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抗日保安团 >

第194章

抗日保安团-第194章

小说: 抗日保安团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汉斯毫不示弱地瞪了回去。说:“这里是训练场,由我说了算!除非。你们不打算让我们继续教下去。”
郑卫国和熊处长相视一笑,说:“汉斯教官,我是来视察你们训练成果的。现在看起来,进度似乎有些慢,这样下去可不行。”
汉斯耸耸肩,不满地说:“中将先生,如果你换一批更优秀的学员来当然没问题。可这帮家伙,只能是这个进度,除非你同意精减训练内容。”
郑卫国气得翻了个白眼,模仿德国人作了一个摊手的动作,说:“那好吧,这个话题当我没说过。”
眼下这一百多号人已经是97军的精英了,哪里还有什么更优秀的。再说了,要是真有的话,就不用求到德国人头上了。
就在这时,一名骑兵通讯员突然匆匆赶来,把一份急件递给了郑卫国。他打开看了看,脸色一下子阴沉起来。
熊处长心知出了大事,忙低声问道:“军座,出了什么事?”
郑卫国没有回答。他叹了口气,转身对汉斯说:“你不是想要更优秀的学员吗?我想你明天就能见到了。”
汉斯眼睛一亮,忙道:“是消灭日本落下伞部队的那些家伙吗?”他突然有些脸红,尴尬地说:“要是他们的话,嘿嘿,我,我可没有什么好教的。他们或许可以跟约翰学一些东西。”
郑卫国勉强笑了笑,说:“这可不一定。你们继续训练吧,我还有事,先回去了!”说着冲熊处长打了个手势,两人骑上马迅速向军部赶去。
熊处长惊疑不定,又问道:“军座,究竟出了什么事?”
郑卫国正待说出实情,看了熊处长一眼之后却又改口道:“一两句话也说不清楚,回去你就知道了。”
一路无言,等回到军部的时候这里已经坐满了军官。这段时间大家都分驻在北岸各地,难得聚到了一起。不过,这样的好机会大家脸上却并没有什么笑容,反而多是一副忧民忡忡的样子。
李大壮扯着嗓子在屋里喊道:“唉,真他娘的晦气。照这样打下去,委员长就是不想扒黄河大堤也不行了。”
熊处长脸色一下子变得更加苍白了,身子也突然摇晃了一下。
周参谋长忙道:“你没事吧?别听大壮胡扯,事情还没有走到那一步。”
熊处长强笑道:“没事儿!这些天躺在病床上我也想通了,就算委员长要扒大堤,我又能怎么样呢?躺在床上伤心抹泪,那是娘们儿干的事儿。我一个大老爷们,岂能如此不作为!”
郑卫国欣慰地说:“你能想通就好。其实正如参谋长所说,现在还没有走到那一步,把大家招集起来就是想商议一下,看还有没有什么解决之道。”
又对周参谋长说:“长贵他们准备什么时候回来,是今天晚上吗?”
周参谋长摇头说:“张旅长认为晚上也不安全,打算在今天下午就渡河。”
特务营一开始在南岸混得是风生水起,好不快活。日军多次集中兵力清剿也拿他们没有办法。但是吃了大亏的小鬼子很快想到了一条毒计,就是哪里出了“治安事件”就把附近的村民杀光。
张长贵手下才三个简编连的兵力,根本无力保障乡亲们的安全。打了几场恶仗,死的乡亲们远远多于日本人。虽说一直拼下去,最后输的肯定是日军,毕竟他们对后勤的要求更大。可这样打下去,商丘到兰封之间只怕就要被鬼子杀光了。
为了避免更多的无辜百姓伤亡,和军部取得联系之后,张长贵决定先撤回北岸来。现在这种情况,留在南岸也很难有所作为,不如先撤下来休整。
郑卫国想了一下,说:“白天也行,让他们一定要注意安全。另外等他们回来之后,派一个学兵连到速成班去,跟着德国教官训练。”
“去速成班?”周参谋长吃了一惊,低声道:“要是让德国人学去了咋办?”
郑卫国摆手说:“无妨,学兵连都是最基础的东西,让他们学去了也不要紧。”他笑了笑,又道:“想要鱼儿上钩,总要有块好诱饵!”
