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红楼同人)红楼之重走人生路 >

第93章

(红楼同人)红楼之重走人生路-第93章

小说: (红楼同人)红楼之重走人生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家里的女孩儿真的要顺着长幼有序的规矩的,算起来就只一个探春而已,若是连她的婚事都定下来了,贾母总归是再没理由拿宝玉的婚事当借口了。

 

当然了,指望王夫人在探春的婚事上多上心是不可能的,她也顶多是将事情和王家那边说了一声,使王家在王子腾手底下的武将里寻了个六七品的小官将探春配了过去也就是了——别以为六七品听着还算体面,仿佛探春一嫁过去就能得一套凤冠霞帔似的,实际上着六七品的武将是真的不算什么的,就是王家体面些的大丫头都能得一份差不多的婚事,算起来王夫人真的不过是随手打发探春的,而且就靠着这件事就成功的让贾母将怒火转向了探春。

 

谁都知道王夫人不可能为了庶女下了亲生儿子的脸面,那这件事也只能是探春自己算计来的。探春还没来得及庆幸自己好歹有了终身,就迎来了贾母的嫌弃。当初迎春出阁的时候除了例行的一万两银子东西之外,家里其他人包括贾母都或多或少给了些添妆东西权当意思,而到了探春这里却什么都没有只干巴巴的例行让王熙凤备一份嫁妆而已,甚至连一万两的分例都没给全。

 

也好在黛玉的婚期订得晚了些,探春的岁数又比黛玉还小一个月,王夫人虽然也想着早点把这件事解决了,到底瞧着常家的面子不能给黛玉难看,这才没草草的将探春打发出门,订了个离黛玉婚期最近的好日子,算起来倒也留探春在家过完十六岁的生辰,倒给她留了些面子。

 

虽然女子的婚事大多订得早,但是这从订婚到成婚的时间却是不一定的,一般来说这时间拖得越长将姑娘留的时间越久,就代表家里越稀罕这个姑娘。虽然探春这边算是事出有因,不过好歹在嫁妆不尽如人意的情况下给探春保留了仅有的面子,她也不是不松一口气的。

 

 







第143章 李纨凤姐(四十一)
第一百四十三章
 
黛玉的婚事定在她十六岁及笄生辰的当日,虽然初春的气候仍有些料峭,不过这丝毫不能影响到气氛的热闹。
 
常家老太爷也就是林如海的师兄林黛玉的公公仍旧在南边回不来,但她婆婆却是特意带着小儿子回了京城。按说如常家老太爷老太太毕竟年事已高,这种情况下若是两人回不来的话,由二太太这个当嫂子的主持也不是说不过去,不过既然常家老太太亲自不辞辛苦的回了京城,想也知道是对这个儿媳妇极为满意的。
 
尤其是常家老太太还早早的让常家二太太寻摸着在京城置了一处和二房距离不远的颇为体面的宅子,早早的收拾好了让婚事在这儿进行,并不让小儿子两口子有寄人篱下的感觉,更是显出十足的体贴看重。
 
林黛玉的嫁妆包括了当年林家的全部家产,哪怕如今摆出来的其实未必是全部,总归也称得上是十里红妆——如今的贾家并没经历什么太大的开销,李纨的节操又不知比王熙凤高出多少,再加上连贾琏都说不好当初林如海到底留了多少的后手,是以贾家虽然也难免从林家的东西里沾了不少的油水,到底并不敢做的过分了,再加上林家攒了几辈子的家财着实丰厚,使得这场婚事瞧着的确漂亮。
 
就连之前一直为贾宝玉的婚事担忧的贾母,这会儿也笑呵呵的满心欢喜,而贾宝玉因为这些年其实和林黛玉并不亲近的缘故,这会儿顶多是惦记着家里又嫁了个妹妹罢了,伤感是略有些的,也顶多也就是和当初迎春出嫁时候感觉仿佛罢了。
 
然而等林黛玉三朝回门的时候,贾家却乱成了一锅粥,因为贾宝玉在黛玉出嫁的那天晚上突然就毫无征兆的倒下了。
 
作为贾母的心头肉,贾宝玉病倒了的事情显然能够引起贾家一片混乱,也好在林黛玉因为初见的时候就不大喜欢这个表哥,是以从来和他都不亲近,这才没让人将宝玉病倒的事情和她出嫁的事情联系起来。
 
