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妾室守则 >

第43章

妾室守则-第43章

小说: 妾室守则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三爹笑呵呵地答道:“你既然回来了,想必已是自由身,从此嫁给那有钱女婿,咱们家还愁吃喝?要那肉摊生意作甚。”
李二袖着手,笑嘻嘻道:“姐,咱们已经商量好了,等你成了亲,便随你们到外乡去,也好帮衬姐夫。”
娘家穷,依附女儿女婿生活也是有的,只是这样一来,女儿在夫家,可就抬不起头了,李小凤的思绪,一下子飘得很远,望向李三爹和李大李二的目光也变了,但亲事还未成,诸事尚得依靠他们,就算有不忿,也只能先忍耐。
想到这里,李小凤挤出些笑脸,上前与李三爹道:“爹,这事儿已是耽误不少时候,只怕不再拖了。”
李三爹满脸堆笑,连连头,道:“说的是,我现在就去找个媒婆,叫她去那行商家商量婚事去。”
李三爹这回办事神速,天还没黑,派去外地行商处的媒婆就回转了,但带回来的却不是好消息,媒婆称:“那行商说,你家借了他家二十两银,须得如数还清,才好成亲。”
李三爹气得直拍桌子,大骂:“我马上就是他老丈人,还来与我算这样的小帐。”
任他如何骂,任媒婆如何传话,外地行商那里的态度,丝毫不曾改变,到了第三天头上,更坏的消息传来,那行商不知从哪里得知李小凤曾两度入贺家为妾,气愤非常,将一纸状书递到了衙门大堂上,状告李三爹欺诈,要求李家归还聘礼及所借的欠债,共计纹银五十两。
外地行商并未多计要他们的钱,算是厚道了,但李家先前得来的聘礼,大部分替李二还了青楼的债务,借来的钱,替李小凤赎了身,如今家中只剩肉摊上赚的一点子碎银子,一共不到五两。
李三爹先是气得跳脚:“左右邻居早就打点过了,这是哪个杀千刀的走漏了消息,早知道这样,就不借银子替那死丫头赎身了。”继而唉声叹气:“五十两银子,咱们哪里还得起。”
李二将砍骨刀朝案板上死命一剁,叫道:“把大姐送还贺家,先把赎身银子十八两八钱讨回来再说。”
李大瞪了他一眼,道:“婚书都叫她给撕了,哪有再把人还回付出的理,贺家必不会收的。”
兄弟二人争辩起来,却叫李三爹得了提醒——只要贺家愿意作证,证明李小凤没进过他蛇胆的门,那这场官司岂不是迎刃而解了?说不定再向外地行商讲两句好话,让他还是把李小凤娶了也不定。
李三爹越琢磨,越觉得这是个好主意,于是走到肉摊前,取了只最大的猪蹄,拿绳子系了,擒到贺家门口,求见贺济礼,此时已是腊月二十八,马上就要过年,门上小厮瞧见那只猪蹄,以为他来送年礼,便未轰他走,进去报与了贺济礼。
贺济礼听得通传,请李三爹到偏厅坐了,笑嘻嘻地命人看茶,问道:“李三爹怎地有空来我家坐坐?”
李三爹见他心情尚好,松了口气,递上猪蹄笑道:“贺少爷,我来求您帮个忙,若是有人问起我家闺女李小凤,请您答一声,就说她从未做过您家的妾。”
贺济礼不接,也不问他为何要这般作答,只道:“我贺家门不是很好进么,随便落个水就能做妾了,怎能说没做过呢?”
