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耽美辣文电子书 > 超品奇才 >

第7章

超品奇才-第7章

小说: 超品奇才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分之四的利息,也就是说,十块钱的国库券,现在能换回来十二块钱。

    就像李世强说的一样,国库券发行的时候,遇上了不少难题,后来都是强行摊派给机关和企业的人。不买不行,直接从工资里扣。

    好多人甚至已经忘记了,手里还有国库券,一听说李世强在收国库券,才从家里翻出来,而其中好多人的国库券,已经到期了。

    十块钱跑一趟银行,还要排队,才赚两块钱,很多人都觉得麻烦。尤其当初摊派的主要是干部,现在工资也涨了一些,根本不差那一块两块的。

    李世强上门收国库券,他们一打听,十块钱的九块五收,都觉得不划算,李世强根本就没收到多少。

    但当李世强偶尔看到一些到期了,可以去银行换钱的国库券后,直接原价收购,十块钱的,就给十块钱,转手拿到银行,就能换成十二块钱。

    但是更多人的还是觉得亏,十块钱的,你怎么也得给十一吧?李世强觉得还是赚钱,十一块钱,拿去银行就能变成十二块钱。十一万,拿去银行就能变成十二万啊。

    他打电话找冯宇,就是问问这样行不行,他觉得不需要等到国库券公开交易的时候。冯宇惊呆了,他没想到李世强脑子比他想象的要灵活的多。这生意能做吗,当然能!

    前世也听说过有人专门做这一行的,就是上门从一些人手里收快到期的国库券,十块钱的给十一,放在手里吃利息。不过这要求本钱多,且不着急使用。

    但冯宇没料到的是,居然有国库券到期了,有人都不知道去换。还有人知道到期了,但懒得去银行排队,要是耽误上班时间,扣的钱可比这一块钱多多了。

    “李哥,你真是一个天才!那些三个月内到期的,都可以涨价。超过三个月的,不要!你别管利息的事儿,等着国库券可以公开交易的时候,我保证咱们每天都能赚上千块!”

    “啥,每天都能赚上千?那不是一个月有三万块,一年有三十多万?”李世强兴奋的手都开始颤抖,一年要是能赚三十多万,那得赶上他半辈子不吃不喝的工资了。

    其实冯宇说的还是李世强能赚到的钱,冯宇至少能赚上百万才对!不过要等多个城市都开放才行,否则只有一个城市的市场,哪儿来的差价?

    “李哥,那你今天换了多少国库券?”

    “呃~~只有一千多。”

    冯宇气结,一天才换了一千多?十几万,要换多长时间?

    “怎么只有这么少?”

    “没办法啊,都是五块十块的,五十和一百的很少有。我就一个人,大冷天的蹬了个自行车四处跑。”

    李世强借来的那辆吉普车已经还回去了,用的时间太长,他父亲也怕被人说。

    “啧~~李哥,你一个人不行啊。这不是换外币,没有人一次能换上千的。你一户就收五块十块的,这怎么挣钱啊。李哥,你有信得过的朋友吗?有时间和精力的,让他们帮忙收国库券,一个月给一百工资!”

    “一百?我一个月才八十多!”李世强觉得工资太高了。

    “李哥,你也说了,你还要上班,哪儿有时间做这个?你要是天天翘班,也不好跟领导交代吧?让他们帮忙挨家挨户的收国库券,还是那个规矩,三个月以内能兑换的,可以给高一点的价格,超过三个月的,平价,超过一年的,只给百分之九十五。”

    “那行,我家后面就是电机厂的宿舍楼,里面十七八没上班的小子有的是,天天就知道闲逛。我让他们帮忙收国库券,一个月给一百,他们肯定干。”

    李世强越来越兴奋了,参加工作不到一年时间,还是最底层的小弟,没想到做点生意,就能领导几个小弟了!

    “行,李哥,这儿你自己掌握。诶诶诶~~姐,别抢电话,我还没说完呢。”

    犹记得那时候连队只有连部有电话,谁家来电话了,大喇叭通知

第十四章 上学(求收藏,求推荐)() 
冯丹英又跟李世强甜言蜜语了五分钟,然后把电话给冯宇,告诉冯宇,必须拿回来至少一万块钱,否则老妈那关肯定过不去。

    冯宇无语,刚才你俩聊了这么长时间,你咋不说?他无奈的跟李世强说,让李世强汇一万块钱回来,虽然会让他们少赚一点,但影响不太大。

    但冯宇没想到的是,李世强知道冯家抽回去一万,以为还有风险,所以他也抽回去了五千,万一出什么意外,也不至于赔光光。

    回到家里,冯宇报喜不报忧,说家里的钱已经又多了好几千,而且李世强明天就通过邮电所汇款一万,三天内保证汇款单能到农场的邮电所,不会耽误大姨家买拖拉机。

    剩下的钱呢?剩下的钱当然还在李世强手里用来赚钱,这可比种地赚钱多了。

    冯宇甚至劝说父母,干脆别种地了,不说别的,就凭这国库券的生意,一年时间最少能赚十几万,甚至几十万,种地能赚这么多吗?再说种地又苦又累,哪儿有这个舒服,去了直接当老板,让别人跑腿就行。

