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抗日保安团 >

第125章

抗日保安团-第125章

小说: 抗日保安团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唰、唰、唰,紧凑有力的枪操表演正式开始。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杀气,每一个眼神都无比凌厉。
张群早年当过兵、留着学,不过后来长期从政,阳刚之气消磨大半。这下见了这等威武雄壮之师,雄性荷尔蒙又被重新激发出来,感到一阵阵热血沸腾,激动地满脸通红。
检阅完毕,一名军官站在主席台前,大声道:“全体起立,奏乐,唱33师军歌!”战士们唰得一声站了起来,然后齐声吼道:
向前!向前!向前!
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脚踏着祖国的大地,
背负着民族的希望,
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我们是华夏的儿女,
我们是民族的武装,
从无畏惧,
绝不屈服,
英勇战斗,
直到把敌人消灭干净,
……
如果历史不曾改变,这首歌以后会成为解放军军歌。但现在却被郑卫国提前给捣鼓了出来。
本来不想抄袭的,可是这个时代没什么歌适合33师。像《大刀进行曲》,除了骑兵,33师基本上不用这玩艺儿。《黄埔军校校歌》也不错,可是他们队伍里愣是找不到一个黄埔前六期的,总不能硬往上贴吧?
至于国军其它的歌曲,无不是轻飘飘、软绵绵,一点儿阳刚之气都没有。历史上像七十四军、新一军都是被逼得没办法,只能自己重新编写歌曲。
有意思的是新三十八师的孙师长最开始也选中了这首红歌,在远征军中还唱了好长一段时间,最后发现是“赤化歌曲”才不得不忍痛放弃。
孙师长后来自己重新编了一首军歌,并成为扩编后的新一军军歌。就是以“君不见”打头的那首,当年曾广为流传。不过这首歌还是太文雅了些,没有一点儿文化底蕴的估计根本就听不懂。
嗯,闲话休提,言归正传。场内外几千人一齐吼歌,那阵势真是非同一般。张群听了之后,脸色数变,却不知想到什么。
郑卫国见他有些走神,说:“岳军兄,您看战士们的歌儿唱得如何?”
张群猛然惊醒过来,忙鼓掌道:“唱得好,唱得好!说实话,除了当年北伐的时候,我就再也没有听到过这样有气势的歌曲了!”
第一百八十三章 真实意
张群这话看似无意,郑卫国却有些疑神疑鬼。好端端的,为什么要提到北伐,他是在暗示什么吗?
周参谋长忙过来打圆场,说:“岳军先生所言极是。想当年我们通过北伐使得华夏一统,如今只要坚持抗战,我们一定能够再造中华!”
张群很惊讶地看了周参谋长一眼,说:“周参谋长说得好,正合我意!在临行之前,委员长让我转告你们,只要抱定牺牲到底的决心,抗战必胜,望诸君一定努力!”
郑卫国很快意识到这个人城府极深,绝非表面上看起来那样豪爽。他那副惊讶的表情多半也是装出来的,好让大家看到他礼贤下士的风度,还能拉近与周参谋长的关系,可谓一举多得。
另外,常队长说过这句话吗?真的说过吗?呃,老实说,郑卫国根本不信。不过,不管信不信,这个时候也只能跟着郭参谋长他们一齐吼道:“谨遵委座教诲,倭寇不灭,誓不罢兵!”
张群满意地点点头,又亲切地说:“卫国,你知道我这次还有一个任务是什么吗?”
郑卫国装作一脸茫然,表示什么都不知道,心想不就演戏吗?我也可以啊!看谁先露出马脚来!
张群感叹了一声,说:“真是为国不惜身啊!委座听说你在华北浴血奋战,多次力挽狂澜,非常感动。特别提议授予你青天白日勋章,并赐中正剑!”
郑卫国忙做出一脸感激的样子。说:“多谢委座赏识!”
张群摆摆手,笑道:“这是你应得的荣誉。有意思的是我到二战区的时候。得知你竟然还有两枚青天白日勋章未领。想我国军数百名师长,大多连一枚云麾勋章都没有得到过,卫国老弟竟然一连得到三枚青天白日勋章,真是千古佳话呀!”
众人忙顺着他的意思把郑卫国着实吹捧一番,饶是郑胡子脸厚也差点没挺下来。
张群站在主席台上,四下一看,笑道:“季峤(郭参谋长的字),正好将士们都在。择日不如撞日,你看就在此处授勋如何?”
郭参谋长是常队长钦定的“标准参谋长”,在当时第一参谋长之称,在军内名望很高,所以以张院副之尊,说话都非常客气。郭参谋长也是长了一颗七窍玲珑心的人,忙道:“岳军先生此言甚妙。正该如此!”
主持欢迎仪式的熊处长忙道:“全体起立,有请委员长特使张副院长为师座授勋!”话音刚落,台上台下立马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张群起身向大家示意,请大家先坐下,然后又转达了委员长的问候,最后说道:“群奉军委会之委托。特来为郑师长卫国授勋,祝33师再立新功,郑师长再获殊荣!”
