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红楼同人)红楼之重走人生路 >

第90章

(红楼同人)红楼之重走人生路-第90章

小说: (红楼同人)红楼之重走人生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138章 李纨凤姐(三十六)
第一百三十八章
 
宝玉受伤的事情委实牵动了不少人的心。比如说将宝玉当成心肝的贾母,再比如二房上下虽然起因不同,但多半也是对此关注着的。
 
对,关心这件事的人里面不包括大房上下,也不包括本来应该对此表示关切的林黛玉。
 
大房这边自然不用说,贾赦对他兄弟的不满早不是一天两天的了,若是出事的换做贾珠他或许还会因为贾珠年幼时和自家的情分而动容一二。偏宝玉生下来的时候两房矛盾已经根深蒂固了,再加上贾母对宝玉无条件的疼宠总归容易碍人眼,虽然宝玉本身是个不讨人厌的性子,但是只瞧着贾母的偏心眼,贾赦就很难对这个侄子起太大的好感,不去幸灾乐祸已经算是他最大的善意了,指望他如贾母那样心疼却是天方夜谭。
 
与其去瞧着贾母偏疼宝玉的样子给自己添堵,贾赦宁可躲在自己院子里含饴弄孙,实在闲的无聊了纵使是为闺女操心也好过去关心这个侄子。
 
同样是庶出的女儿,迎春瞧着似乎是比探春多些福气的,她姨娘生前还算得宠,又不是个爱惹是生非的性子,再加上邢夫人也好李纨也罢也都并不是太强势的性子,迎春的日子委实比探春好上不止一点。
 
——尤其是李纨作为长嫂,对这个小姑子的大事颇为上心,因为本身大房人丁就不大兴旺,不管是为了自己的名声还是为了日后儿女的前程,为不惹事的小姑子选一门好亲都是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是以李纨早早的就开始为迎春考虑过未来。虽然家里也没那个本事让迎春去攀什么高门大户,好在迎春本身也志不在此。头两年的时候贾母借口迎春还小对此并不太上心,如今瞧着比迎春岁数还小一些的黛玉都早早有了好婚事,贾赦索性撇开贾母那边只让李纨给迎春挑一门婚事。
 
因为出身不高从小拥有的东西太少的原因,李纨有一阵子很是自私不太愿意付出太多,好在被李夫人教导过一回之后,虽然李纨在钱财上头还依旧把持的紧,至少在这种能看见未来好处的事情上总是不吝啬费心的。
 
就如同如今元春的夫家也愿意帮衬贾珠一样,若是迎春能够嫁的好一些,日后也未必不能给娘家人支一把手,尤其是贾琏眼见是个心思不在仕途上的,自家儿子出仕的时候少不得也得让旁人帮衬帮衬。左右家里的女孩儿的嫁妆数目都是早定下来的,与其随意聘出去白费了一注嫁妆还不如好好选一户人家权当做个未来的投资,左右纵然迎春如她那几个庶出的姑母一般帮衬不了娘家任何,了不得也不过是自己费了一番力气,并不算损失什么。
 作为一个后宅女眷,虽然李纨平日里并不像凤姐那样能耐外露,却也的确是个有些本事的——端看原本命数里头她能在那么艰难的情况下孤身抚养幼子成材,就委实可见她的本事。
 
在她心甘情愿的情况下,又有着全家上下的支持,迎春的婚事倒也不至于太难为人。
 
李守中的官职并不高,但却有着天然的对读书人极了解的便利。虽说国子监里头不少如贾珠当初那样荫监进来的学生,更多的却还是正经考进去的正经读书人。虽然如迎春的身份很难高攀上那些出身高门的世家子,而考进国子监的寒门仕子多数年纪已经不小了,纵然是有年少没娶妻生子的想来也是奇货可居得很,轮不到迎春挑拣。
 
不过好在李纨也知道轻重,她想的是卖小姑子个顺水人情,并没有挑战高难度的意思。读书人之间自有一种微妙的联系网络,通过国子监里的仕子们总能联系到他们的同窗同门,里面总是会有那种出身不高学识不够顶尖却也有些才气的好人选。迎春性情软绵,这样的性子纵使贾赦有能耐钻谋着让她高攀了也很难对娘家有什么帮衬,不过要是下嫁给个有些能耐的读书人,未来他的丈夫若是有能耐考出来做官,无论是对贾家还是迎春来说也都算是极好的了。


————分割线————
 
贾母的确是个偏心眼的老太太,贾政贾敏甚至他们的儿女在她心里的地位都不知比贾赦高出多少。不过哪怕再不喜欢被婆母教养的长子,贾赦好歹也是她亲生的,纵是贾母再偏心也不可能真的满心盼着贾赦不好——当然了,如让贾赦住东院却让贾政搬进正院的事情,既然对贾政有不少好处而贾赦也不过是颜面受损,那贾母自然不会放在心上的。
 
就比如迎春的事情,贾母自己是懒得为贾赦的庶女费心劳力的,但是若是大房自己给迎春选了一门婚事,左右迎春的婚事如何说破天了也和贾政没什么关系,贾母自然也不会阻止什么。
 
