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碧檀记 >

第36章

碧檀记-第36章

小说: 碧檀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吃完饭出了饭庄,天已经黑透了,路上也看不见黄包车,毕庆堂和谭央便先把老马送回家。车停在老马家的院门口,听见汽车的声音,老马的孙子倒是第一个冲了出来,老马下了车,和毕庆堂寒暄了几句,携着孙儿的手刚要回家,就见小男孩探着头好奇的问毕庆堂,“毕老板,你明天还会让大汽车送爷爷回来吗?”毕庆堂笑了笑,刚要说话,小男孩连又抢白道,“肯定会的吧?昨天爷爷坐你的车回来,今天也是,明天你也叫大汽车送爷爷回家吧,我喜欢看大汽车!”

老马听见孙子的话,慌忙打了孩子后背一下,呵斥道,“你这孩子,胡乱说什么,认错了人,还说,不怕叫人笑话!”小男孩被老马一打,便委屈的撒起泼来,大喊,“我没认错人,我认得毕老板!我还认得她!”说着他指着坐在里面的谭央,“爷爷从天津回来那天是和这位太太一起回的家!”

几个大人热络经营了一晚上的久别重逢,就这样被一个七八岁的孩子戳破了谎,三个人各自怀着自己的心事,窘迫着,忧虑着,疑惑着。

回家的路上,坐在车里的毕庆堂和谭央谁都没说话,很有默契的既没质问对方,也没坦白自己。车里静静的,只听见车轮碾过小石子那细微的嗒嗒声,街头的路灯从车窗照进来,随着小汽车的行进,一闪一闪的。各怀心事的夫妻就这样坐在车里,那低低的气压,仿佛酝酿着一场磅礴的风雨。

车刚开进毕公馆的大门,陈叔就跑来,急切的说,“少爷,少夫人,小小姐发起烧来,身上还起了红疹子,要不要送去医院啊?”谭央听了,连忙打开车门踩着高跟鞋跌跌撞撞的往家中跑,毕庆堂心烦意乱的下了车,狠狠地关上车门,“怎么搞的,这么多人看个孩子还看不好!”

谭央解开女儿的衣服看,又将额头贴在女儿的额头上,倒似是松了一口气,“是水痘!”说着她回头看了看毕庆堂。毕庆堂紧锁眉头,“抱上囡囡,咱们还是去医院看大夫吧!”谭央有些嫌怨的望着毕庆堂,“你倒是忘了?你太太这些年学的是医学,专业又恰恰是小儿科!”毕庆堂伸出手摸摸言覃的额头,犹疑道,“那就,那就不用去医院了?”谭央看他这架势,哭笑不得的说,“我给女儿看病,你都不放心?”

毕庆堂紧挨着谭央坐在床边,手摸了摸下巴,既为难又诚恳的说,“小妹,说真的,你给旁人看病我都放心,即便是你为我看病,我也豁出去了,只是……”说着,毕庆堂低下头看着谭央怀里的女儿,意味深长的摇摇头。谭央看他这样子,不怒反笑了,“大哥,你就放心吧,治不好你的宝贝女儿,我呀,听凭你处置!”毕庆堂用食指敲着一旁的床头柜,“问题就在这里,我能怎么处置你啊?算来算去,总是我哑巴吃黄连罢了!”谭央看着毕庆堂嗔怪着,“大哥,你啊,真是!”

说归说,毕庆堂还是配合着妻子,端茶倒水,又差人去医院取谭央的药箱。到了深夜,言覃身上的痘便发出来了,本来就发着烧,身上又痒,言覃哭着一会儿要爸爸一会要妈妈,谭央和毕庆堂就轮换着抱着女儿,拍着哄着,还要抓着她的手,怕她碰破了痘留下疤。养一个女孩子,百般的不易,既要让她眼下吃好穿好健康快乐,又要计划着她以后的幸福端庄美丽安宁,更要时时防着坏人避着险事,要么西方人怎么总是说,你若是恨一个男子你便去做他的女儿,让他为你牵肠挂心一辈子。

