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朱明画卷(VIP完结) >

第118章

朱明画卷(VIP完结)-第118章

小说: 朱明画卷(VIP完结)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啊——”伴随一声凄厉的惨叫,李婉儿已被掌掴一米之外。
在场诸人却未惊讶于马三宝的骤然出手,全震惊于李婉儿道出的辛秘,目光难掩惊惶的投向仪华。
仪华亦是震惊不已,蓦然想起她之所以成为燕王妃的种种,一下子所有的疑惑不解之处,瞬间一明。
大惊之下,未去注意他人看来的目光,只定定地望着朱棣,眼神复杂。
朱棣本就性子暴躁,只是经过这些年的沉淀,他更擅于掩饰本性,此刻却让李婉儿一句话断了紧绷的那根弦;转眼间,一张略显冷峻的脸孔。已是涨了一脸的怒火,杀气腾腾的死盯着李婉儿。
却不及发作,只见一直没说过话的吕嬷嬷,霍然奔至朱棣面前重重跪下,死命磕头道:“王爷饶命……王爷饶命……次妃她关着的最后一年里,已经神志不清了,常常说些不着边际的话,这次也是她的胡言乱语,还请王爷饶命。”
任吕嬷嬷如何的声泪俱下,朱棣依旧无动于衷。
见状,吕嬷嬷忙又对仪华磕头,哀求道:“王妃您最善良,求求您大发慈悲,为次妃求情,她没有害死过冯氏,一切都是她胡言乱语,当不得真呀,王妃……”
犹言未完,李婉儿却从一掌中回过神,见她的乳娘吕嬷嬷正低三下四的求仪华,朱棣看她的目光也冰冷异常,她忽然如受惊的怯弱之人,一边痴呆的缩着脖子摇着头,一边害怕的向后挪着身子,手猛地触及一只冰冷尖锐的利器,却是她被打落的银簪。
这一触及,李婉儿神色一凛,下一瞬紧攥住银簪,拼尽全身最后一丝力气,乍然起身,大喊一声:“贱人,你这个淫妇,没有你,王爷一定会听我解释的!”说时,一脸狂笑的向仪华扑去。
这时,只听吕嬷嬷大叫一声“小姐,不要”,随即就见银簪狠狠插入吕嬷嬷的胸口,李婉儿呆滞住,吕嬷嬷却虚弱的痛声哀哭道:“小姐,不可做傻事,您不为自己想,也要为老爷他们——”
不等吕嬷嬷说完,朱棣怒发冲冠,一手甩开重伤的吕嬷嬷,一脚狠狠端上李婉儿:“毒妇,再饶你不得!”
话音未尽,却听“砰”地一声响,原是再次被踹开几来之外的李婉儿,头撞上了殿柱,鲜红的血浆从额头大片大片的流出,模糊了一张干瘦枯黄的脸颊,也模糊了一双魔怔的眼。
“啊!”目睹这般骇人场景,一殿众人除了朱棣、仪华、马三宝以外,皆捂住尖叫。
尖锐的叫声中,浑身溅血的李婉儿竟慢慢撑着坐起,看着殿柱,凝睁望向朱棣。眸上沾了太多的血,许是模糊了,她抹了一把眼睛,露出了一双眼神清明眸子,一字一字吃力的问道:“王爷既然要拿臣妾的命讨好徐氏,那为什么十三年前在凤阳,您要给臣妾希望……咳咳,留下玉佩,以至让……”
