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富脑袋才有富口袋 >

第3章

富脑袋才有富口袋-第3章

小说: 富脑袋才有富口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少年丙购置私人游艇,每年一定远征各地,挑战不同的海域,由于事业飞黄腾达,更是有数千名业务人员为他工作,创造数千万新台币的年收入,因此他每年开私人游艇要花好几百万新台币,他认为驾驶私人游艇是在享受人生。
同样是开船,生活的质量却有着天壤之别。
任何情商高的人都认为,当工作的重点放在追求生命的乐趣上时,工作不但越做越有趣,而且凭借良好的工作表现,我们就越有可能累积财富。工作是为了带给我们人生价值,在工作中我们可以找到生命的旋律,让我们有成就感。创造个人的愿景,实现自我目标,这才是工作的价值。
一般人背负“为钱工作”的沉重心情,一旦工作遇到任何阻力,则极易陷入无奈的痛苦之中,不但让生命空流逝,也离财富越来越远。切记:工作不是为了赚钱或养老。年轻时努力工作,年老时要靠公司养老,靠公司照顾我们一辈子,这样的事在这个时代简直是天方夜谭。老板的任务是向我们提供薪水,让我们在公司学习、实现人生价值。至于如何致富,那是我们自己的事了。
不要搞错财富的定义,拼命用工作与生命换取金钱。
一个事业心强的男人,天天忙到三更半夜,年过35岁的他,还没有娶老婆,虽然现金存款直冲七位数,但是幸福基金却是0。
生命就像一条长长的路,他每天努力盘算着,究竟要赚多少钱才能付清房贷,有足够的经济基础娶妻、生子。过度的操劳并没有带来回报,这一天,一个噩耗突然传来,医生宣布他得了恶性肿瘤。为什么他的人生并没有“从黑白变为彩色”呢?
因为从过去直到现在,这个男人的生命一直都是“黑白”的。现在他即将走到人生的尽头,却流下了后悔的眼泪。
就算从事医生、律师等理想的职业,我们都不该用时间换取金钱,但为了保持家庭与工作之间的平衡,大部分人失去理想而陷入疯狂状态,仿佛大家不需要时间,只需要金钱!。  。。  最好的txt下载网
脑袋决定口袋(3)
根据调查,65%的台湾人希望生活的节奏放慢,自己过着悠闲的生活,至于原因,61%的人表示,他们花费太多时间只为了养活自己,并没有时间去享受生活,81%的受访者更期待与家人在一起,56%的人则强烈渴望将时间用到个人的兴趣及理想上。
《无限的财富》一书的作者指出,未来社会提供的最大机会是在流通领域,而非生产领域,因为有许多技术尚未在流通领域里应用,许多流通领域大型企业的成功之道,在于向顾客传授新产品与服务方面的知识,改善他们的生活。
究竟人的一生能够赚多少钱呢?我想这是个十分值得深思的问题,如果是体育健将就好了,像老虎伍兹20岁时已经赚 1 600万美元,或是迈克尔·乔丹拥有传奇般的收入,因此有成千上万的青少年努力练球,梦想自己成为下一个体坛的明日之星!
看到这些人,你会想到什么呢?值得注意的,并非你现在赚多少钱,或你愿意在工作上投入多少努力,你也不需考虑自己有多少才华。你要知道的,是钱的轨迹,只要知道钱的轨迹,要赚到钱,其实是一件容易的事!
许多人像每天在笼里随着转轮快跑的仓鼠,为了生活费、车贷、房贷、子女的教育费等,忙得团团转,就算跑得再快,还是在原地打转,即使累得要死,还是依旧无法停下来,也找不到出口。如果我们得为仓鼠笼里的生活费、车贷、房贷、子女的教育费等费用忙得焦头烂额,那么记住,我们得帮自己想办法找到出口,学学亿万富翁正在想的事,那样我们就不用困在仓鼠笼里发愁了。
我们必须思考的是离开仓鼠笼的方法,而不能用原本习惯的无意识奔跑的仓鼠式的思维来思考。现在的我们,是用自己过去的思考方式,而走至今天这步田地,并维持同样的行为模式,因而不可能成为我们梦想中的那个样子。
我们应该学着用工具赚钱,而不是耗尽自己的生命来养家。我们必须是为了累积竞争力,忙着建立系统,或创造自动生财的器具而工作。千万要记得,凡是用时间、生命换得的钱都不能花!很多人上班或开店,可能日以继夜、不断地工作,他们永远是在用生命去换钱。
财富不应该用生命赚取,我们应该是利用系统,让财富源源不绝地出现。
学会让钱自己进来
有钱人早已掌握赚钱的技巧,
聚财的管道与模式早已建立完成。
他们在财富流动的前方已经建好水库,
只等着让金钱自己流进来。
人类的财富分配从第一波土地分配,到后来建立在工厂、计算机、互联网基础上的财富分配,再到现在的第五波,已经进入了另一种领域,蓝金①、生化科技。20世纪70年代的创新是微波炉,80年代是录像机,90年代是计算机和互联网。在80年代把握机会的人,现在都已成为百万富翁;在90年代把握机会的人,则已成为亿万富翁。
有钱人早已掌握赚钱的技巧,聚财的渠道与模式早已建立完成。他们在财富流动的前方已经建好水库,只等着让金钱自己流进来。
许多富裕国家的人,从小就把孩子的财富教育摆在学习目的的第一位。从民间到政府,各界都致力于推广财富教育,人们认为与其无止境地给孩子提供金钱,不如教他们学会增加财富的方法。
日本基金经理人村上世彰,就是富爸爸教育下的少年得志者。村上世彰从念小学四年级时就学会炒股票,村上的父亲在他就读大学时,丢给他1 000万日元的零用钱,告诉他说:“从现在起你的财务就开始独立吧!别再来向我要钱了!”
