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清明上河图密码2:隐藏在千古名画中的阴谋与杀局 >

第44章

清明上河图密码2:隐藏在千古名画中的阴谋与杀局-第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快走到巷底时,他的双眼不由自主盯向左边最后一扇院门。那门仍旧关着,他稍稍放慢脚步,尽力竖耳细听,里面隐约传出些声响,似乎是铜钱碰击声,但不能确认。
  刚走到那院门前时,门忽然打开,吓了邱迁一跳。一抬眼,见一个后生从里面走了出来,和他年纪相仿,穿着半旧的布衣布裤,也挑着两只木桶。邱迁忙侧过身,略停了停,让那后生先走。那个后生看了邱迁一眼,似乎有些戒备,随即伸手拉住门环,将门虚掩上。
  门扇关上那一瞬,邱迁一眼瞅见,那院子大小和银作院差不多,中间大屋的门敞开着,几个人坐在一张长条木桌前,桌上高高堆着铜钱,那几个人正在用麻绳串钱。
  那个后生关好门后,又瞪了邱迁一眼,邱迁忙低下了头。那后生走到井边,放下桶,摇起辘轳。邱迁在一旁偷偷瞧着,极想开口打打招呼,闲聊几句,以便打探些东西。但他一向不太会和人搭讪,嘴巴动了几下,终究没能发出一点声音。
  那后生很快便灌满了两只木桶,随即挑起来就走,一眼都没瞧邱迁。
  地下暗室的门开了,一道灯光映了进来。
  邱菡一直在黑暗中坐着,猛然见到光,眼睛被耀晃得有些难受。进来的是前几回那个绿裙婢女,她左手提着盏灯笼,右手拎着铜水壶。她朝邱菡和柳碧拂各望了一眼,随即将水壶放在门边,转身就要出去。
  柳碧拂站起来道:“把灯给我们点上吧,她不会再烧屋子了。”
  那婢女停脚回头望向柳碧拂,有些愕然,随即又转头望向门外那壮汉。
  柳碧拂走到门边,朝门外道:“放心,她不会再做那种傻事。”
  那婢女将灯笼向外伸去,照出那壮汉的侧脸,壮汉望着柳碧拂,略犹豫了片刻,朝那婢女点了点头。那婢女回身走到屋子中间的小桌边,将手伸进灯笼,取出里面的半截蜡烛,用烛焰点着了油灯的灯芯。屋里顿时亮了许多。
  邱菡见柳碧拂站在桌边,望着灯焰,脸上冷淡淡的,略透出些倦意。
  孙献不死心,又折回汴河北街,挨家打问蓝猛的去向。
  然而,整条街上各店铺里的人都没有留意蓝猛是何时离开的,都说他家小酒店还是照旧开到深夜才关的门。早上却不见他们开门,隔壁小食店的郑八有些纳闷,过去一瞧,才见门从外面上了锁。倒是郑八的浑家记起来,她半夜起来溺溲,似乎听见隔壁门响,而后有驴子的蹄声,往东边去了。当时昏昏蒙蒙,也没多想。
