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红楼同人)红楼之重走人生路 >

第78章

(红楼同人)红楼之重走人生路-第78章

小说: (红楼同人)红楼之重走人生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好贾家早就有向靠拢的意思,先头的贾赦原配张氏可不就是正经的出身的,贾代善千挑万选的女婿林如海也是靠科举读书起的势,如今贾琏的媳妇李纨家里也是读书人,再给迎春选个读人出身的女婿也不是什么不能理解的事情。

 

偏贾赦前头因为和二房赌气惦记着一定让迎春的女婿越过了元春的,这才使得贾琏头疼起来了。

 

 








第119章 李纨凤姐(十七)
第一百一十九章

李纨并不是个多么无私的人,或者可以说,人总是有私心的,李纨也并不例外。


曹公故事里李纨虽然出场不多,但是这样的心性就已经有些端倪了。只不过到底表现的还不算太明显,毕竟当初李纨的境况实在是不好,在那种情况下只满心惦记着自己孤儿寡母也委实算不上什么大罪过。

这样的心性在她一无所有的时候便罢了,好歹还能当作她自保的手段,但若是换做如今事事顺遂,时间久了却难保不让人反感了。

性格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之间的事情,李纨并不是在丧夫之后才变成这样性情的。

算起来其实和李纨家里没个嫡亲的兄弟不无关系。

在男权社会里,一个男嗣对于一个家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李纨家里只得了她一个女儿并无男丁,作为绝户头,在很多时候无疑比别人家就气短了许多——尤其是李守中本性里就是个再传统不过的人,凭什么都想不到让独女招赘这样“大逆不道”的事情,可不就让李家绝户一事再无改变的可能了吗。

以弱者身份生活久了的人,总是容易便得自私,斤斤计较于自己手中拥有的东西并且吝啬于付出。

哪怕李纨也知道自己得讨好夫家公婆舅姑,只不过如之前那样殷勤的给长辈请安或是隔三差五孝敬针线什么的对于李纨来说,也就是全部了,她可不愿意付出再多了。

也好在如今的李纨还并没和大房有什么冲突,是以上下所有人对她的印象都很是不错,还给了她改变的机会。

为什么人们缔结儿女婚姻的时候讲究门当户对,撇去所谓的强强联手之外,也是因为人的见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出身和教养,或者同样可以弥补这份见识的还有人的阅历。

李纨的出身无法改变,阅历也不是短时间之内内培养出来的,只能指望着她的长辈能再教一教她了,比如说她亲娘李夫人。

李夫人的出身也算不上多高,至少远比不得贾家世禄门第的历史底蕴——本朝开国还不算久,如贾家这样随着太。祖皇帝发家的人家就已经很算得上是世家了——李夫人的父兄都不过是寒门仕子出身,在她出嫁之前她娘家夫家还都不过是白身,家资并不丰厚到足以支撑她得到官宦闺秀的教养的地步。

好在年幼时候的教养也并不能代表一个人的全部,尤其是在她的丈夫也不是一开始就飞黄腾达的。

作为一路伴着丈夫从一个普通耕读人家的秀才一路到了如今从四品的官位的结发妻子,李夫人自然也随着丈夫的成长而成长。

李守中如今的从四品官位在某些世家子弟眼里或许不算什么,但是作为所谓的寒门士子,这条路可并不是那么好走的——李夫人的本事至少还是配得上她的身份的,不仅仅是原先的身份,更是配得上如今的身份,尤其是在她并无男嗣傍身的情况下还能得丈夫尊敬,至少在见识上总是有自己的过人之处的。

贾赦欲给独女寻一份如她姑母那样的好婚事的事情虽然不至于大张旗鼓,也并不是什么了不得的机密,总是有人能打听出一些端倪的,而且说实话,当年贾敏的婚事一直是不少人眼里津津乐道的话题——贾代善在林家式微的时候相中了林如海,在皇家都有意选贾敏做皇子妃的情况下,将独一个的嫡出爱女许之以林家孤子。

事实证明,贾代善的眼光的确不错,林如海的确非池中物。而林家那边后来更是投之以木瓜,报之以琼瑶,完全没辜负了贾代善的恩德。

当年的荣国公府地位显赫,不过自从贾代善故去之后贾家的地位一落千丈,而林家却随着林如海的高中而水涨船高。也大概是为了回报贾代善的知遇之恩,哪怕贾敏嫁进贾家多年也只给林家养下个姐儿,林如海也依旧和妻子举案齐眉。

当然了,这一桩婚事里头,林如海的发迹其实并非偶然,或者说自从林如海进士及第高中探花之后,林家的复起就是顺水推舟地事情了。毕竟林家其实也算是开国封爵的世家,不过正好林如海这一辈里没了爵位罢了,但并不能掩盖林家并不是寒门的事实。

