宝钗虽然也明白嫡嫡庶庶的事情,到底并不敏感,若是没人说起来并不会想到这些事情,如今听贾敏细说了这些事情,这才沉吟一二琢磨里头的关系。

然后很是琢磨了半晌,眉头倒还没松开。

“如此说起来,迎妹妹倒是值得谅解的,又是继室又是庶出的,底气肯定弱,性子软一些便罢了,不过日后可怜了就是了,左右她和我又没什么关系,不过是不远不近的亲戚而已,只知道相处时候她虽没害人之心但也帮衬不得我什么就是了,若是亲戚关系走动的近交往一二也不妨事。探妹妹我瞧着却势力得很,她又不是做姐姐的,身份上又不是最高,偏言谈之间似乎都是她做主的样子,今儿瞧她神采飞扬的模样可真看不出她是个庶出的。听她说话的音儿就知道了,她又不是不知礼的人,如何不知道男女有别七岁不同席的规矩,不过为了奉承嫡母嫡兄而已。虽说这于庶女算来也是常事,不过这指鹿为马的模样,我却是不敢深交的,今儿她能纵着宝玉闯来女眷这里还拿话别着不许人有什么意见,别哪天她再为了自己前途就随口卖了我。”本朝嫡庶分别其实不小,除非那等主母无子庶子记嫡的,否则极难改换出身前程,不管什么样的人家,嫡出的总比庶出的更容易有好前程。

各家教养方式不同却是令说,只这出门在外赴宴做客的时候,嫡出的从不见和庶出的一起玩的,否则便是失了身份自甘堕落的事情,除非极亲近的亲眷来访,若是哪家开席时候让庶女来接待嫡女都是极无礼的事情,总宁可让嫡子媳妇出面来招待其他人家的姐儿——当然了,庶女若是出门时候出嫁再见人的时候,人们交往就不看她未嫁时候的出身,只瞧她夫婿的出身嫡庶或是本身本事官职了。

宝钗碍着两家亲戚,到贾府时候总不能去挑剔亲戚家儿女的出身,头一回见面的时候倒是得一起去玩。

毕竟是贾敏的娘家,且贾敏亲娘还在,哪怕两家其实有些隔阂,日后也总有相处的时候。不过哪怕相处时候,宝钗心里头也自有一杆秤在,惜春嫡出的自不必说,正常交往就好,两个庶出的里头迎春走的近一些也无妨,但和探春相处时候却难免得留一份心眼,不能太亲昵了。
 






第92章 黛玉宝钗(五十二)
第九十二章

 

宝玉乱闯女孩儿家的聚会固然不对,但若是如宝钗这样将这事情全盘推给探春却也难免冤枉人了她。

 

宝玉在家的时候从来都是把自己和姐妹们视作一同,并不知道什么叫做避讳,他可是贾母的心肝肉,便是寻常时候王夫人这个做亲娘的管教一二都尚且得被责怪呢,更何况探春呢。

 

这完全就是贾家的日常,一时还真没人会觉得这样有什么不妥,纵是有那么几个略有些清醒的明白这里头的故事,但总不可能大剌剌的说出来,平白得罪了贾府的老祖宗。

 

或者可以说,在贾家这样的环境下,探春哪怕是察觉到了不妥当也不可能说什么。这可绝不是如宝钗猜测的和什么为了所谓前程相关,完全就是为了在贾家能够生活而已,算起来也只能说是无奈而已。

 

不过别人又不是探春肚里的蛔虫,却是不知道探春的无奈的。或者也可以说,外人凭什么要为了她生活不易而宽宥于她的过失呢。

 

左右不管探春是为了什么,贾家内宅里头毫无男女避忌的事实总不是假的,也势必不可能不影响到贾家女儿的名声。探春的名声早就被带累了。

 

贾母固然是当局者迷,只宠着孩子罢了,总以为宝玉不过还是个当初十年前的娃娃,再加上她又许多年没理会过男女避忌的问题,这会儿也想不起来,别的人偏又在这上头说不上话。比如王夫人固然是能提一提这事情的,但左右她自己亲生的姑娘是早早的就离了家的,元春在闺阁的时候宝玉还真是个娃娃,后来她回来的时候又有从宫里出来的名声加成,谁都没法说她的规矩有问题。且这男女事情上对男孩儿还真没什么影响,于宝玉更是无害。左右这事情与她无关了,并不可能牵累了她的亲骨肉,余下的人都和她无关,自然懒得多此一举。

 

至于另外的可能想到这件事的两个儿媳妇李纨和王熙凤……前者只有儿子自己又是个节妇,后者又不和宝玉住在一起,且她的姑娘还小呢,左右等她家姐儿长成的时候,宝玉早就该成亲生了孩子了,那时候总会有规矩的,王熙凤自然懒得为别人着想。

 

说到底其实都是自家的孩子,也都是几代清白的大户人家的出身,谁都不可能说自家兄弟姐妹之间有什么龌龊,顶多是偶尔被做个借口罢了,谁都不能真的放在心上,可若是传了出去对名声的影响却不小,尤其是对姑娘们来说更是坏了名声的事情。

 

反正在林家人的眼里,这就是贾家不规矩的证据了。

 

