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红楼同人)红楼之重走人生路 >

第8章

(红楼同人)红楼之重走人生路-第8章

小说: (红楼同人)红楼之重走人生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家千般好处却偏偏绝了后嗣,李守中年纪也不算小却偏只得李宫裁一女,倒使得李家也攀不起高门亲事了,不过折中才选的贾珠罢了。

李守中想的倒也算是周全,荣国府到如今还不曾出过一个正儿八经的读书人呢,国子监的地位特殊的很,在女婿考中进士之前都是得依附着他的,不愁贾家不对他家姑娘好。

能从普通耕读之家爬到从三品位置上头的李守中的目光不可谓不好,只是他到底没料到哪怕贾政对于这桩婚事极为满意,王夫人却对长子的婚事挑剔得很呢。

只头一条——这李家的嫁妆,王夫人就百般看不上眼,以贾王史薛四家的富豪,便是李家把大半的家产都陪了来在王夫人看来也是单薄得很的。贾政倒是对李家看着就显得清贵的嫁妆颇为满意,但是可从没哪家公公能去讨论儿媳妇嫁妆的道理。

好在王夫人便是再觉得遗憾,到底还是端得住的,并不至于在长子的婚事上头掉了链子,贾母虽更宝爱宝玉一些,但是到底贾珠也是长孙,自是完全不吝啬规格,一场婚事倒也热热闹闹的,并没出什么纰漏。

反正等隔天迎春见到在王夫人身边立规矩的李纨的时候,几乎没认出来这就是当初那个木讷的珠大奶奶。

————分割线————

曾经的迎春和李纨算是比较熟悉的,不过如今作为一个正在养伤的人,迎春多数时候还是在自己房里呆着的,连王夫人都少见,更不要说正新婚燕尔的李纨了。

甚至仔细算起来如今丈夫仍在的李纨作为荣国府的长媳,身份可绝不算低,哪怕还是依旧得在婆婆太婆婆面前晨昏定省,为了搏婆婆的好感对于元春这个小姑子也得敬着些,但是倒很不用去讨好庶出的小姑子们。

——算来还该庶出的小姑子去着意讨好长嫂呢。

迎春一向不是那种特伶俐的人,自然是不可能凑到前面去的,依旧老老实实的在房里头养伤,除了贾珠大婚后随王夫人一道儿见了新媳妇之后便等闲并不大出门。

而王夫人那边忙着□□新人给儿媳妇立规矩,一时倒想不起来庶出女儿的事情,是以这些日子里头除了周姨娘这个迎春名义上的母亲来看过迎春一回之外,倒再没人打扰了她。

周姨娘算是王夫人生贾珠元春那会儿就被拨到贾政身边的老人了,虽比王夫人小上几岁但也有限,前些年失了独一个的儿子之后整个人便沉寂下去了,如今哪怕白得了一个闺女,但是也知道自己大概一辈子都得在王夫人手底下讨日子,自是最老实不过,甚至连这和姑娘相处起来也不敢过了规矩,仍是亲近不足,不过来见过迎春一回便再没来过了。

好在迎春也是个能耐得住寂寞的性子,哪怕如今并没人搭理她也不至于觉得无聊,便是每日里望着天也能混过一日,从不招惹是非。

迎春就是因着这性子,上辈子才能在大房里头过的和透明人似的,好在如今她是二房的女孩儿,王夫人自有儿女在侧,哪怕只为了儿女的名声计较呢,也不好苛待了庶女。虽只要一忙碌起来,亲疏有别之下难免稍忽视了一些,但等这一阵子忙过了,便是王夫人还想不起来身边的人也得尽责提醒一回。

然后等李纨进门都两个多月了,迎春的手都恢复的差不多了,王夫人终于想起来把迎春抱来玩一玩儿了。

王夫人也不是不知道自己前阵子忽视了迎春,不过哪怕嘴上能说着什么视若己出,但是到底也不是自己亲生的,真忙起来她连自己亲生儿女都忙不过来呢,到底不可能面面俱到。

不过人总是这样的,若是迎春心有不甘闹上一回呢,王夫人倒觉得是迎春不够懂事了,偏迎春安安静静的仿佛二房里头根本没这个人似的,便是被忽略了许久再见也仍旧能笑的软软的,倒是让王夫人觉得迎春乖巧可爱惹人疼了。

尤其是在比对了赵姨娘那边的闹腾之后。

本来赵姨娘自知闯祸了又丢了女儿,倒是老实了一回,不过之前李纨进门之后赵姨娘这一胎临盆的时候倒是生了个男丁,这不立刻又得瑟起来了。

说实话的,若不是赵姨娘又抖起来了,王夫人这阵子忙忙碌碌的,一时半会儿的还真未必能想得起迎春来。

虽说赵姨娘是被禁足了的,但是并不拦着人去看她,赵姨娘自从生了儿子之后倒很是借着儿子勾了贾政去看了她几回,做出个委委屈屈的小模样,只说当时的确是想念二姑娘了,又诚心请罪什么的——贾政在内宅事情上可谓是一窍不通,没两回就被哄了过来,态度比起之前可是大有软化。