当然了,这也有正好那天贾宝玉又因为不肯读书只和丫鬟们调笑而被贾政狠骂了一顿的缘故,就算是贾母也只觉得是因为贾政骂的狠了这才使得宝玉抑郁成疾了,完全没想过这件事可能和林黛玉有什么关系。
 
然后等林黛玉小两口特意随着常家老太太离京去南边拜见常老太爷以及祭奠林如海之后,贾宝玉终于从昏迷中转醒,不过却半点未提到自己为什么昏睡数日。
 
————分割线————
 
贾宝玉的婚事一直没能定下来。
 
哪怕后来探春出嫁,惜春被她嫂子尤氏和侄儿媳妇秦氏接回家相看了婚事,甚至巧姐儿兰哥儿这一辈的人也渐渐订婚成亲之后,贾宝玉的婚事一直遥遥无期。
 
先头是因为贾母毫无底线的看重宝玉,对他的婚事要求太高,难免就得耽搁了。后来等贾母寿终正寝的过世之后,宝玉在这上的心思也淡了,仿佛突然一夜之间人就成长起来了似的,原本他总是爱和家里的丫头们调笑亲昵,似乎也就是突然间就没了这样的心思,虽然依旧不爱读那些贾政口中的正经书,但在诗词书画上的造诣却日渐深厚,甚至突然对佛家的事情爱好了起来。
 
虽然宁国府那边是有个出家做道士的贾敬,但并不代表王夫人就愿意自己的儿子去出家做和尚的,是以在发现贾宝玉有类似的情况的时候,王夫人当机立断的给贾宝玉订了一桩婚事——在完全没知会过贾宝玉的情况下。
 
贾母过世的时候,满心里惦记着的都是还没成家的宝玉,将她的私房东西一点不拉的都留了给宝玉。是以哪怕贾宝玉还是个看不出有什么前程的普通人,在王夫人不要求儿媳妇的出身的情况下,也有的是大家闺秀小家碧玉愿意嫁来做宝二奶奶,并不怎么为难。
 
就如同贾母当初更偏心贾政一样,在自己的两个儿子里,王夫人理所当然的更偏爱被自己亲手养大的贾珠。但这并不代表她就对贾宝玉完全没情分了,至少在力所能及又无伤大雅的事情上,王夫人还是很愿意拉贾宝玉一把的。比如当初一点不差的将贾母的私房给了宝玉一点都没往自己司私库里挪移的意思,又比如想法子替宝玉说了一门婚事成家,再比如在那对僧道试图说服贾宝玉出家的时候以死相逼的不许贾宝玉跟他们去。
 
贾政大概是随了贾家人不太长寿的基因,在贾母过世不足五年的时候就撒手人寰,但是王夫人的身子骨却格外的硬朗,活了很长的时间。
 
所谓父母在不分家,就如同当初贾赦和贾政明明相看两厌却不得不同住在荣国府里一样,王夫人既然仍旧在世,贾珠和贾宝玉兄弟两个自然也没分家的可能。不过好在身为继承人的贾珠本来就是王夫人更偏向的那一个,她执意留着贾宝玉在家里也不过是因为害怕贾宝玉一旦被分出去就没法过下去了,在日常生活中也不曾有什么无礼的要求。
 
王熙凤是王夫人娘家的侄女,宝玉于她来说除了夫家的小叔子之外,还算是血缘很相近的表弟,总归不至于完全不留情面,冷眼瞧着王夫人不过是留着贾宝玉一家子住在家里,并没特别划拉自家的东西贴补宝玉家里,倒也没说什么。
 
当初……因为贾母生前偏心二房打压大房的动作太明显,使得贾赦怀恨在心,于是贾母甫一过世贾赦就迫不及待的将二房上下扫地出门。这从来朝堂和宗族的规矩,这家里分家的时候,长房除了祖产之外还能额外继承大半的家产,哪怕贾政同样是贾代善的嫡子,能继承的也不过就是两三成的东西罢了。而且当初贾家已经是有许多年都是由大房媳妇李纨管家的,贾政一家也没什么从公中沾好处的机会,只能拿着少少的一部分银钱被分出去罢了,两家人从此也就只当是陌生人再无什么来往了。
 
