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封阁女相 >

第25章

封阁女相-第25章

小说: 封阁女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话说了一半,突然一道电光划过脑海,让王臻华瞬间清晰地将整件事串联起来——
  庞老先生在两日前明确提到收徒一事,现在成绩出来邀她上门,待她到来后却只字不提,反而让庞枝拿出一套早已失传的珍珑棋局考她的棋艺……恐怕王臻华之前的猜测并没错,从她进门时起考验就已经开始,但考验的并非是她的棋艺,而是庞枝对她是否满意。
  现在庞枝是点了头,庞老先生也开口提了亲,证明王臻华通过了这次考验。但倘若王臻华拒绝掉这门亲事,那是否意味着同样拒绝了被收为徒的可能?
  就因为这样的原因,她之前下的功夫就全部宣告作废?
  但是就算王臻华再不甘心,也不能虚言应下骗婚,她心思电转,对外却只停顿了一瞬,她脸上诚恳的表情分毫不变,恭声道:“家父曾在家乡订下一门亲事,只等女方及笄就成亲。”
  庞老先生脸上的热情褪了一点,摸了摸鼻子,有点尴尬,“怎么之前没听你说过?”
  王臻华心道,因为之前压根就没这回事啊!若非庞老先生不好得罪,她何至于费劲撒这么个谎,编上个子虚乌有的未婚妻,还托辞到辞世三年多的王昱头上?
  但面上王臻华却只能憨厚一笑,“家父过世不久,怎么好把亲事挂在嘴上……”
  庞老先生试探道:“你父亲才华杰出、眼光独到,能被看中的儿女亲家,想来不是普通人家?”
  王臻华条件反射想起了王昱给婧娘定下的亲事。
  王昱对婧娘也算爱重,一般人嫁女高嫁,拿女儿交好高官上峰的不在少数,但王昱却情愿让女儿低嫁,陈家关系简单、家境富裕、男方好学上进,王昱身在高位,又对陈家有恩,婧娘嫁过去非但不会受婆家磋磨,当老佛爷都没问题。
  但人心易变,王昱一过世,陈家顿时变了嘴脸……
  若不是知道庞老先生人品正直,王臻华都要怀疑他是在反讽王昱眼光太差,险些误掉女儿终身。
  王臻华心中摇头失笑,却不敢含糊,斟酌着回道:“家父定下亲事的时候我年纪还小,只依稀记得是常来往家中的一位伯父,他常与家父饮宴和诗,很是相得……”王臻华一边在心中双手合十,朝王昱告罪,一边半真半假继续道,“后来我们一家随着家父赴任离乡,辗转各地,只三节两寿时来往节礼,我侍奉家母尊前曾听过几次,再详细的,我就不太清楚了……”
  说着,王臻华有些羞赧地挠挠头,不自在地搓搓手,像是想到了未婚妻的模样,眼里闪着亮光,瞥见庞老先生好笑看着她,还不好意思垂下头——把一个提到未婚妻的毛头小子演得活灵活现。
  庞老先生点头,算是接受了她的说辞,背抄着手在屋里踱了两圈,先说了桩喜事,“昨日我顺手给你查了下成绩,你已经成功考入东园,名次还不错,顶多一两年你就要参加科举。”
  王臻华虽然自觉很有把握,但确确实实听到自己过了线,还是不由弯了弯唇角。
  “府试、院试都需要一两名秀才保举,到后面还需要知府点头作保……这一路考下来需要打通的关系可着实不少。就算你考中进士、得入翰林,没有得力的后台也只能当几十年穷翰林。”庞老先生的语气有些感慨,随即意有所指对王臻华道,“不过若你那岳家得力,你自然不用白白虚耗时光。”
  “我那岳家是当地普通乡绅,恐怕不能……”王臻华委婉道。
  对于这个压根没影儿的“岳家”,王臻华当然不能随口夸大,乡绅富户各地都有,但官户人家却未必,万一当地没这种人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她圆不上谎可就不妙了。
  庞老先生意味深长看了王臻华一眼,“那可真是遗憾了,你原本可以有一个更光明的坦途的。”
  这已经不算委婉的劝告,而是明明白白的最后通牒了。王臻华当然知道拒绝这一门亲事,意味着拜师一事将以失败告终,但这种时候她别无选择。
  王臻华勉强一笑,嗓音有些黯哑,“是的,我也很遗憾……”
  庞老先生坐回到书案后,翻开一本书,下了逐客令,“天色已晚,我想外面快要宵禁了。”
  王臻华脸上的笑容终于快装不下去了,“是的,我想我该告辞了。”说完,不待庞老先生再说出更不留情面的话,王臻华匆忙拱了拱手,以堪称狼狈的步伐逃出了这间书房。
