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耽美辣文电子书 > 九一之小作家 >

第3章

九一之小作家-第3章

小说: 九一之小作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市的日报、晚报、青年报、侨报、行业报等就非常快了,往往编辑看中了,便即编即印,但有个前提,必须是作者原创。

    编辑分析是否原创,一般采用两个方式:一看作者,熟悉的作者,信用有保证二是看内容和风格,抒写本地风土人情、风景文化,贴近时代风格,且编辑没有印象的,肯定原创。

    这方面,杨子建在市文联工作十多年,拥有二十多年的文学创作经验,光是南剑州十多个县市区、近百个乡镇的游记散文诗歌就积累了四五百篇。

    但要挑出符合高中生知识阅历的,就必须进行一番修改调整,把那些成熟的文化哲思、人生感悟和思想升华给删除或简化。

    南剑市人口五百万,工业发达,是一个文化大市。

    早年为了对岛战略,闽省沿海的工厂内迁,导致南剑市成为一个工业基地,经济发达必然带来文化鼎盛,南剑日报、南剑青年报、南剑侨报、南剑建材报、南剑工人报、南剑广播电视报、南剑税务报等多达十几种,都是支付稿费的,其中日报最高,千字十五元,电视报最低,千字五元,其它大概是十元左右。

    南剑日报一周有两到四版的副刊,由两位副刊编辑负责,一位言丛,小有名气的诗人,负责百花园和草地,采用多是小散文、诗歌和散文诗,喜欢清鲜淡雅、温情传统的风格,最好带着点人生感悟的小品,用稿量大,要求低,初级文学爱好者一般投这里。

    另一位叫箫鼓,是省内著名家,负责丹霞与蔷薇苑,内容注重厚实,喜欢写实的风土人情类散文,以及三五千字的短篇社会,审稿非常严格,用稿数量少,采用率极低,特别是,几乎都采用市内名家的作品。

    还有一个旅游版块,旅游新闻与游记混着刊发,也可以投,这要求就更低了,前世杨子建出外旅游时,将景区导游词改改就能在这里发表。

    电视报、晚报和青年报是周报,电视报、晚报喜欢用生活小品和各类笑话趣闻,青年报多采用青年教师的抒情散文和诗歌,以及读后感和评论。

    其它侨报、行业报的发行则有些不太确定,有时一周两期,有时一月两期,用稿随便,采稿率却并不低,但也要看运气,因为编辑总喜欢用熟悉作者的稿件。

    杨子建大脑急速分析着。

    其实,如果想要早些出名,投到省级报刊和国级报刊才是正确的路子,但他现在只有一个月的钱粮,为了生存,他必须尽早拿到稿酬,因此只有投稿市内报纸,一两个星期就能刊登,然后再有一两个星期就能收到稿费。

第6章 古诗翻译就是新诗() 
杨子建综合各方因素,决定将第一投稿对象确定为南剑日报的副刊编辑诗人言丛。

    他打算给言丛负责的副刊“百花园”写一组共五首诗歌。

    诗歌性价比最高:它字数少,稿酬高,好忽悠。

    诗歌稿费是按行来计算的,一行一元,中间空格也算一行,这五首诗写一百行也才不到七百字,就有一百元稿酬,如果写成散文,得要六七千字,这么长的散文,除非是名家约稿,否则报纸副刊根本不可能刊发。

    诗歌是最奇葩的文学体裁,说它好写,骆宾王七岁就能鹅鹅鹅说它难写,是因为流派众多,特别是新诗,不同时期都有鲜明风格,很难有一个标准。

    对杨子建来说,编辑言丛就是古代科举的考官,在分析其某些偏好后,便决定投其所好,握紧钢笔,开始在作文簿的绿色方格上奋笔疾书,转眼就写出了两首诗歌

    古寺:

    带着宿世的虔诚

    遁着钟罄的一脉余音的呼唤

    我悄悄地走来

    曲径通幽,花木飘香

    在蓦然回首处

    展现千年古寺沧桑的容颜

    庄严而从容

    有晨曦照耀飞鸟的悲悯

    有的潭影映照内心的宁静

    三生石上多少轮回

    在这一刻

    俱成空

    霜叶渔火:

    寒山寺外的漫山枫叶

    红了又绿,红了再红

    一年年,荏苒千年

    月起月落,寒鸦轻啼

    化为满满的乡愁

    如今再登临

    那姑苏城外的夕阳

    踏着一江渔火

    在晚风中遥听带霜的钟声

    诉说着千载的旅舟

    自从习惯电脑打字后,已经好久没动笔了,才写了两首诗三百多字,杨子建就觉得手腕微酸。

    他审校了一遍,改了一两处,吹了吹纸,把墨迹吹干,然后翻新一页,把日暮乡关、巴山夜雨和雪国等三首诗撰写出来。

    五首诗歌中的四首,与古诗有关,另一首也带着古诗意境,言丛最喜欢这种传统复古的新古典主义诗歌。

    虽然在杨子建看来,这所谓的新古典主义,其实就是把古诗用现代的语言翻译一下,打乱顺序,使它的意象外沿扩展开来换句话说,就是让读者觉得在原来诗歌意境的基础上,还藏着某种未知的深意。