看着病中的女儿,他们夫妻二人相守相伴,一副同仇敌忾的架势,什么山东啊,许飞虎啊,苦难佛啊,老马啊,全都变得遥不可及起来。其实,再多的陈年旧事,再多的疑窦猜疑,在女儿生病这里,全都变得不值一提了。在爱孩子的父母的眼里,天塌下来的动静也比不上孩子一声咳嗽的响动大。

四天后,言覃身上的痘发尽了,烧也退了,天还蒙蒙亮,言覃睁开眼说饿了,谭央便连忙披上衣服,也没叫醒佣人,自己去厨房为女儿熬了粥,上好的粳米熬得极糯极烂,还切了碎火腿和葱花扔进去,将砂锅端上来打开盖,一下子卧房里满是食物的香气。谭央盛了碗粥一勺一勺的喂女儿,没一会儿,一碗粥就喝完了,言覃还说没吃饱,谭央和毕庆堂倒是大奇,谭央慌忙又盛了一碗,只喂了几口言覃就不吃了。

毕庆堂抱着孩子笑着说,“囡囡,妈妈做的粥那么好吃啊?吃了这么多?爸爸都没尝过妈妈的手艺。”话刚说完,谭央便把一勺粥伸到毕庆堂的嘴边,笑道,“那你尝尝不就知道了。”毕庆堂张口去吃,粥刚到嘴里,他便连连点头,“好,好!”的含糊称赞着,谭央笑着索性把剩下的那大半碗粥全都喂了毕庆堂,喂罢还调笑他,“大囡囡,吃饱了吗?要不要妈妈再喂你一碗呢?”

一家三口吃饱了便都躺在了床上,女儿睡在中间,毕庆堂和谭央面对面的躺着,谭央看着毕庆堂胡子拉碴的下巴,用手背贴了贴,心痛道,“看你啊,胡子都长出来这么长了!”毕庆堂笑着抚着她的额头,“你没看看你自己,眼眶都青了,囡囡没事了,你快睡吧!”说着,拉了拉被为谭央盖好。谭央抓住女儿的手,笑着点头,阖上了眼。

晨曦在白纱帘里偷偷探出了头,照在女儿和妻子的脸上,叫毕庆堂看着暖意融融的,女儿熟睡中的香甜和妻子准备入睡的安宁,那是他眼中最美的一幅画,他笑着抬起手为谭央掖了掖鬓角的头发。

此时,正准备入梦的谭央暗自决定,只要女儿健康长大,她同她的大哥永远这样的好,那些事情左右也是弄不明白,便再也不管了吧。

此时,还未打算睡觉的毕庆堂暗暗下了决心,他定要维护好他现在的家庭,他的妻子,他的女儿,他定要捍卫他的家他的幸福,不惜一切代价!

这天晚上,在洋房外面的花园了,陈叔和毕庆堂看似无意的聊着。

“你找他谈,他怎么说?”

“他说他拿了少爷不少钱了,这钱他不要,他说他儿子在上海做差事,孙子也在上海的学校读书,他实在是不想离开这里。他还说要少爷放心,他死都不会对他家小姐说的。”

毕庆堂冷笑一声,点了支烟抽了口,吐出烟圈,眯着眼看着手里的烟,“不走?死都不会说?”

三天后的一个清晨,在黄浦江边,一个扛活的苦力看见水里浮上来个仰面的老人尸首,煞白煞白的脸,眼睛睁得大大的,手像鸡爪一样蜷曲着,他那一头的银白头发在清晨的冰冷江水中飘来飘去,沾着碎木屑。苦力惊恐的大叫着,他不是没见过死人,只是这个老人,死的太惨了……

、51(49)真相

这一天;入春后天气冷暖无常;医院里病人很多;谭央忙了一上午;刚闲下来;倒杯水放在手里;走廊就有个声音高声喊,“毕太太;你的电话!”谭央便放下手中的杯子,来到走廊尽头拎起电话听筒。

“喂,请问哪位?”

