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跨海来到清朝 >

第4章

跨海来到清朝-第4章

小说: 跨海来到清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书生使了个眼色,向茶馆外走去。 之前批评苏菁的那位老者,虽有心与书生辩论,却被茶馆内其它人给拖住了脚步,只得作罢。
"在下庄亨阳,这位小公子年纪轻轻,却有此不凡见识,真是令人佩服。"
苏菁面上闪过一抹红晕,虽然急忙掩饰,但黄英涛却眼尖的抓到,暗自一笑。
"小弟苏青,只是些许浅见而已。 庄先生如此赞誉,真是不敢当。"
"其实两位所言皆金玉良言。 只叹现今朝廷上众要员,皆自恃为圣人弟子,低看了才技交流和通商的重要性,真是令人无奈。"黄英涛感叹。
"没错! 其实在下出身于福建沿海一带。 自幼即见沿海的渔民们,都甘冒大险,远涉至南洋交易。 虽朝廷屡下禁令,却屡禁不止。 想我泱泱大国,海岸线漫长 ,若能开通海路通商,那将是多大的一笔税收啊!"
苏菁点头同意。"庄先生,您讲的比我说的精辟多了。真该上书给皇帝才是。"
黄英涛也说:"庄先生大才,自当将一身才学报效国家。"
只见原本高谈阔论,神采飞扬的庄亨阳,一下子就缩水三尺似的,整个人都没了精神。"实不相瞒,我是康熙三十七年的二甲进士,后派至山东莱州潍县任知县 。此次是任期已满,回京述职。因潍县也靠海,我将老家的造船工艺引进了潍县,没想到却有人看上了那船厂,仗着有朝中大员撑腰,硬是要将归属于朝廷的船厂据为己有。因我死命的抗拒,得罪了一些人。 进京至今,新的任令迟迟未下来。 我都已在京里待了近一年了。"
黄英涛和苏菁都大吃ㄧ惊,黄英涛更是脸色一暗。
"今日与庄兄一见如故,庄兄的见识与胆量实在令人佩服。兄弟与裕亲王略有交情,裕亲王年轻有为,思维新颖,想必会赏识庄兄之才! 若不嫌弃,可为庄兄引荐一二。"
庄亨阳大喜。 自打进京后,他也千方百计的,希望能求人引见于权贵。 不求能高升,只实在不想这样混迹于京里。 但毕竟出生寒门,当官期间又不贪污收贿,囊中羞涩,哪来的银两去贿络呢?一些王爷高官的府上,他连门上管家那关都过不去。
苏菁见状也为庄亨阳感到高兴。" 为了庆祝我们三人的相识,我请两位大哥去吃饭吧。"
黄英涛和庄亨阳相视一笑,具皆同意。
苏菁和黄英涛跟着庄亨阳,弯弯拐拐的走进了小巷内的一家小面馆。 只见面馆内并无设座位,桌子的高度比常见的略高,十数人都排排站着吃面。 只听到咻咻的吸面,喝汤的声音,竟是无人交谈。
"两位贤弟,你们可别看这小小面馆毫不起眼,这儿的面条特有劲道,而且汤头浓郁,美味无比。"
"哈哈~没想到庄兄一闽南人士,却喜吃面条啊!"黄英涛笑说。
庄亨阳搔头莞尔一笑,"说来也怪。我一生罕至北方,却不爱吃米饭,就爱吃面食。 在山东时少见面条,只能吃大米。 到了京师却餐餐都吃面了。"
"我也爱吃面呢!"苏菁说。
谈笑之间,小二已端上了三海碗的刀削面。 虽是海碗大小,只见白通通的面条上配上几根青菜,洒上些许青葱和红椒末,简单的配料却奇香扑鼻。
苏菁连忙先举起了碗,喝上一大口的汤,没想却烫着了舌头,又急忙的放下了碗。黄英涛赶紧的为他端过了杯清水,"瞧你,何必这么急呢?现在烫了舌,岂不是更不好品这美味?"
黄英涛怕他再烫着,取过了个小碗,将苏菁碗中的面条夹上了些到小碗中,再倒些汤到到小碗中,将小碗递给了苏菁。
"你先用这小碗的吧,这样吃比较不烫。"
苏菁不好意思的笑了。 这种受人呵护的感觉真好。 以前在家里是独生子女,出国留学期间又要一切自己来。 穿越后,虽有母亲和师傅照顾着,但这种被大哥哥保护关心的感觉真舒服。
黄英涛见苏菁捧着个小碗发楞,就在她额头上打了个响,"发啥呆啊?还不快吃?"
吃完了面,黄英涛和庄亨阳约好了为其引见裕亲王的时间之后,庄亨阳就先告辞离去。 苏菁因不急着回府,就和黄英涛在大街上闲逛。 进京后难得出府见识,又有个温柔的兄长相陪,苏菁感到惬意极了。 黄英涛的见识极广,说话又风趣幽默,走走谈谈,对苏菁的众多傻问题都能一一回复。
"小青子究竟是打哪个角落里绷出来的?怎么啥也不知道?看他这样外表强装镇静,双眼却咕溜溜的四处张望,还真有趣。"
苏菁穿越前毕竟也只是个学生少女,穿越后又从一五岁幼儿重新成长。 不论心思如何的慎密,女孩子爱血拼的天性还是掩盖不住的。 直到要分手回府前,她才惊觉黄大哥的双手已经提满了她的战利品了。
虽说是初次相识,苏菁觉得自己好喜欢这个新认上的兄长。 走在人潮拥挤的大街上,黄大哥总不忘将瘦小的她护得好好地,不让她遭人推挤。 抱着满满的收获,除了向白晋借的书之外,还有在街上胡乱买的小玩意儿,满心喜悦的回到了四贝勒府。