    其实就是玩文字堆砌的游戏,高级忽悠,让人不明觉历,又能自圆自说。

    但这种新诗却非常好学,而且不容易被和谐。

    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初的诗歌,大陆流行朦胧诗、印象派、新生代,什么北岛顾城海子,烙着诗人的个人气质和传奇人生经历,模仿也没有用,根本流行不起来,最后越走越窄,演变成了一种“只有诗人才看得懂的诗”。

    至于毁誉参半的汪国真诗歌,这种口号式的励志诗,也只有汪教主能写,因为它更像是一种宗教式的格言,高高在上,本质上已经脱离了生活和人性,这种诗风由他而起,也由他而终。

    闽中受宝岛诗人余光中、席慕容等影响较深,另有一番发展,形成这种传统雅致的返古诗风,喜欢从唐诗宋词中抒发现代的感悟,言丛就是这类诗歌的探索者和推导者。

    这五首诗歌是杨子建在后来创作的十五首组诗中的一部份,当时投给言丛后,因为投其所好,几乎当周整组发表,言丛还写了一篇高度好评的编辑评论,寄来样报时,还夹着一封热情洋溢的信。

    当然,那时杨子建已经小有名气,才会有这样的待遇,如今他是一个初学者,虽然已经把有深度的诗歌或句子拿掉,采用初中生就能接触的古诗,演绎表达的,也是原作古诗本来就有的思想感情,更像是古诗的现代翻译体只要能发表出来拿到稿费,就已经“鹅米豆腐”了。

第7章 班花与文化苦旅() 
忽然,一阵淡淡的香味袭来,沁入心脾。

    杨子建下意识抬头一看,只见一个面容娇媚、身材高挑的马尾少女站在身边,一双黑白分明的凤目眨也不眨,盯着那页格子簿上的诗歌看。

    她便是高一2班四大班花之首、宣传委员汪滟,想着她在数年后会穿上警服,戴上警徽,当上警官,展现英姿飒爽的警花风采,杨子建一时呆愣了。

    汪滟歪着螓首,从上下到,扫视着那首雪国一遍,深吸一口气,不禁轻声吟道:

    “我知道

    所有的臆想

    只为了那里还有一片

    最后的叶子

    在为幸福歌唱。

    杨子建同学,你这首诗写得马马虎虎,还算过得去吧,我要评分的话,给你七十分,你要继续努力哦!还有,我建议你写诗歌要积极向上一点,像这种悲观消极的内容,不适合我们中学生,不适合学生期刊,不适合文学社。我比较喜欢汪国真的热爱生命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

    既然钟情于玫瑰

    就勇敢地吐露真诚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

    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

    只要热爱生命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杨子建同学,我建议你多读一下汪国真的诗歌。当然啦,你的诗歌还是有一定造诣的,上周的作文测试,你还得了第五名,这说明你的文笔不错,为什么不加入班上的橡树文学社。我打算办社刊,一个月办一期,目标是打造全年段第一的文学社刊。来吧,杨同学,不要浪费青春,生命只有一次,跟着我们一起努力吧”

    杨子建一句话都没说,任由汪滟自来熟的越说越多,越说越溜演讲说教是会过瘾的,很多领导就是这样,当他们演讲了一千字后,会自我感觉良好地再讲五千字。

    这位班花社长用煽情的语调,连诗带口号,非常狗血地讲出一堆“友情、努力、胜利”的演说,汪滟从小学到现在一直担任宣传委员,加上家庭环境影响,各种鼓动人心的段子那是张口即来,激情澎湃,堪比后世的保险推销员让人厌烦。

    不过想想她今年才十五周岁,对理想、爱情、生命的脆弱与残酷根本还不了解,杨子建就原谅她了,伸出手打断道:“行了,把申请表给我吧。”

    正在这时,上课铃声响了。

    教物理的姜老师大步走进教室。

    汪滟凑到杨子建的耳朵边低声道:“入社申请表我下课后就给你,你别跑了啊!”

