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妾室守则 >

第54章

妾室守则-第54章

小说: 妾室守则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妮看了看她,搓着手没有作声。
孟瑶接续道:“咱们虽说是主子,但也须得下人们帮衬,不然她们生起怨来,有你受的。”
二妮道:“大嫂,我晓得这道理,但她们领了月钱,就该干活儿。”她想了想,又道:“大嫂,说起来她们的月钱,是该我出的……”
孟瑶忙摆手道:“瞧你说道哪里去了?你既在哥嫂家住着,哪有让你自己雇丫鬟的道理?我是想跟你说,她们既然帮了你,你就该适时打赏,这才是大家风范,再说让她们吃些甜头,干起活儿来也更有劲头不是?”
二妮似是听了进去,若有所思。过了一会儿,展眉笑道:“大嫂讲的有道理,就是在咱们乡里帮着插秧收稻,还要招待几餐好饭呢。”
孟瑶点头笑道:“你想通了就好。”
二妮迫不及待地要回去实施新策略,不肯多坐,告辞走了。
孟瑶唤进知梅,吩咐她去请裁缝,明日赶早到归田居,给二妮做两身新衣裳。知梅应了,笑道:“这本该是二少爷做的事,却让咱们大房出了钱,要是让大少爷知道,又有一通好嘀咕。”
孟瑶这才想起,后宅用度,一向是量米做饭,没得多余,若要多做二妮的两套衣裳,就得向贺济礼打报告,取银子。贺济礼那人,自己做回新衣裳,还要心疼好几天,何况是给别人做,孟瑶不想落个耳根不清静,想了想,叹道:“罢了,咱们也不宽裕,裁缝就别请了,把我好些的衣裳挑几件出来,送与二少夫人穿罢,叫她别嫌弃。”
知梅听了,便叫了两个二等丫头,一起去翻衣箱,把那浅蓝色的水绸裙子、玉色绣的八团衣服捡了两件出来,递与孟瑶瞧。
孟瑶翻着看了看,嫌太少,知梅却道:“奴婢知道大少夫人有心帮衬二少夫人,但听说老太太也只给了三件,大少夫人也不好越过她老人家去的。”
孟瑶这才点了头,道:“这倒也罢了。”
知梅就取了个包袱皮,包上那两件衣裳,亲自送到归田居去。此时日头渐高,阳光和煦,归田居的几架纺车,都搬到了院子里,几个丫头大概是新得了赏钱,干得是热火朝天,眉开眼笑。彩云眼尖,瞧见知梅进来,忙朝里叫道:“二少夫人,大少夫人跟前的知梅姐姐来了。”
知梅才得过孟瑶的教训,听见这一嗓子,不由得皱起了眉,果然是人穷被人欺么,不然贺家上下的丫头们,哪个敢跟孟瑶这般叫嚷?她心想着这几个丫头领的还是大房的月钱,大概她是教训得起的,便冲彩云笑道:“你想必是早上吃多了些,走不动路,连进去通报一声儿也不会了?”
彩云很不以为然,但在知梅面前不敢撒野,忙站起身来垂头听了,小声道:“知梅姐姐,再不敢了。”
知梅正欲再说,二妮迎了出来,瞧她满面笑容,似乎对彩云方才的大呼小叫很没放在心上。
第一百零八章 做什么生意好?