于是他拿1 000万日元去投资股市,将资金翻了好几番,赚得好几亿日元的资产,又用这笔资金成立AMC资产管理公司,短短几年间,他的公司资产又翻了几百倍。
美国股神巴菲特从很小的时候就显示出了极高的财务智商,他在14岁时,利用送报赚来的1400美元在内布拉斯加州买了一块约40亩的农用土地,然后出租给别人赚取租金,小小年纪就做了地主。
如果在获取人生中的第一桶金的同时,我们能够丰富自己的财经知识,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理财模式,那就可能是我们未来的致富因子。从小打开财务的窗口吧!我们要认识到财富的秘密:财富是自己来的,不是用劳力取得的。所以,我们要知道方法,有了方法,自然会有路带我们到想要到达的地方。
我们亦可用更聪明的方法累积财富。学校只教我们不要不劳而获,却很少教我们如何一劳永逸。致富的关键,是学会杠杆操作,做一次,得更多。
我们大可选择让自己致富的行业类别,如果这个行业又是自己的兴趣所在,那我们的人生已经有一半是完整的了。只可惜很多人终其一生不知自己有其他选择,踉踉跄跄走了一辈子。
如果你还在持续彷徨,用许多笨方法累积财富,请好好阅读以下的故事:
一个农夫养了一只母鸡,有一天农夫发现它每周都产下一只金蛋。
农夫把金鸡蛋卖了,到城里招摇、乱花钱,但金鸡一周只下一只金蛋,很快就无法满足奢侈的农夫了。这天,农夫竟异想天开,把母鸡杀了,他想一次得到所有的金蛋。
结果呢?母鸡肚子里什么都没有。
拥有一只持续生金鸡蛋的母鸡,多么令人羡慕!这一生,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发明这只会下金蛋的母鸡。有了自己的下金鸡蛋的母鸡,等于拥有持续收入。
个人是这样,企业家也一样。企业家看到的,是制造更大的系统与独立运作的赚钱体系,而上班族却可怜得只想到更多的工资。不同的财富观点,导致不同的结果。
我们要通过学习来转变观念,让自己换一个亿万富翁的脑袋!
。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学习把负债变为资产(1)
贫穷的人为有钱人工作,
穷人的子孙就得替有钱人的子孙工作,
一代接着一代。
除非有人发现打破这个窠臼的方法,
否则贫穷是会遗传的。
贫穷是一种习惯,而不只是口袋里金钱的多寡。
每个人每天的时间是相同的,有人利用它来打工,赚取约80新台币的工资。也有人将时间用来教书,每小时赚取约500新台币,也有人用这些时间来上网,但是每小时要付30新台币上网费。将时间用在不同的地方,可以决定我们是不是富有的人。
钱也是一样。别小看金钱,区区几个买香烟的零钱,只要用对地方,也可以轻易帮我们脱贫致富。贫穷,其实是一个观念问题,贫与富的区别只在于我们会不会使用知识与工具,如果懂得运用零钱,加上复利概念,穷人也可轻易翻身,甚至成为亿万
富翁。
如果每天存40新台币,每年约存万新台币,找一个年获利20%的机器,进行复利滚存,你能想象吗?40年后,你会拥有多少钱?答案是超过1亿新台币的资产。
不同的人把金钱放在不同的地方,用金钱进行不同的投资。而洞悉致富的方法后,赚钱,只是简单地重复做同样的事情。有钱人洞悉这个方法,周而复始,重复做相同的事。而穷人也依循自己的方式,任凭资产不断萎缩。
学学成功者,懂得把金钱运用在什么方向,这非常重要。
穷人丈夫兴冲冲地买了鸡蛋回家。
穷人丈夫对老婆说:“如果用这个蛋孵出一只鸡,经过鸡生蛋、蛋生鸡,我们可以再用一群鸡换一只羊。”老婆听得入迷。
“大羊生小羊,成群的羊再换成牛,大牛生小牛,卖了牛我们就可买田、盖房舍了。”老婆听得两眼放光。“成了大富翁,让我娶个小老婆好不好?”
