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耽美辣文电子书 > 超品奇才 >

第341章

超品奇才-第341章

小说: 超品奇才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ps:  第四更,前面还有一更,别漏了,月票满六百加更,后面还有

第721章 社保工作() 
许书~记正要送客的时候,冯宇忽然问道:“对于社会保险,你们怎么看?”

    许书~记有些疑惑,冯宇怎么忽然跟他谈到了这个?张瑞强也纳闷儿的看着冯宇,这是冯宇想转移话题,避免尴尬?

    张瑞强当然不能让许书~记来回答这个问题,于是开口道:“社会保险,简单来说不就是退休金制度么,以前我们国家是企业保险制度,也就是企业来承担退休人员的退休工资,这样就会有二三十个职工养而且很多没有企业的人,则面临着老了还要工作的情况,这才向达国家学习,引入了社会保险制度,也算是一种资源再分配制度。”

    许书~记看着冯宇,张瑞强说的很好,他想听听,冯宇对这件事有什么高见。

    “张市~长说的很简单,但有没有想过,想要推行这个政策,到底要多少年?现在我们国家是强制企业等用人单位必须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但效果如何,你们比我更清楚吧?”

    “你想说什么,别卖关子!”张瑞强有些不高兴,这冯宇,一到这时候,就喜欢炫耀他的知识。而且他对这个政策,研究的也不是特别透彻,甚至中央的人,也都不太了解这件事,只能说是“摸着石头过河”!

    “我敢说,这项政策,一直到你们都退休的时候,也无法完全推行成功!”

    “你说什么?开什么玩笑!国家政策,那么长时间还不可能成功?”张瑞强有些不悦,尤其是冯宇提到了退休,他怕刺激到许书~记。而且他退休也还有十来年呢,冯宇怎么就敢确定这政策不能推行成功?

    冯宇笑了笑:“计划生育政策,推行成功了?所有人都遵守了吗?”

    许书~记本想开口反驳冯宇两句的,你又不是公务猿。怎么还当着他的面,批评上国家政策了?

    可冯宇举出计划生育的例子,他也没办法反驳了。

    71年提出并建议,8年开始宣传。并在d员、共青~团员之间开始提倡,其实就是一种半强制的手段,82年作为基本国策,写入宪法,到如今已经实施了十几年。可结果呢,每年还是有大量生的孩子,总不能人家生下来孩子,你给掐死吧?

    在农村,人口就是劳动力,城里实施的倒是还不错,但农村地区,哪怕是91年的时候再次加大力度,但还是管不住。

    一个写入宪法的基本国策,经过了这么长时间。这么多人的共同努力,还是没能彻底实施成功,更不要说社会保险制度,还未写入宪法呢,而且力度也没有那么大。

    最主要的一点就是,社会保险要企业跟个人一起交钱,先很多工人就反对。凭什么他们工资要少一块儿?以前那些没交社会保险的,还不是一样退休了?难道企业、工厂还能不养着他们?他们可是奉献了大半辈子!

    工人们要求,企业全额承担社会保险,可企业又没有这个能力。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尤其还要补齐一些快退休的人应缴纳的费用,这让一些效益不好的企业,直接就跟政~府领导摊牌了。这个钱,我们交不起,交了,企业就黄了,那所有工人都没饭吃!

    “要想社会保险制度推行成功,先的一点。就是企业保险跟社会保险并轨,但如何并轨,却很难把握尺度。接收的人太多了吧,政~府收上来的钱不够用。接收的人太少了吧?企业不愿意缴纳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在国外缴纳的方式有几种,比较常见的是按比例缴纳保险费制度和均等缴纳保险费制度。

    而这两种制度,也是最为主流的,都有优点,也都有缺点。而华夏现在推行的是按比例缴纳保险费制度,一直到冯宇重生前,这个制度都没有改变过。

    并轨?张瑞强跟许书~记对视一眼,这要是并轨了,可真是一个大难题啊,可就如冯宇说的那样,如果不并轨,那么这项制度就很难推行,企业既要负担退休人员的退休金,又要缴纳社保,资金压力太大了。

    许书~记看向冯宇:“冰城机械公司,是怎么缴纳社会保险的?”

    “我们公司跟职工双方一起供款,这不是国家倡导的吗?”这一条现在只是倡导,还未完全强制实施,因为国家也拿不准,工人们的态度。

    “难道那些工人就同意了?”许书~记好奇的问,他怎么听下面人说,好多企业的职工都因此闹事了呢?有罢工抗议的,有上~访的,反正就是不同意。

    “多简单啊,给工人涨工资呗。让他们一个月交四十多块钱,但我一个月给他们涨一百块的工资,怎么会有人不满意呢?大头还是企业承担了嘛,跟他们讲清楚,大家都能理解的。”冯宇一副“这还用问,你们咋这么笨”的表情。

    许书~记有些无语,你当哪个企业都跟你们冰城机械公司一样,说给工人一个月涨一百块工资,就能涨的起呢?什么讲清楚,大家就理解了,涨工资才是主要原因好不好?