“小妹,是我,大哥”那边声音颇为低沉的说。

“哦?大哥什么事啊?”谭央的手卷着电话机听筒的线;笑着应道。

“老马死了,”略一顿,毕庆堂紧接着说,“他喝酒喝醉了,不小心掉到黄浦江里,溺水死的。”

紧接着,电话两边异常的安静,过了一会儿,毕庆堂关切的柔声道,“小妹啊,不要哭,生死由天不由人。”

谭央伸出手抹了一把脸颊上的泪,轻轻的嗯了一声随即挂了电话。

在她模糊的泪眼里,窗外灰蒙蒙的街道像是印得糟糕的报纸插图,一大片一大片的腻在一起,滞成了积年累月的心伤。

身边的老人一个个的离世,那些她和她父亲共同熟识的人全都走了,谭央心中的痛也是空落落的痛。毕庆堂见她这个状况便极有耐性的哄着劝着,还说要风风光光的发送老马,安排好他的家小,谭央领他的情,却也惆怅的说,“哎,人都没了,这些还有多大的用处?”

老马要回老家下葬,启程的前一天,一个年轻人来到了谭央的诊室,外面的雨昏昏沉沉的下了一天,雨不大,风却大,打不住伞,他湿哒哒的站在谭央面前,谭央觉得这人很面善,却一时想不起在哪儿见过,做医生的,总有这世上最坏的记人的本领,每天那么多的病人和家属从眼前翻书一样的哗啦啦的翻过,走到大街上,倒有一大半的路人看起来像是见过的。

年轻人见谭央不晓得自己是谁,就压低声音自报家门,“谭小姐,我是马管家的儿子,半个月前,你来过我们家。”谭央闻言连忙起身让年轻人坐下,年轻人却走到谭央的身旁,用更低的声音说,“谭小姐,你们吃完饭回来的那天晚上,我父亲写了这封信,说是如果他有那么一天死于非命,就让我把这封信偷偷地拿给你,他说,他不想像那几个人一样死的不明不白。”说着,年轻人从怀里掏出一封信放到谭央的手中,“谭小姐,我父亲死的古怪,我和我哥哥商量了一下,打算连夜离开上海,再不回来了,您保重!”

谭央还没反应过来,年轻人就转身走了。那封信拿在手里,谭央莫名的紧张起来,她似乎预感到那么多长辈欲说还休的山东旧事就在这封信里能找到答案,谭央想着,撕信封的手都在发抖。摊开信,里面是老马的字迹。

“光绪三十四年,就是西太后死的那年,我们还在山东当着响马,喽啰说山下的路上有很多车马经过,排场很大,看样子是卸了任,带着家小回乡的赃官,咱们虽说干的是杀人越货的行当,但总还算是劫富济贫,我们就把他们掳上山来,的确是有很多金银财宝,可是这家主人怀里却揣着一个小匣子,多宝贝似的,毕大当家抢过匣子打开看,居然只是一张纸。老爷是这些当家的里面最见过世面的,他说那张纸是外国银行的银票,票面上是很大很大的一个数儿,那是,大得没边儿的一笔钱。”

“觉得这事儿邪乎的很,几个当家的就把那家主人拎出来单独审,没想到这是个天大的篓子,这人是西太后的内侄。西太后最爱奇珍异宝,一辈子攒下来数不清的好东西,等到她快死的时候,挑了一些准备随她下葬的,绝大多数剩下的全都偷偷运给了娘家。只是她前脚死,后脚她这个侄子唯恐树倒猢狲散,保不住这些好东西,就火急火燎的把东西卖给了一个外国王公,他拿到了外国银行的银票就带着家眷离开了京城,打算去上海租界的银行兑了银两后找个好地方安家挥霍,却没想到,遇到了咱们。”

“几位当家的既是看着那些钱眼热,也是怕劫了西太后的侄儿惹祸上身,就合计着连夜杀了他们毁尸灭迹,只有老爷不同意,说是这几十口的人命不是儿戏,可他毕竟是拗不过大家。我们把那一大家子老老小小全都杀了,还放火烧了尸体。老爷一向是最斯文,脾气最好的,可他那天夜里却发了很大的火,疯了一样的喊,你们都不想活了吗?你们不怕报应吗?”