7、游戏

一转眼间,邬思道和苏菁都已经进府快两个月了。 听说四贝勒数日前已启程回京,随时都会抵京回府,苏菁也不敢再随便往外跑。 毕竟寄居他人府上,又听多了关于四贝勒的严谨冷肃,苏菁还是挺胆小的。
自那日上东堂结识了黄英涛和庄亨阳两位,她又连着几日都往外跑。 一方面是佯装向白神父学习洋文,好在日后能有个懂洋文的推托借口。 另一方面,则是和黄英涛见面。
短短时间内,两人感情好的像亲兄弟似的,无话不谈。 黄英涛带着她游遍了北京城的大街小巷,两人整日的满大街游荡。 这位黄大哥尤其热爱读书,对城内大大小小的书店,竟是暸若指掌一般,常常带着她去书店,一坐就是大半天的。
而苏菁刚认识黄英涛时的谨慎小心,故做正经地模样,也老早就抛到一边去。 整天就是磨着,赖着这位新认来的大哥。
比起对她严格要求的师傅来,大哥对她既宠溺又温柔,苏菁差点就要把心给在外头玩野了。
虽然师傅交代的课业挺重的,聪明的苏菁总还是能很快的完成。 不过是几天没出府,呆在院子里仰天俯地的都快闷坏了。
苏菁的脑筋开始动了起来,"做些玩具出来玩吧! 消磨消磨时间,也省得师傅整天就是傻坐在那。 美其名是看书,其实不过就是懒得动嘛。"
想到就行动是苏菁的好习惯。 她到后院柴房去找了些小块的木头,请长工代她削切打磨成约莫一指长的小长方条。 一共做了四十二块。 就在院子中的一张桌面上摆弄了起来。 她以三条横摆成一方形,再上一层则是纵三条再摆成一方形,如此纵横反复的叠放,在桌上叠成了十四层高的小塔。 摆好后的苏菁兴奋不已,就拉了琴儿和墨儿俩人来一起玩。 因四贝勒还没回府,东书房内的工作并不繁忙,因此两名丫环偶有闲暇时间,也早和小青子处的极好。
"小青子,这是什么啊?你今儿一大早就窝到柴房去忙,就是在整这个玩意儿啊?"墨儿略略含羞的望了苏菁一眼,开口问说。
琴儿顿了一下,挤了上前,抢先说:"小青子,你这拿来做筷子太粗太短,拿来做纸镇也太轻,究竟是拿来干啥的?"
苏菁对两女之间的暗斗一点都没有反应,她兴奋的解释:"这个叫叠叠乐! 我们一人轮一次,每次要抽一个长方木条出来。 只能用一只手,然后可以任意的叠到最上方。 不得抽取自上方数起的上三层,谁在抽取的时候,不小心让整个塔垮下,就输喽。 呵~呵~输的人,得让其它两人在面上画画儿。"
琴儿和墨儿对看了一眼,都觉得挺有趣的。 两人虽都对小青子有意,但其实也没有伤到自家姐妹的感情。 三人当下决定开始玩。
