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耽美辣文电子书 > 九一之小作家 >

第63章

九一之小作家-第63章

小说: 九一之小作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便是南剑市青年歌唱家伍芳。

    在她身后,著名钢琴演奏家徐京教授,在灯光下挥散自如地弹奏着钢琴,琴声如流水般在湖面上回荡,与晚风、月光、垂柳溶为一体。

    “我像只鱼儿在你的荷塘,

    只为和你守候那皎白月光,

    游过了四季荷花依然香,

    等你宛在水中央……”

    四周静谧,包括贾桂、万冬等省市领导,所有人都沉浸着优美的歌声和琴声之中不可自拔,这是他们从没听过的歌曲,像新诗般清丽,像宋词般婉约,让人回味无穷。

    不知不觉的,一曲唱罢。

    周围静了一下,然后掌声像潮水般涌来,惊动四方。

    贾主席对旁边众人称赞道:“这歌曲不错,婉约而不伤感,清雅而绵长,比大多数古风的歌曲要积极向上。”

    众人也是高度评价。市文联市席万冬脸上增光,洋洋自得,谦逊不已。

    过了一会儿,主持人小姐款款站在船前,道:“现在有请伍芳同志演唱我市原创歌曲《礼仪之邦》,南剑师专徐京同志钢琴伴奏、鹭岛大学安然同志长笛伴奏。”

    徐京的钢琴声,从船上传来,清越有若古代琴弦。接着,安然吹奏出圆润悠扬的玉笛,激昂淡雅,轻盈飘忽,音符如白鹭般腾空起而。笛声简单的乐声蕴含着神奇的魅力,在湖边月色下,立即抓住了人们的心灵。

    伍芳这时又换了一身唐朝仕女彩服,趋行进退,徐疾有法,有如淑女端庄,盈盈站到船边,对观众万福有礼道:“为欢迎省领导、作家莅临南剑采风,我献唱一曲《礼仪之邦》——

    子曰:礼尚往来,

    举案齐眉至鬓白,

    吾老人幼皆亲爱,

    扫径迎客蓬#门开。

    看我泱泱礼仪大国,

    君子有为德远播,

    江山错落、人间星火,

    吐纳着千年壮阔!”

    伍芳第一节唱完,安然高举起长笛,独自吹响间奏旋律,那笛声如白鹤一般,在空中飞旋三圈,然后一飞中天,直入九霄云外,让所有听众听得激情亢奋,精神昂扬起来。

    几位文联领导惊喜交集,特别是南剑市文联主席万冬,他居然也是头一次听到这南剑市艺术家原创的歌曲,不禁霍然起立,他直觉,这歌如果推荐到唱片公司,推广到全国,一定会流行起来,成为名曲,这也是他的政绩啊!

    “子曰:礼尚往来,

    举案齐眉至鬓白,

    吾老人幼皆亲爱,

    扫径迎客蓬#门开。

    看我华夏礼仪之邦,

    仁义满怀爱无疆,

    山川叠嶂、万千气象,

    孕一脉子孙炎黄……”

    伍芳是专业的演员,她的古风表演强过杨子建不知多少倍,不仅在扬声歌唱,还做着万福、舞蹈、敬酒、长揖、拱手等各种动作,行云流水,毫不造作,显现了古代的汉文化礼仪。

    在湖泊上,伍芳穿着绿色襦裙,丝带飘飘,轻歌曼舞,翩翩欲飞,尽显泱泱千年大国,礼仪之邦,华服之美、礼乐之盛!

    唱了两遍,伍芳这才结束歌曲,退到船舱的后台。

    贾桂和省作家副主席何韶春、南剑文联主席万冬、市作协主席李腾华起立鼓掌,全场听众和工作人员都听得心旷神怡,自内心的鼓掌叫好。

    何韶春激动道:“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我今天就听了两回,南剑市果然藏龙卧虎啊,刚才两歌曲是哪些艺术家创作的?”

    万冬看着节目单有些尴尬,因为组织这次晚会较为匆忙,节目单也是临时打印的,居然连词曲作者都忘了打上。说实话,他也是头一回听到这两歌曲,要不是主持人介绍是南剑艺术家所创,而且他也从没在国内听过,否则他都不敢承认如此优秀的词曲出自他“服务”的艺术家里。

    过了一会儿,伍芳换上普通长裙来到领导的小包厢里,微笑向众人解释道:“《荷塘月色》是杨子建作词,徐京谱曲;《礼仪之邦》也是由杨子建作词,安然、杨子建谱曲。”

    万冬愕然,他当然知道,上个月新加入的作协会员中,有两个少年作家,一个叫杨子建,与马秋远同龄,但仍不禁问道:“杨子建?是哪个杨子建?”