而且之前贾琏的婚事被二房连累过一回已经让贾赦挺不高兴得了,他虽然不能和王夫人这个做弟妹的直接冲突,可是在李纨进门之前可是没少在贾母面前闹腾过的,还为此直接给了贾政好几回难看。也就是李纨本身会做人又连着生养了好几个孩子这才让贾赦还算满意并不再闹腾,否则贾赦只怕能那这件事刺二房一辈子。
 
因着又贾琏的事情在先,若是贾母或是别的什么人还打算再对大房的其他儿女的婚事发表什么看法,只怕贾赦这个混不吝惯了的人是真的能直接翻脸的。所谓打鼠怕伤了玉瓶儿,贾母并不怎么把迎春这个性子绵软的庶出孙女放在心上,但是却怕若是再在儿女婚事上把贾赦惹毛了,只怕他能豁出去了毁了贾宝玉的婚事。
 
宝玉本来就被限制了仕途前程,贾母又不舍得宝玉辛苦去从军,只能盼着能有人慧眼识珠为他先铺一铺路——贾母对宝玉的婚事期盼太高,而偏宝玉如今拥有的又太少,若是贾赦真的铁了心要使坏,只怕还真的影响不小。
 
所以对于迎春的婚事,贾母虽然心里也不是很满意,到底还是什么都没说,放任大房自己操持。
 
贾母不满意倒不是因为什么大房的势头高过二房之类的缘故,在贾母眼里自家还是当年贾代善在世时候的国公府呢,当初元春以国公爷嫡长孙女的身份和兵部侍郎家也是门当户对的,甚至因为元春嫁的并不是嫡长子的缘故,贾母甚至有时还总觉得元春是下嫁的。只瞧着贾母这样的眼光和认知,她能对迎春的婚事满意就奇了怪了。
 
当然了,贾母并不会认为迎春理应嫁的比元春更好,毕竟同样一家的姊妹里头,元春是嫡出女而迎春不过是庶出的,自然是元春的身份更高一些——不过李纨毕竟能耐有限,再加上迎春的性子实在是软糯了,要是向上攀迎只怕是毫无作用,不管是为了贾家还是迎春本人着想,迎春的婚事挑的都低了些。多是寒门五六品官员家的孩子,甚至还有几个就是实打实的寒门读书人出身,不管怎么看都和迎春公侯门第的女孩儿的身份不太匹配。

当然了,李纨自然也没有作践迎春的意思,虽然这些人的出身都不太高,好歹自身都是出息的,大多都是十几岁二十岁就能考上童生甚至秀才的——听起来童生秀才什么的似乎没什么太了不起的,不过只想想想他们出身不高又没太多考试的门路就知道至少得占了聪慧勤奋两点。

朝中如这样的寒门或是低门仕子绝不在少数,只不过多数这样的人都会因为真正考中的时候年纪不小而做不到最顶层,倒是不少三四品的中级官员都是如这样的寒门出身。

贾母是侯门千金国公夫人,这一辈子的身份不可谓不高,是以她在给孙儿孙女选婚事定前程的时候目光总会往上头再上头去瞟,偏如今贾府早就日薄西山不复从前了,自然怎么看都是不满意的。不过李纨的父亲李守中也不过就是四品官员,甚至李家虽然人口不少算是乡绅却也算是贾母口中的寒门一流,自然看前程的时候也就实际不少,无形之中也更合适贾家的现状了。

当然了,贾赦一开始也觉得这样的人的身份低了些,迎春纵然是庶出的好歹也是他的独女,哪怕婚事比不上贾敏当年总也该和另外几个庶出的妹妹仿佛,不过又实在舍不得李纨说的这些人身上的功名——元春的夫婿在她嫁去的时候可是白身,不过仗着身上有个荫生的名分,一直到如今都还没能中举呢。

而且最重要的是,迎春本人并没什么意见,而且李纨已经成功劝服了作为嫡母的邢夫人,贾赦和这个女儿也没太深的感情,想着低嫁好歹不用陪送太多的嫁妆,索性也就放手让李纨操持了。


作者有话要说:
这个月过年的几天完全是靠存稿撑下来的,过年之后攒了一堆活儿,也忙的不得了……
上个月的时候还欠了一章,如果明天还不上的话,三月初也一定能给补上……





第139章 李纨凤姐(三十七)
第一百三十九章

 

迎春的婚事就这样悄无声息的定下来了。

 

基本上所有的读书人的人选都是通过李守中和李夫人定下来的,是以倒也是李夫人替女儿又挑拣了一回。虽然也是寒门士子,却并不是家里真的一贫如洗的那种,只能说是乡绅出身,家里虽然不是官身,却也算是富足,而那家哥儿刚刚及冠的岁数,虽然还只是童生,不过是因为前几年丧了父亲受了三年的重孝才耽搁了考试,并不能代表哥儿本身学识不够。

 

而最值得一提的是那家人姓张,就是贾赦原配的那个张,不过并不是贾琏生母的家里,只能说是张家的旁支。

 