前几次,靠着上辈子的经验和纯熟的技术,自然都是苏菁取胜。 等到琴儿和墨儿稍微习惯了这种玩法之后,每局的时间开始延长。 摆在最上层的各异奇趣,每个人都想害得下一个轮到的人,更容易把塔给弄垮。 但当轮过一圈,又轮到自个儿的同时,又表现的无可奈何。
眼下这局正进行到最紧张的时候,已经叠到了二十层。 底下的九层,几乎每层都只剩一至两条木条。 墨儿正摒住呼吸,小心翼翼的,单用食指,慢慢的戳着一条第八层的木条。 用着最微弱的力道,一下一下的戳着。 这时的琴儿在一旁,也是紧张兮兮的。 因为要是墨儿成功了,那下一个轮到的她可就惨了!
就在墨儿成功的把那木条戳的掉出了塔外,嫣然一笑,修长的双指拾起了木条,正要摆放到最上层,苏菁忽然说:"琴儿,我说个笑话给你听哦~有一天,一家失火了,阿玛额娘都逃出来了,只剩下一个儿子还在里面。额娘很紧张的在屋外大喊:〃我的儿啊……你在干麻……都失火了还不出来……〃儿子回答 :〃我在穿袍子啊……〃额娘又说,〃都失火了还穿什么袍子……〃过了半刻钟,儿子还没出来……额娘又紧张的喊,〃儿子阿,你到底在干什么?快出来~ 都失火了,还待在里面……〃儿子说,〃我在脱袍子阿……
早在苏菁开口时,墨儿就不由自主的听了起来。 待听到了脱袍子,不由得噗吃一声笑了出来。 而原本可以轻松的,稳稳摆上去的木条,也碰到了塔顶,哗啦的一声,二十层整个垮了下来。 跟着垮下来的是墨儿的脸。 原本听到苏菁说笑话时就在偷笑的琴儿,一见到塔垮了,更是笑得开心灿烂。
没多久,除了苏菁,两人的面上都被画满了花花草草,整一个猫儿脸的。 当然就开始娇哼抗议……
"小青子,你怎么老是耍诈呢?瞧你的脸,还是那么白白净净的,都是我和琴儿在输,这样不公平!"墨儿抗议。
琴儿忙点头附议,圆圆的大眼瞪向苏菁!
不愧是四贝勒府上精挑细选出来的,琴儿和墨儿都可以说是美人儿。 琴儿双眼又大又圆,脸颊也是圆鼓鼓的娃娃脸,看起来就是个可爱的福娃娃。 墨儿清雅得多了,身材也略为高挑一些,虽然眼睛不如琴儿来的有神,但挺鼻小嘴的,也很诱人。
"哈哈! 兵不厌诈! 妳们俩玩不过我,自然得认输了。"
周围早已围了好几个人,都看着挺有趣的。 有的人支持琴儿墨儿的说法,认为小青子太过奸滑,当然这里面有爱慕佳人,想为佳人出口气的。 也有一些是赞成小青子说的,玩游戏当然就得花招百出,努力赢得胜利喽。
众人玩笑打闹之间,有更多的人轮流加入叠叠乐。 直玩到天黑时分,该用晚餐的时间到了,才依依不舍的各自散开。 离去前,还都不忘反复提醒小青子,改明儿个,可一定要再拿出来邀大伙儿玩。