一句话说得断断续续,朱棣不耐烦的皱起眉。马三宝跟在朱棣身边时日尚短,却最会察言观色,忙躬身禀道:“王爷,可让小的唤人处置了?”
闻言,朱棣却转头看仪华,见仪华喜怒难辨的望着李婉儿,神情怔然,心里闪过一丝烦躁,当即允了马三宝的话。
李婉儿见着心里急切,死命保住意识的清醒,问道:“……看着臣妾为您生了个女儿,您告诉臣妾……为什么,为什么十三年前在凤阳救了出游的臣妾后,还留下……”
朱棣一直留心仪华的目光,心下也越发烦躁,李婉儿却不歇的追问,心中那股子火气自然发在了李婉儿身上,睨向李婉儿,冷冷打断道:“一个本王根本不想要的女儿,本王何需看在这上面!当年若不是王妃替你母女求情,本王早将你二人送走,何有今日之事?”说着,似困扰的皱起眉,片刻方迟疑道:“…十三年前,本王却救过一对官家女眷,当时留下一方玉佩,是让这对母女向凤阳官府求助。”话锋一转,目光陡显一缕寒芒,绝情道: “若早知道救得是你,本王当时绝不插手!”
刚说完,正有马三宝带了侍卫来,朱棣肃声下命道:“来人,将她们带下去。”
四名侍卫抱拳,未及恭声领命,李婉儿忽然大笑,笑声凄厉而绝望,好似含了无限的恨意,又好似带着数不尽的悲凉,只是仰头狂笑。数声之后,从怀里掏出一方羊脂白玉,目光痴迷的看了它一眼,强撑着最后一丝力气,狠狠地将它摔在地上,全身发颤的哭喊:“朱棣,你毁了我一生!”
最后的尾音消落,李婉儿如风中柳絮,无力地倒在了冰冷地板上,带着无穷无尽的恨意,永远的闭上了眼睛。
人死了,半晌后,一殿的人才回过神,从李婉儿强烈的恨意、悲戚的绝望里醒来。
仪华低下头,看着脚下极小的一块羊脂玉碎片,心中不明地涌起一片凄凉,说不出什么感觉,只觉心里难受着,虽不明显,却一点一点的传来痛感。
然而,郎心似铁,一个男人的心是可以狠到极致。一如此刻的朱棣。
他淡漠的看了一眼李婉儿的尸首,即收回目光看向仪华,见她神色似有不对,不觉略皱了皱眉,向马三宝使了个眼色。
马三宝会意,忙催促侍卫带走李婉儿主仆的尸首。
知道李婉儿的尸首从身旁抬过,仪华侧目一看,不见李婉儿一身狼藉的血液,只有李婉儿眼角那一滴并不明显的泪痕,深深地刺入仪华的眼睛。
仪华的神色一分不差的落入朱棣目中,他看着油生一丝空落之感,却犹不知该说些什么,良久之后,只道:“也来了多时,我们回去吧。”说罢,示意阿秋扶上仪华,随他一起走。
一行人走至门栏前,怔然了多时的张月茹,倏然一醒,当下原地跪首,一双泪眼怯生生的望着朱棣,嫣红的唇瓣轻咬了一下,像是下了很大的决心,方哽咽着开口:“婢妾知罪,不该与李姐姐……李氏走进……自甘愿受王爷和王妃的责罚,绝不敢有半分怨言。但求王爷、王爷明察,婢妾真没有下毒害吴氏母子……婢妾不能给父兄的名誉抹黑,恳请王爷、王妃明察!”
一番话终,张月茹深深地磕下头。
(很抱歉;2天没更新了。实在是有意外,确实患了什么毛囊炎,明天那一章更新仪华对猪蹄啥米的话。张月茹戏份不多,一下下就闪过。明日8点更新)