“几位当家的也怕惹祸上身,第二天,将那张银票撕成四片,每人拿了一份,大家散伙了,毕大当家的说,捅了这么大的篓子,大家先避一避,等到三五年后风声不紧了,大家再拿出银票来兑钱。老爷拿了那片银票,也没和其他的当家的道别,带着我连夜就走了,老爷说他这辈子都不会把银票拿出来,他不会让那笔不义之财重见天光。老爷将那个银票放到了苦难佛里,他说那笔沾着几十口人鲜血的巨额财富就是苦难,只要不去动,佛爷就能帮着他们兄弟四个背着这苦难,老天爷便不会来报应我们。”

“老爷来到同里娶妻生子,他和冯爷一直有走动,毕竟是表兄弟嘛,那位菡卉小姐死了后冯爷对那笔钱的心就淡了,后来许爷从广州来同里看老爷,他在广州做点儿小买卖,钱还是有的,新娶的媳妇刚给他生了个大胖儿子,也是想平安过日子,所以探了探老爷的口风,见老爷不肯拿出银票来,也没强求,就走了。”

“日子就这样,过得还不错,直到你十二岁那年,毕大当家的找到了老爷,他一定要老爷拿出银票,老爷不肯,他们就闹翻了,老爷撵大当家的走。大当家的却私下里给我一笔钱让我替他做事,说是能让我发财,让我家里人过上好日子,我就一时鬼迷了心窍,和老爷扯谎说要回老家,和他们到了上海,我还告诉他们老爷的银票在苦难佛里,可是苦难佛放在哪里我并不知道。到上海没多久毕大当家的就被仇家杀了,我开始为毕老板做事,为他做事总是战战兢兢的,因为和他的父亲比起来,毕老板要歹毒阴险的多!”

“毕老板指使人诱着冯爷抽起了大烟,冯爷才有多少钱啊?后来上瘾了又没钱买烟土,没烟抽的大烟鬼是最没骨气的了,毕老板拿出些钱就买了冯爷手里的那片银票。之后毕老板让我带了几个人去广州找许爷,找了几年总是找不到,后来却很巧合的听人说他在香港,我在香港找到了他,许爷过得真是可怜,儿子是个傻子,老婆和人跑了,生意又不好做,一个人伺候着傻儿子过活,真是太可怜了。我和许爷商量着让他拿出那片银票,许爷说可以,只要给他那笔钱的四分之一就行。这时候毕老板从上海来到香港,毕老板却说他没钱,也不愿意出那四分之一,我这才明白,他心黑啊,他这是要独吞。”

“毕老板绑了许爷的傻儿子,让许爷拿银票换他儿子,哪个孩子不是父母的心头肉,许爷没法子就同意了,可是毕老板银票到手了,却一枪打死了那个傻孩子,还说这是帮许爷的忙,省得他后半辈子辛苦。毕老板怕许爷找他麻烦,离开香港之前买通那里的巡捕房把许爷关起来了。几年后毕老板在同里看见那坛济宁金波酒就知道许爷又回来了,他又动用警察局的关系将许爷扣起来,还想要了许爷的命,可是许爷命大,又逃走了。”

“我从香港回来就一直在码头的仓库帮毕老板做事,直到了遇到小姐你,知道你们结了婚,才明白这四片银票他是攒齐了,他一个人吞下了这样大的一笔钱。小姐和毕老板能在一起,老爷和冯爷又都恰巧死了,一次,我和毕老板的手下喝酒,那个人酒后说他曾经在卖给冯爷的鸦片里做了手脚,冯爷抽了鸦片就死了,毕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