贺济礼是笑容满脸开口的,李三爹却听出了些凉意,禁不住打了个哆嗦,等得他回过神来想要接话时,贺济礼已是甩着袖子进里面去了。他想追进去,却被小厮拦住叉起,连着那只猪蹄,丢出了大门。
贺济礼背着手,脚步轻松,沿着碎石子小道,到西跨院仓库看孟瑶,孟瑶正坐在一张交椅上,指挥众人搬年货见他前来,小声道:“我趁着人多忙乱,趁机把我娘的箱笼换回来了。”
贺济礼点头道:“使得。”
孟瑶见他满面喜色,问道:“有什么好事,讲来听听,好让我也乐一乐。”
贺济礼笑道:“也没什么,不过是后街杀猪李家惹上了官司,那外地行商发现李小凤曾做过咱们家的妾,状告他们诈骗,讨要聘礼和借款共五十两呢。”
孟瑶怨透了李家,听说他们倒霉,她也高兴,不过却疑惑:“那个地行商早就下了聘礼,先前李家将亲事一拖再拖,他怎么一直没起疑心,现在李小凤回了家,他倒发现有问题了?”
贺济礼摇头晃脑:“这样不更好,让李家多欠二十两,反正有借条在手,不怕他不还。”
孟瑶听出了些味来,追问道:“这事儿与你有无干系?外地行商是你找来的?”
贺济礼避而不答,借口还有事要办,闪身出院门去了,孟瑶见他如此,虽心有疑惑,但也不好追上去再问,只得随他去了。
第九十章 过年
大年三十,放鞭炮,贴春联,换新衣,贺府上下忙忙碌碌,热热闹闹,来准备团年饭,孟瑶新媳妇,欲亲自下厨做两个菜,却被贺老太太和贺济礼齐齐拦住,以安胎重要为由,不许她劳动。
吃罢团年饭,照例要守岁,贺济义坐不住,约了孟里,出门放炮仗耍子,孟瑶身子重,被贺老太太催着回房先睡了。转眼屋内只剩下了贺老太太与贺济礼母子二人,围着一桌子的桔饼,芝麻糖同黑枣,静默无语。
贺老太太慢慢吃完一块桔饼,终于忍不住开了口:“老大,你媳妇肚子大了,你屋里也该有个人了。”
贺济礼装作听不懂,嘴里塞着芝麻糖,含混道:“我媳妇不是人?”
贺老太太以为他是老实真不懂,笑骂一声“笨小子”笑道:“娘的意思是,你媳妇身子重,服侍你难免有不周到之处,再说也不能让她太劳累,恐动了胎气,依娘看你不如将知梅收房,身边也好有个知冷知热的人儿。”
贺济礼半块芝麻糖呛在嗓子里,咳个不停。
贺老太太忙替他拍背,接着絮叨:“我打听过了,那知梅过完年就十六了,收房正合适,娘仔细想过了,你纳这知梅有两宗好处,一来她是你媳妇自娘家带来的贴心人,让她做小,你媳妇再无话好说的,二来她本来就是咱们家的丫头,领咱们家的银钱,等抬作了通房,还是照样干活,不怕白养活了人。
贺济礼听了这一番话,那一口芝麻糖,就呛在嗓子眼时在,怎么也咳不出来了——正是因为知桥台是孟瑶的贴心人,这事儿才不好说道呢,老太太要动她的贴身丫头,不惹来她的雷霆大怒才怪。
贺济礼一想到贺老太太这话要是传出付出,孟瑶那里不好交差,忙狠命咳了几下,吐出一口芝麻糖,抓住贺老太太的袖子道:”娘,我媳妇开春就要生了,怎好这时候拿这种事去让她劳神?就算要收通房,也等她生了再说。”
贺老太太不高兴了,嘟囔道:“不过收个通房而已,需要劳什么神?”
贺济礼脸一板,道:“娘,是通房重要,还是你孙子重要?”