    但父母都拒绝了。第一点是因为冯宇还在农场上学呢;第二点他们觉得万一失败了呢,起码还有地,不会让家里陷入太大的困境;第三点是在农场生活习惯了,不想搬家。

    不过他们都被冯宇的憧憬给打动了,什么一年时间可以在市里任何地方买好几套大房子,买小轿车。就算失败了,起码国库券还在手里,只是要等几年才能到银行换钱。

    还好冯宇前世也给客户做过思想工作,对付这种小农意识的人,只要让他们相信可以赚大钱,他们会比普通人更舍得投入。冯宇还见过他同事忽悠一些退休的老头老太太贷款投资的,投资亏了后,还能把责任全部推到对方手上,他对那种人,是非常鄙夷的。

    一万块钱很快拿到,母亲汇了五千给大姨,剩余的钱则存起来,留着备用。

    一星期后,冯丹英返回冰城,李世强已经给她联系好实习的医院了。这家医院的副院长是他父亲的老战友,一听是战友的儿媳妇,还是市护校的学生,拍着胸脯保证,只要会打针,就一定能留下。

    冯丹英去冰城,身上就只带了三十块钱。到了冰城,需要钱就找李世强要好了,那里冯家的钱最多。

    冯宇则这段时间则被禁足家中,写作业,看书,学习。冯兴泰放话了:要是今年考不上市里的高中,打断你小子的腿!于是冯宇剩下的时间,除了文东军来找他玩了两次,他就没出过家门。

    冯宇认命,在家看物理化学生物什么的,这些东西他早就忘得差不多了,但也比一般学生学得快很多。

    文东军之所以只来找他两次,就是因为每次都被他缠着问物理题,谁tm放寒假的时候还愿意给你讲题!

    对于冯宇的自觉性,他父母还是非常满意的。看看,这孩子是要拼命了。不但外语说得溜,学习还这么刻苦,今年考上市里的高中,再过几年出去上大学!

    刚刚过了正月十五,学校就开学了。

    冯宇家住在农场连队,虽然距离场部不算太远,但骑自行车也要超过半个小时。家里条件还不错,所以选择了住校。

    在开学的那天,冯兴泰绳子一拽,五十五轰隆隆的启动。这一天连队开学的中小学生,一共十九个,都会坐他家的车去场部。

    每个人用麻袋装着被褥,还都带着一个木箱子,可以放在床底下,里面装些衣服什么的。

    学校跟机关一样,每周周日休息一天,可以回家,也可以不回家。反正这个年月,学校是不会派车接送的。

    车斗上站满了人,还有很多是搭车去场部玩或办事儿的。这车也不是白跑,年底连队要给钱的。

    每年都是有拖拉机的轮流接送,今年轮到冯兴泰,让冯宇非常满意,因为他可以坐在驾驶楼里,不用跟其他人一样,站在车斗上吹冷风。

    当然,文东军作为队长的儿子,冯宇的好朋友,也坐在驾驶楼里。零下十多度,再吹吹风,呼出的气都能在头发上结霜!

