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耽美辣文电子书 > 九一之小作家 >

第69章

九一之小作家-第69章

小说: 九一之小作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后开始上课,听讲,提问,布置作业,小测试。

    转眼就到了课间操。

    杨子建肩膀有伤,免了去做操,但仍听到今天的课间操不同凡响。

    赖校长在广播操结束后,做出一个比较长的通知:

    第一,高三(6)班英语老师韩桐英,为人师表,品德教学相当优异,但由于身体一直有病,无法支撑高三班级高强度的教学,因此暂时病休半个月,她两个班的任课暂时由杨君老师和胡保诚老师代上。

    第二,赖校长非常严厉地痛斥高三(4)班的班干部无理取闹,没做好学生组织工作,叫4班的班主任重选班长、副班长、文体委员、各课代表等几乎所有的班干部。

第153章 第二届橡树社员大会() 
杨子建听出来了,赖校长基本是按他提供的意见进行处理的,但该温情的时候,旭日和风温情脉脉,该严厉的时候,如雷霆万均狂风暴雨,让学生不寒而栗。

    不愧是校长大大啊,把白脸和黑脸、枣子与大棒合而为一。

    九十年初,改革开放十几年,所有人都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憧憬,这是一个理想主义盛行的时代,大多数老师高度责任心,对学生无私关怀,他们几乎凝集社会全部的道德期盼,把自己化身为一个个“传道授业”道德楷模,不仅传授知识,还以身作责,担负起学生三观的塑造。当然,由于能力问题,他们可能在教学水平上有高有低。

    兔死狐悲,物伤其类,学生如果一再以排名落后就要联名更换老师的话,学生对老师少了尊敬,教师对学生少了责任,师生关系冷漠,学风、教风、校风都会陷入低谷,吃亏的还是全体学生和学校名誉,反正老师脱掉道德外衣,从本质上就是一份职业,他们的工资不比普通国企工人高,甚至更低。

    因此,学生联合赶老师这种事,就像恶性肿瘤,治疗宜早不宜晚,必须雷厉风行地完成切割,否则扩散到全校不好收拾。前世这起风波就折腾了大半个学期,倒霉了好几位老师,很多都是无妄之灾,因为换了老师后,这些班级的平均成绩也没见提升,有的因为折腾反而退步了,最后学生们是自然消停的,但这几届的师生关系也降到了冰点。

    从某种意义上,杨子建通过蓝鸿给校长出主意,牺牲了高三4班的全体班干部,却挽救了一中整体正常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提升全校的整体成绩和保持纯正融洽的校风。

    操场上,秋风瑟瑟,寒风刺骨,全校学生听了校长的通知,噤若寒蝉。

    高三学生并没有太多异动,6班学生在胆战心惊之余,觉得心愿得逞,当然举双手双脚赞美校长的英明伟大,而4班的学生则觉得他们班干部没做好工作,“申请书”没写好,校长、教务处的解说工作没做到位,确实要换一批班干部,再给校长做工作。

    一个月后,教务处找了一个合情合理的理由,把4班的物理老师调到初中部暂避风头——这是后话了。

    这时,门卫秦师傅进门,笑嘻嘻地给他送来的一大堆的信件。

    “谢谢秦师傅!”杨子建打声招呼。

    翻看信件,很大一堆是读者来信,现在已经开始出现校外女生求爱告白的信件,还夹着漂亮的照片,都是样貌不错的,否则也不会有自信把玉照寄来,对于这种信,杨子建都是要回的,表达他要以学业为主,鼓励对方努力学习,争取考上同一所大学云云。

    然后就是表的作品,第一封是《南剑侨报》的新专栏“南剑乡情”表的《元宵节迎神庙会》文章,写的是南塘元宵节举行妈祖和临水夫人的迎神游街的场景,反正是写给海外华人看的,勾起他们的宗教情怀和思乡之情,然后到南塘来旅游。

    第二封是《南剑日报》专栏“话说南剑”刊登的《登北帜山怀古》,用优美地语句,描写出了山炽峰的风光,但有三分之一篇幅是写杨氏家祠,以及缅怀闽学始祖杨时,也算是为自家打个小广告。

    他这段时间主要精力专注于三重门和省级、国级报刊杂志,市内的作品主要投在日报、侨报、青年报三个专栏上,除非编辑写信约稿,其他小报他已经不再去投稿了,因此表量明显少了许多。

    还有两封样报是来自榕城的学生周报,一封是《语文周刊》刊登了《我的骄傲,我的一中》一文,《少年周报》表了《银杏树、铜钟与手风琴》作文,这是林可纯老师推荐的,下面还写着“指导老师林可纯”的大名,以及杨子建南剑一中的作者地址和班级。