他把未出世的孩子抬出来,贺老太太就不好再吭声,但心里仍有气,只好拿那黑枣子出气,吃了一个又一个。
眼瞅着天在泛白,贺济礼立起身,准备去换身衣裳,再叫起孟瑶来与贺老太太拜年,贺老太太见他要走,突然想起一事,忙叫住他道:“老大你坐下,我这里还有一件事,要同你商量。”
贺济礼只好重新坐下,听她来讲。
贺老太太丢了手的黑枣,满脸的不高兴,道:“我将你兄弟送进城里来,是指望你给他寻个正经差事的,你怎么将他晾到一旁了?若不是他没个事情做,也不至于被孟月那丫头迷了心窍,做出不合体的事情来。”
贺老太太一提这事,贺济礼就一肚子的气恼,但今儿已是大年初一,再有气也只能先压下,好声好气辨道:“看守冰窖不是差事?是他不好好做。”
贺老太太气道:“那也叫差事?亏你好意思讲出口。”
贺济礼还要再辩,贺老太太直接拍了板:“过完的,你就给济义寻个好差事去,活儿要轻松,赚钱要多,不然你就别认我这娘。”
又要不出力,又想多赚钱,天下哪里有这般的好事?贺济礼被气得不轻,忍不住就要同贺老太太吵起来。正在这时,门帘突然掀开,孟瑶理来与贺老太太拜年,走到他身旁,掐了他一把,叫他生生打住了话。
丫头们取来软垫,二人与贺老太太磕头拜过年,孟瑶开口道:“济义的差事,就包在我们身上,老太太请放心。”
贺老太太本来还在为贺济礼拒绝纳知梅一事生孟瑶的气,此刻听了这话,怨气烟消云散,满面堆笑道:“那敢情好,我只等你们的好消息。”
天大亮,小两口陪贺老太太吃过早饭,回到房内,贺济礼一面换出门的衣裳,一面抱怨:“你没听见娘提的要求,就将事情应承下来,如何是好?娘希望济义的差事既轻松,又赚钱,天底下哪时夽寻这样不劳而获的事情去?”
孟瑶上来帮他整理衣衫,道:“早料到老太太是这样的要求了,你还别说,晚前儿仔细琢磨,还真有一桩差事,适合济义去干。”
贺济礼不大相信,只摇了摇头,问都不问是什么差事。
孟瑶伸出手指,一点他额头,嗔道:“怎么,不信我?”说罢,凑到他耳旁,讲了“小司客”三字。
贺济礼双手一拍,叫道:“妙啊,这小司客做事,凭的就是两片嘴,不消费力气的。”随即又疑虑:“做小司客,还得有眼力劲儿,济义没见过什么世面,不知做不做得来。”
孟瑶笑道:“你这是多虑了,瞧济义把老太太哄得多好,在哄人一事上,他比你强多了。”
贺济礼见孟瑶夸贺济义而贬他,一时醋劲上来,拉着脸哼了一声,不再提这茬,径直出门拜年去了。
孟瑶手捧他的一条腰带,望着他的背景莫名其妙:“这是怎么了?我出的主意行不行的,总要给个话罢?”眼瞧得贺济礼转过了院门她赶忙将腰带递与知梅,催道:“赶紧给大少爷送付出,衣冠不整地出门拜年,不怕人笑话呢?”
知梅领命而去,不多时便回转,奇怪道:“大少爷不让我帮他系腰带,劈手抢过就走了,还嘱咐我今后无事莫要近他的身,我这是哪里得罪大少爷了?”
孟瑶想了想,也不明白,只得安慰她道:“许是在生我的气,迁怒呢,你以后莫惹他便是。”
贺济礼出门不久,孟瑶也忙碌起来,她为身子重,无须出门拜年,但登门来的客人,还是要接待的,今年的来客格外的多,全因贺老太太在城里,许多乡下的亲戚,家境过得去的,套个车,过不直去的,徒步走着,都进城来瞧老太太,把二进院的小厅挤了个满满当当。
孟瑶知道,贺老太太虽然小气,但却有些好面子,特别是有她娘家人在场的情况下,于是整盘整盒的零嘴儿,吃食,流水似的朝厅里端,每个小孩子都封了红包,外加一包芝麻糖,贺老太太看在眼里,乐在心里,脸上笑开了花。
吃过晚饭,乡下亲戚们陆续都走了,唯独叔叔一家和舅舅一家还没有要走的意思,孟瑶当着众人的面不好问询贺老太太的意思,只好自己作了主,命人在外院收拾出两间客房来,留两家亲戚住下。
入夜,叔叔一家与舅舅一家都随小丫头去睡了,贺老太太把孟瑶叫到屋里,责怪道:“收拾一间房也就够了,腾那么些出来作甚。”
孟瑶听明白了,这是怪她留了过夜呢,遂道:“两家人都没走,怎好留一家赶一家?”
