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妾室守则 >

第56章

妾室守则-第56章

小说: 妾室守则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钱来了么?”
第一百一十一章 书包
二妮看看契纸,摇头道:“大嫂。我不识字。”
孟瑶倒不知这个,只得把契纸又拿回来,亲自念给她听。契纸上写着,孟瑶开了一间小店铺,愿邀二妮合伙,分她二分干股。
二妮听不懂,仍旧摇头,问道:“大嫂,甚么叫干股?”
孟瑶笑答:“就是不出资,只分红。”
二妮这回听明白了,连连摆手道:“那还真是白送钱与我使,那怎么能行。”
知梅自怀中取出一张一模一样的契纸,递与她瞧,笑道:“二少夫人推辞甚么,连我都有份呢。”
二妮道:“你与我不同的,你日日服侍大少夫人,有功。而我自进贺家门起,就一直受大嫂照拂,已是只恨无力报答,哪能还要大嫂的股份,这万万使不得的。”
孟瑶同知梅轮番劝她。二妮却坚辞不受,只得罢了。
待得酒足饭饱,二妮抹了抹嘴,再三谢过,准备告辞。孟瑶拉住她道:“好弟妹,我做小生意这事儿,还不知是赚是赔呢,望你千万隐瞒一二。”
二妮虽然不知她为何要瞒着,但还是打包票道:“大嫂你放心,我虽然没读过书,不懂得大道理,但却绝对不是长舌妇,大嫂不开腔,我哪里说去。”
孟瑶相信她为人,放了心,叫了两个二等丫头,送她去了。
知梅唤了小丫头上来收拾碗盏,扶孟瑶到次间坐着,问道:“大少夫人的铺子,正是赚的时候,为何不告诉老太太和大少爷,让他们也高兴高兴?”
孟瑶撇嘴道:“大少爷不肯出资,只晓得笑话我,我告诉他作甚?至于老太太,若晓得我开了个店,能不吵着要分股?本来她是长辈,分她两成也没甚么。但那店子是我娘家兄弟出的钱,若白分给了她,我娘家可有话要说——若是她肯出资入股,倒还罢了。”
知梅想了想贺老太太的为人,苦笑着道:“是奴婢多嘴,老太太怎肯出资入股?再说做生意既有赚,就有赔,若是以后不好了,倒落得个埋怨。”她说着说着,忽然打了自己一个嘴巴,道:“婢子还真是多嘴了,怎忘了老太太以往是怎么给大少夫人添堵的,大少夫人作甚么要分她股份?奴婢还听说,大少夫人生产时,产婆道难产,老太太想着只保孩子弃了大人呢。”
这风言风语,当着家的孟瑶岂能没听说过,闻言叹了口气,道:“没有真凭实据的事,能把她怎样?罢了,你也休要再提起。”
知梅点了点头。出去倒茶,收拾桌子的小丫头走来,将一张契纸递给她道:“知梅姐姐,我们在桌上捡着的,不知大少夫人还要不要。”
知梅一看,正是方才孟瑶念给二妮听的那张契纸,忙支使小丫头去倒茶,自己重走进来问道:“大少夫人,咱们还分股份给二少夫人么?”
孟瑶揉着眉心,哭笑不得道:“我这店子,本来就是为了她才开的,到头来她却不收股份,岂不是白开了?”
知梅也笑:“二少夫人就是个要强的性子,不愿白占人家便宜,要不咱们再想想办法?”
一句“不愿白占人家便宜”,让孟瑶受了启发,既然二妮不愿占便宜,那就让她也出一份力好了,至于怎么出……
“去问问二少夫人,可愿做些时兴的东西,拿到我们店子里来卖?”孟瑶朝知梅挥了挥手,催她快去。
知梅去了归田居,将话问了。二妮停下手中的活儿,好奇问道:“甚么样的东西才叫时兴?”
