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抗日保安团 >

第234章

抗日保安团-第234章

小说: 抗日保安团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军校建设和部队整训也慢慢步入正轨。郑卫国相信,只要再给他三个月的时间,第四十一集团军的战斗力必将大大提升。到时候就算日军大举来袭,有这近十万大军作保障,也不用感到害怕了。
天津计划与扫黄打非行动都在筹措当中,相信不久之后就能正始开展。河北民军的收编也是波澜不惊,张仲瀚、张存实两部已经顺利地融入了第四十一集团军,乔明礼部的整编工作也已经全面展开。王长江部还在路上,但是大局已定。
就连德国佬那边也传来了好消息,表示货船已经顺利地进入了印度洋,最迟一周之后就能到缅甸的仰光港,然后就能沿着新建成的滇缅公路送到中国。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一个意外的消息吓得郑卫国心里呯呯直跳。大约是两个月前,郑胡子突发奇想,向组织提供了一个不确切的情报——一名蓝衣社分子,化名蓝苹,已经混入延安,目标是中g高层。
组织上开始并没在意,毕竟像这样的情报他们每天不知道要接到多少,何况郑卫国自己也承认来源不可靠。但是随着这两个月以来,郑卫国提供的情报越来越准,中央保卫局终于坐不住了,开始终新审视这条情报的价值,并着手展开调查。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这个叫蓝苹的女特务尽然已经潜伏到了杨家岭(党中央驻地),其目标和动机也让李克隆等人惊出了一身冷汗。随后的审查当中,保卫局非常清楚地查明了这个女人曾经加入过蓝衣社。虽然后来退出了,但谁知道是怎么回事?于是赶紧驱逐出境,并专程来电向郑胡子表示感谢。
第三百三十二章 赏炮上
没想到曾在历史上叱咤风云的蓝苹就这么被阴掉了,郑胡子心里暗爽的同时又感到后怕不已。俗话说打蛇不死反遭蛇咬,如果计划失败,蓝苹的反击郑胡子也未必接得住。好在计划终于是成功了。
当然,除掉一个蓝苹不算什么。郑胡子心里很清楚,真正有威胁的还是她表哥鲁赤水。要是让鲁赤水知道幕后黑手是郑卫国,那……郑胡子心里猛然一惊,冷汗又下来了。
“司令员,周参谋长那边已经谈妥了。乔明礼表示随时都可以接受整编,您看什么时候合适?我的意见是宜早不宜迟,也好让王长江吃一颗定心丸,免得横生波折……”程政委这几天也是忙得脚不沾地,在门外一边噼里啪啦地讲,一边推开门就进来了。
郑卫国忙将电报收了起来,擦了擦额头上的冷汗,强笑道:“行,就按你说的办!”
程政委见他脸色苍白,大吃一惊,慌忙走了过来,摸了摸他的额头说:“司令员,你这是怎么啦?哟,这大热天的怎么这么冰,是不是病了?”
郑卫国笑道:“没事儿,刚才肚子有点痛!”他肚子痛倒是真的,因为这段时间饮食没规律,饥一顿饱一顿,加上劳累过度,终于把胃给惹毛了,动不动就出来抗议一下。
程政委心疼地说:“那你也不能硬撑着啊!柱子,快去请医生来!”
柱子应了一声,调头就往外跑。
郑卫国忙拦住他说:“不用去,医生已经开过药了。这都是老毛病,没什么大碍,痛过这一阵就好了。”
程政委想了一下,建议道:“那你也别老憋在屋里,听说老郭那边的大炮拾缀地差不多了,要不要去看看?”
郑卫国顿时来了兴趣,点点头说:“好啊。去看看这些铁将军,也好让咱们高兴高兴!”
可能是特种兵出身的缘故,郑胡子对部队的机动性格外看重。而这个时代的炮兵绝对称不上灵活,加上中国的道路交通落后,大部分火炮只能靠畜力甚至是人力机动,极大地影响了部队的机动性。
这让郑卫国相当不满,刚开始他决定放弃发展重炮。甚至打算只要一吨以下并可以人工拆卸的火炮。比如日制41式山炮、九二式步兵炮之类的武器。但随着对这个时代战争的了解,特别是在潼关炮战之后,郑卫国渐渐对火炮的作用开始重视起来。
在郑胡子穿越之前,有装甲集群、有武装直升机、有巡航导弹,还有强大的空中打击力量,大炮缺乏机动能力就没法生存。而在这个年代。尤其是在中国,对炮兵威胁最大的还是炮兵。特别是和日军作战,没有炮就只能被动挨打,一场像样的阵地战都组织不起来。
一句话,想壮大,要大炮!在这个年代大炮就是陆战之王,是战争之神。是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
郑卫国骑在马上边走边想,突然听到程政委在旁边提醒道:“司令员,我们到了。”他抬头一看,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大型掩体。这些掩体下面都挖有地道,地上部分则经过精心伪装,即便走近也很难发现。
“站住,口令!”一队士兵突然去掉伪装从旁边的草丛里跳了出来,把郑卫国和程政委吓了一跳。本来郑卫国应该能提前发现的。但他今天心事重重,一时竟然也没注意。
跟在他们后面的警卫人员忙喊道:“嘿,你们别乱来!这是总司令和程副司令。”
领头的值勤班长定睛一看,见果然是两位大佬,慌忙收起武器,敬礼道:“总司令,程副司令。炮兵编练司令部警备营二连一班班长胡满德奉命在此值行警戒任务,请指示!”
