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大清风水师1:皇陵墓葬+大清风水师2:帝国龙脉 >

第37章

大清风水师1:皇陵墓葬+大清风水师2:帝国龙脉-第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气自动被屏蔽在外。

“八煞黄泉”是风水上的一种术语,又称“八路黄泉”。讲究庚丁坤上是黄泉,乙丙须防巽水见,甲癸向中休见艮,辛壬水路怕当乾。风水之煞,有来龙八煞、座山八煞、克向八煞、水口八煞、择日八煞、砂峰八煞、凹风八煞、水法八煞、地支八煞等,风水一道,玄之又玄,也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的,暂不多言。

皇太极按魏宝山的意思,把营盘扎成了箭头形,一方面呈冲锋之阵势,一方面也方便魏宝山行事。不过就算是这样,这也比屋宅的面积大了上百倍。魏宝山不得不把范围扩展到了两侧五百米左右的山冈之上。

“坎龙坤兔震山猴,巽鸡乾马兑蛇头,艮虎离猪为曜煞,墓宅逢之立便休。”魏宝山心里默念着口诀,按着营盘所扎方位,营盘在坎位,而煞位即在辰方,一边走,一边校对着方向,这十余人总算是摸上了山冈。

魏宝山伸头看了看营盘中心故意点起的火堆,站在山冈上撑开八卦金刚伞看了看方位,确认无疑后,挥手叫过这十个人,让他们分两组,赶紧挖土,一个坑深八尺,一个坑深六尺,坑口二尺三左右。如果挖坑时挖到蚁窝、鼠洞、树根,哪怕是大块的石头,都要把坑填平,然后平地后移三尺,重新再挖。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山冈上别的不多,石头,大树有的是,免不了挖出些石块或是树根来。这十几个人忙活到大半夜,差不多挖了二十几个坑,最后总算是找对地方,一挖到底,顺利挖成了。

魏宝山看了看,赶紧让这些人把事先准备好的马血、猪血全都灌进了这两个坑,直到血不再往下渗了。这才把削成尖的两根胳膊粗细的树干扎进了坑里,高出地面一尺后,用土给埋了。

看了看时间,刚好亥时三刻,赶紧悄悄地又返回了营地。

正中央的大帐已经腾出来了,杜拉尔·果果一直在等着魏宝山的消息,见魏宝山回来了,赶紧准备做法。

大帐内只留下一盏灯,帐内昏黄。一张桌子上摆满了祭祀用的牲畜,带着一股浓浓的血腥气。

杜拉尔·果果抽出一捆香,点燃后拜了拜,然后插在了面前的香炉上。又端起酒碗,用右手的无名指蘸了蘸,轻轻地朝着空中弹了一下,重复了三次后,伸手抄起那面萨满鼓,抡起鼓鞭重重地敲了一下。

鼓声低沉有力,节奏由缓变急,杜拉尔·果果边敲边跳,跳着跳着,口中又念起了奇怪的咒语。

魏宝山和马伯通站在营帐之外,守着帐门,不让闲人打扰,心里除了紧张就是担心。杜拉尔·果果前几天伤得实在是太重了,已经伤到了命魂,虽说行动如常了,可是魂魄受损,根本不是一天两天能恢复过来的。当初给她看病的大萨满再三叮嘱过,三个月内,一定要留神注意,尽量不要施术,以免舍文反噬。虽说有那枚戒指可以护住她的命魂,但是这种事,说白了,谁心里也没有底。

两个人心里正想着事儿的工夫,突然感觉四周静了下来,很快就开始白气绰绰,下起雾来。刚开始还不怎么明显,很快,空中就像飞起了一团团棉絮一般,雾下得越来越大了。

帐内的铜铃声和着鼓声仍然响个不停,看了看时间,魏宝山和马伯通点了点头,看来杜拉尔·果果成功了!