知梅一时也答不上来,二妮只好起身拍了拍衣裳,随她去问孟瑶。午后的第二进院子安安静静,小囡囡午觉,下人们肃立,连打帘子的小丫头都是轻声细语。二妮忍不住自言自语:“到底还是没我们归田居热闹。”
孟瑶仿佛料到她要来,正在次间等她,见她进来,忙招呼她坐下,命人端上茶来。二妮却急着赚钱,顾不得吃茶,一落座便问:“大嫂又要偏我?只不知这时兴的东西,要怎么个做法?”
孟瑶在等她的时间里,脑中已有了个大概的想法,此时便道:“你可愿少织点布,腾出时间来做书包?”
“书包?”二妮不解。
孟瑶解释道:“就是书袋子,但做起来比书袋子更为复杂些,你若是愿意,我再告诉你详细做法。”
二妮有些明白了,端起茶慢慢吃了几口,问道:“大嫂的意思是,让我用自己织的布来做那甚么‘书包’?”
孟瑶见她理解了自己的意思,高兴道:“正是这样,你做了书包,拿到我们店里来卖,就算咱们合伙做生意,还是算你两股,如何?”
二妮垂头不语。似在考虑着甚么。
孟瑶以为她嫌两股太少,便道:“我有心现在就多分你几股,只是那铺子是我娘家兄弟的本钱,须得先同他商量商量。”
二妮忙道:“大嫂哪里话,你这是照顾我,我若还嫌少,就不是人了。我只是担心咱们合伙做生意,却不捎带上娘,万一传到她耳里,她会不高兴。”她说完,又急急补充道:“大嫂可别误会。我是一定不会传出去的,只是这世上没有包得住火的纸……”
照着以往贺老太太对孟瑶的态度,孟瑶实在是不愿多这个事,但她婆媳间的矛盾,却不想说给二妮听,毕竟她是贺老太太的亲内侄女。孟瑶仔细斟酌一番,还是打算做个孝顺的儿媳,至少不能让不明内里的人,到时指点她的不是,于是顺着二妮的意思道:“赚钱怎会忘了婆母呢,我早有此打算,分老太太几股,只是那店子是我娘家兄弟的本钱,我正准备等他放学后去问问他的意思呢。”
知梅知晓孟瑶的心思,从旁插话道:“里少爷今年要科考,每日里除了上学,就是闭门读书,我们大少夫人想挑个他得闲的时候去。”
二妮见孟瑶一再强调店子是她娘家的产业,有些恍然大悟,不禁后悔自己鲁莽讲错了话——她孟家的店子,作甚么非要分给贺老太太几分?孟瑶费尽心思拉她入股,恐怕都纯粹是为了帮她,难道她还缺几个书袋子卖不成?
二妮这一悟过来,满心惭愧,红着脸站起来道:“我糊涂,娘又不缺钱使,让她入股,倒叫她老人家费神,大嫂就当我方才甚么也没说过罢。”
孟瑶见她明白了其中的弯弯道道,很是高兴,抬手叫她坐下,轻描淡写道:“非是我娘家人小气,只是其中有些过节,想必你也有所耳闻。”
贺济义吃里扒外祸害孟家二房的事,二妮岂止是耳闻,她还随父母亲自来照料过贺济义和贺老太太呢,她这一回想。脸上就更红了,搓着手暗骂自己糊涂讲错了话。
孟瑶见她尴尬,便不再提此事,而是命知梅取出一张图纸来,招呼二妮近前同看。只见那张图纸上,画着两个一模一样的书袋子,不过一个缝着两根挎肩上的带子,一个却只缝着一根。
二妮仔细瞧了瞧,直叫稀奇,称:“这两个就是大嫂方才说的书包?与书袋子果然有几分相似,却又有许多不同。”
孟瑶笑道:“这确是书包,却不是两个,而是一个。”
二妮不相信,指着那肩带质疑道:“明明是两个,大嫂你瞧,带子不同哩。”
孟瑶又取了张小图出来,让她瞧清带子处的小机关,原来那带子末端,有个小小铁环;书包上对应的位置,也有同样一个;带子与书包,就靠这铜环相扣而连。
二妮有些瞧不明白,孟瑶解释道:“这铜环并未封死,而是留有缺口,所以这带子,是可以拆卸的,想换一根时换一个,想换两根时换两根,十分方便。”
二妮明白了,却又有不解:“书袋子我是见过的,一根带子挎在肩上不就够了,为甚么还要弄两根出来?”
