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田园大唐 >

第476章

田园大唐-第476章

小说: 田园大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呀,不多,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么,对我来说二百贯太少,但这笔钱是衙门的,是可以给百姓做事儿的,总要补回来才行。以后褒信县估计会成上县,不如你就哪都别去,留在县中当个刀笔吏。

我有一种新的记账查账的办法。你负责教给当地的商人,如何?到时一定能够补回这个损失。”

张小宝杀人的心都有了,可他明白,这笔钱不是主薄都拿去,就算他拿,也是咋。小头,把他杀了也没用。自己难道还愕杀鸡给猴看?没那必要,给次机会吧,除非以后又查出来他身上有被的事情。

姜主尊这次听懂了,张小宝不是马上就放过自己,而是需要自己给他干活,一定会很累。

心中挣扎了一番,姜主薄妥协的说道:“下官也是这样想,只不过任命是朝廷的事情,未必就能继续降职留在县中。”

“任命的事情就不用你管,只要你愿意留下便可以留下,去把账收拾好,交接。”张小宝吩咐上了。想要让朝廷任命咋。刀笔吏还不简单。自己别的本事或许没有,指定个官位很轻松嘛。

姜主薄认命了,马上就去忙着对账。他丝毫不怀疑张小宝给他留下,有些人是能够通天的。

王鹃这边漏*点地演讲完了,就开始等待商人送钱,这回她不打算从自己的手中在政务上出钱。

商人们同样有听到的,垂在盘算合算不合算。

就在这时,风物阁过来一个掌柜的。于人群外面大声喊道:“风物阁出钱五百贯,愿为县中挖井

此声一出,众人纷纷望过去,赞扬的有之,骂缺心眼的有之。

王鹃见有人捧场,笑着招招手“到近前来说,写个文契,本官记住了,风物阁,本官可在那里常租了一进院子,不错,好地方。”

今天没了,谢谢支持。

 第八章第二百七十章 突发事件在海岸

么风物阁的领头下,很多有点底午的商人都讨来捐

他们并不认为一个锦旗能够给店中带来什么好处,无非是多了一介,褒信县的承认而已。小地方的承认有什么用?他们在乎的是张小宝和王鹃两人的家。

换一个官员过来这样说话,可以用手段来限制,比如伞出多少钱,减免多少税,县衙门给多少好处,或者是相互勾结骗人,对两个娃子却绝对不行,自己等人不给钱。人家可以马上从家中调集钱过来 到那时可就要翻脸了。

王鹃不去管别人怎么想,只要拿钱就可以,一面看着商人过来按手印,一面让人去找专门给测风水的人,测量地下水,很准的,地下水文磁场会影响罗盘,只要测风水的人水平高,一测就能测出来。

张小宝此时也和姜主薄对完账,有二百多贯的钱蒸发了,张小宝接过印,在交接的文书上落下自己的印,并说明姜主薄这块一文钱都不缺,再出事儿与姜主薄没有任何关系,算是把责任替姜主薄扛下了。

姜主薄则是写了一个送往上面的申请降职留任的文书送到州府。等待张小宝忙完教自己新的记账方法,自己好去用实际行动来偿还二百贯钱。

说实话,姜主薄其实有点委屈,缺的钱他并没有分多少,拿个小头而已,而且也不全是他的一任上缺的,任任拿,任任缺,有的以前主薄死了。有的升官了,新来的主薄明明知道缺。也得接下来。

主薄这块是一小部分,大部分还在县令那里,姜主薄想不到等新的县令到来时,马县令怎么办正常来说马县令能升上去,但现在不正常,两个娃子一过来就夺权,并且查账,要是想达到什么目的,估计会把马县令给收拾了。

为了表示一下忠心,姜主薄凑到在王鹃旁边给写字据的张小宝旁边小声地说道:“张主薄马县令这次本应该升职,据说上面有人帮忙,是不是在某些方面考虑下?”

“他升他的,我不管,只要新来的县令愿意交接,我和新来的县令算这笔账,交的时候不验库房,只要账上有多少钱货,我就让他拿出来多少用。”

张小宝又记下了一个愿意捐五十贯钱修井的记录,让人按上手印。扭头对姜刀笔说道。

姜刀笔想想又劝道:“如新县令接过手。马县令升上去,就一定会护着新县令,那时下官可能也会被收拾。”

“哦,你怕这个?马县令上面是谁?真敢护着一起收拾,我就不信当今圣上看他顺眼要护着他,只耍道理上站住脚,你记住,咱们褒信县就谁都不用在乎,背后的小手段对我没用。”张小宝本来是打算陪同各个官员先玩一会儿,但谁让这里缺水呢,以前缺也就缺了。百姓早已习惯,没办法。自己和王鹃来了,那就绝对不允许继续缺下去,等春耕忙过再玩。

姜刀笔还真的不知道张小宝来时家中怎么与他说的,难道全保了?问题是听说张忠被送到东都洛阳当官,家中真要使劲的话,为何不留在京城?京城可是好地方。

见张小宝说的话够狂。只好奉承道:“是,张主薄说是就是。”

“下一个。”张小宝对着凑过来的商人喊道,马上又有商人说自己出多少钱。

多的人上百贯。少的也有十贯,看着是不多,但挖口井也用不着太都的钱。如果水层浅,十贯钱足够支撑工具的磨损和围井用的石头了,干活的百姓不会要工钱,那是给他们自己干的,管谁要钱?