    工人最在乎的,就是到手的钱多了!

    许书~记也暗暗咂舌,这冰城机械公司,可真是有钱啊,工资早已经全面领先全国了,这又涨了一百块?那他们公司的八级工,岂不是能拿到上千的月薪了?去年冰城的年平均工资,才五千块出头啊,今年这要过六千了?

    “冯宇,你说的办法,根本没有可推广性,别的企业哪儿能一下子给工人涨那么多工资?”张瑞强皱眉说道。

    “那也要涨啊,去年通货膨胀,工人的工资不都涨了很多么,今年经济形势比去年要好很多,为什么工资就不能涨?难道都交给政~府当做税收,政~府就能承担工人的社会保险了?”冯宇反问道。

    涨工资,就意味这企业成本上升,利润下降,那么所需要缴纳的税收,自然也要降低,这会让政~府可支配的钱变少。

    可如果不涨工资,那么这项社会保险政策,就难以实施。冯宇甚至认为,去年年中,国税和地税正式分开,也是跟这个有关。看似地方可支配的税收增多了,但实际上,需要承担的责任也就更多了,这算是一把双刃剑。

    许书~记跟张瑞强都陷入了沉思,是啊,该如何选择呢?

    ……(。)

    ps:  第五更,推荐票四万三千三加更,前面还有两章,别漏了。老四依然很勤奋~~~

第722章 合并(求订求票)() 
张瑞强很快做出决定,倒不是他比许书记更有决断力,而是冰城的人口占龙江的百分之二十六左右,但税收,却占了百分之四十三以上!

    也就是说,冰城能做到的一些事情,整个龙江却未必能做到。尤其是冰城还是计划单列市,有着很大一部分的自主权,很多事情,可以单独决定,而不受省里制约。

    冯宇说的让企业涨工资,以减少职工们的抵触心理,然后就能快速的推行社会保险缴纳,这个办法,冰城可以做得到。

    甚至就连企业保险和社会保险并轨,冰城也有足够的实力来完成,毕竟冰城的工业复苏程度,远超大家的预期,甚至在某些方面,已经领先全国。

    比如冰城机械公司,比如冰城制药集团,比如冰飞厂,比如电机厂,甚至就连纺织厂等轻工业,发展的也非常不错。

    还有包括其他一些方面,冰城发展的速度,都非常快,资金充足。

    可许书记却没法做出这种决定,龙江还有很多穷的地方,还有很多企业发展的并不太好,说严重点,那就是半死不活。

    那些企业本身上交的税收就不多,如果按照冯宇说的办法,让那些企业给职工涨工资,来稳定职工的情绪,推行社会保险制度,那么新的问题就来了,那些企业所上交的税收,就会大幅减少,那么省里还有钱做其他事情吗?

    推行了一个制度,却让其他工作无法开展,这能说是成功吗?

    最好的办法,那就是提高整个省的经济水平,大家赚的钱多了,这件事儿也就能理解了。可这事儿说起来简单,操作起来,却非常的难。

    两人在沉思的时候,冯宇却轻松的喝着茶水,跟他们说太多了。嘴巴还有些干了。

    张瑞强看着许书记那纠结的样子,正不知道怎么劝说呢,却忽然看到,冯宇悠然自得的样子。这才想起来,这个话题,是冯宇提出来的,这么说,这小子有解决的办法?

    你小子有办法不早说。故意让我们难受是吧?

    张瑞强清了一下嗓子,提醒冯宇,适可而止吧!

    “冯宇,你既然这么说了,那么你有解决的办法吗?”

    “有啊,提高那些企业的收入,给那些企业职工涨工资不就行了?”

    这tm还用你说,我问的是具体办法,怎么提高那些企业收入!

    看到老张那拼命克制的表情,冯宇这才慢悠悠的说道:“办法吗。其实不算太难,只是不知道许书记能否推行成功,这个可是很得罪人的,尤其是容易引起那些地市的抵触。”

    许书记皱着眉头看向冯宇:“得罪人我不怕,做任何事,都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满意。只要这件事,对老百姓好,那就足够了。可是你说地市会抵触,这是什么意思?”

    提高那些企业的收入,那些地市也应该开心才对。他们地方的收入也增加了嘛,能做更多的事了,也能出政绩,为什么要抵触?