郑卫国满意地点点头,拍拍他的肩膀说:“嗯,弟兄们辛苦了!”说着就要往里走。孰料又被胡班长给拦住了。
柱子快步走上前来喝斥道:“放肆!”
胡班长哆嗦着嘴唇说:“报告总司令,按照规定没有口令和证明不许入内。”
程政委有些尴尬,说:“司令员,因为是临时起意,就没有找郭总监要证明信和通行口令。”又对胡班长说:“小同志,你看我跟司令员都在,你能不能通融一下?”
胡班长脸憋得通红,为难道:“这,这个……”
郑卫国哈哈一笑,说:“好了,老程,你就别考验他了。”
程政委忍不住翻了一个白眼,心想我这不是配合你表演么?于是只好从身上掏出了早已开好的证明,又让柱子通过便携式电台跟郭总监取得了联系,问清了口令才进去。
可怜胡班长站在一旁半天没回过神来,柱子凑到他耳边笑道:“兄弟,你要升官了!”他这才猛然醒悟过来,看着郑卫国他们的背影暗自庆幸不已。
这些掩体前半部分是用木头架子撑起来的,非常凉快,后面则是地道,随时可以推进去。里面空间很大,但每个掩体里面只放了一门火炮,估计是担心被日机轰炸。
一队队肩上挂着炮兵学员的士兵正在老兵的带领下学习使用和维护火炮。这些大炮很多都是从黄河边上的泥滩里弄出来的,当初运回来的时候脏得很,好不容易才让它们恢复了本来面目。
郭总监得知郑卫国亲自前来视察,匆匆赶来迎接,笑道:“哟,司令员,老程,你们来也不提前打个招呼!”
程政委解释说:“司令员今天身体有点不舒服,出来散散心。听说你们这儿进展很快,我就请司令员到这儿来看看,顺便也给同志们鼓鼓劲儿。”
郭总监忙道:“哦,那司令员你没事儿吧?”
郑卫国笑道:“没事儿!我这身体能有啥事儿?”
郭总监关切地说:“司令员你平日也要注意身体。我听说你忙起来饭也不吃,觉也不睡,这怎么行呢?就算是铁人也撑不住啊!依我看,老程你得安排个人在司令员身边照顾一下。”
程政委点头笑道:“司令员,你听听,同志们都这么说,你不能嫌我多事了吧!”
郑卫国摆手道:“这个不急,我们先去看炮!就请郭总监代为解说如何?”
郭总监笑道:“能给两位司令当解说。荣幸之至!”
一行人在掩体内边走边看,郭总监介绍说:“现在这一排掩体内都是山炮。我们目前缴获的山炮大部分都是日制41式山炮和它的变种,所以教学也主要集中这种型号上,以便让学员们尽快上手。”
程政委奇道:“这玩艺还有变种?”
郭总监解释说:“嗯,日本原装的就分为四一式和在此基础上改进的九四式,另外还有沈阳兵工厂和太原兵工厂制造的。而且我还发现就算同为日本原装的四一式山炮,似乎也有几种不同的规格。好在用起来都差不多。”
日军的四一式山炮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由各山炮大队使用的,称为山炮;一种是由各联队直辖的,称为联队炮。两者之间的主要区别在防弹盾上,一个是三联式,一个是两联式。轮子也略有区别,以便在不同环境下发挥更大的作用,但性能和各项指标基本上没有差别。
郑卫国问道:“那,目前我们一共有多少门山炮?”
郭总监说:“不算63军带去的那六门,一共有三十五门,其中三十一门是日式山炮。还有在兰封的时候,从友军手中接收的德国克虏伯75毫米山炮一门和三门法国施朗德75毫米山炮。后面两种火炮的型号都比较阵旧。性能也比较落后,所以暂时封存了。”
63军带到冀东去的那六门山炮并不是97军缴获的,而是53军带来的。东北军当时六个军(五个步兵军,一个骑兵军,63军后来才入关,不算在内),每个军都有一个炮营,有山野炮各六门。冀东地形复杂。所以只带去了6门山炮。
程政委欢喜道:“有这么多啊,那你也别封存啊!咱们现在缺的就是炮,放着不用多浪费!”
郭总监学老毛子耸耸肩,无奈道:“不封存也没办法,现在炮兵人手太少,二十六门山炮的炮组成员都没招满。就算有再多的炮也用不了。”
程政委失望地说:“啊,你不是早就在33师编练炮兵吗?怎么到现在还缺人?”