忙了一上午,该处理的事情基本上都处理完,下午王鹃就要坐堂问案了,她把所有的律法都给背了下来,准备实践一下。

褒信县的百姓无论如何都不能把两个娃子当成官,就觉得两娃子长的好看,愿意多看看,只要不是太大的冤屈。平时邻里间的小摩擦,相互商量下就不找衙门去说,以免难为了娃子。

这样一来,县中因为小事儿出现的矛盾,百姓自己就解决了,显得非常和谐。

比起褒信县的乍暖还凉来说,陆州则是已经热的穿不住太多的衣服,出海打汪的人有的甚至是光着膀子,任凭海风吹烈日晒。

自从张王两家的商会留在当地,百姓的日子一日比一日好过,新来的官员非常老实地按照张忠留下来的办法行事。

不是他们不想表现一下自己,而是他们发现自己实在是想不到更好的办法来管理地方,百姓们只认可了张忠的方法,试探地贴出个告示,百姓不应,只能放弃。

加上住了张忠留下来的漂亮房子,还有同样留下来的能出产不少农作物的土地,官员的收入也非常高,当官的到地方上,都会在地方有一块地用来支付俸禄,张忠原来留下的地不错。

官员就是不贪,等着任期结束了,也能攒下千贯的钱财,加上当地商会最后送的一大笔钱,比冒险去贪污强多了。

当然,在任期中,是没有人给行贿的,上一任的刺史已经不舍地离开了,拿着地里集产赚来的两千六百多贯,和陆州商会最后送行时给的一万贯,以及当地百姓写的万民表,回京城述职,会有一个更好的位置在等着他。

新的刺史知道了这个事情后。也同样按照前面的人那样去做。府中的事情其实不多,大部分都被地方给完成了,地方在完成任务的时候有着商会在背后支撑,还有最让官员舒心的事情便是当地没有什么偷盗了,伤人了这样的案子。

百姓都加入了各个分会一同做事儿,还有当初受灾时同舟共济的感情。什么事情都好商量。

这一天,天气晴朗,万里无云,新的陆州刺史张平望就出来溜达了,带一个小的随从,连护卫都不用,走在宽敞的大街之上,对问候的百姓点点头。再看看来往运输的队伍,一时还真找不到事情可做。

“老爷,明年是不是就要离来陆州?我还真舍不得走。

”跟班的人已经听说又有人耍过来接任。陆,补又凶任期都非常短,好地方么,大家全想往泣里挤,标心好继续升迁。

“估计是如此,这里最多只能呆两年。大家都等别人让位置,当初张忠过来也没呆多长时间

张平望同样舍不得离开,这里好啊,没有那么多烦心的事情,平时就在书房中看看书,或者是在没有假的时候偷偷跑出去看看风景,与当地书院教书的人聊聊,再一个就是去山上的旅游之地玩两天。

那里现在还没有太多的游人,来的都是周围州府里相对富贵人的子女,如果按照正常的投入和产出来看,那山上明显是赔本的买卖,但谁让那里是郡王的地方呢,不在乎赔钱,本地还有郡王私下的其他买卖。

两个人又往前走走,站到了一个卖冷饮的小摊子面前,卖东西的人正蹲在那里,用粉笔往一块小黑板上写字,今天新到椰子汁,标上价格。好让别人知道。

写完了字,卖东西的人一扭头看见是刺史,马上站起来,笑着说道:“张大人不忙?正好喝一碗凉的椰子汁

边说这人边去给倒,张平望也不走了,在旁边找个位置坐下来,等人把椰子汁送来。

两碗椰子汁放到了小桌子上,卖东西的人又拿了点冰糖,放在旁边,觉得不够甜,自己往里加。

张平望端起碗喝一口,点头夸赞道:“好喝,从外到里都清凉了,买卖做的可还行?”

“行,一天能卖不少,从别州过来的人还羡慕我呢,说我这里没有人捣乱,呵呵,也不看看这是什么地方,陆州,谁干捣乱?”