当初张家因为朝中倾轧获罪,虽然后来获了特赦不过全家也都迁回了南边和京里头断了交集,只几乎本来就不大出头的旁支人仍旧在京里头生活,比如说这回李夫人为迎春选的这户人家。

 

“倒不是说张家真是顶好的那一家,不过一是娘家父亲说过张家的这位学问其实不错,当初不过是赶上孝了,否则他的总是不难拿到禀生,二来也是张家毕竟是先头太太的娘家,虽然不过是旁支,只怕两家还有些联系也未可知,对二爷来说总也是个念想。”虽然如今贾家和张家早就因为当年的某些缘故断了交情,不过贾琏自幼丧母,若说完全对舅家没惦记总归是不可能的,是以听了李纨的说法之后,登时就生出了几分对这家人的亲切感,心里再没半点不赞同的意思,甚至还帮着劝说好了贾赦和邢夫人。

 

迎春虽然年纪不算大,不过和上头的兄姐年纪差的不小,如今已经是家里未婚的最大的一个了,这婚事定下来的却是不慢。虽说张家那边其实挺急着把媳妇娶进来的,不过因为迎春毕竟是下嫁下去的也不敢太催着,只等着好歹等迎春满了十五岁再正式成婚。

 

迎春的婚事因为瞧着就是下嫁,其实并没怎么刺激到什么人,甚至如凤姐一流对李纨的打算知道的不太清楚的,还隐隐替迎春觉得可惜一回。

 

倒是黛玉,她本来就不算是以出身论英雄的俗人,只瞧着迎春对这门婚事并没什么不满意的,倒是真心实意的恭喜了一回,甚至因为知道迎春出嫁的时候必然不可能有太丰厚的嫁妆,还饶有兴致的在自己的私房东西单子上挑拣了一回,打算到时候好好给迎春添一些东西。

 

哦,对了,再顶多就是贾母因为当初和大儿媳妇不太和睦,这会儿心里头难免有些别扭,不过左右她也并没表露出来,完全可以忽略不计了。

 

————分割线————

 

迎春的婚事在贾家激不起半点波澜,顶多算是变相的提醒了其他人该给小辈相看一轮婚事了。

 

比如宝玉只比迎春小一岁,探春又比宝玉只小一岁,再惜春贾环都比探春小一些,再再往后底下贾兰一辈的孩子也渐渐长成了,再过几年都是差不多该操心的时候了。

 

别的人就罢了,贾宝玉的婚事真是牵动了不少人的心思。

 

贾母自然是顶在乎这件事的,偏这件事其实并不好办,饶是贾母作为国公夫人在勋贵里还算是有些体面,也没人愿意和贾宝玉结婚事,多数时候只要一表示对哪家的姐儿感兴趣,对方立刻顾左右而言他,总归是不愿意的。

 

顶多只有史家这边,虽然史家二老爷三老爷家里都满心不情愿,经不住史湘云和贾宝玉自幼相处的有了些情分,总是惦记着她的“爱哥哥”。

 

若说只是看娘家晚辈,贾母对史湘云这样活泼的性子自然是喜欢的,但若是作为孙媳妇,尤其是关系到她最在意的宝玉的时候,贾母就难免会想一想史湘云的不足了。

 

虽说史家如今并未降爵,仍旧是正经的一府双侯,不过当家的这两位侯爷毕竟只是史湘云的叔父又不是亲爹,且他们也都各自有女儿,未来能帮衬史湘云多少犹未可知。而且史湘云“襁褓之间父母违”,这样的情况下少不得有人怀疑史湘云的命硬。贾母作为姑祖母的时候还能安慰湘云说这只是意外巧合和她无关,但要是牵扯到宝玉……那就连贾母都得审视一二了。

 

史家也不都是蠢人,原本瞧着贾母对史湘云格外的热情,史湘云对贾宝玉也的确有挺深的情分,还想着哪怕贾宝玉前程有碍,但若是贾母和史湘云两边都愿意的话就索性成就了这事。史湘云倒是满心欢喜,不过谁想贾母心里却有些犹豫。

 

因为史湘云如今还并未在贾家闹腾出什么坏了史家名声的事情,史家对这位大姑娘的事情还算是上心的,史湘云的二婶在瞧着贾母的态度不对之后索性带着几个嬷嬷丫头往贾家跑了一趟专门说起史湘云的婚事。

 

当然了,史二太太还算在意史湘云的名声,只不过是逢节的时候来贾家拜访贾母的时候提起这事,而且还是私下里提到的,并不让太多人知情。

 

按照常理来说,以贾宝玉如今的情况其实并不太好寻婚事,至少很难找到门当户对的那种,除非亲眷里头有人心善愿意亲上加亲,如史湘云这样有出身有嫁妆的已经算是上好的选择了。

 

但谁让贾母看不清现状的还想着什么四角俱全呢。

 

史二太太这回带来的几个丫头嬷嬷里正好有两个是原本服侍史湘云父母的,虽然因为并不常和湘云一同出门而并没在贾母面前出现过,但其实颇为得史湘云亲近。

 

或许真的会有些天性天真烂漫些的女孩子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