王夫人的消息灵通,自然不可能不知道这些事情,哪由得赵姨娘就这么抖起来,一边权做不知赵姨娘最近的小动作,一边又找了正事做借口把贾政引了过自己房里来,正巧让他看见一副母女和乐图。

因着之前伤了骨头,太医是开了汤药让迎春常喝补身子的——汤药自然没有好喝的,哪怕再懂事的孩子喝多了汤药也难免败了些胃口,再加上小孩子原就长得快些,只几个月的功夫,迎春不仅个子略拔了一截,小脸也难免尖了一些。

“二丫头这半年的时间也是遭了罪了,整个人瘦了好大一截,连衣裳都宽了许多,便是这么仔细调养了这些时候,如今也使不得力,本元丫头还允了二丫头教她络子女红的,如今她也动不得手,只能巴巴的看着,端的是可怜。”王夫人一副关切的模样,随口和贾政叹了几句,明面上是感慨迎春的事情,但实际上却又狠狠的踩了赵姨娘一脚。

谁都知道,迎春之所以会伤了,其实和赵姨娘扯不开关系。贾政本来在内宅事情里头就是个糊涂的,让王夫人这么一说立刻就又丢开了之前对于赵姨娘的那点子怜悯了。


作者有话要说:
探春的性格我把握的不是特别好……所以大概写迎春的地方会更多些……





第12章 迎春探春(十二)
第十二章

迎春的日子过得还算不错,哪怕王夫人对于迎春很有些用过就丢的架势,但是到底在生活份例上头并不委屈迎春,倒也让迎春很是心满意足。

所谓三岁看老的说法虽然武断了些,但是其实也不无道理,王夫人虽自己忙着,但到底也留了一只眼睛看管二房里头的人事内务。

迎春如今就是三四岁的年纪,算起来也大致能看出些性情本事了——若是迎春是自己亲生的姑娘,王夫人大概得头疼死,但若是作为庶出的女儿,王夫人自然更爱迎春如今的听话乖巧。

至少在她忙着自己儿女的大事的时候,这个庶女并不至于来给她捣乱,在王夫人看来那就是顶好的。

这可不算是完全的借口,事实上王夫人最近的确忙到不行。

虽说珠儿媳妇已经娶进门了,但是到底和荣国府仍有些格格不入的气质,还得仔细□□一回,且珠儿马上到了考会试的时候,因为太过用功还病了两回,再有选秀即将开始,以元春的年纪很是要入宫应选一回的……

拉拉杂杂的一大堆事情,王夫人忙到都没什么功夫去关照自己养在贾母身边的小儿子了,哪里还顾得上其他人。

周姨娘和迎春这时候都老老实实的呆在自个儿房里头,连门都不大愿意出了,便是迎春也差不多到了启蒙的年纪,也不过由身边的丫头嬷嬷们捡一本女则女训类的书慢慢读上一回,也算是教迎春识字了。

这算是乖巧懂事的,但总有些人偏爱在忙乱的时候惹事,比如生命不息作死不止的赵姨娘。

赵姨娘的确被贾母亲口禁了足,以贾政的孝顺劲儿绝不至于背着贾母给赵姨娘解了这禁足,但赵姨娘身边的人却并没被全禁锢在一处,以她如今好歹生育了一个男孩儿的现状来说,倒也有些眼皮子浅些的人很愿意亲近亲近这位姨娘,是以哪怕赵姨娘是个被禁了足的,消息倒也还算是灵通的。

贾家往上头数几辈儿都没太出现所谓的改了身份的说法,再加上庶女本就不进族谱,贾母那头虽说了要改了迎春的出身,但实际上却不过只是口头上的东西,内里却并没任何可证明的事情——是以赵姨娘一心觉得迎春还算是自己的女儿,理所当然的该孝顺着自己,以自己的利益为先才对。

于是眼见王夫人那头忙碌起来,迎春这边倒是显得有些被忽视的样子,竟又起心想闹上一回。虽赵姨娘仍旧不能出门,但是依旧不妨碍她使人出门找事——她收买小丫头去拦贾政的路,说是什么姨娘和哥儿被太太苛待了。

贾政算是个标准的封建家长,对于后院里头的那些事情是从来都理不明白的,虽并不觉得王夫人不贤惠,但是到底也更怜弱些,见那小丫头头都快磕破了,到底还是随着去看了回赵姨娘那边的样子。

赵姨娘扮起可怜来自然水平不弱,只把绫罗绸缎收起来只穿着一身旧衣裳又扮的一副楚楚可怜的样子,又有如今正是一年之初的时候,天气正冷,再说说什么冬日里头炭的品质并不好,可怜哥儿吸了炭气便不舒坦,可离了又冷什么的,说的仿佛他们母子两个基本上都活不下去了。

甚至她还使人去迎春那儿指手画脚,只说若是姨娘得了宠爱,难道还能亏欠了亲生女儿云云。迎春素来不善拒绝人,倒仍旧摆出一副懵懂小脸听着那人说话,然后转头恭敬些把人送走就当成什么都没听见。

虽然重来一回她依旧性子和软到学不会如何拒绝别人,但是至少已经知道了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一定要顺从着。