卖东西的人抬抬头,骄傲地回了一句。

听了这人的话,张平望也是心下感慨。是呀,陆州谁敢捣乱。不是以前的流放发配之地,是人间仙境,但这一切和自己无关,都是早已离任的张忠留下的。佩服,这才叫本事。想不佩服都不行,估计张忠想造反,只要到了陆州登高一呼,当地百姓就会纷纷响应,而自己却只是个过客,来到陆州呆上两年,带着政绩和钱财回去,陆州百姓的心永远都只属于张忠。

“小好好干,到时候去京城看看,那里也不错。”张平望把一碗椰子汁喝尽后,站起身准备离开时对卖冷饮的人说道。

“张刺史说的是,我确实想要多攒点前去别处,到京城看看,然后给张刺史送点东西,几年不见怪想的,当初张刺史可是拉了我一把,不然我就被水冲走了

摊主高兴地随着话说,一脸向往的样子。

张平望知道,人家口中的张刺史不是自己,或许当地的百姓从来就没有承认过别的刺史,张忠这辈子没白活。什么时候自己呆过的地方百姓也能如此惦记自己呢?

跟班也不出声,默默地走在老爷的身后,至于冷饮钱,不给,拿出来人家也不要,在陆州的各个地方,当地官员吃东西是不花钱的。说是什么福利,数量少的就由商人自己承担,数量多的签个字,有商会的人最后给结算。

要求只有一介”那就是好好当官,别给百姓找事,给百姓找事就是给自己找麻烦,平时组织几次活动,就是好官。

又走了一会儿,张平望对随从说道:“走,去码头看看,那里应该有远洋的淡船回来,看看有什么新鲜的东西。”

随从马上就去找车,不一会儿的工夫,一辆装饰的非常不错的马车就停到了张平望的身边,二人上车,说一句去码头,赶车的人便空甩了下鞭子,朝码头的方向而去。

车子走在宽敞又平坦的路上,两旁是翠绿的树木以及花草,这个时节中,挑开车帘就能看到树上那大大的,红的像火一样的木棉花在争相开放,正如陆州百姓的生活一样。

“走在路上心情不错,是不是每天都要拉不少的知  ”张平望闲着无聊。把前面的一介小小窗口打开小对赶车的人说道。

“回张刺史的话,正如您说的,真不错,可惜,花开了,张刺史却没有看到,当初是他带人种下的这些木棉花,也不知道他什么时候有空,过来看看花,也让我们看看他

车夫看着两边的大花朵,想起张忠,勾起心中的思念,眼泪一滴接一滴往下落。

张平望看到赶车人擦眼睛的动作,自己的眼睛也跟着红了。又问道:。你也是原来当地人?”

“山民,在山上住,后来张利史到了,正赶上大灾,就把我们给叫下来安置,给我们修房子,教我们识字,还有专门用来生孩子的地方,家中的孩子也去了学堂。老人不愿意在家呆的就进养老院,张大人,您知道张刺史现在如何了吗?”

车夫说着下山后的事情。突然想从张平望的口中问出点消息。

“据说是到洛阳当官去了。品级还不”张平望也是刚刚得到消息,在陆州当官当然地关注下张王两家的事情,这便说与车夫听。

车夫这下高兴了“那就对,张刺史就得当大官。

。可洛阳那里的官没有什么权力,比不上京城,在那边和养老差不多。”张平望想了下。还是把这个事情说出来。

车夫把车一停,扭过头来“凭什么?凭什么不给张刺史权力?凭什么要让他养老?不成,张大人,您先下车,我这就去找人问,问清楚就进京,谁把张刺史放到了那个个置上?不干,我不干。”

说着话就要赶人了。

张平望连忙阻拦 “慢着,慢着,我还没说完,可不能找一帮人进京,那会害了张忠,听我说,张忠去洛阳是他自己愿意去的,没人赶他,不然就会在京城给他安排官职,你懂什么?张忠是我大唐第一个随便自己选官当的人。

他想在什么地方当官,朝廷就给他送到什么地方去,他还太年轻,需要多经历事情,这才跑到洛阳,地方已经不适合他了,他在洛阳呆腻味了,就会进京,不像别的官员,想要去什么地方,费不少劲,也很少能成。

一说起这个事情,张平望就嫉妒,宫的时候是!面安排,自只能来陆州,也是经讨了不乒才争取到的,张忠可好,要在哪里当官,提前就说出来,到时不管那个地方的个置有没有人,都得给他让开,他好过去。

不仅仅是他,就连他家的娃子也一样。跑到褒信县去当主薄和县承了,据说当初要求的时候是,不能离家里太远,还不能去繁华的县,结果挑来挑去,就挑到褒信县。

哪有这样耸官的?什么地方都要可着他们才行,

张平望郁闷,车夫却高兴了。继续让车动了起来,笑着说道:“真的?那还差不多,我就说么,张刺史怎么可能会怕别人?对,朝廷做的对,他想到什么地方当官。就让他到什么地方,觉得不好玩了再换换,如此说来,张刺史现在没事儿干,闲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