知梅赶着几步上前。拦在二妮前头,福身道:“二少夫人这是作甚么,当是奴婢进去拜见您。”
二妮这才想起,大户人家并非来者都是客,而是尊卑有别的,不禁笑道:“这破规矩,倒显得我不热情了。”
她到底还是把知梅让了进去,命小丫头倒茶上来。知梅坚辞不坐,更不敢吃茶,站着递过包袱道:“大少夫人遣我来送两件衣裳给二少夫人穿,还望二少夫人不嫌弃。”
二妮起初以为是新衣裳,不肯收,后来听说是旧的,这才欢欢喜喜接过去看——在乡下,为了省钱,隔壁左右互送旧衣裳,是经常的事。
待得见了那两件鲜亮的衣裳,饶是她不懂绫罗绸缎,也瞧出价格不菲,慌忙掩上包袱道:“这太贵重,不是我能穿的。你还是拿回去罢,替我谢谢大少夫人。”
知梅不接,笑道:“不过是几件旧衣裳,二少夫人太客气。”
二妮指了指外头的纺车,道:“就是老太太赏的几件衣裳,我还嫌穿浪费了,这样精贵的衣裙我穿着纺纱织布,只怕过不了几日就磨破了。”
知梅看了看纺车,再看看那两件衣裳,也觉得的确不合适,但还是没伸手去接包袱,只道:“那二少夫人留着见客穿也是好的。”
二妮想了想,道:“你说的有理,那我就收下了,免得见客时丢了咱们贺家的脸面。”
这话知梅不好接,只得微笑着福了一礼,称要回去向孟瑶回话,告辞出来。她回到第三进院子,将方才的情景和丫头们的表现,一一讲给孟瑶听。
孟瑶听后不悦道:“我本想着既然二少夫人已入住归田居,那里的丫头我就不好再过问,不然好像对二少夫人不放心似的。现在看来,还是要管管,二少夫人太过好性儿,一个二个都要爬到她头上去了,叫人看见,倒要说我嫌贫爱富了。”
知梅道:“大少夫人恕奴婢多嘴。我看二少夫人倒不是好性儿,而是不太懂得尊卑有别,方才奴婢去送衣裳,二少夫人竟迎到了院子里,可唬了婢子一大跳。”
“当真?那是我粗心了。”孟瑶轻一皱眉,这些本该是贺老太太教导二妮的,看来如今只有她这个大嫂代劳了。
正好当天中午,贺济礼在州学没回来,贺老太太又学人吃素,孟瑶便借口独自吃饭太无趣,命人把二妮请了来,避了人细细教她些大户人家的规矩。
二妮知道孟瑶是好心,便用心记下,其实却不以为然,笑道:“大哥大嫂自然是大户人家,不消说得,我们二房连糊口都勉强,要那许多规矩作甚?”
孟瑶忙道:“我们是一家人,分甚么彼此,有我们的,就有你们的。”
二妮黯然道:“归田居每日里的吃穿用度。我都瞧见了,心里有数,我交的那点子伙食费,其实连买我一个人吃的米菜都不够的,全靠哥嫂贴补。我们二房看起来像个大户人家,其实都是沾了大哥大嫂的光。”又道:“大嫂你放心,你刚才讲的那些规矩,我都记下了,日后一定照着来,不给大哥大嫂丢脸。”
孟瑶听了,哑然失笑:“我只不过让你摆起二少夫人的款来,又不是叫你去受罪,怎么弄得这般黯然失色?你二房如今是难过些,全因济义刚出门当差,底子薄了,等他年底带了银子回来,不就好过了?你放心,哥嫂饿不着你,你安心在这里住着。”
二妮闻言不好意思笑道:“瞧我这是怎么了,其实我只是觉得那些规矩,大嫂你讲究起来,就仿佛是天生的,是理所当然的;叫我这个乡下丫头守规矩,实在像是在闹笑话,就怕亲戚们见了,要笑话我呢。”
孟瑶笑道:“谁叫你命好,嫁进了城里做媳妇呢,谁敢笑话你?”