之前她并不知道赵姨娘其实是自己的亲生母亲,如今她虽年纪大了一点之后有被丫头们提点一二,但是又因着她的出身已经被贾母开口改成了周姨娘所出,那么其实依旧并不比太理会赵姨娘。

上一辈子她虽和赵姨娘没什么相处,但是到底是探春的生母,总也是听探春说过一些的,如果说周姨娘的性情里头还能看出三两分沈姨娘的模样的话,那么赵姨娘基本上是个和沈姨娘性情截然相反的人。

因为王夫人忙碌着,所以迎春最近多还是和嬷嬷在一起,嬷嬷既是个不识字的,那能和嬷嬷学的也不过是耳濡目染的规矩以及女红必备的配色一流。

这些东西迎春都是会的,重学一回的速度倒也不慢,只是更加用心罢了。

而贾政就是这会儿溜达到迎春的厢房的。

赵姨娘去劫人的时候贾政不过刚下衙回家,便是陪人说过一会儿话天也还亮着,莫说贾政本就不是个急色的,断没有白日宣淫的兴趣,倒是没顺势就留下。只到底从赵姨娘那儿出来了倒是惦记了一下如今养在王夫人这儿的迎春。

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虽然有的时候这样的说法难免会显得武断了些,但是有的时候细究起来也不得不说这俗话总还是有几分道理的。简而言之,能宠着赵姨娘这样性情的人一宠就是十来年到宝玉快成亲了的时候都没太悔改的贾政,在某种程度上他的脑回路和赵姨娘的其实也不无相似之处。

比如他也觉得哪怕迎春说是改了出身,但是在赵姨娘一片慈母心怀的情况下,迎春该也是惦记着赵姨娘的。

所以从赵姨娘房里头出来之后,贾政倒没急着去书房,反倒略拐了一下去看了迎春。

四岁的孩子能在干什么——若是男孩子大概就差不多到了读书的年纪,再不济也能在户外玩闹一回,如迎春这样的女孩儿也最多只能和身边人学学女红而已。

贾政来的时候迎春正坐着看身边的丫头做针线活儿,因她其实是学过一回的,倒也不甚费神,在贾政来的时候反应的也快。

迎春的规矩是十来年熏陶出来的,哪怕如今年纪小些也断不会出什么纰漏,只老老实实站起来说句“给老爷请安”便也是了。

因不是什么大日子,迎春只穿着身家常的衣裳,说不上多名贵但到底也不差,因为年幼的关系头上并无首饰,顶多就是手腕上两个细小的银镯子罢了,房里的炭虽并不是最上等的银霜炭,但也算是中等上品并无甚烟尘,房里燃了好几个炭盆,熏得屋子里头暖洋洋的。

虽贾政并不通庶务,但到底用多了好东西总是能看出来品质的,虽这炭的差别不大,但是因着赵姨娘之前刚指着炭盆哭过一回,到底细看了还是能看出不同的,当下便皱了眉头指着炭盆说是要换了。

这府里头用炭的规矩十来年如一日,便是等迎春出阁的时候大面上也都没变过,如今既是让贾政说了,迎春只略一想便心知这大概是赵姨娘不知说了什么。不过她内里虽清楚,大面上仍做出一副懵懂的样子:“本来房里头该是四个炭盆的,原是太太额外恩典才给女儿又加了两个炭盆子,可是有什么不妥当的?”

迎春生下来倒就是个康健的,但贾珠元春幼年都算是体弱易病的,每逢换季的时候就极容易又病一场,因着到底养的并不是自己亲生的孩子,王夫人恐怕担了什么罪责,索性走公账又额外再添了两个给迎春,左右家里头又不缺一月几十斤的炭。

贾政素来不是个爱和孩子解释性子的人,再加上涉及了赵姨娘的事情也并不多解释,只迎春看的认真,到底是说了一句“这炭并不大好”出来。

迎春并不知道赵姨娘那儿刚就着她那儿的劣质炭火很是上了一回眼药——那炭的质量倒是不差,只是管事的有意讨好贾母王夫人,特意把最上一层有些受潮的炭分了给赵姨娘,这才烟火气大了些。

若是换做上一辈子,迎春这会儿早诺诺的说不出话来了,只这会儿仗着贾政对女儿还算和气,自己如今又是披了一层小孩子的皮,到底还是大着胆子辩驳了一回:“这已是最好的了呢,烧起来也并没什么味道,女儿之前听大姐姐说过,这是叫银骨炭的,咱家里头能得的量也说不上多,只祖母那儿和老爷并大老爷处用的是上等的,便是大哥哥那儿的还是老太太看大哥哥病了特意分拨过去的,女儿和大姐姐并琏哥哥处的都是中等里头最好的,并没什么不好的。”

元春正是半大不小的年纪,很是有些好为人师的习惯,不过便是宝玉那儿素来管的严格,除了三百千之类的书,余下的都是不能教的。倒是身边这个小妹妹什么都能说一些,便是如这些的琐碎事情都能显摆一会,且迎春素来认真听话,教起来也很有成就感。

这内务的事情从来都是女人家的事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