趁着大雾掩护,皇太极命大军迅速开拔,绕过蓟州,直接南下,直奔京畿富县玉田而去。

因为气场被魏宝山做了手脚,所以这场大雾直到天明仍没有散去,影影绰绰地只能看出前面不足二百米。

天刚亮,袁崇焕就爬上了城楼,一见满天的大雾,皱了皱眉,凝神观瞧,见对面营帐影影绰绰似乎还有火光,心想:老天爷还是有眼啊,这场大雾下得太好了!如今跟着自己先一步到来的只有九千骑兵,余下的一万五千步兵还尚在途中未到,大雾多持续一会儿,就会给自己争取时间。他赶紧传令下去,让骑兵抓紧时间修整,城上官兵提高警惕,严防金兵偷袭。一旦雾散了,马上来报。

日上三竿了,阳光耀眼,而城前仍然是大雾缭绕,并没有丝毫消散的迹象。

袁崇焕四周看了看,突然萌生出一种不祥的预感。城东、城北、城西,一望百里,唯有城南大雾遮天,看着十分诡异。袁崇焕想来想去,有些不放心,赶紧派出一支小队,偷偷出城,骑快马到金兵阵前打探。

这支小队出了城,慢慢地接近金兵营盘,越走心里越奇怪,怎么营盘内寂静无声,实在是有些古怪。有胆大的骑马到了近前再一看,脑袋当时就大了,只有二十多顶帐篷顶在最前面,里面空无一人。十万八旗兵像是鬼魂一般已经神奇地消失了,吓得哨探赶紧飞马回城禀告袁崇焕。

袁崇焕闻听后,大叫了一声,急火攻心,加上旧伤未愈,嗓眼一咸,“哇”的一声,吐出一大口血,两眼往上一翻,再次昏死过去了。亲兵赶紧把袁崇焕抬回了知州衙门,好一番诊治,这才苏醒过来。袁崇焕就感觉自己的脑袋像要裂开一样,疼得要命,全身骨节酸疼,抬胳膊都吃力。

余明德赶来后,亲自给袁崇焕号了号脉,取出银针,分明在上星、印堂、合谷等穴位下了几根针,袁崇焕身上的痛感这才减轻一些。皇太极突然撤兵,不战而退,完全打乱了袁崇焕先前的部署,打破了拒敌于蓟州的设想。眼下只有两种选择:一是入都,二是向敌。前者必须要抢在皇太极之前赶回北京布防,背靠北京与敌血战,可以上解君父之忧,下安万民之心;后者则是寻找后金主力,采用机动灵活的战术,伺机偷袭,蚕食其有生力量,等待自己的后续部队到达后,兵合一处,再给金兵以重击。

袁崇焕经过深思熟虑,最后决定,令祖大寿立即率军尾随其后,死死盯住皇太极,不能让他在京畿横冲直撞,不过也千万不能和皇太极硬拼,野战本是大金的强项,再加上敌众我寡,势力悬殊,要保全有限的力量。至于自己,亲自带兵回京布防。

余明德不无担心地对袁崇焕说:“督堂,兵部尚书孙承宗事先有令,让督堂立即带兵到京郊昌平、三河一带布防,以阻击皇太极,督堂擅自回京,是不是有些不妥啊?”

“唉!我何尝不知道这个道理,只是皇太极一向狡猾,常常是声东击西,而且都是骑兵,来去如风,行进速度极快。他既然能绕过山海关,就不能绕过通州?能在我们眼皮底下跑一次,就不会有第二次?万一他甩开我们,绕道京南或是京西,就更不可收拾了。到时候,我们回援京城,恐怕也来不及了,一样是死罪。”

按下袁崇焕这边暂且不表,单说皇太极,率大军离开蓟州后,径直南下,一路势如破竹,先克玉田县,又克三河县,再克香河,八旗铁骑,一路横扫,风驰电掣,席卷京郊。

袁崇焕手下只有九千骑兵,打也不是,不打也不是。自己之长在于倚城固守,虽说自己手下这九千关宁铁骑,战力之强,丝毫不逊于八旗骑兵,但是人家是十万大军,九千对十万,实在是无力抗衡,只好一路尾随,伺机而动。眼见皇太极离京城越来越近了,袁崇焕决定不再尾随皇太极了,转而直达京城,终于在十一月十六日,抵达京城左安门,准备据城而守。