战士们在台下齐声吼道:“再立新功,再获殊荣!”连喊了两遍,大伙儿都是热血沸腾。恨不得马上出去跟鬼子厮杀个快活。
见把大家的情绪都调动了起来,张群从身上取出三个小盒子放在桌上。然后郑重地打开盒子取出勋章,并一一为郑卫国佩戴好。三枚湛蓝的青天白日勋章依次挂在郑卫国胸前,跟之前的宝鼎勋章、云麾勋章一起熠熠生辉。
虽然是发给郑卫国一个人的,但将士们都感到于有荣焉,在台下不住叫好。
除了勋章,还有中正剑。随从副官把剑放在一个大盘子里,毕恭毕敬地端了上来。这剑长达半米,正面刻着“成功成仁,蒋中正赠”的字样。
张群从盘中取出宝剑给大伙展示一番,又亲手给郑卫国佩戴好。郑卫国感到有些不自在,因为这剑颇有份量,把十字武装带都给拉偏了。胸前五枚大勋章也很重,怪不得苫米地四楼说他的左肩膀高了起来。
可是仪式还没有结束呢!张群又让随从端上一个盘子,上面放着两面旗帜,一大一小。小旗帜一展开,只见上面有一只小飞虎,呃,这大概就是陆军的最高荣誉飞虎旗了。
张群高举此旗,朗声道:“军委会为了表彰33师在晋东南的战功,特授此旗,以示嘉奖!”
事涉军人荣誉,郑卫国也不敢怠慢,忙立正敬礼,恭恭敬敬地接过旗帜,然后交由掌旗官。
盘子里面还有一面大旗,郑卫国好奇地说:“岳军兄,这里面是?”
张群笑道:“这个暂且保密,还要劳烦卫国找一根长竹竿来!”
郑卫国隐约猜到里面是什么东西了,忙让柱子找来一根扛军旗用的竹竿。不出他所料,张群让几名副官一齐动手,将这面大旗插在了旗杆上。
正好一阵风吹过,旗面迎风飘扬起来,上面顿时显露出一只张牙舞爪的猛虎,更妙的是这老虎爪子下面还摁着一头山羊。这山羊看起来正在极力挣扎,却不敌猛虎的神威,眼见就要亡于虎口。整个画面非常真实、血腥,却很对战士们的胃口。在他们看来,对付日本鬼子就要像猛虎扑羊一样,一击致命!
张群解释说:“这面旗帜是我个人赠与郑将军和33师的礼物。群一介穷酸,没有什么拿得手的,时值一个苏绣巧匠流落到武汉,我便请他连夜赶工,做出这样一幅猛虎扑羊的图腾出来,算是聊表心意!”
郑卫国明知这话有水分,但也被打动了,忙道:“岳军兄真是有心了!”
张群笑道:“只要卫国喜欢便好!”
授勋授旗仪式结束之后,郑卫国又请张群上台给战士们讲话。张群也是口才便给,这么好的机会当然不会放过。于是在台上滔滔不绝地讲了起来。演讲的内容很长,这里只摘录部分。
他特别强调了三点。第一,中华民族酷爱和平。国民政府反对战争,历来主张对内求自存,对外求共存。对日外交更是一力维持,委曲求全,但由于日本得寸进尺,变本加厉的侵犯,这个和平的局面已经维持不下去了,只有战斗到底一条路可走。
第二。中日战争的全面爆发看似偶然,其实是日本苦心积虑要灭亡中国,是有步骤有准备的。
第三,弱国不求战,但是要敢于应战,因为我们已经没有妥协的机会了。如果放弃尺寸土地与主权,就是中国民族的千古罪人。
最后他特意提到委员长在庐山的讲话。说战端一开,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王达在台下悄悄对杨教授说:“这个家伙不愧是蒋光头的心腹。果然厉害!”
杨教授微微一笑,说:“跟蒋某人在庐山讲话差不多,不过有一点他没有说,或者说他没敢当着将士们的面说出口!”
王达奇道:“还有第四点?”
杨教授低声道:“嗯,蒋某人说如果对方(指日本)犹能设身处地为东方民族作一个远大的打算。不想促成两国关系达于最后关头,不愿造成中日两国世代永远的仇恨。对于我们这最低限度之立场,应该不至于漠视。”
王达想了一下,说:“委员长还冀希望与日本和平谈判?真是白日做梦!”
杨教授嗤笑道:“资产阶级总是抱有幻想,以为帝国主义会突然仁慈下来。”
王达说:“那张群到这里又是何用意?”
杨教授苦笑着摇了摇头,说:“这个人鬼得很,我也猜不出。不知道他们是真想加强黄河南岸的兵力,还是想借机拿下33师。要是后者,33师就危险了!”
王达奇道:“中央不能从中斡旋吗?”
