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抗日保安团 >

第232章

抗日保安团-第232章

小说: 抗日保安团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整个侵华战争期间,正金银行配合日本侵略军控制沦陷区的金融,摧残中国民族工业和金融业,扶植日军控制的工矿企业和伪组织银行。这是一只看不见的幕后黑手,其危害程度远远超出一个精锐师团。
1937年,日本侵占华北以后,天津海关和北四行先后落到了日军手中。存在这些地方的大量黄金和白银来不及运出,全部成了日军的战利品。而据可靠情报,目前这批贵金属就存在位于英租界维多利亚道(今解放北路80号)的正金银行天津分行。
郑卫国上一次去天津的时候就打算将这家银行给抢了。可惜当时时间太紧,准备工作又不充分,就没敢贸然行事。之后这几个月冯锟一直在想办法,特别是听说日本有意将这批贵重金属运回日本,他们不得不冒险加快了行动步伐。
程政委疑惑道:“在天津抢银行只怕不太容易吧。何况还是在英租界?冯锟他们制订的具体计划是什么?”
郑卫国解释说:“他们在正金银行附近租下了一套房子,然后借市政公司的掩护挖了一条地道。据说目前已经非常接近银行的位置了。不过单凭他们的力量很难把东西运出来,所以才紧急向我们求援。”
程政委想了一下说:“即便有地道恐怕难度也不小,别的不说,光金库的大门就不是一时半会儿能打得开的。而且天津有日军重兵把守,一旦行动失败,行动队就有全军覆灭的危险。”
郑卫国点点头说:“嗯,是啊,确实非常危险。但风险和收益都是成正比的。只要这次行动成功了,那我们根据地至少三年的经费就有保障了。如果分摊到整个华北,最起码也能用上一两年。”
程政委苦笑着摇了摇头,这么大一笔财富确实让人无法拒绝,哪怕牺牲再大,又问道:“司令员,那日军在天津的军火仓库又是什么情况?”
郑卫国解释说:“这个仓库里面存放的并不是日军自己的武器。而是开战以来缴获的国军武器。这些武器和日军的制式武器口径不合,后勤供应无法保障,所以一直收在仓库里。”
程政委打趣道:“难不成这里也挖了地道?”
郑卫国哈哈一笑,说:“不是!这件事情说来话长,我慢慢说给你们听。”
自打惦记上这批武器,郑卫国和冯锟一直在想办法。为此绞尽脑汁,后来还是冯锟在天津打听到日军有意在绥远新建一批伪蒙军,就建议郑卫国伪装成日军驻蒙疆代表前来搬运。这样可以正大光明地将武器运走,甚至还能借用日军的运输车队。
程政委置疑道:“我怎么听着像是天方夜谈?这恐怕比抢正金银行还难吧!伪装成蒙疆代表起码要有相应的证件和公文,这个证件和公文怎么伪造?只要有一处漏了马脚就会前功尽弃。好吧。就算这个可以搞定,天津方面难到不会向蒙疆的驻军求证?也就是一个电话。或者一封电报的事情。”
郑卫国嘉许地点点头,说:“你分析得很对,所以我得知这个计划以后立即发电报给120师,请贺师长出面帮忙。同时又跟刚到绥远的傅作义将军取得了联系。”
120师的大青山支队就在蒙疆,并通过内蒙古人民党的关系在伪蒙军内部安插了不少钉子,和伪蒙高层暗中也有来往。伪造一份证件和公文对他们来说再容易不过了,绝对可以以假乱真,因为就是一个模子印出来的。
但郑卫国考虑地更加周全,直接花钱策反了一名叫李承元的伪蒙高官,承诺事成之后给他一大笔钱,并护送他到国统区或者干脆出国。
当时日军在蒙疆的政策十分残酷,就连伪蒙高层都感到非常不满。伪蒙领袖之一的德王曾抱怨说:“就算是傀儡政权也没有搞得这么明显的。”所以在郑卫国的金条攻势下,李承元很爽快地就答应下来。
经过一番周密的安排之后,李承元向上峰请示从天津筹集军火,以便扩编部队,并主动请缨。德王做梦都想扩充自己的势力,看到这份计划之后立马就答应了下来,还给李承元一大笔活动经费,让他到天津之后多弄点儿武器。
当然,德王并没有权力擅自扩充伪蒙军,必须要先征得蒙疆派遣军的同意。好在日本当局这次很好说话,同意由德王自行筹备武器。一方面是看在德王掏出的大洋的面子上,另一方面伪蒙军李守信部势力太大,蒙疆派遣军希望能借助德王的势力牵制一下,免得李守信脑袋发热。
李承元得到公文之后迅速向天津赶去,并在途中直接拐进了八路军根据地。在事情圆满结束之前,他必须在根据地呆上一段时间。至于证件和公文则火速送往冀中,估计这两天就能送到郑胡子的手上。
程政委听完之后,忍不住拍案叫绝,大笑道:“好,好,有司令员这番布置,我总算是放心了。”制定这个计划的时候,程政委还在晋察冀。所以还是第一次听说。
陈婉春却皱了皱眉,疑惑道:“总司令。这两个行动似乎都不太适合我们女兵队。”
确实,抢银行是个体力活,别的不说,光搬金条就得把女兵们累趴下。智取军火库就更不能带女兵去了,否则别人一看就知道是假的。
郑卫国赞许道:“你果然细心!在这两次行动中你们女兵队只是承担辅助任务,行动完成之后我打算让你们长驻天津,执行一些特别任务。”
陈婉春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轻声道:“我明白了。”
程政委感到有些担心。说:“日军的作风败坏,派女兵队去天津会不会有危险?”