第221章 无妃(四)

仪华与朱棣面面相觑,神色间皆略有意外,仿佛是将张月茹忘了一般。
片刻,朱棣脸色一沉,低眸向张月茹看去,凝眉未语,却不知在想什么。
仪华亦皱眉,她不喜张月茹那句“不能给父兄名誉抹黑”,却也知这样说无可厚非。遂也舒展眉心,眸光从朱棣沉着的面上浅浅划过,沉吟道:“张氏的确没有对吴氏母子下毒手。据臣妾所知,吴氏会早产,是因为用了李氏浸泡过药水的布匹,后来吴氏平安生子,李氏连夜又下毒毒害吴氏母子,并嫁祸给张氏。却没想到刚事成,就被朱少将人赃并获抓起。”
张月茹闻言愕然,抬起头,目光复杂的望着仪华。
仪华却不看张月茹,而是颔首垂眸,隐有置身事外之感。
朱棣也微微一愕,随即眼合浅笑地看了看仪华,复又冷着脸道:“吴氏母子小产你虽不知情,却因你与李氏密切来往而起。后来吴氏母子中毒,你是受了李氏的嵌骗,以为李氏下毒只是针对吴氏,所以也冷眼旁观。”说着不觉无声冷笑了一下,道:“这两件事却也与你无关,又样样与你有关,且是由你引起。如此,你可还觉得冤?”
听罢,张月茹惊愕的说不出话来,跪在一旁的汪嬷嬷已是惊厥不醒。
仪华轻轻抬眸,目光从昏厥的汪嬷嬷转到花容失色的张月茹,心下不由一片怅然。又凝眸而望,天将向晚,风刮得愈发急了,院中老树的干枯残枝在风中抽打着,挥下枝上积雪簌簌撒落,落在了雪地上,落在了血渍上,也掩盖了李婉儿最后的一丝痕迹。
仪华长长地吁了一口气,带着不知名的叹息。
是叹息,只是不知是为了谁?是曾经的那位燕王妃,或是李婉儿,又或是张月茹……还是她自己……
然,不论是她们中的哪一个,将生命耗在这深深地庭院中,终归不值!
轻晃首,挥去脑中杂思,仪华向朱棣告了一声“外面等侯”,即跨过朽色斑斑的门槛,走出了官殿。
立在殿外的丹墀上,外面风声呼呼,朱棣的声音略低,也听不大清他们说些什么,只依稀听到朱棣冷透的声音说了一句“为了你父兄…这些你也该受了”的话,便听见身后响起了熟悉而沉稳的脚步声。
仪华回转身,下一刻看见阔步走向她的朱棣,与跪伏在殿门口绝望哭泣的张月茹。
朱棣几步行至仪华跟前,见她目光落在他身后,下意识脚步微移,挡住她的目光道:“天快黑了,回去吧。”说完,自然而然拾起仪华的素手,见仪华顺从的由他牵着,不禁勾了勾唇,携着她离开冷宫。
临近年关,天越来越冷了,春夏秋三季总是热热闹闹的太液池,此刻却不见人烟,四下里真是寂静极了,脚落在雪地上发出的“嘎吱”的轻声细响,竟也能听见。仪华环顾四周,又回头瞥了一眼远远跟在后面的阿秋他们,驻足抬头道:“前方有座六角亭子,王爷可愿与臣妾入亭台赏梅?”
朱棣望向不远处两层楼高的亭子,想着时辰已是不早,本不愿同意,却念及这是仪华少有的要求,就点头同意。
长长的裙摆一路逶迤过十三阶石台,甫一登入六角亭子里,刮面刺骨的寒风从北面一齐直袭而来,绻起一停碎雪屑漫空飞舞。
“亭子上风大,还是下去。”朱棣皱眉,一把拦过仪华的腰,将她带入怀里,以宽厚的背脊挡住北面袭来的风雪,方放开仪华,语带训斥:“你体寒,不能受凉。尤其是这才生了明儿不久,身体还虚着,更不能受冻。”说是眼底却是深深的关切。
仪华避开眼,走到北面的亭子口,任清冷的空气呼呼吹拂着,带起衣袂飞扬。
朱棣浓眉深锁,走上前,正要拉仪华避开风口,却见她望着停下一株红梅,忽而开口道:“大半年来,王爷为臣妾所作的一切,换做这世间任何一个女子,必将受宠若惊…臣妾亦然。在燕山的最后一个月里,看着还孱弱的明儿,臣妾就想也许是自己太执拗了,不该凭借王爷的宽厚任性而为,与这世间的女子一样,好好珍惜眼前。可是——”
朱棣扬眉,一瞬不失的凝视着仪华,眼中含着浓浓的喜色。
却冷不防仪华猛然回身,目光清冷的望向他,一宇一句的清清楚楚道:“经过今日,臣妾发现自己还是无法接受,无法违心接受。”一句话说完,仪华歇下话来,只是注视着朱棣的脸上。
朱棣的脸上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神情,仿佛是有些意外,又仿佛早已知道。
这一看,仪华有些马不实在,心正有些忐忑间,恍惚瞥见朱棣眸光亮了亮,嘴角似噙着一丝笑意,却至再细看之时,只见他习惯性的微垂嘴角,不动声色道:“有什么话回去再说,这里风大。”
见朱棣又是这样左顾而言他,仪华深深地吸了一口凛冽的冷空气,缓缓道:“从臣妾入府至今,亲眼目睹了陈氏、王氏、李氏她们一个个落得凄凉境地。
臣妾知道这件事不能怪王爷,但是臣妾不得不由彼及己身。”
朱棣没想到仪华这样想,皱起眉头道,“你和她们不一样。”
“她们的存在,以及发生过的一切……”仪华走到朱棣身侧,忽视过他的话,道:“让臣妾意识到,半年多前对王爷说过的话,并不是刻意而为,而是意识到夫妻乃至一个婚姻,只是有两个人,多一个,它就太挤了。”
说完,仪华也不去看朱棣的神色,即刻福身一句“臣妾先行告辞”,立时下阶离开。
她走得极快,稍时之间,已下得凉亭;恐朱棣追下来,她回头首望去,见朱棣依旧站在亭中,心里忽生一抹失落,旋即却又是一松——也许这一次后,他真的将彻底放开她了……
收回目光,一眼就望见太液池入口的园子里一片张灯结彩的红,想起还等着她的儿女,嘴角往上一扬:明天就是新年了。
(晚了一个小时,现在写明天的,明天不会晚,明天将完全将这些日的剧情发展,告一段落。这章微啰嗦了一些,但明一章感情、什么事情、大多会交代。)

