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角力 >

第11章

角力-第11章

小说: 角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什么合适不合适?!宁可,我告诉你,同意也得同意,不同意也得同意!”
宁可呆住了。这个红脸膛的北方汉子原本有个好性子,因为跟张帆说话从来不隔心,才这样问。现在被张帆噎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过了好一会儿,才傻乎乎地又冒出一句:
“为什么?”
“不为什么。你他妈的还以为你还是过去的宁可啊?老实说,跟你打招呼都是抬举你!”
“我怎么就不是过去的宁可?!”
宁可脸涨得通红,两道浓眉也直直地立起来,嗓门不觉得提高了好几度。
几名系里的办公人员涌进来,没有一个站出来劝解,全站在张帆背后看热闹。
“过去我们把你当个君子,现在知道你是小人!你不就是怕我们都成了教授,你的位子不牢靠吗?告诉你,你把那个歪心眼放到肚里去,我张帆评上正高立马走人,我才不跟着你落个受贿的罪名!”
“受什么贿?谁受贿?”宁可站起来。
“你小子还真能装啊,你!”张帆一脸的鄙夷,“小郑,帮他拿出来!别以为你藏进柜子里,我们就不知道!”
教学秘书小郑手脚麻利地拉开宁可身后的柜门,取出一只装了东西的黑色塑料袋。宁可看了眼熟,却想不起来在哪儿见过。
“打开嘛,有种的就当着大家的面打开!”
塑料袋里是一只精致的红色包装盒。再打开,亮出来金光闪闪的一块手表。
宁可目瞪口呆,好半天才转过神来,眼中的怒火仿佛随时会喷到外面:
“谁放进我的柜子的?谁?”
“不是你自己放的,还能是谁?”
张帆眼里同样火焰一片。
“我从来没见过这个东西!我要是见过我就不是人!”
宁可暴跳如雷,一拳头砸在办公桌上,整块玻璃板立刻粉身碎骨。他头发直直地竖起来,活像一头发怒的雄狮,泛着青紫的嘴唇不停地哆嗦。
政法系的人从来没有见过宁可这番模样,屋里静得吓人。
“真的不是你?”
过了好一会儿,张帆才问,语气和缓了好多。
“你我共事整整十五年哪!”
宁可一屁股跌坐在椅子上,两只胳膊无力地耷拉在身后,颓丧已极。
小郑犹豫了好久,才小心翼翼地一步步挪到宁可身边,轻声说:
“那天您和宋朵朵谈话以后,这个塑料袋就放在您办公桌底下,我以为是您放的,看看挺贵重,就替您收进柜子。”
“我要是真的受贿,我为什么不拿回家?我为什么不上锁?我等着你们今天拿出来展览哪?”
宁可说得有气无力,却是字字有声。
张帆愣了一会儿,猛地一拍脑袋:
“小郑,你这个浑蛋!你私下里替宁主任收了礼物,你又到处跟人说,是不是?是不是?”
张帆一手直戳着小郑的鼻子,一手拍打着办公桌。
小郑脸憋得通红:
“我一开始没和任何人说,没有,真的没有。后来,系里都在传这事,我才说我也看到了,东西就放在宁主任柜子里。”

//


《角力》第8章(3)



