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抗日保安团 >

第259章

抗日保安团-第259章

小说: 抗日保安团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来,刚才的战斗不过是一次演习。对战双方分别是34师341团一营一连和蓝鹰部队第三中队。刚才那边怪异的旗帜就是蓝鹰部队的标志。他们隶属于冀中军校教导总队,正始编制为教导总队第五大队。
该部队由前特务连分支——蓝军小队发展而来,但中途由于冯锟等精通日语的成员被调往它处,部队发展一度陷入停滞。直到前段时间,东北救亡总会和朝鲜义勇队先后派人到冀中参战。带来了大批能熟练使用日语交流的战士。
为此,郑卫国决定再次组建蓝军部队,战术、口令、装备、训练甚至生活习惯均全面模拟日军。平时可以让他们跟各部进行对抗演习,当磨刀石用;战时则以化装偷袭为主,专业下黑手,打闷棍。说到这里再介绍一下,大力“赞助”该部队的东北救亡总会和朝鲜义勇队。因为没有他们的帮助,这支部队就建不起来。
东北救亡总会于1937年6月在北平成立,是东北各阶层人士为了抗日救国而发起的一个组织。各地的东北同乡会、东北抗日会都有派代表参加,在东北流亡人群中有很大的号召力。有人可能要问怎么37年才搞出这么一个东西来?事实上,在此之前还有一个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只是33年到37年,抗日属于违法行为,被政府依法取缔。直到全面抗战爆发前夕,才在周公的关照下改头换面重新成立。
得知冀中缺乏日语人才,周公立即指示东北救亡总会想办召集一批精通日语的东北青年北上冀中。同时还亲自给郑胡子物色了一名军官,并极力推荐,认为其军事素养非常出色。郑卫国看了看资料,见是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21期步科毕业的,名叫解如川,字沛然,吉林省辽源人。北上冀中之前在51军当参谋,也没发现有什么过人之处,名字也很普通,不是在后世将星闪耀的那种军事大牛。
不过看在周公亲口推荐的份上,郑卫国还是特意接见了一回。面谈一个多小时,郑卫国感到非常满意,心中暗喜,确实是捡到宝了。于是当即拍板,任命其为蓝鹰部队的指挥官。
随后,东北救亡总会的军事部长李杜又亲自带了一百多名东北青年北上,都是在日本留过学的。其中有七人还是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的,只不过比那个解如川要晚一界,都是22期的。
其名单如下:古松年,黑龙江绥化人,22期步科;顾平东,辽宁安东人。22期步科;刘中兴,奉天海城人,22期步科;韩树清,黑龙江肇州人,22期骑兵科;林馥。辽宁镇东人,22期野炮科;白茂权,奉天新民人,22期野战重炮科;张国纯,辽宁抚顺,22期工兵科。
22期的学员说来也是可怜。特别是这批东北籍的,刚毕业两个月就发生了九一八事变。他们大部分刚从日本回来就开始了流亡。好不容易到了关内,东北军自顾不暇,中央军又信不过他们,所以日子过得非常凄惨。得知威名赫赫的郑卫国将军有请,二话不说就赶来了。
这七人中。除林馥和白茂权被调到炮兵部队以外,其余五人都被派到了新组建的蓝鹰部队。古松年、顾平东、刘中兴任步兵中队长,张国纯任工兵小队小队长,韩树清任骑兵小队小队长。部队组建后不久,朝鲜义勇队也派人到冀中来了。
朝鲜义勇队是1938年8月在武汉成立的朝鲜革命武装。要按历史轨迹的话,这个组织应该要到10月份才会成立,但在这个时空中提前了两个月。郑卫国听说之后立即向该组织发出邀请。凭着在华北闯下的赫赫威名很快获得了他们的信任和支持。
朝鲜义勇队派出了以队长朴孝三、副支队长李益星及指导员金学武为首的一百多人,其中大部分都是青壮年男子,另外还有十几名朝鲜族妇女。让郑胡子特别高兴的是,他们的军事素养都非常不错,有的毕业于中国知名军事院校,有的曾在朝鲜和东北等地跟日军战斗过,战斗经验非常丰富。
就拿队长朴孝三来说,黄埔四期毕业,参加过南昌起义;副支队长李益星,曾在广东中山大学学习。后毕业于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十期。这两个人后来回到朝鲜都当上了大官。下面的战士也差不多,简直就是一支由基层军官组成的连队。
郑卫国没舍得全派到蓝鹰部队去,分了一半到其它部队,或者在军校当教员。然后任命朴孝三为蓝鹰部队副指挥官,李益星为参谋长。其余像孙一峰、王现淳、朴哲东、金昌华等人均各中小队副长官。
之所以让中国人任正职,朝鲜人任副职,并非是他们能力不足,也不是民族歧视,而是因为中国军官是在日本学的军事,朝鲜军官是在中国学的军事。想要伪装成日军,当然要按日军的套路来。
嗯,蓝鹰部队的情况介绍完了,再回到演习场上。指挥部正在就刚才的战斗进行点评,着重指出了一连在战前侦察、兵力部署、火力掩护等方面出现的问题。一连的战士们又羞又恼,两只眼睛像要喷出火来。
郑卫国敲了敲桌子,喝道:“一个个把眼睛瞪那么大干什么?啊,不服啊?不服你就别输啊!练了这么长时间,本事没见长,脾气倒长了不少!”