孟瑶笑着解释:“两根带子,左右各一根,是为了能把书包背在肩上,省些力气,腾出来的两只手,也能再多拎些东西。”
知梅从旁道:“今年秋天科考,多少学子要赴京赶考,这种能背的书包,一准儿能卖得红火。”
二妮恍然大悟,佩服道:“果然还是你们城里人见识广。”
孟瑶叮嘱她道:“我们今儿商议书包的事儿,可不能告诉别人,不然让别的买卖人抢了先,咱们可就没赚头了。”
二妮连连点头道:“这个我省得,大嫂放心。”
妯娌俩瞧完书包带子,又来看书包内里布局图,只见那书包里头,并非一整个,而是用几块硬布,分作了好几层,有双层的,三层的,多的还有四层的。孟瑶解释道:“多做几层,能方便学生们把书呀,文章呀甚么的分门别类的放好。”
二妮赞叹道:“难为大嫂怎么想得出来。”
孟瑶没提这是出嫁时温夫人所赠,只微微一笑,问她道:“书包的样式可记住了?”
二妮点头道:“瞧着新巧,其实也不难,我今儿回去就能做一个来。”
“那敢情好。”孟瑶欣喜笑着,命知梅把图纸收了起来。
第一百一十二章 二妮赚钱
二妮告辞回了归田居。就用自己织的粗布,赶着做了个书包出来,又拿红艳艳的线,在上头绣了几朵花,趁着孟瑶晚饭后得闲,拿来与她瞧。
孟瑶见着那几朵红花,笑个不停:“这样的艳,学生们恐怕是不愿意买。”
二妮红了脸,扭捏着道:“我是瞧着这粗布做出来的书包,连个花样都无,只怕太素净。”
孟瑶点头道:“说的是,这粗布做出来的书包,也是费了功夫的,价钱不会标的太便宜,穷人家的学生买不起,富人家的学生又嫌弃,该去寻些好布来做才是。”她一面说着,一面细瞧,只见书包带子处本该安的铁环,是二妮用根柳条编成的,忙道:“是我大意。忘了让人做几个铁环给你送去。”
二妮道:“不过是个样品,费那许多功夫作甚,铁价也不便宜呢。”
孟瑶直笑:“你倒比我更像个生意人。”
二妮也笑:“大嫂千金小姐,养尊处优的人,哪里留意过这些。”
孟瑶抚着书包上的几朵花,本想让知梅把它给拆了,但仔细一寻思,做这书包,主要是为了卖给赶考的学生,何不绣些吉利的字样,讨个彩头?想到这里,她指着那几朵花对二妮道:“弟妹,不如把这花,改绣作‘高中’、‘状元及第’等字样。”
此话一出,二妮高声叫好,却又不好意思道:“大嫂忘了,我是个不识字的。”
孟瑶道:“这不难,我让人写了交与你,你只照着绣便成。”
二妮高兴道:“使得,照着绣我还是会的,这就回去等大嫂消息。”她起身朝门口走了几步,又回头愁眉苦脸道:“大嫂,本来说好是用我织的布来做书包的,如今你说要用好料子,那个我可不会纺……”
孟瑶好笑道:“你的布,以前是怎么卖的,如今还是怎么卖。难不成少织几匹,就卖不出去了?”