  看来那对男女只带了银钱细软,半夜骑驴偷偷溜走的。孙献忙跑到东边,找魂一般,来来回回找了一整天。往东边的旱路,既可以往东去应天府,又可以往北去大名府,途中又不断有岔路,半天骑驴至少跑了几十里,若再换乘马车或船,到哪里去找?看日头西落了,也再走不动,他才拖着两条乏腿慢慢回家,连骂人的气力都没了。
  才走到院门前,就听见里面传来说笑声,一个是自己妻子姚氏,另一个声音也是女的,很熟,却想不起来。他推开门一看,妻子坐在梧桐树下的竹椅上,面前小木桌上摆着茶碗和一些干果吃食,一个妇人背对着门坐在一只小凳上。两人正嗑着榛子,呱呱说得正欢。
  见到孙献进来,他妻子只瞟了他一眼,也不起身,照旧嗑着榛子。那妇人却忙站起身,回过头时,孙献才认出来是父亲在时,家里原先雇过的仆婢阿丰,二十出头,模样还算周正。
  “小相公!”阿丰忙低首欠身问候。
  “哦。你何时来的?”孙献随口应付。
  “她来了一下午了,带了半只鹅、几样菜蔬来,还有这些干果,说是孝敬我们两个。”
  “来坐坐就是了,还破费什么?”孙献只想进去歇息。
  “多久没来拜望小相公、小娘子,今日店里得闲,才赶忙跑过来了。”
  “咱们家前前后后雇过七八个人,只有她最长情,还记着我们。如今她也不往人户里去了,嫁了个勤快汉子,两口儿都在城南边大酒楼里帮工,每个月吃住不要钱,能净落十贯钱呢……”
  “哦……你多坐会儿,吃了饭再走。”孙献听妻子话语夹酸,更不耐烦,向屋里走去。
  “我也得赶紧回去了,晚间酒楼里客人多。”
  “那我也就不留你了,如今我这家不像往日,也拿不出什么像样的饭菜招待你。”姚氏半酸半懒的。
  孙献进屋坐下,见桌上果然放着半只烧鹅、几碟菜,他倒了碗冷茶,大口灌下。院中两个妇人又絮叨半晌,阿丰才走了。
  “我吃了好些果子,已经饱了。你若饿了,就吃桌上的菜,厨房里还有昨天剩的馒头。哎,你瞧阿丰,都开始穿绫衫了,说话声气也壮了。她丈夫争气,两口儿在那个什么饭楼,好吃好住,养得白胖胖的,那脸比我都白细了……”
  孙献却呆坐着,一句没听进去,心里又乏又闷,像是堆满灰的冷灶一般。
  冯赛不甘心,跑了一整天,问遍了京城交引行的人,但都没打问出汪石的交引是从哪家交引铺买的。
  他摊上官司和倾家荡产的事已经传开,今天一路上各般的目光神色,倒是尝了个遍。他只能苦笑而叹:自己一路太顺,炎凉滋味尝得不够,这回算是一齐补上了。眼下除了找见汪石、救回家人,哪里还有值得介意的事。
  他骑着马,背着夕阳,出城回到烂柯寺,见十千脚店的伙计姜哥候在寺门外,迎上来道:“冯相公,我家相公请你过去,有件事要商议。”
  冯赛随着姜哥一起来到十千脚店,周长清仍在后院,笑着道:“总算找见你了,下午我派了好几个人到处寻你。”
  “周大哥,你打问到什么了?”
  “汪石不是从交引铺买的交引。”
  “榷货务?”
  “嗯。”
  “唉,我怎么早没想到。”
  “他那些交引也不是买的。”
  “哦?”
