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网络其他电子书 > 儿子兵法 >

第41章

儿子兵法-第41章

小说: 儿子兵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屋主卖这栋房子本来就很心不甘情不愿的,没想到贱价抛售,还得让人家秤斤掂两的,是可忍,孰不可忍,当场忍不住破口大骂: 

“你他妈的摆什么派头!有钱就大爷啊?就算我倾家荡产,也不愿把房子卖给你!我们的谈话到此结束。” 

说完,毫不客气地掸掸手做势要把对方赶出去。这下子,买方也火了,立刻反唇相讥: 

“我是来帮你忙的,没想到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你这注定就得倾家荡产,一辈子爬不起来,哼!破房子!谁稀罕!” 

双方就这么不欢而散了! 



又拖了几个月,屋主已经连利息都快缴不出来了,面对银行不断催款,不得已找上了中介公司,几经周折,最后案子落到我手上,我翻遍了公司的档案资料,很快找到了一位条件颇适合的客户,没想到,这下可真应了一句中国俗话: 

“不是冤家不聚头。” 

带了买主到别墅现场,买卖双方才一碰头,屋主立刻“开火”: 

“这房子宁可摆着烂掉,也决不卖给他!” 

买主的反应也很强烈,一看到屋主,二话不说,掉头就走,留下我一人尴尬地站在那里,满头雾水! 

由于不清楚屋主到底和几位买方有过节,为了怕历史重演,以后每次带客户参观时,总尽量避开屋主。 

就这样,整整折腾了三个月,经历了五、六个客户,最后还是以825万成交,但卖方已经多付了好几个月的利息了,一进一出之间,刚好摊平,一毛不剩。 

卖方原想以低价速战速决,没想到开价策略错误,结果开低走低收低。而买方呢?财大气粗又想捡便宜货,结果一点好处没捞到反而惹一肚子晦气,最后反而是不相干的第三者渔翁得利,完全是买、卖、中介三方始料所未及者! 

这个例子,笔者特别要强调的有两点: 

①中国人的买卖里,价格诚然重要,但“感觉”更是主导买卖交易过程顺畅与否的重要关键,这一点,在本书“中国人的感觉买卖”一文里有详细说明。 

②“价格”在消费心理中有其极微妙的意义,所谓“薄利多销”或“低价好卖”是有条件的——只有低价、规格化的大众商品才适用。除此之外,多数高总价、个性化的商品,有时候开价太低,往往产生反效果,所谓“便宜没好货”。甚至有些人还会逆向思考,开价这么低,一定还有更低价,你开低,我再杀低,一旦碰到性情较耿直的“对手”时,双方一扛上,就没完没了了!最后大家一起倒楣,谁也捞不到便宜,反而是不相干的第三或第中者把好处占去,多划不来。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附(六)
6??????? 饮鸠止渴式长期促销的迷思 

自由经济市场经常呈现一种非常残酷的生存竞争。 

景气好的时候,“钱四脚,人两脚”,钞票追着人跑;景气不好的时候,还是“钱四脚,人两脚”,但人却追着钞票跑,而且不管你使了多大劲儿,总是愈追远,最后发现,连最基本的“生存”都成了问题。 

看多了产业界起起落落的百态,笔者深深觉得,一个有真本领的人,不但景气好时能赚大钱,就算景气不好时,也能让钞票“长相左右”,关键就在于不同的市场生态上,如何因时、因地、因利而出招。 

最近几年来,台湾的房地产业陷入空前的低谷,跳票之声,此起彼落。 

由于房地产是所有产业的龙头,连带牵动其它行业,对经济大环境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所以我特别注意其后续的发展,以为因应之道。 

面对日益低落的买气,日前建设公司最流行的策略不外工地秀、大摸彩,来就送…… 

在欣欣向荣的,这种促销策略很容易奏效。但在景气低边时,买力趋弱,买主变少,于是有些建设公司展开强力动作试图自救,银子大把大把地砸,但依然门前冷落车马稀。由于促销的工地太多了,供与求不平衡,因为买主少,选择空间加大,迫使建商不断压低价格,最后的结果,经常卖闰户赔一户。 

慢慢地,消费者的胃口被养大了,光低价位、小赠品动不了“凡心”,于是价格不断向下调整,赠品不断向上调升,最后变成这种种局面: 

买房子,送空调! 

买房子,送摩托车! 

买房子,送十所管理费! 

买房子,送…… 

一旦停止赠品,消费者立刻止步,建商迫不得已,只好游戏不断地玩下去,但很少人会注意到,这种“饮鸠止渴”式的行销,已经产生了一些盲点: 

①羊毛最终一定来自羊本身,赠品游戏玩久了,消费者不会认同业主真的送赠品、打折扣,而会认为是业主加价促销,而所谓赠品,也是自己掏腰包换来的,何赠之有? 