“瞧我这脑子,怎么就转不过弯呢。”二妮一拍脑袋,笑着去了。
此时已是夏初,若要秋天大量卖书包,就不能再耽误时间了,孟瑶挑了挑烛火,让知梅提着灯笼去一趟西跨院,看看家里还有多少库存的布料。知梅领命去了,过了一时来回报,却道仓库里多是打了封条的孟家寄存的大木箱,贺家的存货里,仅有棉布三两匹,绸、缎各一匹。
这样大一个家,只有这么点料子,难道真穷到如此地步了?都是贺济礼太过小气所至,连衣料都不愿多买些放在家里,孟瑶摇头苦笑,只得隔日回了趟娘家,一来是说服孟里再次出资,购买做书包的原材料;二是央他费些功夫。好好写些跟科考及第有关的吉利话。
孟里听了孟瑶的请求,欣然同意,当时就让小书童磨墨铺纸去了,又问:“姐姐要买甚么布?”
孟瑶想了想,道:“左不过是些丝绸彩缎?”
知梅却道:“奴婢倒是以为,棉布做的书包要结实许多。”
孟里连连摇头,命人取了他现用的书袋子来瞧,只见那书袋子是用一整块织金妆花缎所做,搭子上还镶了颗宝石纽扣。知梅看得目瞪口呆,讶然道:“这样一个书袋子,得多少钱才买得来?再说这缎子成日塞在州学书桌里,不经磨罢?”
孟里不以为然道:“用得起这样书袋子的人,还在乎它不经磨?”
孟瑶也觉得这样的书袋子太过奢侈,但又觉得正是因为奢侈之风,才让她的生意有利可图,心下不禁有些矛盾,轻拍孟里一下,道:“你如今花的都是爹娘给你攒下的家当,往后你自己可要也赚得到这么多钱才好。”
孟里显得十分自信,笑道:“娘嫁去西京多少日子了,家里的铺子可有一个被我办塌的?”
他的确还是有些能耐的,一面州学苦读,一面还能关照着铺子,但孟瑶还是忍不住又拍了他一下,笑骂:“那是你的能耐?是娘挑的几个老人儿得力。”
孟里吐了吐舌头,没敢反驳,晃着他那缎子书袋问道:“就这样的布,多来几匹?”
孟瑶见了这书袋子,心里就有了数。命人取来纸笔,将各类绸缎都写了些,又加上几样上好的棉布,写好后递与孟里道:“各种布料都买些,一个书包夹杂着几种布料做出来,说不准也有人青睐。”
“使得。”孟里接过纸,唤人去交与买办,命他尽快购齐,送往贺府。此时书童已在书房铺好了纸,他便移步过去,用心写了几张吉利话,吹干墨折得整整齐齐,拿出来交与孟瑶。
孟瑶谢过他,起身告辞,道:“我赶紧拿回去,让她们照着多练练手,绣熟了再上绸缎,免得糟蹋了好料子。”
“姐姐越来越像个生意人了。”孟里笑着起身送她,又问:“做书包你不用我家的场地?这回不瞒着姐夫了?”
孟瑶道:“怎么不瞒着,你别走漏了风声。我这回请了我家二少夫人帮忙,你姐夫就算知道了,也管不到弟媳妇屋里去,妥当着呢。”
孟里大笑他夫妻俩有趣。将她送至二门,目送她上轿去了。
孟瑶归家时天色已晚,加之贺济礼在家,就没去请二妮来,而是等到第二日贺济礼去了州学,她借着约二妮一起去给贺老太太请安,才借机把孟里写的字样捎给了她。
二妮收到字样,没有二话,自去取了粗布勤加练习,但三日后数十匹五光十色的布料运到,她却看傻了眼。不住地喃喃自语:“这样好的料子用来做书包,真是糟蹋东西。”
知梅道:“二少夫人,你是没瞧见我们里少爷那个书袋子,上头还镶着宝石扣子呢……”她说着说着,似是想起了甚么,忙转头问孟瑶道:“大少夫人,我们要不要也弄些金银宝石之类,给书包镶个扣子?”
孟瑶默默算了算自己的那些头面家私,点头道:“使得,先少镶些,卖得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