不过这和林家也没什么关系,顶多只是坚定了贾敏将娘家和女儿隔开的决心罢了。

 

虽恨毒了王夫人,只到底还不到非得要把贾家往死里得罪的地步——换做别家就罢了,只顺手为之的事情,并不多么费事,不过却碍着两家到底是亲家身份,若毁了贾家的名声却也得使得同是贾家女的贾敏被人嚼一回舌根,说不得还得带累了贾敏所出的宝钗,伤人一千自损八百,却是不合适了。

 

————分割线————

 

林家决定不去惹是生非,却没想到贾家却不肯善罢甘休。

 

好在这贾林两家亲上加亲不过是贾母的一厢情愿,她自觉得自己做得了宝玉的主,倒也没想着和王夫人说一声。

 

虽然这婚事的说法肯定是不成的,但王夫人不知道总是少了不少的是非的,也未尝不是幸事了。

 

纵然王夫人没给林家面对的麻烦添砖加瓦,并不妨碍林家依旧烦不胜烦。

 

作为长辈,尤其是作为很亲近的直系的长辈,若是贾母执意任性起来,林家在礼法上头总是吃亏的。

 

比如贾母天天说着想念女儿,一定让女儿带着家里人来探她,贾敏却是拒绝不了的,至少几回里头总得应下一回。

 

一开始就罢了,贾母虽然也算是主动招惹人,却也好歹惦记着长辈的身份,一旬里头只使人往林家跑一两回,贾敏要是有意推脱,只一个月去一两回就是了,若是权作母子孝心也无不可。

等过阵子之后,林如海在被圣上召见之后分到了户部做左侍郎。

林如海虽然宣称自己已经老迈,在子嗣上头再无指望,不过真算起来他也不过四十来岁——林如海父亲算不得长寿,五十岁就撒手人寰,更有这年代平均寿数不高的缘故,可真论起来,在官员里头,如林如海这般的却是算是年少有为的了。

前朝科举里头有句俚语,只道是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虽说本朝已经没了明经科,进士也并不如前朝那么艰难才能考上,但到底也是三年才从全国选出两三百人的考试,三十岁能中就已经算是年少有为了。而且科举之后状元郎才不过从五品,纵是以三十岁入仕且仕途顺畅到每三年就能顺利升一级来算,到四十五岁也不过从三品而已,而且能如这般顺畅的委实也是万中无一的。

而户部左侍郎——这可是正二品,而且还是正经的实权人物,如何算不上前程远大。

鲜明的对比——贾政靠着祖荫并未考试,如今五十的人也只不过从五品的员外郎罢了,林如海可比贾政还小上好几岁呢,这官场上的地位已经是天差地别了的,由不得贾母不急上一回,而且是方方面面的急。

一方面想着林如海能不能提携一下舅兄,另一方面也是想着正好给宝玉配一个二品大员家的嫡长女,又正好宝钗进门还能陪送一注丰富的嫁妆,却是一举多得的好事情。

这么方方面面的惦记着,贾母自然更殷切了一些,今儿说是家里得了好点心,明儿说家里开了束好花,后儿又说什么午睡后想女儿外孙女,总归只全心想着让贾敏带着女儿回来而已,顶好是干脆住在贾家好了,三不五时就惦记着留人,哪怕女儿每每都说惦记着女婿不想留宿,也想着好歹将宝钗留下和宝玉亲香亲香。

虽然贾敏没想到贾母对两个孩子的完全不可能成事的婚事如此热心,总是能想起来王夫人使人往自家下手害了自己儿子的事情,说什么都不愿意将女儿留下和王夫人同处一府,再加上她心里也未必愿意女儿和娘家亲近,自然从不应下这事。

至于贾母哭什么自己年事已高满心惦记着,盼着一家骨肉团圆亲昵的话,贾敏也不过听过就算,完全没将这话放在心上。

别看贾母总爱拿什么回金陵或是不孝之类的话逼着自家儿女,不过时下说法却是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贾敏早就出嫁多年,她正经的长辈只是她夫家公婆而已,连祖宗都不祭娘家的。虽然贾母若是真的大庭广众指责贾敏不孝也不是不行,只不过这事情若闹出去,哪怕对贾敏也有影响,但更多人却只有嘲笑贾家的,毕竟贾母又不是没儿子,哪里指望女儿孝顺的道理——至于宝钗,天下可没外孙女得孝顺外祖母的说法,便是当被攻讦的借口都嫌离谱呢,左右自家也不是把自己当成圣人去吹毛求疵的,更不用在意这些。
 

如果说一开始的时候贾敏还只当母亲是为了二嫂子的事情向自己表明态度——王夫人在林家眼里固然可恨,只在外人眼里她却不是直接动手的那一个,且她不仅符合三不去的说法,又给贾政生养了三个儿女,贾家这边一时也不好直接处理了人。

 

到底是骨肉至亲,哪怕贾敏依旧恨毒了王夫人,若是贾母真的因为这个而为难,贾敏总不至于真为此和母亲也反目成仇。

 

但若是在自己拒绝之下,还执意想要将自己独一个的娇娇女聘给王夫人做媳妇,那却另当别论了。

 

贾敏不是看不出来贾母格外偏疼宝玉,自己的十指还分长短呢,哪有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