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武侠仙侠电子书 > 大唐之秦川传奇 >

第7章

大唐之秦川传奇-第7章

小说: 大唐之秦川传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什么事情?”林一铭猴急的问道,戈文考虑的事情往往是有意思的好玩事情。

戈文没理会林一铭的问题,而是转移了问题:“你把稿子给巴老了?”

“嗯,不过巴老还没顾上看。”见戈文不理会自己,林一铭没好气的说道。

两人正闲扯着,甘馨冲了进来,“戈文,听说你的小说完稿了,怎么样投给《阅读》杂志社吧?”

“只要你敢要的话,就拿去吧。”戈文还没有说话,林一铭就张口了。

咦?甘馨不敢相信这话会从林一铭的口中说出来,往日别看两人亲亲热热,但是在面对工作和戈文约稿时往往争得目红耳赤、根本就看不出这两人还有着恋人的关系。“这么好心?”

林一铭苦笑着将戈文的手稿递了过来。

甘馨也顾不得在嘲讽,稿子抓在手里,把林一铭往旁边一推,便坐在戈文对面的沙发上,阅读了起来。不久,她的脸色就变得通红,将稿子往茶几上一扔,“戈文,没想到你还有这爱好,看来我说你流氓还没污了你呢。”

戈文微笑不语。倒是林一铭不满了:“甘妹妹,没有看完先不要这么着急着下结论。毛主席教导我们要实事求是……”

“闭嘴!”甘馨恶狠狠的冲林一铭嚷道,然后才掉过头沉思了一下,对戈文说道:“这书看来确实不能发表,抱歉了。”

“哈,我又没说要发表,都是你嚷嚷的。”戈文没好气的回道。然后他就想到了一件事情,既然在国内没办法发表,那香港呢?

8

甘馨离开的时候,还是顺手将戈文的手稿拿了去,在林一铭嘲笑的时候,她还振振有词道:“难道你能看,我就不能看?都什么年代了……”鄙夷的目光弄得林一铭十分尴尬。

巴老在看过戈文的小说后,专门到戈文的蜗居和他讨论了一番,他对戈文小说中表现出来的自由独立精神以及追求人性追求真爱的主题大加赞扬,小说对女权的尊重也得到了他的认同,只是其中露骨的描写让这位老人感到很不舒服,尽管他知道若是去掉这些,小说想要表达的主题会消弱一大截。讨论的最后巴老意犹未尽的征寻戈文的意见——想要发表的话,他或许可以帮忙。

戈文吓了一大跳,真让老人卷入这种事非,被那些卫道士口诛笔伐,那自己岂不是要愧疚一辈子?忙不迭的拒绝,申明自己只是玩票的性质,并没有想要发表的意思。

老人放下那本被他用红笔作了详细批注的《生活在别处》,有些耿耿于怀的离开。

之后戈文联系了林一铭和甘馨两人,把外面所有的手稿都收回来,锁进床头的柜子里,叮嘱他们将《生活在别处》彻底的忘掉。真要是想讨论的话,过几年再说。

然后事情就有了很怪异的变化,复旦大学开始有学生往林一铭的家里跑,开始还是几个几个,到后来就是成群结队的过来。每次他们见了戈文就掏出事先准备好的某期登有戈文诗歌的杂志递到他面前,要他签名。

一开始戈文还以为这些学生是自己的读者,但是偶尔和他们聊天才知道,其中一些人竟然将自己的诗歌和他人张冠李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戈文迷惑不解。终于有一天在复旦大学的校园里,戈文遇到杭建杭教授才解开了疑惑。

“戈文,你的《生活在别处》就一个版本吧?”一脸书生气的杭教授八卦起来,表情和后世那些歌星的粉丝一模一样。

“呃……你是怎么知道了?”吃惊之后,戈文就开始调查起来。

“呵呵,现在复旦大学里关于这本书的手抄本可是比较泛滥啊。前几天我还抓住一个在课上偷看的家伙,真是让人生气,难道我讲的课还不如你写的那本书精彩吗!最后我就把《生活在别处》的抄本给没收了,还罚那家伙抄写唐诗三百首一遍。”杭建说起来一副不平的样子,然后就一脸感慨,“没想到还能见到手抄本,啧啧,想当初文革时……”

所谓手抄本;是文化传播的一种特殊方式;即相对于公开印刷发行的文化而以手抄的形式进行传播的文化现象。其规模大小不同;在文化发展中的影响也不同;意义也不同。就当代社会的文化发展而言;手抄本是文化体制形成障碍时所出现的一种文化形态;是对思想文化的必要的补充和调整。在“文革”十年中;手抄本的大规模出现、流行;就是这种文化典型,那一时期的文化;从总体上来说;文化的流通机制充满了障碍;停滞不前;死气沉沉;正如毛主席在当时所批评的那样;“没有文学;没有文学评论”。一个社会若没有文化;精神文明是不可想象的。而手抄本就承担起建设文明;冲荡专制的重任;而且成为整个中国的文化发展史上富有特殊意义的一页。戈文没有想到《生活在别处》也有朝一日能承担起这个重任来。

