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宋帝国风云录 >

第139章

大宋帝国风云录-第139章

小说: 大宋帝国风云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阻扰,归究原因,除了现实考虑和道义思量外,就是百年和平造就的富裕已经磨去了中国人的热血,他们安于现状,担心失败,说到底就是一句话,害怕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失。”
    赵良嗣谈了一口气,“我到了大宋后,知道了很多事情,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变法之争。王安石变法,本意是强国富民,但新法却因为触犯了权贵们的利益,连遭重挫。”
    “在大宋,支持变法的人称之为元丰党人,反对变法的则被称之为元佑党人。官家承继大统后,把元佑党人尽数驱逐,其意思很明显,就是要锐意变法,强国富民,继而收复故土,中外一统。”
    “这个策略没有错误,但今天看来,国强民富也有它不好的地方,比如恐惧战争,不敢承担失败的罪责,宁愿守成,不愿进取。尤其让人不解的是,越是品行高洁,才智出众的人,越是反对变法,反对战争,他们有勇气以死相谏,他们有勇气不遗余力地打击对手,却没有勇气去变法,去开疆拓土,去建立一个更强大的王朝,这实在让人难以理解。”“看看今天的女真人,他们一无所有,但他们有勇气,他们无畏无惧,他们敢于以死相搏,结果如何?他们击败了七十万辽军,取得了护步达岗的胜利。他们因为这场战争而建立了大金国,他们从无到有,崛起于辽东。”赵良嗣有些激动,说话的声音越来越大。“相反,看看大宋,大宋和女真人相比,孰优孰劣?如今大宋在北伐一事上踌躇不前,而女真人正在一往无前,对此我们能说什么?勇气,大宋什么都不缺,就缺乏勇气,缺乏锐意进取的勇气。缺乏汉人的脊梁。”
    屋内很安静,只有赵良嗣急促的喘息声。
    黄涉目瞪口呆地望着他,不知道他为何突然发出这种感概?马植向往天朝,矢志收复故土,为此他抛弃了一切,然而,仅仅过了几年。他变了,他的热情正在消褪,他地热血正在冷却,为什么?
    “官家有什么错?为了强国富民,为了变法,驱逐元佑党人,这有错误吗?”
    “官家为了收复故土。不惜竭尽全力,在西北鏖战了十几年,这有什么错误?西北军统帅不能理解官家的策略。于是官家让童贯出任西北军统帅,十几年来也打了不少胜仗,更关键的,它拖垮了西夏。以大宋的国力和西夏拼消耗,继而彻底平定西北,这个策略有错误吗?”
    “如今辽东烽烟四起,女真人崛起于辽东,契丹人岌岌可危,趁此良机。北上征伐。收复故土,这又有什么错误?”
    “但是。朝之上,除了官家地亲信大臣,其他人都是反对,反对……似乎大宋就应该安于现状,似乎大宋就应该坐山观虎斗,似乎大宋就应该丢弃故土,似乎官家和他的亲信大臣都是祸国殃民的奸佞,只有他们才是大宋的忠臣。”
    “无耻……”赵良嗣痛心疾首,终于忍不住破口大骂,“他们为什么安于现状?为什么坐山观虎斗?为什么不意收复故土?就是担心失败,恐惧承担罪责,害怕失去自己的利益,他们吃大宋的肉,喝大宋的血,到了大宋需要他们的时候,却一个个缩着脑壳做乌龟,不但如此他们还扯后腿,下黑手,无所不用其极。世上若论无耻,这是这帮自以为高风亮节、自以为忠贞不贰的人最最无耻……”
    “我在大辽宫帐看到地一幕,在大宋朝上也看到了,而且比大辽宫帐更加无耻,更加恶
    黄涉感觉窒息,感觉头晕目眩。
    马植是自己的好朋友,如果不是这层关系,他绝不会在这种场合下讲这种话,他肯定是太痛苦了,所以才有这番情不自禁的宣泄。
    良久,赵良嗣冷静下来,诚恳说道:“官家不惜违背祖制,答应了藩镇,由此可见他对你们期望之高。如果你们能帮助官家收复故土,让主战派大臣们扬眉吐气,给朝上那些无耻的士大夫们沉重一击,收益的不仅仅是官家和一帮大臣,还有大宋和大宋的民。有了燕云故土,重建了中原屏障,大宋才算完整了,安全了,然后守内虚外之国策才有可能改变,才能谈到中外一统之大业。”
    黄涉自然是满口答应。
    赵良嗣那番话给了他极度的震撼。诸如开疆拓土这种大事最最重要地是上下齐心,当年秦皇汉武和唐太宗之所以能建下震古烁今的大业,莫不如此。今日女真人能立国开疆也是如此,反观大辽,之所以失败,不是败于实力上,而是败于内讧,败于宫帐。假如大宋朝和大辽宫帐的情况如出一辙,大臣们为了一己之私利,未战先怯,大宋皇帝的宏图志愿恐怕最终要以失败而收场。