宁可反过来拉张帆,张帆一拧身把他挣开:
“你知道什么?满城风雨啊,满城风雨都是这么来的!我饶不了这兔崽子!”
小郑“哇”的一声哭出来,捂着脸往外跑,剩下的几个人追了出去,一转眼,办公室里只留下宁可和张帆。他们面对面坐着,四只眼睛直愣愣地相互注视,两张嘴紧紧地闭着。
“说吧,就为这个东西?不至于吧?我们是十五年的朋友,你竟然往这方面怀疑我!”
宁可一脸冰霜,直来直去。
张帆盯着宁可,没有一点畏缩:
“我可能在这件事上冤枉了你,我向你道歉。我确实不理解你一开始那么坚决地反对,后来为什么又突然同意,我们想不明白,外面有人一说,就相信了。”
宁可觉得心里冷得五脏六腑都要结冰。
“我在领导班子开会的时候解释了,为了学院的利益,你知道吗?袁枫为这事差点儿让人家灌酒灌死!”
“那,上硕士点是不是学院的利益?”
“我认为我们学院不具备条件。”
“条件是人创造的。”
“说明白。”
“各系都拼命抓学科建设,上硕士点。中文系乔主任亲自出马,为大家联系买版面、发文章,你口口声声抓教学,抓科研,可系里中青年教授到现在只有你一个,你为什么不能给大家创造条件?你是不是怕上来的人多了影响你的发展?”
“……”
宁可一片茫然,他不明白现在的人与人之间怎么了。明明是朝夕相处的同事朋友,莫名其妙地就变得毫无信任可言!
张帆已经豁出去了:
“我也不愿意这么想。我一直认为你是个坦荡君子。但是,别的系条件不如我们的,都争着上硕士点,我们系你为什么一直压着不动?不错,我们条件不够。我们一天到晚忙上课,没有时间进修,没有时间写论文,我们的职称上不去,这公平吗?系里借冲击硕士点的机遇为我们这些老牛做一点努力,别人吃干的,我们也喝两口汤,不过分吧?市场经济呀!你坚持原则,别人不坚持,谁对谁错姑且不论,吃亏的是老师们!你想过吗?我知道,你会说买版面不是正路,你觉得不是正路,人家早把草地里的路趟成金光大道了!什么正常不正常,应当不应当?人家都跑到北京城了,我们还困守小小的河州,人家把桃子吃光了,你还不让我们伸手摘!你说你清高,好,你可以清高,你有清高的资本,我们行吗?你什么都有了,我们怎么办?”
宁可想要辩白,却被张帆势不可挡的连珠炮打得张不开嘴:
“说句推心置腹的话,老宁,要是前两年有人说你收礼,我不信,系里也没人愿意相信。因为你在我们心目中是个大好人。但是,现在你一点儿不考虑大家的利益,大家心里有气,总要找个出口,许多事儿不过是个借口罢了。……但是,也有人说,你的城府深得我们都看不透……”
“你们,我……”
宁可双手紧紧抱住自己的脑袋,他觉得只要一松手,头就会炸开,整个人都会炸开。他实在难以相信,面对面指着鼻子、唾沫乱飞地指摘他的人,是他自以为相处多年,可以以命相托的友人!多少年来,他一直引以为荣的是:在政法系,他与大多数老师说不上个个是心心相印的朋友,至少也是同舟共济的伙伴。至于张帆等系里的领导同志,更是无话不说。现在他才知道,人心隔肚皮,他的好多好多想法,其实大家并不认同,他们表面不说,背后指指点点、严词抨击,很可能已经咬牙切齿了,可他还蒙在鼓里!今后,他还怎样当这个系主任?他凭什么还要求大家这样那样?他用疑惑的眼光打量着张帆,突然觉得正在说话的张帆鼻子眼睛都在挪动,面孔可怕地抽搐着,完全是个奇奇怪怪的陌生人。
张帆猛一抬头,发现宁可眼神不对,立刻慌了:
“宁可,老宁!”
他想搂住宁可的肩膀,却被宁可一下子甩得老远:

//


《角力》第8章(4)



“你是谁?你凭什么管我?”
同一天晚上,乔大海的办公室也是灯火通明。老乔有喜有忧。喜的是林一南有了回信,明天就要来河州看看。忧的是接到院里的通知,凡是有书稿的人可以申请学院基金资助出版,连李平原那个不起眼的家伙都有,他乔大海竟然没有!他本来想悄悄和李平原商量商量,把自己的名字加上去,偏偏李平原的书稿是袁枫看过的,今天下午科研处老董那老不死的还专门来系里一趟,要求中文系一定要把李平原的专著报上去,真是气死人!
乔大海气得晚饭都没吃好,一个人来到办公室。他还必须给林一南打个电话,沟里的东西捞不起来,不能再让河里的漂了。他得问问小林明天乘哪趟火车,老乔要亲自接站,以示诚意。乔大海对自己最近办的几件事十分满意,可以说锤锤敲到了节骨眼儿上。买版面,刚开始他还有点儿不好意思,犹抱琵琶半遮面,羞羞答答的,没想到回来以后消息传开了,许多人都称赞他为大家做了好事。乔大海真是抹了一把冷汗:幸亏自己在北京听了高人指点,要买就买它一期,大家一起使用,谁也不会捣谁。要是依着自己一开始的念头,只为个人买一期,恐怕要倒大霉!第二件事当然就是林一南的引进。虽然八字还没一撇,他却已经向老张做了汇报,详细描述了自己怎样三顾茅庐,口干舌燥,终于说动好汉的情节,博得张力行好一通夸奖。至于第三件嘛,乔大海虽然至今不悔,却多多少少有点觉得亏心。尤其是在路上见到宁可的时候,他总要想办法躲开。已经有不短的时间了,他没有敢正视过宁可的眼睛。有时候他在心里安慰自己,谁让他收人家的礼呢,活该!但心对口、口对心地说了无数遍,还是虚虚的。唉,人哪,真是不能……
乔大海打通了林一南的电话。小林的声音轻轻的,文文的,听着就让人喜欢。聊过几句客套话,老乔想起来学术著作资助出版的事,为什么不告诉小林呢?说不定他也可以搭上车。
果然,林一南说他刚刚完成一部专著,不长,也就三十万字,正要联系出版社呢。
“那好,那好,你明天带来,我帮你申请。能调进来肯定没问题,要是现在还没想好,我也可以帮你努力!”
乔大海觉得,总得先让林一南得点儿好处。
林一南的回答却让乔大海高兴得差点儿昏过去。
“乔主任,您真是个热心人。我还有个请求,不知您能不能同意。我想请您帮我审审稿,把把关。如果能够通过,您德高望重,在前面署个名,这书的分量儿就重多了。就怕您看不上我的水平。”
乔大海差一点儿对着话筒喊“愿意、愿意、太愿意”了。他还是费了好大的力气才稳住自己,努力装出平静的口吻说:
“不客气,小林,不客气,你明天一定把书稿带来,一定带来,我很愿意给你看看,真的很愿意。”
这才叫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啊,三十万字,这小子居然还说不长!我老乔混上一个正高,扪心自问,全部论文可只有三十万字!
唉,运气啊,运气要是来了,真的是一路春风呢!
老乔高兴得又要唱小曲儿了:
“巧儿我自幼儿许配赵家呀……”
一句小曲儿没唱完,乔大海就把它憋回肚里,情况来得太突然,他被憋得甚至翻了翻白眼儿——对面办公室里走出来宁可和张帆。宁可走得一阵儿风一样,张帆三步并做两步地跟着撵。对面三个人恰恰相遇在灯光最明亮的大厅里。老乔想躲也来不及。宁可样子很可怕,真的是“目眦欲裂”,所幸他并没有留意乔大海,张帆在见到乔大海的那一刻肯定停顿了一下,目光像两把刀子直刺过来。好在他立即去追宁可了。但是,乔大海还是出了一身冷汗。
中秋的夜晚,颇有一些凉意。乔大海走过教学楼,刚刚下课的学生一群一群地从他身边走过,笑声纯净得有如明月星河。乔大海很想像以往一样挺直腰板,可腰板却似乎不大听他的指挥。走在挺拔、健壮、开朗的年轻人中间,他第一次感觉到自己有些猥琐。