没有细心听杭建的回忆,戈文已经被《生活在别处》流出的消息惊住了。他到不是介意《生活在别处》出现手抄本,相反如果这本书真能通过手抄本这种方式被80一代的年轻人阅读,倒达到他当初的写书的目的了。让他惊讶的只是:怎么会有手抄本流传出去呢?自己不是已经将手稿都收回来了么。

想来也只有林一铭和甘馨两个人看过也才能将书传出去,巴老根本不会做这样的事情。

“不错,是我传出去的。既然不能公开发表,那就通过这种方式让更多的人看到,这样不好吗?”甘馨满不在乎的说道,理由还相当的充分,丝毫没有半点愧疚,让戈文大是生气。

一边林一铭也劝解道:“戈文,小甘也是好意……”

“还没说你呢,你这个有异性没人性的家伙,明明知道《生活在别处》已经流传出去了,居然不告诉我一声,你……你还当我是兄弟吗?”戈文一脸恨铁不成钢的样子。

林一铭尴尬的说道:“那个,我不是怕你知道了会生气嘛。”

“最让人生气的是,那些书友明明是看了《生活在别处》才过来找我签名的,你居然出馊主意说是喜欢我的诗歌……那么多美女啊,那么多美女找上门来,我居然没有和她们探讨一下生活的真理……”戈文终于将自己生气的原因说出来了。

囧,甘馨和林一铭相互注视一眼,抛下正在花痴的戈文溜了出去,“别跟人说我们认识你!”随着木门“哐当”一声砸上的声音,一男一女两个声音同时响起。

先是复旦大学,然后上海的各大高校,再然后《生活在别处》的手抄本随着信件和其他方式向全国的各大高校辐射:北京大学……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其他大学。

在80年代这个视“性”为洪水猛兽的年代,《生活在别处》以手抄本的形式给了这一代年轻人正视某些真理的思考,曾经被扭曲的启蒙开始被学子们怀疑、抛弃。

还有《生活在别处》的独特的风格,被更多年轻人诵扬着,它有着和八十年代知青文学截然不同的表述,让所有读过它的人震动,许多爱好写作的年轻人隐隐的意识到一种新的文学形式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在积蓄生长的力量。

每一个时代都有一个不同的高度。在小说领域,83年的戈文以一部《生活在别处》高高矗立在山顶之上,吹响嘹亮的号角等待着后来者向他发起冲锋。

这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

10

“戈文,快过来,看我搬回什么东西!”林一铭用后背将门推开,然后费力的抬着一个箱子走了进来。

而这时戈文还躺在床上,呼呼大睡。听到有吵刮的声音,便一把将被人蒙在头上。

林一铭摇摇头,戈文什么都好就是太爱睡懒觉了,每天日上三竿还赖在床上不起来,真让人怀疑他这辈子是不是一头猪投胎转世的。不理他,林一铭将箱子放在地上,然后打开,赫然是一台黑白电视机。把桌子拉到跟前,电视摆了上去,插上电源,林一铭便打开了电视。

“嚓嚓嚓”的声音传出来,屏幕上一片雪花,把天线抽出来,调了几下,一阵激昂的旋律便传出来。是《霍元甲》的主题曲《万里长城永不倒》。

戈文蹭一声便从床上坐了起来,透过门睁眼望过去,林一铭正摆弄着一台电视机,电视里有字幕上下翻动,不过不是很清楚,背景音乐便是《万里长城永不倒》。

好东西!戈文顾不上穿衣服就那么窜到电视机旁边,“哪儿来的?”

林一铭一边试图让电视画面清晰一点,一边说道:“是从李叔家里搬过来的,他新买了彩色电视机,这个黑白的放着也是放着,就让我搬回来了。”林一铭口中的李叔就是《收获》编辑部的中年编辑李编辑,平时对戈文和林一铭很是照顾。

“你这样不行的。闪开,看我的。”戈文见林一铭好久都搞不定画面,有点急。

“那你来。最近上海电视台可是在放电视剧《霍元甲》呢,弄好了,还能赶上一下集。”林一铭为了能快点看上电视,没有反抗的站到了一边。

“砰砰”戈文用力的拍打着电视机,本已有些年头的黑白电视机哗哗作响。

“啊……”林一铭尖叫着拦住戈文的毒手,大声骂道:“你疯了?这样还不拍坏了。这玩意儿弄坏了我可赔不起!”

“不要担心了,在拍几下就没问题了。”听到林一铭的话,戈文有点心虚。其实他也没见过这种黑白电视机,不过前世看电视时,遇到这种情况,电视里的人物往往只要拍几下就会好了。

“真的?”林一铭对戈文的说法保持了足够的怀疑。

“你再试试不就知道了?”