二妮听了这话,又有些感伤。道:“甚么城里媳妇,济义还不是乡下人,等他回来,我们都回乡下老屋住去,只怕还过得好些。”
孟瑶凭着平日里对二妮的了解,也觉得她回乡下生活,恐怕还自在些,只是贺济义在扬州那花花世界待上一年,心里怎样想还不可得知,何况他还有两个官家小姐出身的姨娘,只怕一多半是不肯随他去乡下住的。
贺济义已然成婚,这些都是二房的家务事了,因此孟瑶只在心里想着,没有说出来。二人用过早饭,孟瑶又细细问二妮晚上想吃甚么,二妮回答说还要加紧纺纱织布,晚上随便喝点菜粥便得,引得孟瑶好一阵唏嘘。
二妮走后,孟瑶左右想着不是滋味,于是等贺济礼回来后,便同他谈起,称自己想做点小生意,好拉二妮入股。帮帮她,免得她日夜纺纱织布的辛苦。贺济礼左顾右盼,见今日没有傻姑娘前来烦扰,很是高兴,一掀袍子坐上高座,笑起孟瑶来:“就你?在后宅管管家算算账还成,做生意就算了,你又没做过,哪晓得其中的门道。”
孟瑶虽说没亲身做过生意,但娘家却是有铺子的,一些基本的生意经。听也听过不少,于是很不服气,还嘴道:“难道你是一生下来就会做生意的?”
贺济礼听她提及自己的生意,十分得意,摇头晃脑道:“我这生意,你做不来的。”
孟瑶被他这话勾起了兴趣,好奇问道:“说起来我只晓得你在外做生意,但究竟做甚么生意,我却是不知,这会儿仔细一想,你那生意很有几分蹊跷,一没个仓库,二没个铺子,三没个伙计替你跑腿——你到底是做甚么买卖的?”
贺济礼见她疑惑,哈哈大笑,愈发地想要卖弄,故意不说。孟瑶一生气,伸手招进傻姑娘,指着他道:“服侍大少爷去。”
贺济礼马上被吓着,一面躲闪,一面告饶:“我讲还不成?”
孟瑶得意一笑,挥退傻姑娘,拉着贺济礼并排坐下,道:“快快讲来。”
贺济礼十分谨慎,喝退下人,关紧了门,才与她悄声道:“我这门路,轻易不能与人道得,因为我做的是学生生意呢。”
“何为学生生意?”孟瑶不解。
贺济礼轻声笑道:“比方我有个学生的父亲,人称容老板,他家开着极大的绸缎庄,每逢要进货之时,我便托熟人弄些布匹来,卖与他家,赚些辛苦钱。”
孟瑶听了,却愈发疑惑,问道:“既然是极大的绸缎庄。必然有固定的进货门路,又怎会要你那边边角角的布料?”
贺济礼弹了弹了衣袖,笑道:“谁叫他儿子在我名下念书呢。不过他儿子如今毕业了,他那里也就不那么好说话了,不过不碍事,家里开绸缎庄开各式各样铺子的学生多着呢——谁叫我们是算术科,大多数学生都是因为家里做着生意,盯着‘学印’,才送他们来读书的。”
孟瑶讶然:“你这可算是旁门左道,怪不得怕叫人晓得。”
贺济礼不满道:“我只不过是个普通的教书先生,又不像那些吃朝廷俸禄的教授,做不得生意,怎么就叫旁门左道了?我不愿声张,是怕别的先生知晓了门路,要来抢生意。”他说着说着,却变相转了话题,道:“如今钱难赚着呢,你在家省着些花,听说你把自己的好衣裳,送了两件给二少夫人?你是好意我明白,不过她的衣裳,有娘操心呢,你跟着瞎掺和甚么?你把自己衣裳送出去,以后自个儿短缺了,还不得找我拿钱买?”
孟瑶听了这一大篇言论,是又气又好笑:“能小气成你这样,也算奇闻了,二少夫人可是你亲表妹,不过送两件旧衣,你都舍不得?”
“舍不得!”贺济礼理直气壮道。
孟瑶同他讲不通,索性撇开不理,坐到桌边对着算盘和账本,盘算起要做点甚么小生意才好。
一时知梅进来,听说了孟瑶的烦恼,出主意道:“大少夫人也说了是小生意,不如请二少夫人来商议商议,听听她有甚么好主意?”
孟瑶摇头道:“我何尝没想过叫她过来一起商量商量,只是怕她提前听说了,反而不肯了,毕竟入伙是要本钱的。”
知梅不解问道:“那难道事后告诉她,就不要本钱了?”