袁崇焕的固定战法一直都是坚守城池,杀伤敌军,待敌疲 惫时再奋勇出击,从宁远到锦州,屡试不爽。所以这一次也一样,也想把皇太极引到北京城下,诱敌攻坚,待其受挫后,再全力进攻,或许可以大获全胜。这确实是个很高明,很完美,最有效的计划,只是袁崇焕忽略了一件事,那就是:这里是北京。

第四十一章 袁崇焕兵临城下 魏宝山计伤满桂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袁崇焕忘了这里不同于宁远,不同于锦州,宁远也好,锦州也罢,都是个小地方,里面兵比民多,自己一个人说得算,让守就守,让冲就冲,不用和谁商量。可这里不一样,京城里还有个皇帝,他这个督师到了这里可就不像在辽东了。

崇祯皇帝坐在京城里,看着皇太极带着十万大军在自己眼皮子底下跑来跑去,一连几天觉都睡不好。 本想着叫袁崇焕来护驾,结果,袁崇焕也跟着跑来跑去,一路上一仗没打不说,现在又连个招呼都不打,就带兵到了北京城,他究竟想干什么呢?

就在这时,崇祯又接到御史弹劾袁崇焕的奏章,阅罢后大吃一惊:是呀!这个袁崇焕擅杀一品大员毛文龙,确有资敌之嫌,这相当于解除了鞑子们的后顾之忧。皇太极率千军万马离开沈阳,袁崇焕他真不知道?他在沈阳城安排下那么多的探子,都是干什么吃的,眼睛长在肚皮上了吗?说出来谁信呢?如果知道,他却未加干涉,纵敌入京,是何居心呢?要说袁崇焕要谋反,崇祯现在仍然有些不相信。袁崇焕进士出身,位高权重,根本没有谋逆的缘由。或许是五年复辽的话说得大了些,现在想逼朕做城下之盟,倘若真是如此,真是胆大包天!你只顾自己的脸面,让朕的脸面放在哪里?崇祯坐在京城里,心如乱麻,赶紧召来兵部尚书孙承宗议事。

孙承宗从皇宫出来,眉头一直紧锁,自己的学生,自己知道。袁崇焕绝对不会有谋反之心,可是现在这么多事情摆在面前,就算是自己想保住他,也实在有些困难了。听说袁崇焕率军到了北京城下,孙承宗赶紧就派出了使者。

孙承宗,字稚绳,号恺阳,汉族,北直隶保定高阳人,曾是明熹宗朱由校的老师,也是袁崇焕的老师,也是他一手提拔起来了袁崇焕。这个人可不简单,可以说,他的存在实实在在地影响了明末历史,让明末真正得以延续了十几年。

早在天启二年八月,孙承宗被任命为辽东经略时,他即着手实施其欲保关门,必先固辽西;欲复辽东,亦必先固辽西的战略计划,积极部署宁锦防线。大力整顿了关门防务,同时是修筑宁远城。孙承宗所在辽东的四年,重用了一大批忠直的文武将吏人才,边防大备,袁崇焕正是其中之一。正当他锐意恢复之际,却遭到了来自魏忠贤的打击。天启五年九月,自请罢官返乡。

直到前不久,皇太极率军避开山海关,宁锦一线,绕道内蒙,从喜峰口突入塞内,相继攻陷遵化、迂安、滦州、永平,直指北京。在此危难之际,明廷这才想起这个人才来,所以二次起用孙承宗,诏以原官兼兵部尚书守通州,统筹全局。