    伍芳道:“南剑一中,高一学生杨子建。”

    众人一阵沉默,心思复杂,事实上,他们早注意到杨子建这位少年作家,只是由于贾桂喜马秋远而恶杨子建,大家也就没去关注他。

    伍芳声音清脆悦耳,抿嘴笑道:“关于《荷塘月色》,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杨子建最初在言丛的副刊表诗歌,一中的语文老师都认为他抄袭。为了展现他的文学才华,杨子建在一中教研室二十位语文老师的监考下,由崔攸当场命题,创作出这《荷塘月色》,然后言丛从楚女手里抢去表了。我的老师徐京教授看了,觉得很有古风韵律,就为它谱上曲子。”

    言丛听到这段往事,也非常得意,和万冬等省市领导补充了一些细节,特别是给杨子建开小专辑、写简评的事,他确实是杨子建的第一伯乐。

    伍芳继续道:“至于《礼仪之邦》,就更有一些传奇的味道了……”

第140章 赠书表扬() 
市文联主席万冬听了,眼睛一亮,问道:“怎么个传奇?”

    伍芳将杨子建表家乡散文,许多市民到南塘镇旅游,镇政府开“闽学古镇”旅游区,魔都公司投资,台胞捐款,鹭岛大学教授做规划等事大概说了一遍。>

    她着重介绍了一下易教授的文化研究工作,有些敬佩道:“杨子建虽然是一个高中生,但很有礼貌,为了欢迎易教授师生到来,他代表南塘一千多年传统文化,特意创作了这《礼仪之邦》,并按自己的乐感清唱这歌曲,然后由易教授的学生安然对乐谱进行完善……”

    四周惊叹不已,没想的,一个高中生,以已之力,促成一镇的旅游开!

    箫鼓一直就很欣赏杨子建,比较了解这位少年的事,他在一边补充道:“南塘是南剑市最穷的一个镇,不少乡下老师都不起工资,镇内没什么矿产资源。镇政府决定开旅游业后,聘请杨子建担任‘乡土文化顾问’。杨子建不断研究南剑市的历史,创作家乡文化散文,目的也是为了做文化宣传,让更多的游客来南塘游玩,好让乡亲们共同富裕起来。”

    贾桂副主席平静地听着,忽然转头问言丛道:“杨子建呢?”

    言丛哪知道杨子建,他自己结交《闽省文学》的编辑都来不及,哪还管得了下面的作家啊,因此干笑道:“我去找一下。”

    箫鼓连忙道:“不用找了,杨子建已经回南剑一中了,他下午请假,晚上英语老师要给他补习。呵呵,他还是一个学生啊,不听话就要罚站的。”

    贾桂霍然起身,走到旁边的包厢,向秘书吩咐了一下。

    过了片刻,那位秘书就提来一个手提袋,从里取出四本书出来,是贾桂这两年出版的新书,分别是《贾桂散文精选》、《贾桂童话选集》、《金色小巷》、《清晨的花朵》,他每一本都翻开扉页,签上:

    “不屈不挠,再接再厉!杨子建小友雅正!贾桂。”

    “深入乡土,扬传统!子建小友雅正!贾桂。”

    ……

    老作家的字体龙飞凤舞,遒劲有力,众人赞叹艳羡。

    秘书递过一枚印章,贾桂看了一下点点头,然后在每本签名扉页盖上鲜红的大篆印章。

    贾桂将四本书交给万冬道:“万冬同志,你帮我把这些书转交给杨子建小友,告诉他:脚踏实地,坚持不懈,马秋远的未来在全国,而他的未来有可能走向在全世界。”

    他眯着眼睛,环视一圈道:“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集》中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希望同志们能牢牢记住!杨子建虽然年纪小,但能紧紧抓住民族传统文化的根,在诗歌散文上努力创作。同志们,我们要时刻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不断地求索、探讨、创作,我们的作品才能跟上时代,成为人民群众需要的精神粮食——这就是我们这次‘寻根文学’座谈会的全部意义!”

    这算是对杨子建的一种鼓励和盖棺定论了?

    在场十多人为贾桂同志的精彩演讲而感动,激动地鼓掌起来。

    然后,省作协副主席林韶春等几个老作家,也取出自己的新书,签名,让万冬帮忙转交给杨子建。

    万冬非常激动,他是文联领导,作协只是一个分部,但杨子建居然横跨音乐和文学,一个人取得两份成绩,获得省领导的肯定,虽然作家写词并不是常态,但仍是意外之喜,他今年的政绩总结报告又多了一份亮眼的内容。

    何韶春从他的公务包里,取出一叠稿件,都是南剑市作协主席李腾华推荐的南剑作家作品,里面有三篇是杨子建写的,他翻阅了一遍,点头道:“非常不错。马秋远的作品虽好,但内容偏向学生和儿童化,杨子建的作品,少年沉郁,思想深邃,观点尖锐,他的展方向确实是全国的,世界的。”

    贾桂听了,微微不悦,难道儿童文学就不是全国的、全世界的了?