孟瑶道:“就是想把小生意做起来后,分几分干股给她,到时红头账本上记了名了,她推辞也不成了。”
知梅赞道:“大少夫人真是好心人。”
孟瑶望着她笑道:“你放心,我也分几分干股给你,到时与你做嫁妆。”
知梅见孟瑶突然提到她,脸一红,扭身道:“大少夫人再打趣婢子,婢子可就走了。”
孟瑶故意道:“那你走罢,我这就叫媒婆来,替你挑个好夫婿。”
知梅一时没转过弯,上了当,道:“哪有大晚上寻媒婆来的?”话刚出口,才发现自己上了孟瑶的当,登时满脸通红,下不来台,抬脚就要走。
孟瑶忙拉住她道:“不过是玩笑,怎么就恼了,还不快来帮我出主意。”
第一百零九章 笔船
知梅这才回转了身子。凝神思索,寻思着孟家的生意,不外乎是文籍书店和文房四宝,便建议孟瑶也做这两样。孟瑶却连连摇头,道:“我娘家做这两门生意,我也来做,岂不是抢起来?再说这两门生意,都要做大了才有赚头,小打小闹只怕是赔得多呢。”
知梅只得重新再想,却想不出甚么来,最后还是孟瑶自己从贺济礼先前的话中悟出了生意的门道,一拍巴掌笑道:“他能做学生生意,难道我就不能做?”
知梅好奇问道:“大少夫人,这学生生意,怎么个做法?”
孟瑶想起贺济礼的叮嘱,不便把他的生意经讲给知梅听,便只讲了讲自己的打算:“州学那么些个学生,一天到晚都在学里待着,轻易没空上街,咱们不如就做些孩童和年轻人喜爱的物件,使人上州学售卖去。”
知梅听了直摇头。道:“大少夫人这主意不错,只是州学我是去过的,学里头不许商贩进去,外头的商贩又挤破头,都等着课间学生们出来买东西呢,咱们又如何分得了一杯羹?”
孟瑶闻言皱眉,道:“是这样?那是我不解形势了,本还打算在州学外头开个小店呢。”
知梅道:“大少夫人轻易不出门的,哪里晓得这些,州学外头的店铺也不少呢,笔墨纸砚,书籍文稿,吃的喝的玩的用的,一样都不缺。”
她这一通讲下来,很是将孟瑶的积极性打击了一番,令她垂头丧气趴在桌上直叹气。知梅见她这样,便想安慰她,道:“里少爷就在州学念书呢,那些学生想买些甚么,想必他更清楚,何不找他来问问?”
她口中的里少爷,便是孟瑶的亲兄弟孟里,孟瑶闻言,觉着有理,忙命人去州学告诉孟里,明日晚上下学后,先到她家来吃晚饭。
第二日。孟里如约而至,去贺老太太跟前打过照面,便熟门熟路地来到第三进院子。孟瑶命奶娘抱来小囡囡见舅舅,又叫人在西厢摆饭。孟里抱了抱小囡囡,问道:“今儿就在这里吃,不到前头去?”
孟瑶笑道:“你姐夫出门应酬去了,老太太最近几日都吃素,今儿就咱们姐俩吃。”
孟里没有多问,直到坐到桌上,见了满桌的新鲜菜色,才笑道:“姐,你今日叫我来,必定有事。”
孟瑶嗔道:“难道没事就不能叫你来?”说着又笑了:“就数你人精,确是有事要问问你。”
她一面给孟里夹菜,一面问他州学学生的喜好,称自己想做点小生意,却不知卖甚么好。孟里闻言道:“姐,你有这份闲心,不如找几个能工巧匠,帮我做个新奇的笔船。”
孟瑶虽然没上过学,笔船却还是晓得的。那就是个长形的盒子,里头设几个笔搁,盛放毛笔用的。不过是个盒子,能做出甚么新奇来?孟瑶不解相问。孟里却道:“姐你不知道,州学时兴的东西,是一阵一阵的,最近这阵子,同学之间就爱比个笔搁,看谁的笔搁好,看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