林一铭也弄不好这电视机,干脆死马当作活马医,反手用尽的拍打着电视机。看的戈文心里扑通扑通直跳。

好在,没几下,电视居然真的清晰了。

“没想到你还有这一手?”林一铭用崇拜的目光看着戈文。

“那当然!”戈文扬扬得意的回道,然后就感到身上有点冷,一低头发现自己还没有穿衣服,便感觉逃窜回被窝里。口中大声嚷道:“一铭,把电视放到我屋里吧。”

“想都别想!”这时从屋外传来打斗声,《霍元甲》新的一集开演了。

“小气”戈文一边穿着衣服,一边嘀咕着。为了看电视,只得起床了。

80年代起,中国的文艺文化事业得到快速发展,涌现出了许多经典的作品。而香港的电影电视节目从这时起,也纷纷涌入内地,一时间中原大地上百花争艳。1983年,由香港亚洲电视台录制、广东电视台配音的《霍元甲》在各地电视台播放,该剧的主题曲《万里长城永不倒》以及霍大侠的“迷踪拳”一下子红遍了大江南北,即便是偏远的内地,也能看到小孩子们嘴里哼着蹩脚的粤语,手脚比划着霍师傅的招式。上海电视台也在第一时间播放了这部电视剧。

“戈文。”

“嗯?”

“有没有兴趣参加我们的野外活动啊,可是有不少女孩子参加哦。”林一铭一副狼外婆诱惑小红帽的表情。

“真的?”戈文摸了摸下巴,也许是该找个女孩子谈谈人生理想了。

“不骗你,有我们中文系的系花,整个复旦大学再也找不出比她漂亮的女孩子了!”林一铭信誓旦旦。

“那我就勉为其难吧,唉,谁让我是你兄弟呢!”戈文一副不情不愿的模样。

“滚……”林一铭就是见不得戈文这种得了便宜卖乖的样子。但心里还是松了一口气,他可是和同学们说好了戈文也会去的,要是到时候失言,可真没面子。

金秋十月,正是丰收的季节,复旦大学中文系的学子们组织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秋游,他们的目的地市上海临近的周庄。学子们并没有邀请老师,不过戈文也许是唯一的一个例外。

一路上欢声笑语不停,所有人都兴致勃勃。林一铭拉着戈文的衣袖指着前面的一个女孩,小声嘀咕:“看到没?就是她,安卉,我们中文系的第一美女。怎么样,漂亮吧?”

戈文顺着林一铭的指点看过去,一呆。这女孩正是几天前在复旦大学校园里遇到的那个文静的女孩子。她穿着一件白色的连身长裙,身姿曼妙,和旁边的一个女孩子笑语嫣嫣,不时引起其他男声偷窥的目光。

怪不得会和杭建的女儿在一起呢!戈文想到,旁边林一铭用右肘捅了捅他的左胸,“怎么样,要不要给你介绍一下?”

“怎么,干起媒婆的行当了。”戈文没好气的说道。

“还不是看你一个人寂寞,关心一下兄弟嘛”林一铭嬉皮笑脸的模样让戈文很是不爽。正待好好教训一下这小子,一群学生涌了过来,林一铭趁机逃掉。

周庄位于上海和苏州之间,古书上形容其“镇为泽国,四面环水,咫尺往来,皆须舟楫”,是一个典型的江南水镇。小镇虽历经900多年的沧桑,但完整地保存着原有的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宛如一颗镶嵌在淀山湖畔的明珠。镇内小桥流水,人们依水而居,那些黑白相间的住宅、青石铺就的小道和郁郁葱葱的古树让所有人都大为陶醉。

前世戈文不是没有到过这个小镇,只是那时周庄已经成为一座旅游的景地,市烩之气甚浓,根本没有眼前的这番宁静。

一进周庄,这些学生们便成群结队的分散开,各自游玩,林一铭也被拉走。

戈文寻了一个路过的船家和他商量好价钱,便登上一艘很古老的乌篷船,中年大叔对能突然赚到的一笔横财很是高兴,开心地摇着橹;带上戈文一路高歌前行。

看着河流两旁慢慢倒退的景色,大橹按照几百年前的古老轨迹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前后摆动,激起一片浪花,耳边船家那悠扬的旋律慢慢传开去,戈文整个人都似乎陶醉到这片弥漫着浓郁江南水乡的韵味当中去了。

等到了沈厅,戈文遇到了一个人——沈卉。这女孩一个人正在院子里徘徊,庭院深深,再加上一个白衣飘飘长发披肩的女孩,眼前的场景让戈文想到了一句诗,“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不由自主的走了过去。

“是你?”沈卉看到戈文眼睛一亮。

“你怎么一个人?”两个人异口同声的说道。然后两人都笑了。

“不如我们一起吧?”戈文对这个女孩充满了好感。

“嗯。”沈卉低声应道。

于是两个人一起漫步在这个宁静秀美的城镇,上海大城市的喧嚣与繁华渐渐淡去。

快要黄昏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