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耽美辣文电子书 > 九一之小作家 >

第50章

九一之小作家-第50章

小说: 九一之小作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子建连连点头,一旦成了专栏作家,那么读者就是自己的半个衣食父母了。

    箫鼓最后笑着拍板道:“我同意给你开专栏。你也不必这么严肃,只要按你最好的状态写出最好的作品交给我就行了。”

    杨子建连忙站起,朝着箫鼓深深一躬道:“谢谢箫鼓老师,我会认真写好专栏作品的!”

    林老师起身和箫鼓握手道谢道:“非常感谢你对子建的支持。这孩子有才气,有毅力,有前途,但需要您这样的伯乐扶持一把。你放心,我会监督他写好每一篇专栏文章,当然,我不会干涉他的写作。”

    箫鼓欣慰道:“其实我也一直期待有杨子建这样的作者出现,我喜欢创作乡土气息的中长篇,现在可以稍微解放一下了。有了杨子建的作品,丹霞的传统风格可以保持住了,我也有更多的时间,写自己的作品!”

    然后三人商量了一下,由箫鼓提议,把这个专栏名称起为“韵古乡新”,意为“在乡土文化的古韵上,歌颂家乡故里的新面貌”。

    林老师和杨子建当然没意见。

第1章 陈家坳祖厝,岩棺() 
夜风如水。>

    一轮弯月划过右边的大楼,法国梧桐树在风中“哗哗”作响。

    南剑市过七点半多就没有公交车了,因此杨子建和林可纯老师散步回家。

    公路的车辆非常稀少,更多是自行车的“叮铃”声,许多青年男子载着女孩,在夜路上你追我赶,留下一路的欢声笑语。

    林可纯皱眉看着这些年轻人,他们当中明显有不少是三中、四中的高中生,而且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去跳所谓的“贴面舞”的。

    这种暧昧的舞蹈风靡八十年代,由于“严打”狠狠打击了一批组织者,所以消停了一段时间,随着“严打”过了几年,这股风潮又卷回来。

    不过,九十年代卡拉ok的兴起,贴面舞渐渐要被逐出市场。

    只是满街的录相厅,以及录相厅小黑板上写的“晚上十点加片”等内容,让林可纯感到无奈和愤怒,他对杨子建道:“我同意你们把文学社做大做强来,以后校刊增加到四十页,不仅要吸收一中的社员,也要吸收其它学校的社员。向全南剑市中学生征稿,让他们来投稿,培养他们正确的兴趣,让他们回到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上来……一中校刊是没有希望了,毕竟它是学校的喉舌,不能太过活泼。”林可纯不知道是不是受到箫鼓和杨子建事迹的刺激,突然下决心道。

    杨子建走着,感觉有点热,夹克校服衣领拉开一些,附和老师道:“谢谢您支持!《像树》社刊有几个好处,它的用稿要求只比作文高点,又不用太文学,介于学生作品和文学作品之间,最适合学生了,而且还不用付稿费……如果经费充足的话,我们还可以请言丛、楚女、箫鼓等编辑给他们讲座,为南剑市培养作家后备军,当然,他们当中大多成不了作家,但多少学会鉴赏,并通过文字交流,增加面和人生阅历。”

    林老师奇怪地看着杨子建道:“我现,你总是比我能想得更深。”

    杨子建只好“嘿嘿”傻笑几声。

    八点半,杨子建回到教室继续晚自习。

    由于《南剑日报》“韵古乡新”文学专栏确定下来,杨子建当晚把“家乡系列散文”作品大纲进行了一番调整修改,增加南剑市区风景的游记,如《嘉靖古城墙》、《鲤鱼洲古亭记》等。

    第二天,星期四。

    早上课间操间,杨子建向班主任请假后,专门向楚女打电话汇报了昨晚开设专栏的事。

    楚女笑道:“这是本来就是‘郎情妾意’、‘一见钟情’的好事,箫鼓这人在很多座谈会上报怨南剑市作家受伤痕文学和革命文学影响太深,好高骛远,不关心自己的乡土文化。你出现,简直让他在沙漠中看到了绿洲。对了,《南剑青年报》校园版今天刊登了你一篇《银杏树、铜钟与手风琴》,这篇把你南塘初中师生最美好的一面写出来了,非常温馨感人。”

    杨子建微微喜欢道:“谢谢学姐。”

    楚女有些嗔怪道:“这声音好像不怎么开心啊!”