    当然,这个时候他不能说什么,反而肯定道:“杨子建能博古通今,勤奋创作,非常有前途。南剑市文联、作协的同志要好好地培养他,省作协的同志也要重点关注他。”

    “是,我定一定会的。”

    “谢谢贾桂同志对杨子建的关心支持……”

    众人连声应诺。

    万冬隆重地捧着书本,亲自代表杨子建感谢省里的领导和作家对杨子建的关心和爱护,他表示,南剑市文联正是在省文联、省作协的指导、关心和帮助下,才能掘、培养出一批像马秋远、杨子建这样的文学新秀。

    在一片歌舞升平中,省市领导们进行着官方的礼尚往来,和谐融洽,宾主尽欢。

    箫鼓坐在餐桌最后一个角落,他不禁松了口气,这个晚上,因为他给杨子建开办“话说南剑”专栏,结果被省里的作家有意无意冷落,没有像言丛那样备受欢迎,现在好了,守得云开见月明!

    而躲在幕后的楚女也松了口气,这次大形势反转,非常完美,既没有让省文联领导掉面子,又为杨子建挣了一些上升的机会,起码杨子建创作的《三重门》,交给省内的出版社后,会被更加重视,会增加多一些版税。

    附近包厢的一些编辑听了这边传出的对话后,对杨子建印象又变好起来,觉得应该多向他约些稿件,大力扶持一下。

    第二天早上,课间操。

    很奇怪,当全校二千多名学生排好队要做广播体操时,赖校长却登上了主席台开始讲话,他表示今天停止早操,改为举行重要的表彰仪式:杨子建同学因为文学创作成绩显著,获得省、市文联领导、作家的表扬,特别签名赠书以示奖励。

    杨子建只好走上台阶,到来主席台前。

    万冬主席在赖校长、语文组庄老师、林老师、班主任李老师的陪同下,将十一本省城大作家赠送的书籍转交给杨子建。

    杨子建非常意外,只好按班就部鞠躬道谢。

    杨子建还不知道,在他的后面,已经站了许多贵人,楚女、箫鼓、徐京、许平凡、马援朝、易教授、言丛、瞳火、伍芳等人都开始暗暗关注他、帮助他。

第141章 暗流,大案() 
颁完赠书后,赖校长还向全校师生通报另一个喜讯:市教育局举办的第七届“我爱南剑”征文大赛,杨子建获得第二名,张怡敏和另一名同学获得第三名,另有三人获得鼓励奖,南剑一中团体第二名。

    杨子建、张怡敏等三人,要在这个周六下午随语文组庄老师到市教育局参加颁奖大会,领取奖状和奖金。

    “恭喜恭喜!”舍友们、朋友们、相熟的同学们纷纷上来祝贺。

    “谢谢!”杨子建笑得脸都抽筋起来。

    他双手抱着一叠赠书从操场走回教室,这十一本书叠在一起足有一尺多高,而且还非常沉重,大作家们写的书都是分量十足的。

    林逸第五次羡慕道:“恭喜你,子建。贾桂爷爷的童话,我可是从小就拜读的,我家里就有好几本,但他的签名书我还是第一次看到。”

    “原来你这么崇拜贾桂爷爷啊,太好了,那你帮我拿一下,”杨子建立即将书放到他的手道,“在台上站了十分钟,手酸死了。”

    林逸倒是非常高兴地帮杨子建捧书。

    钱丽在后面拍了杨子建肩膀一下道:“恭喜你,杨子建,我一中读书三年多,这是第一次看到学校用课间操时间为学生颁奖,赖校长还号召大家要向你学习呢!”

    “哈,谢谢。”杨子建干笑道。

    陈皎驹走来,看了林逸捧着的书脊一眼,深深嫉妒道:“能不能转送给我一本?”

    “滚!”杨子建皮笑肉不笑道。

    “自私,小气!”陈皎驹鄙视道,“不过,你也就这个星期可以得意一下了,下周是校运动会,我的体育特长就会体现出来。”

    杨子建反将一军道:“我会协助校共青团编辑运动会校刊,如果没有我的宣传,你陈皎驹得再多名次,也没有人知道。”

    陈皎驹为之气结。

    林逸忽然问道:“对了,子建,这些书你要怎么处理,是放在箱子里珍藏?还是像普通书籍一样,看到哪页,就折起来,然后慢慢变旧?还是放在书架里,当成收藏品来显摆?”

    杨子建一愣,然后呵呵笑道:“随便哪一种都行啊,可以当书籍,也可以当物件,更可以是奖品,爱怎么处理都行,又没有人会监督我,不就是几本书吗?”

    话音刚落,化学老师刘段长经过听了杨子建的话,立即对他语重心长教导道:“杨子建同学,要珍惜这几本书,它们凝聚着贾桂等老一辈艺术家对你的殷切期盼和无限关怀……”

    “我会牢记的。”杨子建只好郑重敷衍道。

    第三节课下课后,杨子建忽然迷茫起来,下巴顶在桌面上,有点无精打彩。

    汪滟见了,走到他身边关切地问道:“你怎么闷闷不乐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