郭总监苦笑道:“我的同志哥。这才训练几个月的时间啊!再说我也不能把全部的人手都调过来使唤山炮,野炮、重炮、高炮也缺人啊!”
程政委叹了一口气,哀叹道:“说到底还是缺人,看来只能等军校学员毕业了。咦。不对啊,你刚才还说有31门,怎么一眨眼就只剩26门了?”
郭总监解释说:“哦,有五门日式山炮有点儿毛病,我就没有分配炮组,打算以后交给军校专门做训练之用。”
程政委忍不住笑道:“看你财大气粗的!这要是让朱校长知道了,非气死不可。”朱校长就是延安炮兵学校的校长朱瑞。那边的条件很艰苦,据说还在用清朝时候的大炮进行教学。
郭总监哈哈一笑,突然一拍脑袋,建议道:“司令员,你打个报告把老朱也叫过来啊!他要是来了,我这担子就要轻松多了。”
郑卫国点头笑道:“好,回去我就向延安要人。”
一行人边说边走,很快来到了另一排掩体。这些掩体比刚才那些修筑地还要坚固高大。郑卫国四处打量了一下,笑道:“怪不得杨教授总找我叫苦,原来这么大的工程。”
郭总监点点头说:“是啊,为了修筑这些掩体可让冀中父受累了。”
为了让炮兵可以随时转移到根据地内的任何一个县,冀中军区抽调部队修筑了大量的掩体和工事。虽然大部分都是由工程部队动手修筑的,但物资却是由各县征调的,总的花费十分惊人。
程政委打量着旁边一门大炮,问道:“老郭,这就是小鬼子的38式野炮吧?”
郭总监笑道:“是的,不过现在是我们的了。缴获之后,我们对其进行改装,换成了更为先进的炮架,让射程远了不少,并且运输也更加方便。”
程政委听得高兴,伸出手去就想拍拍炮管,一名正在清理炮筒的战士忙阻拦道:“哎,别拍!懂不懂规矩啊?”
这小伙子有些生气,抬头一看,发现站在自己面前的竟然是副司令,不由地有些紧张起来,讪讪地说:“报告程副司令,火炮正在进行防锈处理不能用手接触。”
程政委笑道:“好吧,摸不得我就不摸了!”又表扬道:“小同志,你为了保护武器装备,勇于向上级提出批评,做得很对。”
郭总监呵呵一笑,略显得意地说:“这帮学员基础差,接受能力也不行,就是爱护武器这方面做得还行!”
这倒是一句大实话。现在这批学员大部分都是从步兵部队抽调的,以前打仗的时候没少吃大炮的苦头,所以格外珍惜。
郑卫国刚才一直在检察火炮的维护情况,抬起头来问道:“老郭,我们现在的野炮有多少门了?”
ps:非常感谢052123所投的月票,呃,貌似是这个月的第一张呢!
第三百三十三章 赏炮中
郭总监屈指算了算,说:“呃,呵呵,像这种75口径的野炮还真不少。我算了一下,各种型号加起来总共有33门。”
郑卫国惊讶地说:“有这么多?”随之而来的是一阵狂喜,说实话,这大大超出了他的预期。
要知道日军一个常设挽马制师团也不过36门75口径野炮。当然,郑胡子手上是一个集团军,从建制上比师团要高两级,而且日军一些精锐师团已经在换装91式105毫米野炮了。
程政委也感到奇怪,说:“是啊,老郭,怎么你这里野炮比山炮还多?”
虽然同为75毫米口径,但野炮的射程、威力、重量等数据都比山炮要大得多。一般来说,一支部队里面轻便火炮会多一些。
郭总监笑道:“呃,这个还真没想过。这批火炮主要来援于兰封战场的缴获,可能是因为山炮比较轻便,大部分都被日军给带走了吧!当然,也有可能是因为洪水太大,把山炮给冲到泥浆里面了。”
郑卫国点点头说:“嗯,确实,战场上什么情况都有可能发生。”其实还要算上一些其它的原因,比如97军以前的山炮部队损失严重,野炮虽然笨重,但因为保护得好,损失反而小一些。
又比如八路赠送了几门野炮,郑胡子又回赠了一些山炮,一进一出就导致了野炮比山炮还多的情况。
此外,53军北上汇合的时候也是野炮多,山炮少。当时53名下有6门野炮6门山炮,63军的山炮全丢了,只剩下4门野炮。
其实最可惜的就是63军,他们当年入关的时候可是有一个炮兵团(东北军的装备啊,传说中的德械师都只能流口水)的,但这几年折腾下来只剩下四门野炮了。这次去冀东,由于路况太差干脆就没带。只是临时从53军调拨了一个六门制山炮连。
郭总监又介绍说:“我们野炮部队门前的主力就是这种日制38年式75毫米口径野炮,一共有24门。这种炮是明治38年也就是公元1905年研制成功的。”
程政委笑道:“哟,这么巧,我也是1905年生的,没想到这铁家伙跟我还是同龄人呢!”说完大家都呵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