次日,一支学兵连正式出现在训练场上。汉斯忙让他们试着完成几组战术动作。这些动作可不一般,都是勃兰登堡特种兵部队所研究出的高级货,一般的部队根本完成不了。
好在学兵连的战士们都很长脸,一个比一个完成得出色,羡慕得汉斯直流口水。就在第二天,一名德国驻华武官秘密地出现在新乡城。
第二百八十章 决堤
湖北武汉,珞伽山。这里以前是着名的国立武汉大学。战乱一起,国府被迫西迁到武汉,此地便成了国民政府的军事指挥中枢。
为了鼓舞士气,常凯申在山下设立了国民党高级军官训练团,并亲自担任团长,多次在此检阅军官,还曾在山上观看中国空军英勇抗击日寇的激烈空战。
常凯申是在开封沦陷之后才回到武汉的。没办法,兰封会战失败了,可仗还得打下去。郑胡子这次帮国民政府争取到了一个跟德国人勾搭的机会。但如何利用这个机会,常凯申还没有想好。
“委座!”一个像弥勒佛一样的胖子恭恭敬敬地站在常凯申面前,脸上堆满了笑容。这个死胖子就是传说中委员长和孙大炮的连襟——孔祥熙。
孔胖子据说是孔夫子的75代后裔,不过观其行事,更像是孔方兄的后代。这厮长袖善舞,历任国民政府工商部长、实业部长、财政部长,家里则开着祥记公司,大发国难财,是民国时期着名的官商。
常凯申点点头,说:“坐,坐!庸之,在家里就不必拘礼了。”相对另一位亲戚兼理财高手宋子文,孔胖子无疑更讨常凯申喜欢。因为宋子文这个人有点儿傲娇,经常为了财政上的事情跟常吵架,有一次还挨了常凯申一嘴巴子。孔胖子则完全是以常马首是瞻,说什么就是什么,哪怕是错的也照章执行。
“庸之,情况就是这样。依你之见,我们跟德国人换些什么物资为好?”关键时候。常凯申有些拿不定注意,所以特意把这个心腹胖子找来商议。眼下这个机会难得,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了。
胖子犹豫一下,说:“委座,换物资恐怕不是上上之选,属下有个建议,说出来您可千万不要生气。”
常凯申抬了抬眼皮,心中一动。说:“有什么说不得的?庸之,你尽管说就是了。”
胖子凑近了一点,低声道:“委座,现在咱们在军事上接连失败,国际上又对我国的遭遇不予理睬,经济上也支持不下去了,汪兆民那帮人不顾大局。上窜下跳搞得人心惶惶,所以……”胖子停了停,看着常凯申说:“我认为,有和的机会一定要抓住!”
常凯申惊讶地说:“你的意思是请陶德曼大使(即当时的德国驻华大使)帮忙调停?”
胖子连连点头,说:“不错!委座,这可是咱们最后一条生路了。您可千万不能放过啊!”
常凯申叹了一口气,说:“唉,我何尝不知眼下的困境,只是能战方能和。咱们现在是屡战屡败,武汉眼见不保。日本人怎么可能答应调停呢?”
孔胖子劝道:“不试一试怎么知道,万一能成呢?”
常凯申犹豫了一会儿。终于轻轻地点了点头。
河南郑州,第一战区指挥部。此时日军已经攻占开封,并且还在继续西进,私毫没有停下脚步的意思。一战区面对强敌毫无招架之力,一连吃了好几个败仗,上上下下乱成了一团。就连大后方的洛阳也是人心惶惶,一日数惊。
其实是攻占开封并不是出于日军大本营的授意,而是北支派遣军的独断专行。
因为耗费太大,日本大本营于5月29日决定追击行动停止在兰封、归德等地,并下达命令:“未经批准,不许越过兰封、归德、永城、蒙城、正阳关、六安一线进行作战。”
但寺内寿一好大喜功,根本不听大本营的命令,于6月2日将第14师团也配属给第2军,并下达了向兰封以西追击的命令:“一,敌主力有开始向京汉线以西后退模样;二,派遣军决定首先向中牟、尉氏一线追击敌人;三,第2军司令官应一并指挥第14师团及其配属部队,向上项指定一线追击。另外,令一部迅速挺进,切断京汉线。”
接到命令后,矢志报仇的土肥原立即率领第十四师团残部突飞猛进,连下数城,直逼一战区指挥部所在的郑州。
战区司令长官程潜急得在屋里团团转,连声道:“这可怎么办,这可怎么办?”
参谋长晏勋甫咬了咬牙,说:“钧座,事到如今,只能用最后一招了。”
这个晏参谋长可是个狠人,为什么这样评价呢?因为他惯施毒计,要是搁在古代,多半就是贾诩、李儒之流的军事家。
早在1935年的时候,这位当代贾诩就曾拟定过两个方案:一是必要时将郑州付之一炬,使敌人徒占废墟无可利用。二是水攻,挖掘黄河堤岸;以水淹敌。以一炬付郑州只能起坚壁清野作用。决堤,既可以水淹死敌之先头部队,更可将敌人主力隔绝在西进路上,不战而达战略目标。
晏勋甫曾和张胥行副参谋长向程潜陈述决堤的方案,说:“敌相当部分是机械化部队,装甲车、卡车、火炮牵引车多至千余辆,滔滔大水中,必寸步难行。”
还说:“此乃不成熟之设想,当否,请钧座裁定!”
程潜点燃了烟斗,双手却抖个不停,闷在那里迟迟不肯说话。他所担心的是,掘堤后必有无数百姓罹难,一旦泄漏真相,将为千夫所指,舆论压力下,很可能被常凯申推出来当替罪羊。
淹死几十万百姓,程长官一咬牙也能狠下心来,可要是为此搭上自己的前程甚至小命,那就太不划算了。
晏参谋长急了,催促道:“钧座,您还是快下决断吧,等日军攻占平汉线可就来不及了。”
程潜也是满头大汗,哭丧着脸说:“成猷,你不要逼我。这是要害我背上千古骂名啊!”