郑卫国解释说:“从我们上次去天津的情况来看,当地的治安还算良好。天津毕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城市,日军多少要顾虑一下国际影响。当然,绝对的安全是不可能的。婉春你们去了以后一定要多加小心。”
事实上,在日军稳定统治的区域,他们还是能够约束军纪的。以便维护统治的稳定性。只有在游击区、根据地,小鬼子才会肆无忌惮地杀人放火、奸淫掳掠,用这种残暴手段震慑民众,削弱反抗力量。
陈婉春上次也跟着去了天津,心中多少有底,忙应了一声。表示没有问题。
郑卫国见她没有异议,就说;“那好,你先回去挑选去天津的人选,人数不宜太多,十人左右就行了。另外。在行动之前一定要绝对保密,对任何人都不许提起。”
陈婉春忙道:“是。总司令!”
郑卫国点点头说:“那你去吧!选完之后我会亲自来看一下。”
陈婉春走之后,程政委想起后勤部那边还有一大笔横财没处理,也没心思跟郑卫国多聊,就急匆匆地赶过去跟杨教授分账去了。这笔钱数目巨大,地方上肯定是要分上一笔的。至于是三七分还是五五分,就要看杨教授和程政委的本事了。
晚上,程政委一脸疲惫地赶了回来,却很兴奋地说:“多亏了女兵队,我和晋主任(指后勤部主任晋梦奇)总算不用为部队的经费发愁了。”
郑卫国笑了笑,问道:“那明年呢?”
程政委信心满满地说:“有一年的缓冲期,我就不信到时候筹不到钱。”
郑卫国摇了摇头,反驳说:“如果不打仗当然没问题,只打小仗问题也不大,可一旦日军大规模扫荡呢?到时候根据地的经济和民生肯定要受到很大的影响,我们必须未雨绸缪才是。”
程政委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说:“看来还真得去天津的正金银行走一趟?嗯,扫清黄、赌、毒的行动也该准备妥当了。我再去催催杨教授,争取早点儿把这事儿解决了。”
郑卫国突发奇想,笑道:“这个需要杨教授把情况摸清楚了才好动手,暂时不要急。其实根据地内部还有一笔财源,就看咱们手段如何。”
程政委一愣,说:“根据地内部?”他猛然想起今天小桃提到的那些大地主,恍然大悟,惊呼道:“你是说根据地内部那些有钱的财主?这可不行,是要犯纪律的!你刚才不是还批评小桃了吗,怎么自个儿却犯起浑来了?”
郑卫国解释说:“老程你误解我的意思了。我并不是说派人去查抄,而是要拉他们入伙做生意。”
程政委一愣,疑惑道:“什么生意?这兵荒马乱的,万一赔了算谁的?”
郑卫国笑道:“这个生意是稳赚不赔的。”
晋梦奇主任曾提议在冀中建立商社和银行,但当时根据地并没有启动资金和有经验的人才。郑卫国刚才突然想到,为什么一定要用自己的钱做生意呢?
如果不能赚钱,绝对控股权没有任何意义。只要这个生意有钱可赚,郑卫国甚至愿意把经营权也让出来。
比如说冀中银行,发钞权当然要控制在行署,而商业放贷行为则可以放开。还有商社,行署方面只需要派人监管就行,董事长完全可以让财东们来担任嘛。
程政委听得一头雾水,想了半天才弄明白:“司令员,您要跟那些大财主合伙做生意?这恐怕不好吧!”
郑卫国笑道:“有什么不好的?财东们出钱,负责日常管理,我们只需要在行政上给予帮助,然后坐地分钱就行了。”
程政委说:“你的意思是我们吃干股?财主们又不是傻子,凭什么白分咱们钱呢?”
郑卫国解释说:“怎么是白分呢?比如说商社,整个根据地的进出口贸易(指进出根据地)都交给他们去打理,这一年下来得赚多少钱?”