②卖闻这么久,还在促销,消费者会认为一定是产品有“问题”才会卖不掉。 

③卖愈久的产品,卖相会愈差,无形中拉大议价空间,客户一钉起价,通常 “一刀见骨”。 

④促销期拖愈久,“原价”会成“头”,“成交价”则必然不断向下探“底”。对行销人员而言,不但少了销售利基,而且严重打击士气。 

促销策略原带有激励作用,没想到时间一长,造成这么多意想不到的反效果,商家们不深思乎! 

请看下面的例子: 

例:最近有家建设公司大力促销一大批预售余屋,砸下不少广告费后,效果依然不佳,于是委包给一家代销公司,期限3个月。 

为了制造、拉抬人气,代销公司投入数十万广告费,四处大声嚷嚷: 

“现在只付5%订金,就送价值5万的中央空调一组以及市价1万元的摩托车一辆。” 

肥饵放下去了,但由于景气实在太差,客人不愿上钩,成交金额还不够付广告及促销费。3个月期限转眼到了,眼看投入的资金血本无归,代销公司又央求续约1个月。 



这一次,不敢再砸钱了,只有消极性地联络“老客户”再回头看看,但5%订金送赠品的促销动作继续维持。 

这种换汤不换药的做法,自然引不起客户兴趣,1个月期限又到了,代销公司也只有打包黯然走人! 

旧人不去,新人不来,建设公司立刻上另一家代销公司。 

新公司萧归曹随,又砸了大笔广告费,也宣称只需先付5%订金,但赠品却——“汽车一辆!” 

景气不好的时候,就是没客人,广告打得再大,还是只有“小猫两三只”而已,太丰富的赠品,只会造成下一次接手公司的促销策略限制。 

合约期满,效果当然不理想,最后自然又是“走路”一途。广告费花了不少,工地名气也大增,但一般消费者的印象却是: 

“这个工地我知道,从去年卖到今年,一直卖不掉!” 

最后,工地又回到建设公司手上自己销售。问题是,前面的“促销活动”那么久,赠品那么优厚,建设公司能不如法泡制吗?然而,过去十个月的经验既然不灵,焉能保证自己销售的效果?这可真是个烫手山芋啊! 

其实,所谓促销,就像强心针一样,是帖猛药,而猛药如果长期服用,药也不会猛了!这一十,很值得商家们深思!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附(七)
7??????? 谈判要对症下药 

先讲个故事: 

甲乙两人一起登山,在一片树林中,忽然发现不远处有一只大熊正大摇大摆的对着他们两人冲过来。 

乙一看立刻惊惶大叫: 

“哇!不得了!那边有只大熊冲过来了,这下我们死定了!你看我们该怎么办?” 

回头看甲,正一言不发的快速脱下登山鞋,并从背包里拿出短跑鞋准备换上,乙很纳闷的问道: 

“大熊都快到眼前了,不换什么鞋子?你以为你跑得掉吗?” 

甲很冷静地回答: 

“我知道我跑不过熊,但只要能跑得过你就行了!” 

这话听起业似乎很不讲道义,甚至可以说很残忍,但却是一针见血之论。能认清大环境,掌握大方向,从对自己最有利的角度切入,才是战场上的保命之道。 

商战中亦拖复如此! 

许多行销很喜欢在买卖过程中,特别强调产品的优点,东拉西扯了老半天,讲的“嘴角生波”,仔细检讨起来,只有这么一句话: 

“我所卖的产品很好。” 

产品好,是行销的一大重要利基,问题是买方需要吗?适用吗?而这点经常被很多行销所忽略! 

向亚马逊丛林的酋长推销奔驰车,铁定吃闭门羹。 

送一部“大英百科全书”给个文盲,他很可能请你直接扔垃圾箱里!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不需要,也不喜欢,就这个观点来看,东西的价值是因为需要而产生的。 

同样的道理,再好的产品,如果买方不喜欢,不适用,你再怎么说都是枉然。反过来说,如果能确实的了解买方的需要,找出真正适合他的产品,只要稍微促销一下,应该很快就能成交。 

就这个观点来看,在买卖谈判时,理应先设法知彼,再对症下药才是比较稳妥的做法。 

近一两年来,笔者经常受邀演讲,但很少人知道,我去上课去听别人演讲比自己讲的还多。原因很简单,世界上的学问太大太大了,我需要常去吸收别人的经验以充实自己,所谓“台上三分钟,台下三年功。” 

就以演讲来说,从自己讲和听别人讲的经验里,我觉得一场好演讲最少应具备下列3个 条件: 

①既是演讲就是讲给别人听的,理应听众优先。换言之,应该是听众想听什么,就讲什么,而不是我说什么,听众就得听什么。 

②当听众不喜欢,或没办法吸收的时候,应适时调整表达方式或内容,以引起听众的共鸣与互动。 

③以实务或实例搭配讲解,更能让听众明白你的理论,收到最好的效果。 

然而,我常在一些演讲场合上看到,台上口沫横飞,台下却呼呼大睡,听与讲双方像两条互不搭轧的平行线,永远没有交集!这个的演讲,对双方而言,又有什么意义? 