晏参谋长犹豫了一下,劝道:“钧座。您大可不必忧虑,这个骂名怎么着也落到您的头上啊!”
程潜气乎乎地说:“你别骗我了!我是战区司令长官,这黑锅除了我还有谁背?”
晏参谋长没有说话,却偷偷用手指向上指了指。
程潜恍然大悟,忙让晏勋甫通过侍从室主任林蔚向常凯申请示。电话打通之后,晏参谋长就将一战区面临的危局通报一下,当然,为了引起重视少不得夸大几句。
林主任没想到局势恶化到这种地步。吓了一跳,忙问一战区有什么对策。
晏勋甫于是回话说:“林主任,实不相瞒,事已至此,我们打算掘开黄河堤岸,放水阻遏敌军!”
“决堤放水?”林蔚也是吃了一惊,停顿了一下又问:“那你们计划在哪里挖掘?”
“赵口至花园口一线。”晏勋甫根据程潜提示又补充了一句:“事关重大。请林主任报告委员长定夺。”
这么大的事情林蔚当然不敢做主,于是搁下话筒,忙跑去向常凯申报告。
常凯申立即下令召开最高军事会议,却在会议上率先表示赞同。此时他正想着与日媾和,觉得有必要向日本展示一下抗战到底的决心。让小日本知道,别逼我。逼急了我可是什么都干得出来。
至于那些无辜百姓,用他的话讲上学要付学费,经商要垫钱,想要换取大的胜利就必须作出小的牺牲。
他老人家一发话,众人自然不敢再有异议。大多趋声附和。常凯申还在会议上说此事为最高军事机密,务须秘而不宣。事前也不许组织百姓转移。也就是下定决心要牺牲黄泛区上千万百姓了。
新上任的军政部长陈诚问道:“委座,事前及进行过程中保密容易,大水漫淹后,必有记者报道,舆论也必究询原因,届时如何说法呢?”
军事委员会参谋长何应钦提出,可下达指令,加强新闻检查,一律不许报道。“不!”常凯申立即否定,“任其报道,而且要如实报道灾情。”
众人一下子明白了常凯申的言下之意——把责任推给日本人。当然,没有日本侵华也就不会发生这起惨案,所以这个黑锅小鬼子背着也不冤枉。说到底,他们才是罪魁祸首。
历史上,一个钟头不到晏勋甫就接到林蔚回电:“你们的掘堤计划,最高军事会议已作研究,委员长已表示同意。”
可这回,一封意外的电报打断了会议的进程。就在大伙儿准备拿脚走人的时候,林蔚捏着一封电报匆匆赶来。这是97军越级发来的急电,也是郑卫国最后一番努力。
常凯申草草看完电报,哼了一声说:“岂有此理,岂有此理!打了几场胜仗,就要爬到我头上来了么?”
何、陈等人面面相觑,忙捡起郑胡子的电传阅起来。郑卫国在电报详细讲述了决堤的危害。
黄河水汹涌而下,豫皖苏三省数十县(市)受灾。上千万人因此流离失所,近百万人罹难。这还只是第一年,之后黄河水涌入淮河,一直淌了九年之久,造成的各种恶果不甚枚举。进入21世纪以后,安徽百姓还在为黄河带来的淤泥伤脑筋。
那么,付出这么大的代价,有没有必要呢?没有必要!第一,日军就算占领了平汉线也会撤离,因为他们已经不打算从平汉线南下了。第二,日军进攻武汉的时间并没有因花园口决堤而推迟,五个月后日军就占领了武汉。
还有第三点,黄河水根本拦不住日本兵。历史上日军没有西进主要还是兵力不足,不愿消耗国力。真要打的话,区区黄河水,岂堪大用?
例如,1941年日军第35师团为策应长沙会战,仅以5个步兵大队、3个骑兵大队,于10月2日强渡黄泛区水障,10月4日即攻占郑州。
再如1944年日军发动的豫中会战,其第12军第17师团于4月17日由中牟强渡新黄河(即黄泛水障所形成的),19日即占领郑州,仅30多天就攻占了第一战区司令长官所在地洛阳及豫中地区。
由此可见,决堤实在是没有必要,只是徒伤百姓而已。郑卫国最后还劝常凯申,行此无益之事,背上千古骂名,何苦来哉?
看完电文,军委会一众高官都沉默了。陈诚低声道:“委座,这件事是不是先缓一缓?”
常凯申勃然大怒,说:“缓什么缓?情势危急,岂容拖拉!你们怕背骂名,这个骂名就由我来背好了。”
众人不敢再劝,林蔚没有办法,只好跑去回复一战区,对晏参谋说老头子已经答应你们的计划了。
得到回信后,程长官大喜,忙道:“委员长同意便好,日后纵然有人问起也怪不到我的头上了。成猷,你速去通知黄河水利委员会及有关河防的军政人员开会,一定要抢在日军突破平汉线之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