  “他是用陕西便钱公据兑换的。”
  “和我们路数相同?”冯赛一惊。
  由于西北边关粮草常年需要补给,人力物力消耗极大,专靠朝廷,难以为继。大宋便推行“入中”之法,商人运送粮草到边关,朝廷给予高价偿还。不过,偿还时用什么钱支付,便成了问题。
  大宋钱币,大多数路州都用铜钱,只有四川用铁钱。陕西和四川交界,常有茶盐绢帛生意往还,陕西便成了铜钱、铁钱混用之地。有宋以来,商业繁盛,自古未有。唐代玄宗最盛时,一年铸造钱币也才三十万贯,而到大宋神宗元丰年间,一年铸钱则超过五百万贯!铸币数量远超唐代数十倍。尽管如此,铜钱却始终不够用。再加上大辽、西夏,甚至东南海外诸国,都用大宋铜钱,虽然朝廷严禁铜钱外流,每年仍有大量铜钱流向外国。因此,大宋常年处于“钱荒”之困。
  至于四川铁钱,比铜钱几乎要重一倍,一贯铁钱有七八斤重,超过五贯钱,人背起来就十分沉重,携带更加不便,到外路州也不能使用。为免除铁钱过重之患,蜀地商人自行创制出一种纸钱,名叫“交子”。起初,交子只在几十户巨商之间流通兑换,用来代替铁钱。后来由于出现弄假、拒付等纠纷,便由官府收管印发。但交子始终只在四川流通,后来才扩延到陕西。
  陕西官府在偿还粮草入中的商人时,为缓解钱荒和钱重,便印制了“便钱公据”,一张纸据,标明钱数,盖上官府印信和防伪暗图,不但轻便,而且节省了铜钱。入中商人领到便钱公据,到京城汴梁就可以兑换银钱或货物。
  为扩大茶盐钞引的出售量,朝廷又推新法,陕西便钱公据只能去榷货务兑换茶、盐、矾、香料等钞引。
  许多入中商人,领到便钱公据后,一怕途程劳顿,二怕京城手续繁杂,不愿去京城兑换,便在陕西低价出售。京城交引铺看中其中差价极大,有近倍之利,便去陕西收买便钱公据,回京城到榷货务兑换茶盐钞引,再转卖给茶盐商人。这样便有两道利润。周长清等京城大交引商从事这项交易已经多年,冯赛没想到汪石竟也用这个法子得到盐钞茶引。
  “今天我又去榷货务请买钞引,顺嘴问了一句汪石,其中一位书手记得,说去年十一月底,汪石带着些便钱公据,去榷货务兑换过盐钞茶引。量还不少,有近十万贯。”
  “十万贯?据孙献所言,左藏库飞走的那库钱,数目也是十万贯。”
  “难道其中有关联?汪石看着出身穷寒,却有那么多本钱,他这本钱来路十分可疑。不过,他带去的便钱公据面额虽然是十万贯,但去陕西收买,应该和我们一样,半价就能买到。这么一算,他的本钱应该是五万贯左右。”
  “他兑换到十万贯交引,又用盐钞茶引去换了粮和绢?”
  “嗯。时机正好。十一月方腊虽然已经起事,但当时朝廷上下只视为一小群流寇,并没有当作大事。粮价、绢价也都还没涨。市面上粮食一石才一贯多钱,去粮商手中批买粮食,最多九百文。汪石若是用盐钞茶引换粮绢,价格更低些。他一定是瞅准了这时机,换到粮绢,囤起来坐等涨价。才一个多月,翻年到正月,粮绢价格都翻了两三倍。他虽然让了五十文利,其实仍赚了两三倍,更得了救助粮荒、绢荒的美誉。这汪石年纪轻轻,竟有此等眼力、胆识、气魄,若是行正路,是天下难得的大才。”
  冯赛听了,也不由得不惊叹,半晌才想起来:“不过,去榷货务兑换交引,需要京城牙人。陪他去的牙人是谁?”
  “刚才忘记说了,是你家三弟。”
  “冯宝?!”