    杨子建是对表文章麻木了,当即连忙否认道:“哪有啊!我能得到学姐的器重,能表作品,高兴得快要变成一只小鸟飞向蓝天……”

    楚女连忙打断道:“得了,得了,我知道你的心思,现在作品表多了,兴奋度下降了不是?我也经历过,现在写作表作品成了一种兴趣、习惯和工作,甚至哪方面更多点我都无法确定了。”

    杨子建只好干笑。

    楚女道:“告诉你两个好消息:一是《南剑青年报》‘校园’版也决定在下周开始给你开专栏,叫‘中学新星’。同时,你们文学的‘橡树专辑’也在一起登,共挑了八件作品,六篇散文两诗。”

    杨子建这下真的高兴了,专栏什么的,早就定下来的,并不怎么样,但专辑终于确定,为《橡树》社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为自己的情人、朋友和同学高兴。

    不管小卖铺老板的惊讶,他尖声欢呼道:“太好了,太好了!楚女学姐你太够意思了,我代表文学社感谢您!你真是我们的启明星,是我们的伯乐,园丁、雨露、蜡炬……”

    楚女哈哈大笑道:“这好像是我以前写给老师的祝辞!”

    两人又谈了一下b电脑里的《三重门》,楚女有读了一遍,提了点建议,但并没叫杨子建去修改。

    打完电话,课间操就结束了,杨子建快步回去,向汪滟、钱丽、林逸、张怡敏等文学成员报告了下周四出“橡树专辑”的喜讯,全班有八名同学的文章将上报。

    一时间,全班欢声雷动,虽然大多人带着嫉妒,但有一就有二,他们努力一把,下个专辑可能就是他们上了。

    汪滟高兴地俏脸通红,然后低声问道:“是哪八位社员的作品,有没有我的?”她写的是一赞美学校的诗歌,表的可能性有点低。

    杨子建耸耸肩故意抱怨道:“这专辑没我的作品,关我屁事,我当然忘记问了,你想知道,就打电话去编辑室问吧!而且你是社长,社员的成绩就是你的成绩。”

    汪滟高兴苦恼夹杂在一起,有些患得患失,觉得还是不打电话,让希望多保留一个星期吧!

    但紧接着,杨子建就乐极生悲了。

    第三节课是化学刘段长的课,他把上周“高一(2)班单元考荣誉榜”和“高一年段荣誉榜”贴了起来,并表扬了全年段前百名的同学,高一(2)还不错,在七个班前百名中占了17人,而且年段状元又是张瑾同学!

    刘段长时不时地点名批评了一下落后的同学,特别是杨子建,退步很大,要他加强学习,要学习与兴趣兼备。

    课后,杨子建跑到教室后面黑板报的右边,与一群同学挤着本班的“荣誉榜”,年段前百名就不看了,肯定是没自己的份了。

    这与其说是荣誉榜,不如是排行傍,竞争榜。

    一个个名字数下来,然后他看到了自己的总成绩排名:十九名。

第2章 焚经炉夜话,骤变() 
杨子建面如土色,压力山大。≧

    他可以不在乎成绩好坏,因为成功之路有无数条。但这个时代唯成绩论,早在初中他就明白,当学生时只要成绩好,整个家庭学校社会都会围着你转,是万众瞩目的“成功人士”!

    但如果成绩不好呢,哇,各种嫌弃和鄙视,各种软刀子、冷暴力……

    这次单元考,杨子建本来自我感觉不错,而且考试成绩其实不比测试差几分,但没想到,其他同学同样在进步,整体提高后,他反而落后了。语文91分排第9名、数学94分第7名、物理89分第13名,历史87分排第15名、英语85排第16名,这些成绩是在张瑾的帮助下取得的,强差人意外。

    至于其它科目,虽然张瑾也有提示标注,但有些是自己没背熟,有些是张瑾没标到——当然她也特别警告过,这些老师出题有些随意,她也猜不透。结果化、政、地等科都排在了二十名之外,生物甚至排到了三十一名。

    总成绩十九名,其实还算在“好学生”之列,属于班会课后会被班主任留下来“开小灶”的阶层,但与开学第二周的测试成绩相比,他足足退后了三名!

    一股熟悉的清香袭来,汪滟凭着蛮力和巧劲,挤开周边的同学,站在了杨子建的身边,她摸着下巴看着成绩单有些得意道:“我总成绩比测试提高了17分,排名原地踏步,仍然是十五名。这说明文学社的活动让我取得了一点小进步。”

    然后像男孩子一样,拍着杨子建的肩膀道:“子建啊,我的孔明,你要加强学习,琢磨一下怎么提升成绩吧。文学社活动你暂停一下,写作也得暂时放一放。不过放心,一切有我,林老师现在对橡树文学社信心十足,要做大做强!”

    杨子建白了她一眼,觉得有点过河拆桥,这汪滟有些官宦子女的特点:无情果决。

    汪滟在他耳边小声道:“我是为你好,为了让你进步,为了让你生活健康有规律,你不知道我在暗中做了多少努力!”

    杨子建问道:“什么努力?”