  庞老先生的书童候在书房外回廊上,一脸恭顺上前,“官人,需要我带您出去吗?”
  王臻华不愿在外人面前失了风度,她右手握拳抵在唇上,清了清嗓子,若无其事摇头道,“忙你的罢,我自己记得路。”
  那书童常在书院庞老先生处见王臻华,知道她不算外人,于是友好点头,“官人慢走。”
  王臻华端着一贯的风度离开,直到离开那书童的视线,才松下一口气,绷直的肩膀垮了下来。
  现在那书童是不知道庞老先生已经放弃王臻华,才会待她如此友善,待得明天,不,或许不等她走到门房,那书童就该知道以后再不需要当她是自己人了。
  王臻华慢慢踱着步,再没有来时紧张却充满期待的心情……
  突然,从树丛后绕出来一个人,素手伸出,一只竹灯笼拦住王臻华去路,“王官人,请留步。”
  就着灯笼昏黄的光晕,王臻华不难认出这位年轻女娘,正是一刻钟前才告过别的庞枝。看到刚拒绝过的说亲对象,王臻华心里大大升起一行字——麻烦来了!
  不过,鉴于王臻华才离开书房不久,或许庞枝还不知道她拒绝亲事?王臻华不报希望地想着。
  庞枝婉约点头一笑,却以与外表截然相反的态度,直截了当道:“我自认品貌还算拿得出手,家世也算得力,不知官人看不上我哪一点,因何拒亲?”
  王臻华尴尬地摸摸鼻子,“娘子姿容端丽,知书达理……样样都好,是我早已定下……”
  庞枝接过了王臻华的话头,以一种平静的语气复述出来,“亡父早已在家乡定下一门亲?”
  “所以,你已经知道了。”王臻华不是很吃惊地点了点头。
  庞枝侧头打量着王臻华,眼神有点微妙,“一个是这种理由,两个还是这种理由……是天底下的父亲临终前都不放心幼子终身大事,还是某些人连个像样儿的借口都不肯费心编一个?”
  这句话信息量有点大,王臻华瞳孔微缩,一时不知该追问另一个是谁,还是该反驳这不是借口。
  没等王臻华决定好,庞枝抬手做了个停的手势,微笑道:“不要反驳我,在连续被家父看中的人选拒绝了两次后,我正处于爆发揍人的边缘,所以不要用任何侮辱我头脑的方式反驳我,可以吗?”
  王臻华眨巴了一下眼,默默闭上嘴。
  “很好,看来我们达成了一致。”庞枝收回手,展开一个得体笑容,“让我们打开天窗说亮话,我不顾一旦事泄引来流言蜚语,而孤身一人出现在此的唯一原因,是因为我想知道一个答案。”
  王臻华隐隐觉得自己可能给不了这个答案,不过依然礼貌地保持沉默。
  庞枝一眼不眨盯着王臻华,认真地问道:“在明知答应我的亲事,就能成为家父关门弟子的情况下,是什么让你——或者你们——不约而同拒绝这门亲事?”
  王臻华心道果然。
  先前王臻华还以为庞枝只是个传统的大家闺秀,只知妇容女工,学些琴棋诗画也只为增加筹码,或者讨好未来夫婿,但现在看来庞枝不愧为一代博学鸿儒之女,聪慧果敢、看人看事透彻犀利……
  若是王臻华真是个男人,就算不看庞枝身世背景的附加值,单看庞枝本身,这种有主见的聪明女人也绝对符合王臻华的现代审美,但是作为一个货真价实的女人,王臻华只能对这门亲事遗憾说不。
  而且更糟糕的是,王臻华还不能说出实情。
  而在庞枝已经如此坦诚的情况下,王臻华的不坦诚肯定会让两人连个朋友都没得做。
  王臻华脸上的为难让庞枝无疑明白了什么。
  庞枝撩起一缕头发别在耳后,庆幸天黑对方不会发现她眼中泛起的雾气——自取其辱,不是吗?
  在谈了一下午珍珑棋局之后,庞枝以为对方是她的知己,才不顾矜持亲口来问。先前典素问同样拒绝,但没有引起她心中半点波澜,但王臻华不同,或者她以为王臻华不同。
  她以为王臻华是有苦衷,她们可以一起解决,但显然这只是她一厢情愿。
  当庞枝再次抬起头时,又是那个得体大方的大家闺秀,“个中原因不足为外人道?抱歉,是我太过鲁莽了。”
  王臻华忙摆手,“不不,是我的错……”
  庞枝轻轻抬手,轻柔而坚定拦下王臻华的话,“官人放心,家父不会知道这场谈话。”庞枝一手提着灯笼,从容雅致地福了福身,“耽误了官人的回家,是我的不是,告辞。”
  目送庞枝离开,王臻华无奈地手抵额头。
  今天出门一定没看黄历,上至庞老先生,下至庞枝娘子,这庞家还有她没来得及得罪的人吗?别说当人家弟子了,被人套麻袋都是轻的……