要说明白自己学生真实意图的恐怕也只有这个老师了,派去的使者传达了他的一段话给袁崇焕:“皇上十分赏识你,我也相信你的忠诚,但是你杀了毛文龙,现在又把军队驻扎在城外,很多人都怀疑你,希望你为国效力,若有差错,后果不堪设想。”

明朝有规定,边防军队,未经皇帝允许,不得驻扎于北京城下,但是袁崇焕却以为事非得已,情有可原,谁也没请示,就直接把兵驻扎到了南城。这件事说大可大,说小可不小,再加上早有流言流入了京城,所以上到朝廷重员,下到小商小贩,一致认定,袁崇焕这个人有问题。很不巧,更要命的是就在几天后,皇太极率军抵达北京城下,并驻扎于城北,一南一北,遥相呼应。这下子,袁崇焕也有些慌了,真是跳到黄河也洗不清了,谁都以为,金兵是自己带来的。

崇祯皇帝本来心里就疑神疑鬼,听闻皇太极率大军兵临城下了,这回终于坐不住了,赶紧召见袁崇焕进城,他要亲自召见。

袁崇焕听说皇上要见自己,预感到大事不妙了。一年多了,自己寸土未复不说,现在还把金兵弄到了京城底下,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了。明知是死也得去,自己不去,就更解释不清了。心情忐忑不安地进了城,和他一起见皇帝的还有三个人,分别是总兵满桂、黑云龙、祖大寿。

祖大寿是袁崇焕的心腹。满桂一直和袁崇焕有矛盾,黑云龙是满桂的部下。见到了皇上后,没想到崇祯并没有发火,也没有训斥,反而极为关心地把自己的大衣披到了袁崇焕的身上,一阵嘘寒问暖。

袁崇焕目瞪口呆,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自己一年多啥也没干,让敌人都打到了眼皮底下,圣上竟然还对自己还这么客气,实在是做梦也没想到,一瞬间,袁崇焕彻底懵了。而让文武百官更懵的是,袁崇焕竟然当着皇帝的面,提出了一个要求,就是让自己的人马进城休整。

这句话可吓坏了所有人,崇祯帝想也没想,严词拒绝,当场就否决了袁崇焕的请求。 边军未经请示就驻扎城下,本身就是罪不容赦,而现在又要把兵带进京城,这不是得寸进尺吗?别看崇祯对袁崇焕表面上嘘寒问暖,但是人言可畏,又怎么会不加防备,万一袁崇焕的九千骑兵进了城,造了反,这不是引火烧身嘛!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北京城外不是一片旷野,外城还有很多老百姓,国家养你军队是干什么的?让人家打到家门口你还把老百姓扔在外面,让鞑子烧杀抢掠?老百姓能服吗?

其实,这事也不能说是袁崇焕得寸进尺,确实情有可原。自己的部下比起大同、宣府之兵不知要辛苦多少倍,连日来一直马不停蹄,一天行军一百多里,已经累得不行了。袁崇焕心里有气,可是嘴上不敢说,心想:前不久,大同总兵满桂和宣府总兵侯世禄的勤王之师,不是也进城修整了吗?我比他们的地位要高吧,他们都能进城,我为什么进不了?

可是他忘了,本来现在人人都在猜忌你,你还要带兵入城,这不是自己往枪口上撞嘛!

袁崇焕没办法,只好拖着疲 惫的身体,亲自到各营安抚,总算是把事情平息了。

且说驻扎在城北的皇太极,此时正稳坐中军帐内,召众贝勒议道:“各位都不止一次和袁蛮子打交道了,这个人擅于守,咱们还得尽量避开他,别和他硬拼。如今,京城中到处都是关于他的流言,崇祯不可能不对他产生怀疑,咱们只要稍稍加把火,造成一种与袁崇焕有约的假象,君臣相疑,相互反目,一触即发。”

莽古尔泰点了点头:“汗王,你说怎么办吧?”

皇太极道:“明天清晨,我们集中兵力攻德胜门,排纵队,队与队之间保持距离,随时做好撤退的准备,别让炮炸了。五哥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