圣上本就是个爱提拔老臣世家子弟的,正好林如海又是其中不可多得的有才之人,被重用提拔也是理所当然的。

这道理不少世家老人们心知肚明,尤其是随着天下太平,武将的前程甚至地位已经并不如先头那些年那么超然,反倒是文人愈发吃香。是以勋贵里头的正经读书人在不少人眼里都是结亲的上选,哪怕考不中进士,以勋贵人家的门路和在圣上面前的脸面情分,举人做官也是轻而易举的事情,还比荫封买官不知体面多少。

当然了,勋贵人家由武转文是大势所趋这一点毋庸置疑,但关于林如海的定位,却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如贾代善那样看的分明的。

——君不见当初林黛玉以官家千金贾家外孙女的身份借住贾府,还没少被丫鬟们拿来调侃,甚至一度有人打趣林黛玉不如薛宝钗大气云云。虽然这里头肯定有贾家丫鬟们习惯拿主人家的事情说嘴的问题在,其实也能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来贾家当家的主子们其实是没将林家放在心上的。

在林如海已经成为一方大员的时候尚且是如此,更何况当初林如海不过是个小小举人的时候,估计这种轻看只会更加变本加厉,甚至其实当初不少人都认为林家是已经是彻底没落了。

毕竟林如海当初是青年丧父,而且到了他这一辈里他本身又没有爵位可以继承,是以当初和贾家结亲的时候他身上除了一个举人的名头和林家几代累计祖传的一些财物之外,算起来和家境殷实的寒门仕子也没什么不同。

如贾家这样的人家尚且如此,李家作为正经寒门的读书人出身,自然更是不明白这里头的区别了。

在李夫人看来,当初贾赦迎娶张氏女,贾敏下嫁林家,甚至之前贾家向自家求亲,其实都是在某种程度上有从武转文的迹象,在这种前提条件下,贾赦想给自己的独女寻一个读书郎也不是不能理解的。

这其实并不是什么问题——丈夫平日里不知能接触多少读书人,里头总会有些适龄未婚的合适的人选,实在不行某些同僚家也有适龄的公子,哪怕这事并不能成好歹也算是自家在亲家面前尽了心意。

因为李纨完全没将这件事放在心上的缘故,李家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其实已经有些晚了。

好在迎春现在年纪是真的小,若是真打算在士子里头寻人选,这无疑还是难了些——真的如当年林如海那种少年惊才毕竟少见,而且也不是迎春的身份能抢先订下的,还不如略微等一等妥当些。

前朝曾经有过所谓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虽然如今已经没了明经考试,但是至少也能从中知道进士考试的难度了。科举考试具有太多的偶然性,即便是眼光狠辣如贾代善当初也不可能斩钉截铁的保证林如海一定能够高中探花郎,除非真是那种不可多得百家求的良婿人选,多观察一段时间总没有坏处。

 李夫人想好了解决办法和说辞,使得这件事并不至于有太大的不良影响,但是却并不能否认这件事里头李纨的确有做错了的部分。

姻亲的存在本来就是为了守望相助,若是真如李纨这样各人自扫门前雪,这姻亲的意义也就得大打折扣了。

原本李家不过小门小户的人家,李纨纵然可能性情被养的不够大气也没什么大问题,甚至若是李纨如一开始嫁进二房——在李家人眼里对勋贵的认知总归少一些,只瞧着贾政不过从五品,想来日后等两房分家之后二房的门第也不至于太高,甚至贾珠在未来官场上还难免要仰仗李守中在仕林中的威望,自然更不用发愁。

但是谁让李纨最终是嫁进大房了呢。

别看贾琏和贾珠是一个祖父祖母的堂兄弟,如今也住在同一个府邸里享受着差不多的份例待遇,但他们两个从来都是不同的。贾珠的前程得完全靠他自己一手拼搏出来,而贾琏从他嫡亲兄长贾瑚要忘的那一刻就注定了他未来哪怕再不成器,至少也能穿戴上三品补服。尤其重要的一点,大房如今可没人打算科举出仕的,并没有什么要求着李家的事情。是以李纨也只有靠自己在大房过日子,很难得到娘家的太多帮助。

外界对一个人的要求从来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李纨如今既然有了更好的前程,总也得有相对应的本事教养才行,李纨如今可真心是需要再快速成长一下的。

好在如今还并没酿成什么不可挽回的恶果,李夫人既然发现了问题,如今开始□□也不算晚。


作者有话要说:
蠢作者被感冒打败了……
这几天正在疯狂咳嗽流鼻涕,平均一天能用掉至少一包半的纸抽,感觉为了擤鼻涕都弄得快毁容了……
这一章是最近抽空码出来的,明天能不能更新还不一定……不过24号的时候应该就差不多恢复正常了……
如果明天的更新码不完的话,这个月到目前为止就是欠了两章,在月底之前会补上的。