程政委一拍脑袋,说:“好像是这个理儿啊!听你这么一说,我又感觉是财主们占了便宜,咱们反而吃亏了。”
郑卫国笑道:“我们一分钱都不出,吃什么亏?而且根据地紧缺的物资也可以交由商社去办,给地下活动的同志减轻负担,降低风险。这就叫做双赢,大家一起发财!”
ps:地震、感冒、停电、断网,这个星期太不顺了。
第三百三十章 新的麻烦
郑卫国没兴奋多久,猛然发现冀中根据地想要办银行和商社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商社还好说,毕竟国军内部倒卖物资已经不是新闻了,像鸦片、军火、粮食,还有药品,没有什么是他们不敢卖的。
银行就不同了,尤其是拥有发钞权的银行,几乎是一个独立政权的象征。更过分的是郑卫国要发行的还不是法币,这让奉行一个国家,一个领袖的常凯申委员长情何以堪?
不过地方独立发行钞票并非没有先例,江西的苏区就不说了,像东北、山西、云南都曾发行过自己的货币。特别是山西,阎老西儿在曾三发“省钞”,其中最后一次就是1938年5月间开始的,一直到1940年因百姓激烈反对才作罢。
在1935年的法币政策实施之前,除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等四行以外,全国有发行权的银行和银行机构共三十家,发行总额达三亿元。至于地方银行发行的钞票和各种工厂、商店、钱庄或其它非金融机构所发行的私票,更是混乱已极。
实施法币政策之后,国民政府加强了金融管制,虽然发钞银行还有四家之多,但这四家(即上面的提到的中、中、交、农)无一不有国家背景和江浙财团的身影,实际掌舵人就是传说中的“四大家族”。
郑卫国和冀中根据地现在的地位非常尴尬,论独立性不如阎老西儿,所以老西儿敢肆无忌惮地办银行,发省钞。常凯申不仅不敢发火,还得小心笼络,生怕这老汉一怒之下投了日本或者八路。事实上,郑卫国跟河南的商震、绥远的傅作义有些类似,只有军事实力,缺乏政治和经济等软实力支撑。
论亲厚又跟真正的中央军没法比。或许之前委员长还存着“招安”的心思,但随着郑卫国在东北军内的影响和地位不断提高,这个想法恐怕早就抛到爪洼国去了。当然,就算再亲厚,常凯申也不会把金融权交到郑卫国手上的。
可不办银行也不行,因为华北日军已经开始发行伪币了,就是那个臭名昭著的“联银券”。由于日军大肆印刷。联银券发行后不久便急剧贬值,北平有民谣“孔子对天坛,五百当一圆”进行讽刺。(注:联银券上面印着孔子和天坛的画像)
伪币虽然没有任何信用可言,但依靠日伪当局的强力推行必将在华北大肆流通。如果各根据地不采取切实办法加以应对,那整个华北的金融都将被日伪军控制。所以,不仅要办银行。发钞权也得拿到手。现在的问题就是怎么取得武汉方面的谅解,郑卫国担心因为这件事情影响跟军委会的关系。要知道现在很多方面第四十一集团军都离不开军委会的支持,比如说跟德国的军火交易。
周参谋长显得有些乐观,劝解道:“总司令您不用多想,这件事情委员长肯定会支持的。不过按您说的直接发行冀中币可不行,我们必须表现地灵活一点儿。”
郑卫国对官场上的事情不太懂,奇道:“怎么灵活?是请中央财政部的人下来指导。还是直接花钱贿赂?十万元以内都可以考虑。”
周参谋长呵呵一笑,说:“都不用,您直接向军委会请示就行了,但这个新币种不能叫冀中币,更不能叫人民币,还是得叫法币。”
郑卫国一愣,说:“发行法币?这不是跟中、中、交、农四大银行的地位一样了吗?委员长怎么可能答应?”
周参谋长解释说:“跟四大银行当然不能比,我们只要保证这种货币仅在华北流通就行了。换句话说。还是一种地方币种,不具备在全国范围内流通的资质。只要不影响大后方的金融,我想委员长是不会为难咱们的。”
郑卫国还是没弄明白,疑惑道:“那不还是冀中币吗?”
周参谋长笑道:“不一样!您换个名字,委员长就会认为您是在主动维护中央权威,心里一高兴事情就好办了。您要是不给这个台阶,委员长可能也会答应。但心里落个疙瘩,说不定哪天就会翻脸。”
郑卫国总算有点明白了。说白了,还是实力的问题。随着东北军向郑卫国靠拢,他已经不是普通的集团军总司令或者战区副总司令了。委员长心里就算再不满。也不会轻易跟他翻脸。当然,如果想要长期合作的话,还是需要一点儿政治智慧的,比如说给委员长一个台阶。
想通了之后,郑卫国就把事情交给周参谋长去办。依他对国民政府和军队的了解,这点儿事情应当不在话下。
周参谋长点点头,说:“好,总司令请放心,银行的事情就包在我身上了。不过八路那边还得由您出面解释。毕竟筹积准备金和物资调度的事情还需要他们配合。”
郑卫国说:“嗯,我知道了,你放心去办吧!”
这等大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