一连长李子兴噌得一声站了起来,拧着脖子说:“总座,俺就是不服,俺要求重比。”
战士们也振臂高呼道:“对,咱们再比划比划!”
郑卫国讥笑道:“你们想怎么重比?在战场上你们都已经阵亡了,难不成还让阎王爷放你们回来?”他猛地一拍巴掌,喝道:“都给我坐下!成何体统。我告诉你们,别特么不服气,输了就是输了,任何理由都是借口!”最后那句声音很大,通过扩音器传了出去,震得战士们把头往后一甩。
正训斥着,周参谋长和李杜部长匆匆赶了过来。话说李部长当年也是东北军一员猛将,非常骁勇善战。只是现在已经58岁了,老骥伏枥,郑卫国不忍心让他再到第一线去冲杀,就委任他为集总副参谋长,给周参谋长敲敲边鼓。
“好好想想,输在哪里!想好了,写成报告,让全集团军学习!”郑卫国见周参谋长他们来了,心知必有紧急军务,便匆匆中止了训斥。
“总座!”周参谋长迎了上来,低声说道:“日军在华中地区又增兵了,四个师团!华北日军似乎也有南下的迹象,委员长让我们务必要拖住华北的敌军,否则华中无论如何也抵挡不住。”
郑卫国暗叹一声,说:“唉,小鬼子可真会挑时候啊!走,我们先回司令部。”跟熊校长他们打了声招呼便匆匆离去。
回到司令部,一行人径直来到作战室。周参谋长打开一张华中地区的五万分之一军用地图,在上面比划着说:“这里,信阳以北,还有这里,田家镇以东,再就是江南的南浔线和德星线,都出现了新的师团番号。此外军统方面还获得情报,称日军有意将驻天津的第27师团和济南的野战重炮兵第二旅团调往华北。军委会要求我们在华北再来一次类似冀东大暴动的反攻,不能让一兵一卒南下。”
郑卫国皱起眉头,焦虑地说:“第27师团还好说,咱们只要佯攻天津就行了。可野战重炮第二旅团远在山东,还有第114师护卫,我们拿什么去牵制?”
见周参谋长和李副参谋长都是束手无策,又问道:“近段时间,武汉周边的战局究竟如何?”
周参谋长对着地图讲解道:“总体上还算平稳,北线国军在信阳以东和以北的富金山、商城、潢川、沙窝、罗山等地节节抗击,给敌第10师团、第13师团、第16师造成了很大的伤亡,特别是荻州立兵的第13师团,据说连续5次补充兵员,总伤亡过半。”
“东线国军也将日军死死地顶在田家镇要塞以东,负责进攻的敌第3师团和第6师团伤亡都很大。南线就更不用说了,敌106师团和波田支队覆灭以后,敌军已经全线收缩于九江外围。我军光复了南浔线和德星线的大部分地区。”
“但与此同时,我军的伤亡也非常惨重。像前段时间曾与我们并肩作战的第36师一万多人的部队,一场富金山战斗下来仅剩不足九百人,伤亡过万!第2军、第4军、66军、71军、74军等装备较好,战斗力较强的部队无一不是死伤过半。就着工事死守还算勉强,反击是绝对做不到了。”
本来德安大捷之后,华中的局势有所好转。江南日军损失惨重,不得不由进攻转为防御。在北线的富金山和东线的田家镇等战斗中,得到大量火炮增援的国军也给予日军很大的杀伤。但日军有完善的预备役系统,死一个补一个,整体实力并没有下降多少,而国军只能拉壮丁,早已精疲力竭了。可以说,看似平稳的华中战场实则势如危卵。一旦日军的生力军进入战场,国军脆弱的防线很可能会崩盘,就像淞沪、南京、太原一样。
郑卫国想了一下,说:“这样吧,把大家都叫来,咱们在一起好好合计合计,看有没有什么办法能阻止日军的增援!”
第三百六十四章 卖药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支援前线,拯救伤员!”
……
武昌大学路上,一群青年学生正高举着旗帜,一边游行,一边高喊着口号。几名女学生还向路过的市民散发宣传单,倡议大家给伤员捐款,并帮助政府向前线输送物资。
滴滴,一辆小轿车从马路的另一端开了进来,不停地按照喇叭。过往的行人纷纷闪避,目光复杂地看着轿车消失的方向。
一名女学生嘀咕道:“学姐,这车是去武汉大学的吧?”