结果,听得入神的老婆气得大发雷霆,把蛋拿起来往地上一丢,顿时,美梦立刻破碎!
穷人花钱的行径,与富有的人的花钱行径完全不同。当一个人手中只有一个蛋时,哪怕只是轻轻一碰,一切都可能全部玩完。因此穷人拥有的资本越少,相对而言,其承受风险的能力越差。想想,当天气稍微暖和一点,先融化的一定是小雪球,因此穷人的雪球若不大,那么每当经济不景气,穷人一定首当其冲,受到波及。
其实,简单地改变消费支出,也可以让你轻松致富。在著名的畅销书《富爸爸,穷爸爸》中,作者罗伯特·清崎一针见血地道出一般人最常犯的理财错误,他说:“富人和穷人最大的差别,在于对资产负债的观念不同。”
所谓资产,就是买了之后,还可以帮你生财,能把钱持续放进你口袋里的东西,而负债,就是用了就没了,只是把钱从你口袋里取走。如果想变富有,你需要习惯性地选择购置资产,而穷人没有这个观念,因此不断买入负债。也就是说,一般人因为常分不清楚资产和负债的差别,而一再买入他们以为是资产的负债。这就造成世界上绝大多数的人,终其一生都在财务的泥沼中挣扎。
很多人一有钱就想买房子,但是房子到底是负债还是资产呢?
对绝大多数的人来说,拥有一栋属于自己的房子,他们就有了安定感,这也是他们人生中最大的梦想。如果你也这么认为,即房子等于资产,那么现在就是修正观念的时候了。当我们贷款买了房子之后,房子会不断产生支出,包括每个月的贷款,我们还需缴各种税、修缮费用等,好端端的资产却形成负债。 。  。。  想看书来
学习把负债变为资产(2)
房子如果是用来给自己住,就不能产生收入。但是如果我们把房子拿去出租,带来的租金在付了房贷后还有剩余,那房子就是资产了。同样,车子也是如此。买车后我们还需要还车贷,那车子就是负债,但如果我们把车子当成生财工具,它会带来金钱,那车子就成了资产。
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地想,如何把原本的负债变成资产。
罗伯特·清崎说:“富人买入资产,穷人只有支出,中产阶级买入他们以为是资产的负债。”富人不做自己能力范围以外的事情,总是最后才买奢侈品,因为他们都将收入变为可不断再产生收入的资产,以至于资产像滚雪球一般,最后终于累积成他们毕生用之不竭的庞大财富;相反,在穷人的资产负债表上,总是负债大于资产,因此穷人须不断努力工作,才能使资产追得上那重重的负债。
我们所要做的,再也不是花掉手头上得来不易的钱,填补购买负债而产生的现金缺口,而是学习投资的知识,用月收入来投资以获得资产,同时用资产来投资产生月收入,习惯于通过投资,产生正的现金流。
“全美企业家大奖”得主范德士先生表示:“贫穷的人为有钱人工作,穷人的子孙就得替有钱人的子孙工作,一代接着一代。除非有人发现打破这个窠臼的方法,否则贫穷是会遗传的。”而这个方法,就是把负债变为资产,把消费性支出转换成资产性的消费,借由消费理财、消费致富的新观念,去建构一个持续收入的系统,一个远离贫穷的代步工具!
学习将负债性的固定支出转换成资产性的投资。
我们必须学会节省开销,并让节省下来的钱帮我们做事,让这些钱翻倍。有钱人节省开支,并用省下的金钱投资。没钱时,不管多困难,富人也不会动用投资和积蓄。
压力使穷人抱怨,使富人找到赚钱的新方法。性格使我们形成某些习惯,习惯将决定我们是否成功。有一则故事值得我们深思:
一个富人送给穷人一头牛。穷人满怀希望地开始奋斗。可是牛要吃草,人要吃饭,日子很难熬。穷人于是把牛卖了,买了几只羊,吃了一只,让剩下的来生小羊。可是小羊迟迟没有生下来,日子又变艰难了。穷人又把仅剩的羊卖了,买了鸡。他想靠让鸡生蛋赚来的钱为生。但是日子并没有改变,最后穷人控制不住欲望,把鸡也给杀了。最后,穷人的理想彻底破灭了。
这就是穷人的习惯。一般的上班族以为靠薪水就可以致富,可让上班族变得富有不是老板的职责。老板的任务,是付给员工一份稳定合理的工资。因此工作带来的只有工资,而不是富裕。
《零元致富》这本书就提到:
试想:有什么是一定要进行的固定支出呢?其中一项应该是日常用品,因为不论经济状况如何,我们一定要刷牙、洗头、洗澡、洗脸,不可能因为经济不景气就不刷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