8、番外一 师徒

头一次听到原来康熙皇竟有数十名子女时,苏菁简直不敢相信了。 这不能称之为种马,应该称为种猪吧。 原来中国人多势众,是自古就由皇帝领头鼓励多育,难怪到了现代已经人满为患,要开始限制呢。 苏菁不知道的是,这样的多产皇帝,在清代历史上都是少见的了。
"师父,我觉得,当今皇上肯定是明君!"苏菁东张西望的,鬼鬼祟祟的确定四周无其他人后,向邬思道发表她的看法。
"呵呵~哦?小青子也能分得出明君昏君吗?怎样才能算的上明君呢?" 邬思道很好奇的反问。 当今圣上乃千古一帝,这还需要小青子这样慎重其事的强调吗?
"是这样的,师父,周文王肯定是明君吧?他讨伐殷商,建立周朝,安抚百姓,休养生息。" 苏菁自信满满的,她要从头说起。
"说得好! 还有呢?"
"师父,唐太宗是明君吧?您昨儿个刚跟我说起了贞观之治。 听说四方都称唐太宗为天可汗,四方来朝,那肯定是明君吧?"
"没错! 唐太宗开创了历史上的“贞观之治”,历时多年,唐太宗主动消灭各地割据势力,虚心纳谏、在国内厉行节约、使百姓休养生息,终于使得天下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对小青子的学以致用,邬思道是很开心的。 不久前的小青子,连古代有哪几个朝代都迷糊着呢。
"那么,后来开创了开元盛世的唐玄宗,也是明君喽?"苏菁的尾巴都快翘起来了!
"嗯~开元初期的唐玄宗,知人善任,赏罚分明,办事干练果断,不失为一明君。 小青子,你这阵子学史没白费啊。"
"明太祖朱元璋呢?算明君吗?"
"明太祖为人好疑,照理说算不上明君。 但他推翻蒙元□,安定了□后的凋零民生,总算是为民造福的好皇帝。" 邬思道越答越胡涂,怎么会从当今圣上讲到明太祖呢?
"是啊! 所以我说当今皇上是明君!"苏菁终于又绕回了对话一开始的主题。
"小青子啊,我怎么听不明白呢?你为什么说皇上是明君?又为什么列举了刚刚那些皇帝来比啊?"邬思道感觉头胀脑疼。 明明他写过的字比小青子读过的书还来的多。 虽然这是在他不知道小青子上辈子经历的情况下的认知,但堂堂邬思道还是读过万卷书的。 可是他怎么就是听不懂小青子的话呢。
"师父,我一直说您算学不行,您还不信呢。 咱们来算算哦,周文王不是说有一百个儿子吗?接下来,唐太宗生了十二个儿子,二十一个女儿。 唐玄宗更是青出于蓝,有三十个儿子,二十九个女儿。 您刚不是说明太祖稍差些吗?所以他的孩子也少些,二十六个儿子,十八个女儿。 当今皇上至今已有十八个儿子,十九个女儿,更别说他还在继续努力当中。 可见得~~凡是明君,孩子也生的多!"
邬思道无语。
小青子奸笑,首次成功见到师父变脸。

9、回府

苏菁已经越来越习惯于四贝勒府的生活了。 虽然她日常接触的除了师傅和性音大师之外,也就局限于书房院子内的这些人。 但师傅和性音大师两位,都是曾经长年游走天下的人,见闻之广实让苏菁佩服。 随着一次一次的谈天中,苏菁对这位皇帝的四子感到了十分的好奇。
府内的人每每提到这位主子,都是掩不住的心惊胆跳。
墨儿曾经偷偷的警告过苏菁:"四爷性子冷,眼里揉不得一粒砂子。 能在院子里伺候是咱们的福气,但平时接触四爷的机会也多了,做起事来更是要小心再小心。 所有的举止行为都得谨慎的做,所有说出口的话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