    冯宇没有直接说。而是反问了一句:“许书记,你认为我公司的产品,为什么利润都不低,但偏偏消费者还认可?”

    许书记想了想:“是因为产品质量好?还是因为外观新颖?或者是广告宣传做得好?”

    “这些都有。比如我们的加湿器和无叶风扇,我们的外观已经不再新颖了,产品质量也被别的品牌追上的时候。广告宣传热度也降低了之后,我们的产品卖的还是比别人的要好,价格比他们还是高,这又是为什么?”冯宇继续问道。

    张瑞强这时候从嘴里吐出两个字:“品牌!”

    冯宇向张瑞强投去一个赞许的眼神:“没错,就是品牌效应!我简单解释一下,品牌效应,是一种企业价值的延续,也就是说,这个品牌,为这个产品带来的效益和影响。”

    看到许书记还是不太理解,冯宇想了想,举了一个例子:“同样一件产品,如果我贴上一个进口的标签,哪怕价格高了百分之十,甚至百分之二十以上,还是会有很多人想要买,因为在他们的印象中,进口产品,就是比国产的东西好。再说全国不止有冰城机械公司生产农机具,但同样一个旋耕犁具,为什么冰城机械公司的价格就要比其他公司的更高?卖的还更好?而实际上,一些产品的质量,差别根本不大。”

    “这就是品牌效应,因为消费者认可我们的品牌,知道我们是全国知名品牌,知道我们的技术是全国领先的,知道我们的售后服务更好。同样是烤鸭,为什么全聚德的比便宜坊的贵?而实际上,便宜坊的牌子,比全聚德更老,但就因为全聚德上了国宴,而很多人甚至不知道便宜坊也是做烤鸭的,就算他们在便宜坊看到了菜单上有烤鸭,他们也未必回去点,但到了全聚德的人,几乎没有不点烤鸭的。简单来说,品牌也是一种重要的价值,在会计上,称之为无形资产,既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资产。”

    还好冯宇学过这些知识,否则还真不太好解释。冯宇举了例子,还说了一些经济学上的专业名词,给许书记讲懵了。许书记这个岁数,哪学过这些啊,但他虽然有些不太明白冯宇说的那些专业名词,可冯宇举得例子,他听懂了。

    同时他心里还在感叹,冯宇能有今天,果然不是偶然,看看人家这些知识,我以前都没听过。他的那些下属和幕僚,其中不乏经济学专家,这些专业知识,那些人也都懂,而且能说的更加深奥。

    可惜的是,他们知道许书记听不懂,所以根本不会说这些。今天许书记乍一听冯宇的话,就被这么镇住了!

    “你的意思是,我们应该让那些企业经营品牌?那么应该从哪些方面做起,先做广告宣传?”许书记虚心的问道。

    “重新经营品牌?那太麻烦了,而且时间根本来不及,我们本身就有现成的大品牌,为什么不直接利用呢?”

    “现成的大品牌,什么意思?”

    冯宇笑了笑,说出了一个许书记、张瑞强都不陌生,甚至经常提到的词:“合并!”(。)

    ps:  第一更,感谢书友121023203136868、放牛班的、miz731、鸟大、z心语等书友的月票,谢谢,后面还有

第723章 选择(求订求票)() 
张瑞强跟许书记对视一眼,合并,怎么个合并法?

    张瑞强很无语的看着冯宇,这小子咋话又说一半,一次都说完能死啊!

    “怎么合并你也想好了吧,那你具体说说吧。”

    冯宇端起茶杯,然后又放下了,没水了啊。张瑞强差点没气死,他生怕冯宇喊许书记的秘书过来倒茶,只能把自己面前的茶杯推过去:“这杯我没动过。”

    冯宇毫不客气的端过来,咕咚咕咚喝光了,然后盯着许书记的杯子。

    这是许书记的办公室,他的杯子可是自己的,怎么可能给冯宇?许书记喊秘书进来,重新泡两杯茶端进来。

    冯宇十分满意,这才开口说道:“两种方式,第一种,整合所有的同类型小企业,成立一家大公司,资产、规模什么的,自然就上来了。然后集中资源,主推一个品牌,公司变大,才好宣传,单说一家公司如果是国内规模第一,那么就会让消费者对这家公司的产品,有一种盲目的信任。当然,这个需要的时间比较长,而且不容易分清主次,见效慢。”

    “第二种办法,就是借用一个成熟的知名品牌,将同类产业,都合并到这家企业下面,生产的产品,都用这个品牌的名义,那么同样的产品,利润会提升一大截。这个见效快,最容易短期内出成果。”

    张瑞强皱着眉头:“你的意思是,你推荐第二种办法喽?你是想把全省的机械厂、制药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