第222章 无妃(五)

每逢新年正旦,藩地官员都要在承运殿朝贺,然后晚间由藩王大宴属官;与此之时,各受封命妇也要给王妃拜年,并获得与王妃共宴的殊荣。这一年也不例外,犹是更甚,仿佛所有人都还沉浸在朱棣大获全胜的传奇中,只见燕王府上下都昭示着一种极致的煊赫与繁华。
而李婉儿的死讯,在此般的喜庆里,只能是石沉大海,再无人提及。
相较于李婉儿身后凄凉葬于乱岗的结局,也许同为次妃的张月茹好上了许多。在正月十五大年之后,张月茹带着汪嬷嬷与一名婢女,以静养的由原被送去了尼姑庵,彻底地离开了燕王府,却也彻底地断了她一生。
于同一日,吴氏之子终不治身亡,吴氏获救晋封为夫人。
如是,洪武二十四年就这样到来了。
这年初,阖府众人许是因亲眼目睹了府中二位次妃的下场,以及仪华生下郡主的风光场面,都或多或少的意识到了什么,对仪华及身边之人越发恭敬讨好。就连王蓉儿也在正月后的一日晨安,主动交还掌府之权。
仪华推诿几句,便欣然接受,并命王蓉儿与郭软玉从旁协助。
郭软玉在吴氏晋为夫人之日,也为做了三郡主养母一由,终是得偿所愿封为次妃。这样一来,单是有身为次妃的郭软玉协理府务已够,没想到竟还委任了她,却让王蓉儿喜出望外。
那时,王蓉儿闻言就忙行礼,道:“臣妾一定尽心竭力,不辜负王妃的者看重。”
仪华但笑不语,只吩咐阿秋亲自扶起了王蓉儿。
接下来的日子里,仪华重新接手了府务,因有李、郭二人协理,将细碎的事一一处理好,只个别大事交予她定夺,日子倒也过得惬意,每日里总留有许多空闲。
人闲暇时光一多,常生倦怠之心,易懒惰。
于是,仪华未免空闲过多,整日无精打采的,就慢慢将生疏的琴技与技艺不精的棋练了起来,或给明儿弹琴听、或与炽儿对弈。又想着熙儿好动,不喜经纶史诗,隔三差五就有先生找了她,而燧儿就是熙儿的小尾巴,有一样学一样;仪华为此生生苦恼了好几日后,偶发现熙儿能老实坐着听讲兵书策略、历朝历代的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