//


《角力》第9章(1)



张力行的第一篇“重头文章”果然发表了——《关于省属高校发展前景的思考》,气势雄浑,思路严谨。袁枫不到十一点就出了办公室,亲自来到河州学院招待贵宾的临湖轩安排中午饭局,然后一屁股歪进包间。说是等待客人,其实就是为了找个空子,研究研究老张的文章。他举着报纸,翻来覆去地看了很久,也没发现什么破绽,难道真的是老张的手笔?没想到老家伙还有这把两刷子!要说不是他写的,那谁是真正的作者?袁枫把河州学院所有的笔杆子都在心里滤了一遍,没有,肯定没有。袁枫有点儿糊涂了,恨不能现在就去找任琳琳,一起琢磨琢磨。他看看手机,刚刚十一点四十,正准备给琳琳发个短信,让她晚上早点儿回家,没想到手机却叫起来:办公室派去接客人的车马上就到门口。袁枫急急忙忙下楼,边走边在心里骂着,什么熊客人,这么早跑来等吃饭,真是没见过世面!但他还是迅速地整了整靠在沙发上弄歪了的领带,抹了一把脸,手掌落下来以后,一脸的怨气已经变成了灿烂的微笑。出了大门,袁枫微微倾斜上身,小步快行,老远就伸出手,学院的帕萨特刚刚停住,他就一手拉开车门,一手护住门顶,一个劲儿地对客人道歉:
“方先生,方先生,老早就盼着您大驾光临了!张院长常对我们提起您,说您是当今不可多得的学问家!就盼着您来了,跟您好好学习呢!今天对不起,实在对不起,办公室事情太多,没能到宾馆接您,真是不礼貌!”
说着,悄悄儿打量着来客。
来客方静吾是张力行的中学同学,年纪自然也在五十六七。据张力行在电话中跟袁枫交代,此人在北京高校工作多年,可能就是个教授吧。他和老张三十年没见面,联系也不多,这回出差路过河州,听说张力行已是一方霸主,特意前来拜见。因此,张力行安排袁枫在酒店等客人,他说自己在市里开会,肯定要迟到。袁枫听出其中奥妙,依例而行,只派了小车司机去接,好进一步抬高张力行的身份。
但是,看过方静吾第一眼,袁枫心里就不太踏实了。首先是汽车停下来的时候,这位方先生并没有动弹,显然是在等人替他打开车门;其次,听着袁枫一连串的花言巧语,他只露出一个似有若无的笑容,同时习惯地将一只软绵绵的大手放在袁枫手掌上,轻轻一按,就下了车;第三,下车以后,他竟然没有再看袁枫第二眼,径直进入临湖轩,而且微微皱了皱眉头。
袁枫直感到可能要坏菜,老张这位同学怕是来头不小!可现在他没有分身之术,不能离开客人,必须小心翼翼地服侍左右,但这样一来,就没办法跟张力行通话,提醒他这边儿的情况。
正在左右为难的当儿,包间的房门开了,一个飘飘洒洒的人物出现在眼前,是邱仪方。天气凉了,邱仪方依然是一身中式灰粗布手工裤褂,手里掂着两个大大的山核桃,满脸的胡子七须八叉的,每一根似乎都带着笑。正忙着亲自给老方倒茶的袁枫眼前一亮:对啊,张力行的同学,不也正是邱仪方的同学?可老张并没有吩咐自己请邱仪方,看样子是方静吾通知的!不管怎样,邱仪方的出现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