    辽东义军本意不过是得到大宋的援助,然后打一块地盘发展壮大,能否生存都是依靠自己的力量,所以大宋朝上的情况短期内还影响不到义军,但是,从长远来看,义军地最终出路却和大宋密切相关。现在辽东形势的发展越来越快,越来越清晰,不管辽金最后是战是和,留给义发展的时间都极其有限,某种程度上,大宋皇帝和大宋朝廷地策略将直接影响到义军的生存。
    赵良嗣接着详细述说了大宋皇帝的意思。
    鉴于目前宋廷状况,皇帝重启平燕之策,只能绕过外廷,所以皇帝接纳李虎和辽东义军一事要保密,暂时不能公开。其次,援助肯定要给,但不能无偿,因为调拨物资需要通过外廷,皇帝需要给外廷一个合理的理由,因此,在辽东形势没有明朗之前,援助只能以回易的方式输送辽东,也就是以战马换取物资。其实,这也是皇帝防备上当中计,以免竹篮打水一场空,留下笑柄。
    黄涉惊喜万分,没想到汴京之行如此顺利。看来,李虎的运气就是好,神灵保佑啊。他需要大宋的时候,马扩就到了,他需要钱财物资的时候,大宋皇帝就同意了。在桃花岛的时候,李虎和自己都担心此趟可能空手而回,哪知事情竟然如此顺利。老天保佑,老天保佑啊。
    两人又谈了一些细节。赵良嗣随即告辞,回宫复旨。
    马扩送走赵良嗣后,问起商谈经过。黄涉也不隐瞒,照实说了,赵良嗣详细解释平燕之策,也谈了接纳义军地细节,仅仅把赵良嗣地那番宣泄之语省略了。
    马扩大喜,“官家既然让他给你解说平燕之策,并告之西北战事,可见对义军期待极高,此事必成。”
    黄涉看到了这位名震天下的大宋权臣。蔡京七十有二了,须发皆白,不过保养得很好,看上去比真实年纪要小,气宇轩昂,精神矍铄,谈吐间自然流露出一股逼人气势,这股气势让黄涉有些紧张,初见之时甚至有些局促不安,喘不过气,说话都不俐落了。
    蔡京说话沉稳有力,句句直击要害,没有一句废话,而且一句接一句,让黄涉应接不暇,连思考地机会都没有,仿佛眼前的蔡京就是一股呼啸狂飙,扑面而至,要把自己活活撕裂。
    屋内很凉快,但黄涉额头上冒汗了,很快身上也见汗了。此时正值夏天,衣衫单薄,黄涉无所遁形,那副汗流浃背的样看上去很狼狈。
    蔡京忽然站起来,递给黄涉一把精致的蒲扇,脸上微微露出一丝笑意,“你这样来汴京,其实就是空手套白狼,你所有的承诺就象这夏天的空气一样,虽然炙热,但它终究无形。”
    黄涉恭恭敬敬地接过蒲扇,轻轻摇了几下,勉强挤出一脸笑容,“相公需要什么?”
    “今年内,我要看到你们攻占平州路,否则……”蔡京停了一下,慢慢说道,“否则你的承诺没有任何意义。”
    黄涉犹豫了片刻,没有说话。
    “你们之所以投奔大宋,不过是为了缓解自身的生存危机。”蔡京话锋一转,两三句话把李虎和义军目前的处境说清楚了,“对于契丹人来说,你们就是祸根,势必要灭了你们。对于女真人来说,你们目前还有利用价值,但等到你们没有利用价值的时候,你们也就完了。所以,你们投奔大宋,没有讨价还价的本钱。大宋能接纳你们,那是陛下天大的恩赐,你们要感恩戴德,誓死效忠。”
    黄涉无语,拜谢,效忠。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为了空手套白狼,只有忍气吞声了。
第八十四章 以耻为荣
       皇帝召见黄涉。
    蔡京把辽东义军当乞丐,而大宋皇帝却给予了高度评价,这让黄涉受宠若惊,对皇帝感激涕零。
    这位大宋的皇帝长相英俊,待人热情,和蔼可亲,说话温文尔雅,让人如沐春风。
    黄涉最初很紧张,但随即被皇帝的笑容所打动,心情逐渐放松,头脑也愈发灵活,每句话都让皇帝听起来很悦耳。
    谈话非常愉快,气氛也很融洽。黄涉表达了辽东汉人对皇帝的崇拜和天朝的向往,而皇帝也表述了自己收复故土,解救辽东汉人的心愿。
    马扩和赵良嗣相陪左右。皇帝指着赵良嗣,把他大大地夸奖了一番,接着说到了董庞儿。董庞儿回归大宋后,改名董才。皇帝亲自召见了他,董才也进献了平燕之策,其中就提到了李虎和辽东义军。皇帝很高兴,赐姓赵,取名诩,于河北雄州统兵。
    皇帝告诉黄涉,辽东汉人也是中国人,当初大宋实力不够,没能收复失土,救回同胞兄弟,致使辽东汉人遭受了数百年的凌辱,做为皇帝,于心有愧,所以你们能回来,能帮助朕收复故土,朕很高兴,朕不但会无条件地接纳你们,还会予以重用。赵良嗣、赵诩就是例嘛。李虎愿意带着辽东义军回归大宋,这是一件好事,这让朕看到了收复故土的希望,让朕看到了辽东汉人为了收复故土重归天朝地勇气和毅力。朕因此感到很欣慰,同时也感到很惭愧。