贺济礼吃罢年酒,带着醉意入门来,听见贺老太太在偏心娘家,不悦道:“叔叔与舅舅都是至亲的人,为什么留不得?就算娘偏心,说到底也是您老人蛇胆自己没事先送客,既已留人家坐到了现在,又岂有夜里赶人走的道理?”
这话讲得露骨,贺老太太的一张脸,立时黑了几分,孟瑶晓得贺济礼是醉了,才敢在贺老太太面前这样讲话,忙推他道:“你吃多了酒,就来娘跟前撒野,还不歇着去。”她一面说,一面推他,一面又回头向贺老太太道:“老太太,济礼醉了,我先扶他回房,明儿再来与您请安。”
回到房内,孟瑶欲就刚才的事说说贺济礼,后都却一头栽倒在床上,只嘀咕了几句就沉沉睡去,让她哭笑不得。
第二日是初二,照旧该回娘家,温夫人虽已远娘,孟家大房一家人却就在左近,孟瑶本不想去,但想到石氏是回了年礼的,恐有示好之意,又想到到底是亲戚,关系不好太僵,于是便命人打点了几样礼,同贺济礼两人去拜年。
如今孟家大房二房的大门紧挨着,都显得有些冷清,二房是因为孟里还小,大房则是因为孟兆均在任上未归,孟瑶看到门前车马甚少,有些伤感,叹了口气才走进门去。
大房后院的厅上,两个已出嫁的女儿正陪石氏坐着闲话,见孟瑶夫妻进来,齐齐起身,贺济礼与石氏拜过年,便到外院寻石氏的两个女婿去了,孟瑶则在两位堂妹让出来的位子上坐下。
石氏望着贺济礼的背影,微微张口,有留他坐下之意,但最终还是没作声,只热情招呼孟瑶吃点心喝茶。
孟瑶朝小几上扫了一眼,只是有些平常果品,与入学大房爱显摆的风各大相径庭,再看石氏身上穿的,虽然衣料是上好的,却透着旧意,想必还是去年的衣裳。
石氏感觉到孟瑶的目光,叹道:“这一分家,咱们可穷了。”
孟瑶暗自冷哼,借了端茶盏不接话,挨着她坐的一个堂妹排行第二,人唤孟二娘的,凑近了瞧她身上的衣裳,啧啧赞道:“大姐这是才做的新衣罢,料子和绣工,都是一等一的。”
第九十一章 香馍馍
另一个排行第三的堂妹孟三娘,也凑过来瞧了瞧,道:“这样式了是时兴的,做这样一件,花费可不小。”
她们这一唱一和,无非是瞧着孟里年轻,想借孟瑶同二房重新搭上话,同打秋风揩油水,孟瑶对她们的用意心知肚明,于是面上带着笑,就是不开腔。
石氏见孟瑶始终不开口,有些尴尬,干咳了一声,责备两个女儿道:“你们大姐身子重,别闹乏了她。”
两位堂妹讪讪地回归原位,一个拨弄茶盏盖子,一个扯手帕子,石氏瞧了瞧孟瑶的脸色,冲门口听小丫头喊道:“月娘呢,怎么不来给大小姐拜年,没得规矩。”
孟瑶眼皮微微一抬,孟月?这才是正题罢?
孟月还没来,石氏先向孟瑶道起了歉,道:“我这不在家,她们一个二个都闹翻了天了,居然给你添了这样大的麻烦,都怪我管教不力。”又道:“待会月娘来了,我叫她给你磕头认罪。”
长辈道歉,孟瑶哪敢收下,忙道:“都是自家姐妹,何须如此,再说她年纪小,不懂事也是有的。”
石氏不是蠢人,听了这话,老脸一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