  


第二章
  河中府、搅肠痧
  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
  ——司马光
  去年十一月,周长清筹备了三万贯,委托冯赛前往陕西收买便钱公据。
  那些钱全都兑成银铤,装了四箱,用四头牛拉的太平车载着。虽然周长清派了四个仆役随行,冯赛却仍想让弟弟冯宝跟着,一来有个帮手,二来也让他多历练历练。冯宝本也高高兴兴答应了,可临走前,却到处找不见人。他这样闪火,已经不是一回两回。这之前便刚发生过一回。
  冯赛家乡有个茶商,每年都要来京向他买茶引。去年刚入秋,那茶商捎信给冯赛说自己得了足疾,不能来京,求冯赛托人将茶引给他捎带过去。冯赛自己每年也要给家中父母捎钱,便到处找顺路的商客,却偏偏没有合适可信的。他便让弟弟冯宝回乡一趟,正好看视父母。冯宝前一天也满口答应,第二天便不见了踪影。幸而柳二郎说他从没去过南边,愿意跑一趟。柳碧拂也说该让他多长些见识,冯赛正求之不得,柳二郎也比冯宝可靠得多。忙替柳二郎置办行囊,送他上路。这一路往返,用了一个多月,事情办得妥妥帖帖。
  这回去陕西,冯宝竟又是这样。冯赛虽然气恼,却也没有办法。柳二郎刚从江西回来没几天,不好再让他劳顿,便准备独自上路。邱菡却不放心,定要让阿山跟着。阿山虽然实诚,到外面却笨头笨脑,帮不上什么忙,冯赛不愿带。夫妻两个为这个争了起来,柳碧拂在一旁听见,说不如让柳二郎跟着去。三人正在商议,柳二郎正巧进来,他刚办妥了冯赛交代的一桩生意,进来回话,听到他们议论,忙说自己愿去。
  于是,冯赛便和柳二郎两个,带着那四个仆役,赶着牛车,一路前往陕西永兴军路的河中府。近八百里路,牛车脚程慢,晓行夜宿,二十多天才到。还好这几年和西夏没有什么战事,沿途又都有军营镇守,一路平安无事。到了河中府,这里紧邻西夏,地势偏远,自然不比内地繁华,街市上往来的大半都是军卒。
  冯赛找了间客栈住下,歇了一晚。第二天一早起来,要去寻牙商办事,柳二郎却有些水土不服,气色很不好,冯赛便让他在客栈歇息,自己出去寻找客商。这里他每年都要来一回,早已熟络,刚走进往年常去的那间茶楼,就见到常交接的那个牙人朋友坐在里头。他知道冯赛最近要来,已经约好了几个客商,都在等着。
  谈价、定契、约保,去客栈取银付钱,并没有什么波折,只用了一天,冯赛便买好了三万贯的便钱公据。众人照例拉着他一起出去吃酒道贺,深夜才回去。刚进客栈门,柳二郎便迎上来道:“姐夫,我刚才看见三哥了!”
  “冯宝?”
  “嗯。下午吃过饭,我觉得精神好些了,就自己上街去逛,走到街头,一眼看见斜对面一间酒楼门口,三哥和一个人说笑着,从里面走了出来。我忙要赶过去,正巧来了几辆运粮草的车子,把路挡住了,等车辆过完,我赶过街时,三哥已经不见了。我到处找了一圈,都没找见。”
  “他来这里做什么?是不是你看错眼了?”
  “应该不会错……”
  “他旁边那人是谁?”
  “我只顾着看三哥,没留意那人,不过以前应该没见过。”
  当时冯赛有些不信,回到汴京后,过了两三天,冯宝才晃回家来,问他去了哪里,他却支支吾吾不肯说。冯赛一生气,也懒得再问。
  现在回想起来,柳二郎当时并没有认错人,冯宝恐怕真的陪着汪石去了陕西。
  冯宝虽然从未去过陕西,但听冯赛说起过那里的生意往来,知道该去哪里寻找牙人和客商。汪石恐怕正是打探到这一点,才邀他一起去。买到便钱公据后,回到京城,冯宝又带汪石去榷货务兑换茶引。榷货务这边,因为是官事,冯赛一直都是自己去,没带冯宝和柳二郎去过,但日常也会说起。冯宝虽然做事不稳重,记性却好。其中关节不多,只要有牙人木牌,官吏一般都不会太刁难,唯一只是兑换时,交引和钱货的比例会有所不同。生面孔去,榷货务有时会用内库的陈绢旧帛来冲抵一部分。不过十万贯里,一般也不会超过一万贯。这对汪石而言,恐怕不算大事。
  这么说来,冯宝并不是上个月才被谭力、朱广、于富等人利用,早在去年十一月,汪石已经瞅准了冯宝。汪石连秦广河、黄三娘等老练巨商都能说动入套,要引诱冯宝就更不需要多少气力手段。
  想到此,冯赛心里升起一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