    故土汉人为了天朝荣耀。百折不挠,前赴后继,誓死南归,相反,大宋自澶渊之盟后,就再也没有北伐,但是。大宋没有忘记把故土和故土上的同胞,没有遗弃你们。历代皇帝矢志变法,强国富民,为地就是北伐。先帝曾有言,收复燕云者当封王。由此可见我大宋祖祖辈辈的愿望就是收复故土,解救故土上的汉家民。
    朕有志北伐,收复故土。但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至今未能如愿,如果李虎和辽东义军能助朕一臂之力,帮助大宋收复故土,当功勋彪炳,青史留名。
    皇帝这番话发自肺腑,说得很诚恳。黄涉感动的热泪盈眶,发誓效忠皇帝,虽粉身碎骨也在所不辞。
    皇帝亲手把黄涉扶起。又说了起来。
    北伐阻力非常大,其原因表明上看起来是出于现实考虑和道义思量,其实最本质原因却是因澶渊之盟后的百年和平,让中国人已经忘记了耻辱为何物。
    澶渊之盟里透出两个字,耻辱,这个耻辱换回来百年和平,而百年和平又用它的安宁和欢乐融化了耻辱,把耻辱变作了甘醇,深深融进了中国人地血液。烙刻在中国人的心灵深处。
    百年后的今天。你再看这泱泱大国,还有谁知道国之耻?还有谁知道中国人之耻?
    没有人知道吗?不。都知道,都知道这百年和平是用国之耻,用中国人之耻换回来的,但是,耻辱已经不再是耻辱了。国以耻为荣,我有百年和平,百年内国富民强,所以耻辱变成了国之荣耀。民以耻为荣,我有百年和平,百年内安居乐业,孙繁衍,耻辱变成了民之荣耀。
    泱泱大国,国也罢,民也罢,以耻为荣,以耻辱来涂抹耀眼绚丽的光环,用光环来蒙蔽自己眼睛和心灵,这才是真正的耻辱。
    皇帝黯然无语。三位臣陪坐一旁,心中极度震骇。
    朕有时候半夜睡醒,望着夜空上的星星,想着北伐之事,觉得很好笑,非常好笑。
    自古以来,成者为王,败者为寇,历史向来由胜利者书写,如果朕北伐失败,历史会怎么
    很简单,朕是昏,臣是奸佞,贪天之功,擅自北伐,致使生灵涂炭,国祚危亡。至于国之耻,民之耻,早已被人遗忘,一帮以耻为荣地中国人会在历史上写下自己辉煌的一页,如其为荣耀而死,不如在耻辱中苟活。
    所以北伐不能失败,所以北伐要慎重又慎重,虽然很多人阻止北伐,但朕决意要北伐。
    原因很简单,两百多年了,契丹人终于衰落了,此时不战,大宋何时才能收回燕云,重建中原屏障?没有中原屏障,大宋如何确保安危?难道眼睁睁地看着女真人击败契丹人,眼睁睁地看着刚刚崛起的金国铁骑南下边?难道我们要再和女真人签订一个澶渊之盟?难道我们中国人要世世代代在耻辱中活下去?时候北伐,不在此刻收复燕云重建中原屏障,那么将来金国代替了辽国,再度边入侵,战火燃烧到中原的时候,大宋和大宋的臣民们会如何指责朕?
    很简单,朕是昏,臣是奸佞。
    所以坐山观虎斗,绝对不可以。
    我们再设想一下,假如我们帮助契丹人击败了女真人,或许帮助契丹人维持目前的格局,让它和金国人分庭抗礼,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解除澶渊之盟?我们是不是可以摆脱百年地耻辱?我们是不是能收回燕云?我们是不是能重建中原屏障?不可能。
    为什么?因为辽东的形势已经变了,澶渊之盟存在的基础已经变了,澶渊之盟还能维持多久,谁都不知道,假如契丹人背信弃义,为了拓宽自己地生存空间,南下边,饮马黄河,中原必将陷入连番战火,到了那个时候,大宋和大宋的臣民又将如何指责朕?
    很简单,朕是昏,臣是奸佞。
    所以联辽攻金,绝对不可以。
    如此一来,朕只剩下一个选择,北伐。
    北伐不能失败。北伐一旦失败,大宋便会陷入败亡之危境,那时候,就算朕是昏,就算杀了一帮“祸国殃民”的奸佞,也无济如事了,所以北伐务必成功,不论付出多大的代价,即使让我粉身碎骨,我也愿意。北伐只能赢,不能输。
    说到这里的时候,皇帝两眼含泪,痛苦而无奈。成功而浴血奋战,至死不休。
    皇帝把三人一一扶起,平静了一下情绪,继续说道:“朝上下,朝野上下,把耻辱当光荣,死死抱着澶渊之盟不放,死死抱着和平不放,这是最危险的事情,这是最容易导致国祚败亡的事情。我泱泱大国,不能靠自己的实力维持和平,而是靠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