    可惜,萌芽、中国校园文学、少年文学等国家级的学生期刊都是月刊,他9月份投去稿件,1o月份审稿,要到11月份才会刊登出来,这就是杂志麻烦、拖沓的地方,而报纸就方便,甚至当天拿稿当天排版第二天就表出来都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第三节语文课后,林老师特意过来询问了一下杨子建的病情,知道他在快复原中,就放下心来了,并嘱咐他,中午教研室会议室召开的“橡树文学社大会”别迟到了。

    看来,林老师对这次大会也非常重视。想想也对,文学社扩招是林老师亲自提出来的,以前他让文学社的学生自己玩,但现在他要亲自参与了,有了他自己的目标和愿景在里面。

    特别是杨子建写出三重门后,里面涉及对应试教育的影射,林可纯老师为了不输给虚构的野教师“马德保”,为了让他的“教育家”名副其实,他也是拼了老命,要把《橡树》社刊办成全南剑市最有名气、影响最大的社刊出来。

    第四节下课放学后,杨子建就和蓝鸿、蓝雪回宿舍吃饭,现在是三人集资合伙,直接在校外阿蓉小炒店订餐,有肉有青菜有排骨汤,非常营养。

    蓝鸿对杨子建已经刮目相看,特别是杨子建帮学校处理了“更换老师”风波后,想把杨子建推荐到学生会宣传部担任干事,但杨子建拒绝了,学生会是一个复杂的小官场,大官小官多不胜数,他哪有时间去应付?而在橡树文学社他可以当一个隐形人,上有林老师和汪滟扛着,下有张怡敏和林逸做着,他只要动动嘴就行了。

    快到中午十二点半,杨子建终于可以把楚女送的行头换上,西装革履,一身笔挺,人人侧目地来到教研室会议厅,这里也是当初杨子建被十几个语文老师考核,逼得写出《荷塘月色》的地方。

    会议厅内坐了53个社员,高一2班就占了一半,共26人,高一年段总共41人,主要是林可纯的学生和崔攸的学生。剩下12人里,高二的3人、初三的3人、初二的6人,连初二3班的林蓉也被她爸爸拉进文学社。

第154章 要办成CN杂志() 
林蓉为人有些懒,爱看电视,对写作兴趣缺乏,虽然在蓝雪的鼓动下看了几本柏杨的杂书,也开始吐槽社会起来,但还没到兴趣的地步,只不过听说有免费采风旅游,并在蓝雪一再劝说下,才免为其难地加入了文学社,顺便帮蓝雪监视“杨、汪之恋”。

    杨子建目光扫视了所有成员一遍,西装领带,面容如水,迤迤然坐在主席台最右边。

    汪滟就坐在他的身边,目光温柔似水,回眸一笑。

    杨子建侧头和她换了一个会意的眼神:放心,我支持你。

    然后杨子建又和主席台最左边的崔攸老师交换了一个会意的眼神:放心,我支持你。

    然后他又与坐中间的林可纯老师递上一个恭敬的眼神:林老师,你上,我支持你。

    然后又与坐在群众席后排的张瑾交换了一个肯定的眼神:放心,我支持你……

    十二点半,第二届橡树文学社社员大会正式开始了。

    汪滟主持,她先介绍了一下文学社这一个半月来取得的成就:

    一、社员扩大。由第一批的25人扩大到53人,而且还是精挑细选,有写作才能的才被批准申请,否则有上百人。

    二、社刊影响力扩大。《橡树》创刊号一举成名,得到教育系统的认可,并在《南剑青年报》出“橡树专辑”,表作品八件。第二期社刊页数将增加到四十页,目前收到稿件五百多篇,有三分之一来自全市各大学校的学生,《橡树》已经和三中校刊《杜鹃》一样,成为影响全市的学生刊物!

    因为编辑工作太繁重了,会影响到学生正常学习,因此分为七个小组:散文组、诗歌组、童话及组、初中作文组、来信选登组、通讯员一组、通讯员二组。其中散文组最用稿量大,为了减轻组长的压力,下面又细分三个栏目小组:校园风采、宿舍生活和游记…读后感…文艺评论。

    三、经费自筹进入正轨。以前是靠关系在报社表通讯拿赞助,但现在橡树通讯组出名了,日报、青年报已经各给两个通讯员证的名额,凭着一中学生那复杂的厂矿企事业单位背景,只要能表通讯,就根本不愁要不到赞助。

    四、学校支持。现在一中教务处已经认同《橡树》刊物为非官方的校刊,并每月拔经费一百元,但要求挂在团委名下,每期要刊一中团委的活动简讯。

    五、文学社规范化。文学社以前只是兴趣社,但由于有社会赞助、学校拔经费,已经成为了一个正规的学生社团,因此各方面要正规化,团委特别给文学社腾出了一间办公室,在里面设立文书档案、出纳会计等办公桌,还为文学社设立了一个工行的银行帐户。