第120章 李纨凤姐(十八)
第一百二十章

别看贾赦的名声在勋贵里并不算太好,甚至贾家的地位也远远比不得当初贾代善在的时候显赫,好歹作为荣国府如今的家主,他的儿女的婚事上头总是不用愁的。

虽然林如海这样的女婿的确可遇不可求,不过贾赦的眼光显然不足以让他看明白贾代善当年择女婿背后的深谋远虑。

贾赦对于所谓的和贾敏差不多的婚事的理解,也就仅仅是寻一个少年举人——或者再低一点要求的话,少年秀才也成。

倒不是贾赦突然对科举考试的难度或是自己的地位有了明确的认知所以才愿意降低标准的,他之所以愿意退一步的原因也简单得很,毕竟贾敏是贾代善的嫡女,而迎春只是个姨娘生的庶出。

虽然李夫人不知道亲家公心里的这些弯绕,毕竟她作为内宅女眷也别想见到贾赦,顶多是来瞧一瞧女儿,顺便再在中途见一见邢夫人罢了。

至于为什么是李夫人这个做长辈的来见女儿,而不是李纨这个做晚辈的往娘家跑。一来这李夫人作为当家主母出门方便,二来也是因为李纨又有了身孕。

如果说李纨这个曾经的儿媳妇在王夫人眼里还有什么好处值得她惦记的话,那无疑就是李纨生孩子的本事了。明明是差不多时候进门的新媳妇,到如今七八年的时间里,李纨已经有了三子一女,肚子里还揣着一个,而王熙凤只给贾珠添了一儿一女之后就再没了动静。

虽然李夫人来贾家是来探望怀孕的女儿的,却也总得先给贾母请安才不算失礼,然后理所当然的就正好碰上了同样在贾母处服侍着的王夫人。

李纨如今还是不大敢在二房人面前多逗留,平日里除非去贾母那里请安侍奉,否则轻易绝不往二房人面前溜达,毕竟当初她曾经和二房订过婚事,所谓瓜田李下,哪怕贾琏如今看着仿佛不太在意的样子,多避讳讲究一些总是好的。李纨为了名声而小心谨慎,这固然不错,但是对于李夫人来说,让她面对王夫人的话,尴尬的绝不会是她。

当初的事情是王夫人的亲生女儿元春办的宴,李纨也是因为别的人脚滑摔倒才被连累了,说句不好听的,当初若是真的是那位小县主掉进水里了,贾家绝对没那么容易将这件事翻过去。换个说法,当时替小县主挡灾的李纨说是对元春有恩也不为过。

偏在这个时候,也是贾家这边主动提出悔婚。

别看最后的结果是李纨得了一门更好的婚事,甚至李纨的日子过得比嫁进二房的王熙凤还要好得多,但李夫人会因此感谢邢夫人和贾琏,却半点都不会感激王夫人半分。

是以在面对王夫人的有些奇怪的眼神的时候,李夫人自然选择性的无视,而且大大方方的给贾母请安之后告辞了。

————分割线————

李夫人怎么教导李纨就不必多说了,左右哪怕已经出嫁多年,也不用担心李纨会不听母亲的教导。

倒不如多说说王夫人那边的热闹。

原本李纨一辈子只得了一个儿子贾兰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得归咎于贾珠的早逝的,或者说能够在有限的婚姻时间里给贾珠留下一个儿子,已经证明了李纨的生养能力是很不错的。

大概是因为自己一辈子受尽了子嗣上的苦头,李夫人打从女儿一出生开始就下定决心要仔细调养她的身子骨,再加上贾琏本身身体就健旺,这子嗣上头自然一切顺遂没半点问题,所谓三年抱俩五年抱仨绝不是什么难以完成的任务。

对于一个古代的传统女性来说,多子多福从来都是没有错的,如李纨这样子嗣健旺的媳妇更是得被各家婆婆赞不绝口的。

不过这样一比对就难免显得同时进门又身为妯娌的王熙凤膝下只一儿一女有些单薄了。

当然了,王熙凤自己是肯定不会有这种感觉的。她嫁进门之后差不多两三年才圆房,又赶上丈夫因为科举受阻去了军营等等一系列的波折,真正夫妻在一起的时间也就只一两年罢了,如此下来她还生养了两个孩子呢,又没让贾珠绝了后,这算什么子嗣单薄。

但经不住王夫人心里起了嘀咕。

当初王夫人嫌弃李纨克夫命薄,这才想方设法的将儿媳妇推了出去。若是李纨另嫁他人之后日子过得不如意或是她的夫家真的有了什么不幸也就罢了,王夫人只会沾沾自喜于自己有先见之明,偏李纨的日子却是过的极为舒坦,甚至打从她嫁过去了之后,大房不仅没半点不幸,反而将日子过得蒸蒸日上。

瞧着大房的日子过得好,王夫人心里能觉得好受就奇怪了。这王夫人可绝不是什么忍气吞声的性子,如今她既然再拿李纨没什么法子了,可不就得换一个人来迁怒。

她如今的儿媳妇王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