好在贾珠的前程安稳自有稳定的收入,贾宝玉又得了贾母的全部私房,哪怕家里被从荣国府里赶了出来,王夫人也不至于太过绝望,甚至因为自己的两个儿子都好歹有个依靠而腰杆子硬了不少,对赵姨娘和贾环愈发的严厉。 
 
不过王夫人对于贾母的前车之鉴深以为忌,再加上她对贾宝玉的本事心知肚明,总归是不会仗着辈分苛刻贾珠一家的,尤其是后来贾宝玉也被她威逼着娶妻生子了之后,想着左右贾母的私房银子丰厚,足够贾宝玉一家子安安稳稳的花用不知几辈子的,她甚至都不太要求贾珠负担起他弟弟家的花销开支,虽然并没真的将两家的账目分开,却每个月从贾宝玉那儿要一笔供他自己花用的银子并到公中的账里。
 
王熙凤作为王家女,她的教养总不至于让她吝啬到不顾自家名声非得将小叔子扫地出门的地步,左右贾宝玉生活再精细毕竟顶多只是在家里和丫头玩耍,其实没什么大笔的开销,纵然白养着也是养的起的。不过不得不说,王夫人对娘家侄女兼儿媳妇到底是了解的,这样的举动很是为贾宝玉刷了一回王熙凤的好感度。
 
以至于等到后来王夫人过世之后贾珠兄弟两个分家之后,王熙凤也愿意偶尔帮衬帮衬小叔子一家人,两家相处的虽然不能说亲如一家,总归还算是和睦的,甚至后来在贾宝玉的儿子有意出仕的时候,贾珠总归还是帮了一把的。
 
贾宝玉本来就是个天生的富贵闲人的性子,到底一辈子都没出仕。不过外人也只当贾宝玉是被贾政的名字所限这才歇了入仕的心思,再加上贾宝玉在诗词上的确天生就是极有灵气的,在无心仕途的情况下也算是无心插柳的凭着诗词上的天赋得了不少人的青眼,勉强也能被称作名士了。
 
唯一遗憾的顶多就是他惜花爱红的性子毕竟没什么改变,再加上他这所谓寄情于山水的理想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的,是以和宝二奶奶的关系勉强只能说是相敬如宾,并不如何亲密,好在宝玉本人并不是在意这个的,宝二奶奶更是有子万事足,只指望着将独子送上仕途为自己挣出凤冠霞披。
 
再后来……贾宝玉到底是如愿出了家了,不过因为当初王夫人闹腾的太过决绝,那对本应该领着他出世的僧道并不敢再出现在他面前,他也充其量就是如贾敬当年那样在京城外找了处庙宇挂了名字修行。彼时他的儿子早就成了家立了业,他的出家总归并未对家里有太大的影响,充其量是给亲旧们多了一份谈资罢了。 

至于别的人,总归各有各的前程,贾家未曾树倒猢狲散,对贾家的女孩儿们来说自然是好事。这个时代的女孩儿从来苦乐由他人,从来都是付出的多得到的却少,好在她们本来都是天生钟灵毓秀的模样性情,或随遇而安温婉和煦或为了前程愿意努力拼搏钻营,只要未曾所托非人,总归还是能给自己求一个安稳的未来。


作者有话要说:
应该能算是草草结束了吧。
其实在最开始的时候,我只是看上了迎春探春和宝钗黛玉这两对,但是总觉得只写两对人有些单薄了,后来才算上了凤姐和李纨。
这最后一部分的大纲是修改过的,其实并不是我一开始的打算。
本来我并没想救回贾珠,因为觉得以王熙凤的性情,哪怕成了寡妇也不可能如李纨那样逆来顺受,总归能给自己挣出个未来。
但后来我却还是让贾珠活下来了。
因为王家讲究女子无才便是德,王熙凤的学识并不可能教出一个读书人的儿子。因为王熙凤本来就没了亲生父母,在没了丈夫难免会让人觉得命硬。更是因为在那个年代,女子苦乐由他人,没了丈夫的女人就是苦汁子里泡出来的,一辈子再没了指望。
所以到底笔锋一转,给了一个好的结局,可是这样故事又平淡了些,越写到后面越觉得似乎没什么可说的了。
所以就这样吧……
后天应该能开新文……应该还是红楼的……
《红楼之反派想洗白》不会放链接,小伙伴们就自己戳专栏去看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2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