    说完,她掉头飞奔到后面的座位,有如一只矫捷的雌豹。

    汪滟身高一米七,虽然穿着宽松的校服,但在跑步中仍勾勒出修长结实的大腿,圆润翘挺的臀部,饱满的胸脯,由于是警官的女儿,她长年跟随父母一起晨跑,使她光滑的皮肤泛着一层小麦光泽,洋溢着健康之美。

    和她一比较,杨子建就显得弱不禁风,清秀得像个小弟弟,还矮她小半个头。

    姜老师五十多岁秃顶,枣形脸上泛着油光,由于快到退休年龄,总是微笑着,非常随和,不会搞突然袭击随意点名回答问题,更不会扔粉笔骂人罚站。

    因此,杨子建把物理课本翻开竖在前面,充当挡箭牌,然后继续埋头写稿子。

    时间紧迫,今天是周一,必须今天写完十件以上稿作,最迟今晚投寄邮箱,明天就能送抵本市各个报刊的编辑室,后天编辑就会选稿,为周末的副刊版面编排南剑日报因为讲究时效性,当天的新闻当天排版凌晨印刷,第二天就邮寄,这使得副刊也沾了光,不会被拖拉。

    他想了一下,写了一篇一千五百字的文化散文南塘风雨桥:“对于山水,没有流水的山总是缺小一点灵气,只有山的刚强和水的阴柔互相结合,才会相得益彰而山水与人文景观的完美结合,莫过于有一座古雅精致的廊桥架于水上山间”

    这是描写杨子建家乡南墉镇的一座古桥的散文,带着一些文化追思和满满的思乡之情。

    当九六年余秋雨文化苦旅大火后,杨子建曾学习模仿过,通过山水写人文,借着古迹说历史,挖掘出了南剑市大量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名胜古迹,在南剑日报箫鼓编辑的“丹霞”版、南剑青年报、南剑侨报副刊他都开设了“话说南剑”的专栏,不少作品还被省级报刊转载。到了新世纪,他通过这个专栏,被南剑文联给“招安”。

    但人的记忆是模糊的,自己写过的,并不等于能完整背熟,当他重写一遍的时候,已经是二次创作了,还带着高中生的一点“幼稚”,不认真看的话体验不出来。

    时间过得飞快。

    耳边传来姜老师洪亮的声音:“我再重复一遍,由于加速度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所以就是整个运动过程中速度的变化量好了,这节课就上到这。”

    “起立。”班长喊道。

    全班站了起来。

    叮铃铃

    杨子建在下课铃声中看着姜老师背影消失在门口,感叹不愧得物理老师,下课时间算得准准的。

    坐下来,当他翻开本子要写第二篇千年东塔时,汪滟拿着一张油印的橡树文学社入社申请表放在桌上。

    汪滟看了看杨子建写满字的作文簿,叉着小蛮腰,表情非常认真地劝道:“杨子建同学,文学只是兴趣爱好,学生还是以学业为主,上课时最好认真听讲,否则是对老师不尊重,对养育自己的父母不尊重”

    这小妞还没当老大呢,就摆出了老大的架子。不过,初中生班干部的架式还真可爱!

    杨子建微笑地挥挥手道:“谢谢,知道了。”

    七下五除二,他把表格填完,交给汪滟,看着她满意离开,继续埋头撰写千年东塔。

第8章 举班皆敌() 
杨子建的这种不听劝导、态度淡漠的表现,让汪大委员潜意识里非常恼火,这是不把班干部放在眼里啊!

    汪滟立即给杨子建一个极差的评价:冥顽不灵,走火入魔!

    在高中知识中,作文固然重要,但它只是语文中的一小部分,而语文又是语英政数理化生等课程中的一小部分,从高考总分数比例上,作文分数只占极小极小的一部分。

    对于这一点,教语文的林可纯老师在让她建立文学社时,早就耳提面命过。因此,汪滟到现在为止也只是拉人头,还没想好怎么开展活动,就是担心会影响同学们的正常学习。

    当汪滟坐回自己座位上时,立即下了一个决定,如果下节课杨子建还开小差,用课间时间写作文的话,立即将他举报,让老师处罚他。

    还是爸爸说的对,对付冥顽不灵的犯罪分子,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施以铁拳!

    杨子建浑然不知道,他无意间得罪了一个责任感过剩的班干部,他只知道,今天有十多篇稿件要写完,起码一万多字,就是用电脑打字,也要打上五六个小时,何况是手写。

    必须争分夺秒,课间十分钟都不能浪费!

    钢笔挥写不止,字迹如流水般展开。

    林逸坐在旁边看了半晌,不禁问道:“杨子建,你一个早上到底在写些什么作文,这么认真,你打算拿它们做什么?”

    杨子建头也不抬,下意识回道:“给报刊投稿。”

    “什么?”林逸还以为听错,在确定是这句话后,不禁大声叫道,“你要给学生报刊投稿?我劝你放弃吧,没老师推荐很难发表的。我初中有一篇作文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