    不到二十分钟,车在转盘道边上停下,那些搭车的人全部翻下车斗,并跟冯兴泰约好回去的时间,能搭车,当然要把坐客车的钱省下来。

    先到小学,冯宇他们这些初中生,就要帮助家长没来的小学生把行李拿下来,扛到宿舍,弄出来铺上。

    看到儿子麻利的将一个小朋友的床铺铺好,冯兴泰愈发的满意。看看,我儿子多利索,这点随我,全然忘记了自己在家根本不做任何家务,全是老婆在忙活。

    半个小时后,他们再爬上车,来到初中。

    初中就没有家长来送了,他们都是相互搭把手,把行李和箱子什么的卸下车,然后自己扛到二楼。

    宿舍楼是三层小楼,农场场部为数不多的楼。三楼住女同学,二楼住男同学,一楼是开水房和老师宿舍。

    冯兴泰一手拎着一个装行李的麻袋,冯宇和文东军只扛着自己的箱子,背着一个书包,轻松的跟在后面。

    看着其他同学一个个吃力的往楼上搬行李,冯宇暗自庆幸,还好这次连队派自家的车,多了老爸这一个壮劳力。

    一间宿舍八个人,按照年级、班级和连队分配,所以冯宇跟文东军在一间宿舍,并且文东军住冯宇下铺。

    这间宿舍住着的都是一个班的学生,但却是三个连队的。一般情况下,连队之间关系会更好一些。

    他们连队来的最早,其他人还都没回来呢。两人很快各自把行李抽出来放在床上,却并没有打开卷。

    人都回来了,还要大扫除,灰特别大。被罩都是套好了的,白床单也铺好了,放开就行,非常简单。

    将房门锁上,他俩分别去别的宿舍,找连队的其他孩子。

    中午学校食堂肯定没什么好吃的,冯兴泰要带他们出去吃,顺便带着连队的其他孩子,反正连队的中学生,一共也才七个男孩儿。

    开着车离开学校,找了一间小饭馆,叫了一大桌子菜。最后结账的时候,也才不到二十块。

    结账之后,冯兴泰就走了,文东军这个小头头一抹嘴:“下午去录像厅看录像,都谁去?”

    记得老四那时候用录像机看完了梁朝伟和刘德华版的鹿鼎记,录像带就一皮箱

第十五章 录像厅() 
这个年月住校很枯燥的,没有手机,没有网吧,甚至连电视都没有。每天除了上学,就是在宿舍打扑克。

    但自从有一个同学回来告诉他们,学校附近有一个录像厅之后,去录像厅看录像,就是他们最欢乐的时光。

    冯宇他们的小农场,虽然有一个电影院,但只有节假日才放一些国产电影,根本没有多少人看。电影院最大的作用,可能就是作为农场的礼堂,平时有什么晚会,都会在这里开。

    冯宇也去电影院看过几次电影,不过全部是学校组织的,一点意思都没有。只记住了那句经典台词: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所以真正想看电影的,都是去录像厅看。十七寸的大彩电,三四排座椅,一人一毛钱门票,可以看三个小时,差不多就是两部电影。

    冯宇他们之前来过几次,农忙时间,周日就不回家。这次文东军一提议,所有人都响应。刚刚开学,每个人兜里都有家里给的零花钱。

    看着所有人跃跃欲试的样子,冯宇也来了兴致。这个年月正是香江武侠电影和警匪片大行其道的时候,当然,赌神系列此时也开始大放异彩。

    好多香江经典老片子在后世网络上很难找到资源,但现在,任何一个录像厅里几乎都有。

    在录像厅,几乎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香江的电影。剩余的才是欧美、东南亚其他地区和国产的电影,其中国产电影几乎没人看。

    录像厅除了白天放映三场电影,晚上也放映两场,不过第二场放映的,就不是小孩子能看的了。

    这还不是录像厅最赚钱的,最赚钱的是出租录像带。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一些人家里买了录像机,但录像带看过一遍,就没用了,所以很少有人选择买,基本上都是租。

    进入录像厅,第三场刚刚开始,放映的是经典警匪电影,英雄本色第一部。

    大家交了钱,就都挤在了第一排。离电视近,看的更清楚。录像厅老板就坐在门口,捧着一本《龙虎门》漫画,这些电影他都看过最少几十遍了,根本提不起兴趣。

    冯宇去买了五毛钱的瓜子,分给大家,边看边吃。虽然说这部电影前世他也看过好几遍,但现在看起来,还是觉得津津有味。

    门被打开,一股冷风钻进来。冯宇扫了一眼,三个十七八的大男孩儿走进来。

    “草,开学就让我们大扫除,我才不干呢。听我的没错吧,出来看录像,扫除的事儿让别人做去吧。”

    “哈哈哈,一会儿回去再弄两瓶酒,晚上整两口。”

    “晚上?一会儿出去吃点,晚上再来看录像。晚上的才好看呢,比这个好看多了。”

    三个人一边交钱,一边随口聊着。录像厅老板从夹子上撕下来一分钱那么大的一张自制票,上面有时间段,让他们进去看录像,自己又低头看上了漫画。

    “你们几个,到后面去!”

    文东军抬头看了一眼,没有理会。我们先来的,凭什么去后面?

    “草,说你们几个小兔崽子呢,没听见啊!”

    文东军站起来:“我们先来的,凭什么让?要看就去后面,要么就去别家!”

    “诶呀?小兔崽子胆儿挺肥啊,敢跟我这么说话?找削是不是?”

    录像厅老板抬头扫了一眼:“都别闹啊,好好看录像,否则都把你们撵出去。”

    这年月能开录像厅的,也都是一些混子,否则遇上一些闹事儿的,根本压不住。

    “王哥,你别管,我教训教训这个小兔崽子!”

    “要打出去打,砸坏了我店里的东西,你们可赔不起。”录像厅老板明显认识这三个小子,似乎不想管了。

    冯宇一看,要坏,这是要打起来。这三个人都比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