“是哩,也不知道前线打得怎么样了!”另一名女生回答道。
由于武汉大学戒备森严,附近的市民们都知道里面住进了大官。学生们的信息渠道还要灵通,自然也晓得了。当然,知道常凯申委员长就驻节校内珞珈山的可能不多,不然日军早就把那座小山给轰平了。
轿车一直开到武昌劝业场尽头才吱的一声停了下来。民国时期武汉大学的大门就设在此处,是一座钢筋水泥冲天式牌坊,从右至左写着“国立武汉大学”几个大字。大门内外,各有一队宪兵警戒。
“停车,请下车接受检查!”一名宪兵站在门前大声喝令道。他的同伴则手握德制m28式冲锋枪站在一旁。大门内还有用沙袋筑成的工事,左右各有一挺重机枪。
车门打开了,一名威严的军官钻了出来。宪兵一看,慌忙敬礼道:“林主任!”又笑问道:“您回来了!”
原来此人正是侍从室主任林蔚,看样子应该是刚从四川回来,也不知道白药的事情办得怎么样了。他回敬了一礼,说:“嗯。刚到,你快点检查,我还要面见委座。”
常凯申最开始居住在半山庐,由于日机不断空袭,白天只好搬到防空洞里。好在前段时间从德国运来的博福斯高炮大量安置在武汉地区。委员长终于可以在半山庐安稳地睡个好觉了。
“林主任,您回来了!”
“哟,老林,可有段日子没见着你了!”
……
沿途不断有工作人员跟林蔚打招呼,倒不是因为他的人缘有多么好,而是因为他是在委员长面前能说上话的人。哪个不想巴结?林蔚不停地回应,脚步匆匆地向半山庐走去。一直走到大门口,一名侍从迎了上来,低声道:“主任,委座正在接见戴局长。”
林蔚问道:“戴笠?”
侍从点点头,小声道:“嗯。不知道是什么缘故惹得委座大发脾气。您可得小心,千万别触了霉头!”
林蔚四下看了看,见侍卫们都躲得远远的,便悄悄上前走了几步。他是侍从室主任,自然没人拦他。刚进楼道,就听里面传来一声喝骂:“娘西匹!下贱!没有人格!”隐约还有皮靴的踢踹声,吓得林蔚和侍从相顾失色。
又听戴笠在里面辩解道:“报告校长。这个我不承认,如果今天我是为个人升官发财而跪在这里,或者是因为工作失败,为敌人所屈服,那就是下贱没有人格。今天我们有一个很好的同志,无辜被人家杀害了,我不为他诉冤,谁来为他诉冤?而今天你不替我做主,反说我下贱,没有人格。这个我不承认。”
常凯申又喝骂道:“娘西匹!张超有什么冤?他不顾大局,死有余辜!你替他喊冤,就是下贱!”说着又传来一阵呯呯的踢打声和闷哼声,想必是常队长怒急攻心,又冲戴老板使上王八拳了。
戴笠也是硬气。这种时候竟然还敢抗辩道:“报告校长,学生无能,并非无耻。我领导无方,现在呈请校长准予辞职!”说着竟然摔门而出,林蔚他们躲避不及,慌忙闪在了门后。好在戴笠气冲冲地走了,也没注意到他们两个。
侍从脸色苍白,低声道:“主任,咱们还是过会儿再来吧!委座只怕正在气头上。”
谁想到常凯申也气冲冲地出来了。原来自打到了珞珈山,常凯申就喜欢上了散步。起初只是为了躲避日机轰炸,后来心情烦闷的时候也喜欢到山上的小路走一走。
“谁躲在这里?成何体统!”常凯申心情不好,劈头盖脸便是一番训斥。
林蔚只好硬着头皮站了出来,红着脸说:“是我,林蔚,卑职刚从四川回来,特来求见。”
常凯申吃了一惊,说:“蔚文?”然而怒气不减,又严厉地斥责道:“胡闹!既然回来了为什么不来见我?躲在这里干什么?”
林蔚尴尬地解释说:“卑职正准备求见的,没想到戴副局长也在,只好在门外稍等了片刻。”见常凯申脸上乌云密布,又忙岔开话题说:“委座,白药的样品已经委托那位海森堡少校带回德国去了,他答应帮助咱们向德国政府推销这种药品。为了保险起见,我又联系外交部派了一个工作组专程赶往德国处理此事。”
常凯申的注意力果然被分散了,饶有兴趣地问道:“哦?这么说德国人看上咱们的药品了?那,能换多少武器装备?”说着手向前一伸,好像要一把将物资抓回来似的,足见内心有多少迫切了。
林蔚解释说:“委座,那位海森堡少校说他也做不了主,不过他认为希特勒元首一定会喜欢的,说是什么亚特兰蒂斯人,什么神族传下来的,呵呵,这不扯淡么,卑职也听不懂,就顺着他说了几句。”
常凯申大喜,脸上的阴云尽去,高兴地说:“蔚文,你的能力我是知道滴,果然没有辜负我的希望。”又叮嘱道:“现在我们急缺武器,特别是重武器,一定要将此事办妥。如果能像上次一样弄回这么多武器,别说守住武汉,反攻也不是不可能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