  ☆、第四十三章

  翌日,王臻华回到书院;却是眼底一圈乌黑;眼中泛着血丝;脸色发白,坐在座位上不时懒洋洋打个呵切;显然一副没睡好的样子。
  这间屋子是特地开的房间;为报考东园的学子特设的;一会儿会有夫子来公布成绩。
  因没有夫子事先安排座位;大家坐的时候都是相熟的人三三两两围坐一起。同坐的大部分学子至少比王臻华高一两届;也只有典素问跟她同年,所以两人虽然关系一般,但还是凑合坐在一块。
  距夫子来还有些时候,典素问站起身,走到温在炉上的大茶壶边;倒了杯热茶;递给王臻华。
  王臻华的瞌睡一下子惊飞了,“给我的?”
  典素问轻描淡写笑了笑,坐下来道:“虽然不是什么好茶,但喝点好歹能解解乏,一会儿夫子收人入东园,你这副模样恐怕会落下不好的印象。”
  这种体贴的举动当然不难理解,但好意来自典素问,就有点让人受宠若惊,甚至惊疑不定了。
  王臻华可没忘记于莽一案中此人的袖手旁观,但不管怎样,明面上对方一片好意,她总不能不识好歹,于是感激笑笑,“多谢提醒。”她握住茶杯温手,却并不喝,“昨儿睡得晚,耽误事了。”
  “睡得太晚?”典素问转头看她,眉宇间有点不解,“区区一个升学考试,以你的实力,还用担心考不上?”典素问想了想又道,“再说,庞老先生应该已经告诉你答案了吧?”
  “是告诉了。”王臻华点头,朝典素问心照不宣地笑笑,“想来你也一样?”
  “是的。”典素问轻轻颔首,“不过,看王兄这副样子,难道是在庞老先生处遇上其他难事?”
  王臻华总算明白对方无事献殷勤所为何事了。
  昨晚从庞枝的口中得知,庞老先生看中的两人都先后拒绝了亲事,一人是王臻华,另一人毫无疑问是典素问。虽然有些难以置信,但女儿家一向面薄,庞枝应该不至于在这种事上撒谎。
  这两年他二人一直跟在庞老先生身边,虽然是竞争的关系,但偶尔也会互通有无。譬如今个庞老心情不好,小心触雷;或者相反,那有什么问题抓紧时间赶紧问……
  更何况现在两人都出了局,没有隐瞒的必要。
  事涉人家女儿家清名,王臻华不好直言,只笼统指代一下,“是啊,讨好奉承了一下午,结果临了坏事,怕是今后再难一偿所愿了。”
  典素问对坏了何事当然心知肚明,打听到的答案并非他所希望,不免有点失望。
  不过两人在庞老先生事上一贯互通有无,就算两人之中谁无法拜入师门,也不代表以后谁的仕途会就此夭折。就如王臻华深知典素问才华出众,典素问一样不会小瞧王臻华的实力。虽然典素问一向不喜往来应酬,但也不是目高于顶的人,自然不会坏了规矩,既失了信誉,又平白得罪人。
  更何况王臻华已经平平安安闯过这一局,再瞒下此中关窍已没必要。
  典素问想到前天庞老先生考校他时候的事,不由微妙一笑,“你的选择未必是错的。恐怕真正答应下来那门亲事,才会和庞老先生的关门弟子失之交臂。”
  听了这话,王臻华也反应过来。
  怪不得昨日下午王臻华从头到尾都有一种违和感,庞老先生一向重规矩,就算再心疼女儿,想给女儿找一个情投意合的如意郎君,也顶多让她在屏风后瞄上一眼,哪会仅因择婿就让宝贝闺女出面,并且从头陪到尾?这不但有失矜持,还让男方看不起。
  不过,换个角度来看,只是让女儿帮忙考校未来师兄弟的品行,这事也没那么不合常理。
  学问可以由东园考试来检验,琴棋书画只是陶冶情操,略通即可,但品性德行就需要另行考校。庞老先生能向二人提出亲事,固然是对他们的人品学问满意,但如果当场一提就应,连回去跟长辈商量都不商量,那一定少不了急功近利、有失稳重,甚至不堪大用的评语。
  而王臻华和典素问不管出于何种原因,都不约而同选择旧日婚约,拒绝掉这门好处多多的亲事,这种堪称高风亮节的君子行为,或许某些人看来蠢得可以,但一定会对庞老先生胃口。
  王臻华自失一笑,若果真如此,倒是她误打误撞了。
  相比起典素问提前猜到庞老先生的用意,从而有针对性的应对,这份眼力王臻华差得可就远了。
  王臻华心情有些复杂,虽然女扮男装的身份让她难免束手束脚,但如果这个问题并不存在,那么在庞老先生提起亲事时,她能否在心无旁骛的情况下,一眼看穿庞老先生目的所在?
  王臻华再次提醒自己不能小瞧古人的智慧,尽管典素问的某些行为她依旧不赞同,但对方这份眼力心性,却让她不得不叹服,她抱拳道:“多谢典兄提点。”
  恰在此时,夫子从门外进来。典素问笑了笑,做了个无妨的手势,没再说话。
  夫子一进门,整间屋子顿时安静下来,个个都眼巴巴瞅着夫子手中的书册。这位夫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