    汪滟脸颊微红道:“明天你就知道了。”

    听了汪滟的话,杨子建不以为喜,反而有种不祥的强烈感觉,感觉自己的生活节奏可能要有翻天覆地的变化。

    “杨子建,跟我来一下!”刘段长满脸铁青,把杨子建又叫到桃李苑内语重心长的教训了一番。

    之后,一整天,从政治的聂老师到地理的杜老师,每位老师只要经过教室,都会进来找杨子建谈一谈心。

    特别是班主任李闵,他在课后特意把杨子建叫到了办公室,严肃道:“杨子建,写作写得再好,却与高考关系不大,名牌大不会不看分数就录取,你要敲响警钟啊!”

    然后他用相当冷酷的目光道:“你知道吗,这次我是帮你加了一个你疏忽的小数点,才增加了5分。否则你这次就跌出了前二十名,和落后生同列了!”

    杨子建抹着冷汗,这份成绩,确实让他如三伏天泼了一盆冰水,透心凉,他郑重承诺道:“李老师,你放心,我下周测试一定要赶汪滟!”

    李闵皱眉道:“汪滟?你的目标就是想保持在中上游吗?这样可考不上名牌大学啊!”

    杨子建只好把赶目标对准谢小钦,起码他还有第九名。

    李闵这才有些满意,教训了几句,才放过他离开。

    这一天,杨子建虽然表了两篇散文和一篇小,但被各个老师“谈心”了一天,在反省、检讨、承诺与学习中,也就没心情高兴了,也没动力继续写作了,只埋头读书。

    晚自习,杨子建痛定思痛,决定向学霸张瑾求教,不能再这样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了,应该有一个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而张瑾肯定有不为人知的特别法门。

    杨子建在张瑾的前桌倒坐,与张瑾面对面,小声问道:“瑾,我平常看你学习挺轻松的,上课并不怎么认真听讲,几次老师叫你回答问题时,你居然会反问什么问题,这明显在开小差。还有晚自习,你看习题的时间比做习题的时间还要多……你这么三心二意,怎么成绩还能在全年段排第一?”

    张瑾垂头想了下道:“可能学习方式不一样吧。”

    杨子建眼睛一亮,有种黄蓉见到洪七公的感觉,问道:“怎么不一样?能不能教我一下?”

    “好!”张瑾回答得斩钉截铁毫不犹豫,她将物理课本抽来道,“这是物理课本第一册,在开学前一个星期,我就把整本课本的所有公式概念全掌握了。”

    “哇,厉害,你头脑太聪明了。”杨子建叹道,一个星期学会一本课书,那一个月半不是把高中的物理所有课本都学会了吗?

    张瑾摇头道:“不,我头脑并不聪明,我小学成绩很差的,是我表哥教我这个方法,然后我成绩一直第一。这方法反而最简单、最有效、最轻松。”

    杨子建心头一跳,完全不理解道:“为什么?”

    张瑾语言表达能力比较迟钝,她垂构思了一下道:“打个比方,物理第一册,就像是一串糖葫芦,一个单元公式概念就是一颗葫芦,整本课本就是完整的糖葫芦串子,它是完整的生态系统,要吃就干脆整串吃掉,这才更容易理解掌握。但学校的教学方式,是把糖葫芦拆开来,一颗颗地教,结果,知识非常零散,加上学生又要在同一时间内,学习其它课本的糖葫芦颗粒,这么多单颗的糖葫芦串来串去,容易相互冲突干扰,效果反而不怎么好。”

    我靠!杨子建强大嘴巴,觉得非常有道理,就像学金庸武功,你能想像“降龙十八掌”、“九阴真经”、“孤独九剑”、“易筋经”、“北冥神功”、“蛤蟆功”……等九大神功一起修炼是什么后果吗,肯定是走火入魔!当然啦,高一的九大科目与九大神功有所不同。

    杨子建叹道道:“这么说,你在暑假里,专门拿出一个星期,只专心地把物理第一册吃透掌握,然后再拿出一个星期,专心地把数学吃透掌握……”

    (“吃糖葫芦学习法”是笔者一位学霸好友的学习方法,只供参考,并不能适用大多数人。)

第3章 干尸围攻土楼(新书审核通过,求收藏推荐)() 
张瑾点头道:“基本是这样,仅学习和理解数理化的公式和概念,不做后面的思考练习。≧ 集中精力,专攻一点。数理化三科,我在开学前的三个星期,就完全系统化的吃透掌握了。上学后,主要学政治、生物、历史、语文、英语等这些科目。这些糖葫芦串有的吃快些,只要五六天,有的吃慢些,要七八天学会。所以我除了语文、英语外,其它课常常会分心。”

    “语文和英语不一样?”

    “嗯,语文基础知识概念有点不科学不系统,像拼凑的,而且还要写作文。”张瑾显然有些讨厌语文,“英语要学听力和口语,这不是概念。”

    “那你上课,等于是在巩固知识啊。”

    “严格上讲,是在验证知识,但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