从一较大的角度来看,演讲也是一种销售行为,一个成功的销售,不是光介绍产品而已,而是要让人家接受才算成功。就商业的布点来看,能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的产品,才是真正的好产品,才是真正成功的销售。高明的行销,绝没有所谓曲高和寡这回事。 

所以,笔者认为,买卖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是针对客户需求做行销,而行销时的谈判则必须针对人性的心理的微妙处下手才行。 

相对于一般日常消费而言,不论大小,所有房地产的买卖都是大金额的谈判。 

在大金额的谈判里,牵的范围就广了,除了专业技术之外,经济实力、面子问题,心理感受……都是主导谈判成功与否的重要原因。 

比如说,中国人有个特殊的消费心理: 

“大爷有钱不怕买不到好东西!” 

“有钱的人就是大爷,不必花钱还受气!” 

这些微妙的消费心理,有时往往是主导谈判的重要关键,只要稍有疏忽,就会让行销者败得莫名其妙。 

看看下面的例子: 

例:有一次,一位专做买断的投资客想参观一栋价值1250万的中古屋。 

电话联络时,投资客就先表明买房子的用途,并声明: 

“能让价才去看,否则大家省省事。” 

由于业主急于求现,行销便宣称价钱好商量,但一切都得等到看这谈,否则不就白搭了吗?由于言之有理,于是两人约好现场见。 

到了现场,投资客仔细看过房子,拿起计算机东按西敲了老半天,开了一个比行销预计要低很多的价格: 

“875万!” 

由于价格实在差太多,而这种高价屋又不是很容易找到买主,有价总比没价好,行销心理虽然不满,也只有勉力应战,然而拉价拉了半天,投资客丝毫不为所动,只是累描淡写的表示: 

“我买房子是为了赚钱,不是要住,没有利润就不值得买,我之所以开这样的价格自有我的打算,我是不可能干赔钱买卖的!” 

双方厮杀了老半天,最后投资客勉强加价万。行销眼见自己磨了半天嘴皮,对方还这么不近人情,而价格离屋主的委托价又有这么一大段距离,心里越想越不是味道,于是言语中就逐渐出现了一些情绪性的字眼: 

“哪有人这样出价的!” 

“钱哪有那么好赚!” 

“投资客都是吸血鬼!” 

“非要把别人杀到见骨才肯罢休!” 

…… 

事实上,如果换个角度来看,投资客的辛酸与风险,恐怕不是一般人所能体会的。尤其行情不好的时候,钱砸下去,不见得稳赚,只要一次不慎,往往血本无归! 

不过,这位投资客久经阵仗,心里虽不舒服,但并未发作,还是很平静的对行销说: 

“做房地产投资有极大的成本限制与风险压力,我也不便多说,至于能不能卖,请你们自己决定好了!” 

说完,不再理会行销就自顾自的走了。 

行销无奈!只好回头找业主“议价”。 

这期间他也数度联络投资客,希望能加价,但投资客依然表示,受制于成本与风险,没有加价空间,行销眼见自己成了夹心饼干,两面不讨好,忍不住又有意无意的埋怨…… 

最后,投资客终于按捺不住了! 

“要卖不卖随便你!钱的确没那么好赚,我把它买下来,是赚是赔还不知道,但我会对自己负全责,你少跟我来什么杀到骨头、吸血鬼……这一套!” 

说完,怒冲冲地挂断电话。 

行销眼看买方还是不加价,只好再回头找业主杀但他,费了好大力气,终于把买方要求的价格议下来了! 

东算西算,就算这么低的价格成效,但佣金也有20多万,想着想着,心里暗喜,很快就拨电话找投资客。 

奇怪的是,以前一下子就可以找到的人,现在反而神龙见首不见尾,电话那端每次都说人不在,留话也不见回,十几天过去后,终于不一次“活逮”了,行销一肚子怒气立刻发作: 

“喂!我报你案子发财哪!你怎么老是不回电!耍什么大牌嘛!” 

没想到投资客不但不领情,反而很粗声粗气地说: 

“大爷我现在不想买了!老子有钱,不需要靠你的案子赚钱,你自己留着用吧!以后请你不要再打电话来了!” 

行销被对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