    六、举办文学活动。文学社将每月组织一次以上采风和社会实践活动,与三中马秋远为主的校刊编辑部建立友好校际关系,召开座谈会、联谊会,还会邀请日报编辑言丛等为文学社做演讲……

    林林总总汇报了一堆内容,汪滟讲完之后,全场掌声雷动。

    第一批社员非常振奋,他们主要是对准了两个目标,一是各编辑组的组长、分组长,二是通讯员证,可惜通讯员证几乎属于表通讯作品的那几个“元老”身上,因此编辑组长才是大家靠实力想争夺的,而且以杨子建这个大总编爱当甩手掌柜的一贯尿性,小组长权力很大,选稿、审稿、排版、校对等等。

    林老师开始讲话,他鼓励大家多观察生活,多动笔写作。

    崔老师讲话就比较有内涵了,他说文学社是社员的精神家园,是理想国,是缪斯的国度,大家要紧密交流互助,团结进取。

    然后,轮到杨子讲话,他直接道:“时间很紧,大家赶紧把编辑组长和通讯员搞定,现在竞选当组长的同学,请你们把竞职书递上来。”

    所谓竞职书,主要四个内容:一是竞争哪个组长,二是个人写作经历和代表作品,三是当编辑组长的思路与措施,四是如何协调作文与其它科目的学习安排。

    这是由杨子建设计,汪滟进行组织的。

    杨子建一直有一个目标,就是要在高中三年内,把《橡树》社刊办成一份类似郭小四《最》和韩小三《独唱团》的青春杂志(《独唱团》因为没申请到号,改为书籍出版,最后不得不tj掉),并且借助学校的力量,获得号,成为可以行的省级学生杂志,以他未来的名气,以南塘旅游的注资,让杂志具有持久的生命力,代代相传,培养一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让学弟、学妹们有实现梦想的机会,算是他在高中三年回报给学校的一份礼物。

    第一批二十三名学生都递交了竞职书,第二批也有十多人递交,主要是竞争初中作文组和诗歌组。

    然后,林老师、崔老师、汪滟和杨子建到隔壁的小会客室开始投票选人。

    别看小小文学社,其实走的也是**********,人事任命完全由林可纯、崔攸、汪滟、杨子建四人通过投票来决定。

    汪滟看了十几封第二批社员的竞职书,皱紧眉头道:“不是只限第一批社员来当组长吗?”

    崔攸连忙道:“不能完全是第一批社员,也要给第二批社员一些机会,否则太不公平了,会打击到新社员的积极性。”

    林老师赞同道:“第一批为主,如果第二批有非常优秀的,也要重点培养一下嘛。”

    汪滟一向非常重视原则,她凝重地望向杨子建。

    杨子建弯着腰一连咳嗽了好几声,捂着右肩伤口不表达意见。

    汪滟白了一下眼,暗道:你是肩膀受伤,是外伤,又不是喉咙或肺部受伤,我们要团结一致对外啊!

    崔攸在之前一直充当隐形人,对文学社漠不关心,但自从《橡树》社刊成名后,他就开始上下活动,先在第二批28名社员中,就有11名来自他的学生。他与杨子建做拉拢劝服工作,获得杨子建的支持。然后又帮助林可纯争取到了办刊经费,得到了林可纯的感激。

    崔老师来势汹汹,汪滟感到压力山大。

第155章 失落的汪滟(求收藏推荐)() 
哗哗——

    窗外终于下起了大雨,一股凉风带着雨丝,从墨绿的香樟树叶间刮过来,吹起薄薄的白纱窗,落在会议室边上的小桌子上。

    秋风秋雨,并没有熄灭小会议室激烈的“斗争”。

    “散文组组长,我认为张怡敏最适合!”汪滟把几份竞职书看了一下道。

    竞争散文组组长的同学不是很多,因为张怡敏的优势太大了,无论是能力、资历还是才华。这小胖女孩除了有些洁癖外,各方面都非常优秀,从初二到高一,她连获三次“我爱南剑”征文三等奖,是一中除杨子建外作文最好的,而且,她还在青年报我表散文一篇和通讯两篇。

    杨子建连忙道:“我同意。”

    崔攸笑道:“我也同意。”

    林老师认真道:“那就选张怡敏了,可惜她各科平均成绩和杨子建差不多,大家要帮助她提高其它科目的成绩。好,下一位。”

    大家互相传看了诗歌组的竞职书。

    过了一会儿,汪滟皱着眉头道:“我认为周胜利不错,他的诗歌有股普希金的风格,这次和我一起在《南剑青年报》上表,很多同学都喜欢他写的《高一心情》,我读一下——

    我怀着激动心情,

    迈进高一的门槛

    快乐地奔忙于校园小径

    开始在青春萌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