杨教授说:“你不懂,这种事情中央是不好插手的。眼下民族危亡,国共合作的大局不能动摇。”
王达点点头,说:“嗯,那就要看郑卫国这小子如何抉择了。”
会议结束后,郑卫国又特地设宴款待了张群和郭参谋长一行。33师和平安县高层都是陪客,难得齐聚一堂。这个张群确实很有手腕,他在酒席上谈笑风生,挥洒自如,让人不禁心生好感,就连非常乱视他的王达也是无法可话。
宴席结束后,郑卫国又请张群到书房详谈。芷兰给他们倒好茶水,轻轻关上门就出去了,屋子就只剩下他们两个人。院内外都有内卫士兵站岗,任何人都别想进来。
郑卫国之所以摆出这样一个架势,就是想告诉张群,你有什么话尽管说,不用兜圈子。他有的是耐心,却没有时间,天津那边单靠冯锟是难以支撑的,再不过去,说不定就要出大事。
张群轻咂了一口,说:“好茶啊,这是福建的大红袍!”
郑卫国笑道:“岳军兄要喜欢,等下我送你一袋。这茶是一位乡绅送给我的,我平日里也没时间喝,白瞎了这好东西!”
张群笑道:“那我就却之不恭了!不瞒贤弟,愚兄就爱好这一口!”
这种场合,谁先说话谁就落了下风,所以他们东扯西拉就是不谈正事儿。郑卫国觉得不能这样下去了,斗心眼儿,耍机锋,自己怎么玩得过张群这样的老狐狸?还是得转换到最有利的战场上来。
他想了一下,说:“岳军兄,这书房里面太闷,你我之间反正也没有什么秘闻,不如到外面走走如何?”
张群正在想怎么诱使郑卫国开口,没想到他突然转换阵地,一时愕然。不过,他也是久经风雨的老泥鳅了,立马想好了对策,忙满口答应。
两人出了小院,沿着山路边走边聊。郑卫国终于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话题,那就是根据地建设。他从建立村级政权说起,一直讲到最近开始的农业基础建设,讲得是有如长江之水滔滔不绝。
张群一听立马就傻眼了,敢情你不想南下,打算在这里长住啊!
第一百八十四章 游说
郑卫国故作不知,还在大谈根据地建设。他指着前面一个小山村说,这里以前是什么样,现在是什么样,将来会是什么样……给张群描绘了一个新农村建设的蓝图。
张群感到郁闷不已,却又不好打断,只得硬着头皮听下去。他突然意识到自己有一个失误,就是缺乏对郑卫国极其33师的了解,以为委员长特使一到,这些杂牌部队就会往上贴。可33师又不是衣食无着,并没有这么紧迫。
沉默片刻后,张群决定不跟郑卫国兜圈子了,毕竟他也是重任在肩,不能一直这样耗下去。于是长叹一声,说:“卫国老弟,委座对你可是寄予厚望。眼下中原大战方起,正需党国英才为国出力,你可不能躲在华北安享太平啊!”
郑卫国说:“华北也是战场,哪里称得上太平,在敌后坚持抗战也是为国出力嘛!委员长既授青天白日勋章,又赐中正剑,足见对我部在敌后发展的举动是支持的。”
张群摆摆手,说:“你我既以兄弟相称,就该坦诚相见,这些话就不用说了。华北虽然很重要,但眼下的关键是在中原地区,这一点你承不承认?”
郑卫国点点头,说:“岳军兄说的不错!”
其实对付日军最好的办法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集中兵力打击日军的薄弱环节,尽量减少与日军的正面作战。可惜国军的组织动员能力太差,又缺乏主动作战的精神。
日军打哪儿就守哪儿。把主动权全部拱手让给了日军。像眼下日军重点进攻徐州,国军只知道堆积兵力严防死守。导致几十万大军陷入了被动。
张群说:“好!那你可愿意率部南下,驰援徐州?”
郑卫国说:“之前我曾委托卫长官向军委会递交了一份建议,是关于徐州会战的。不知岳军兄有没有看过?”
张群笑道:“临行前专门拜读过,确实精妙!委员长还说你这份报告数据翔实,条理清晰,论据充分,可作为军委会以后提交报告的范本。”
郑卫国苦笑着摇了摇头,这是典型的买椟还珠了。格式再精妙。也不过是为了更好的展现内容。既然内容被抛弃,格式再好还有什么用呢?
自打台儿庄大捷之后,常队长对敌我力量做出了错误的判断。从而生出了不该有的野心,以为可以提前进入相持阶段。
晋东南大捷之后更是如此,以为土八路能做到的事,国军自然不在话下,于是集中50个精锐师准备与日军在徐州地区展开决战。
这个错误真的很低级。就跟淞沪会战让国军拼命坚持以待国联调停一样。当然,当着张群的面郑卫国肯定不会说的这么直接。
他看了张群一眼,说:“我在那份建议里面已经说的很清楚了,徐州必不可守!我们33师不怕死,但我不会带着弟兄们去送死的,因为这样的牺牲没有意义。”
张群有些生气地说:“战斗还没有打响。怎么能轻易言败呢?卫国老弟,你不会是在山沟沟里呆的时间长了,雄心消磨殆尽了吧?”
郑卫国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