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抗日保安团 >

第31章

抗日保安团-第31章

小说: 抗日保安团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达有些欢喜,说:“还是由我带队吗?”
众首长哈哈大笑,纷纷说:“这个就要看你的表现啰!”
首长们都以为郑卫国所部加入八路军只是个时间问题,可没想到才过了两天就得到了郑卫国所部被二战区收编为晋绥军独立第九旅的消息。
王达气愤道:“这是怎么搞的!这个郑卫国怎么突然就变卦了呢!”
刘师长不高兴了,说:“叫你来是分析原因的,你光发牢骚有什么用?”
王达想了一下,愁眉苦脸道:“师长,我也不明白是怎么回事!难道是因为保安团内部大多数更倾向于阎锡山那边?”
张政委叹了一口气,说:“很有可能,所以之前郑卫国才要求我们派干部去支援他。”
王达急了,说:“政委,那现在怎么办?准备好的干部和教官还派不派?”
张政委想了一下,说:“我认为还是要派,一是因为你们之前就谈好的,二来我们也可以去摸摸情况。这样一支能打的保安团,我们总不能一无所知吧?师长,你认为呢?”
刘师长点点头,说:“对头,只要他们不拒绝,人员我们还是要派。这样一支部队即便不能拉到我们的阵营里来,也不能把他们推到国民党那边去。”
正说着呢,倪参谋长突然走了进来。他一脸怒气,说:“咳,真他娘的晦气,平安县保安团被阎老西儿那个老东西给诓去了!”
刘师长皱了皱眉头,说:“怎么回事?”
倪参谋长抖动着一张纸,说:“郑卫国那傻小子带着主力去增援忻口去了!哎,我敢打赌,只要去了肯定会被阎老西儿拉去当炮灰!”
刘师长和张政委闻言都吃了一惊,说:“什么时候的事儿?”
倪参谋长更加生气,说:“平安县负责联络的同志太不负责了,都走了一天了才把消息传过来。现在怎么办,想拦也来不及了!”
张政委疑惑道:“谁都知道忻口沦陷在即,这个时候去有什么用?”
刘师长说:“王达同志,你准备一下,马上赶往平安县,看看那里到底出了什么事!”
第四十八章 二战区来人了
抗日保安团被二战区收编以及郑卫国率主力增援忻口的事情来得太过突然,想要弄清楚这个戏法是怎么变的,还得从一天前说起。
随着一阵急促的马蹄声踏响了平安县的地面儿,抗日保安团又迎来了一拨客人。这回来的是二战区长官部派来的一位姓程的专员和他的随从。
早在剿灭胡三儿匪部的时候,郑卫国就派人跟二战区长官部取得了联系。不过,此行并不顺利。因为这位阎长官有俩儿毛病,一个是抠门儿,另一个是只用山西人,到后来更是只用山西五台人。郑卫国他们一伙大部分都是东北人,现在又在河北,跟山西八杆子打不着。依阎长官的脾性怎么可能搭理他们?
再加上阎长官现在的日子确实不好过,鬼子正在猛攻太原的门户忻口。这忻口一旦丢失,太原可就保不住了。阎长官也顾不得保存实力,连吃奶的力气都使出来了。眼下忻口战况不利,阎长官自顾不暇,哪还有心情照顾别人家?
眼见这事就要黄了,二龙山大捷的消息恰好传到了二战区。情报人员如获至宝,立马向阎长官做了汇报。阎长官虽然看起来很傻,暗地里却是精明过人。他很快意识到了平安县保安团的价值,并迅速派出了专员赶到平安县洽谈收编事宜。一来么,想补充一下忻口血战的损失,二来是想沾沾二龙山大捷的喜气。话说晋绥军自全面抗战以来还真没打过什么漂亮战,急需一场胜利鼓舞士气。
除了收编以外,阎长官还希望郑卫国率领这支虎狼之师增援忻口。在他想来,能全歼日军一个大队,实力定然不弱。至少得有四五千人吧?即便真的只有一个团,那也值得拉拢,忻口现在势如危卵,多一支部队就多一份胜算,蚊子再小也是肉不是?
这次派来的程专员是阎长官的心腹。他接到命令后,连夜启程,先坐汽车南下,汽车走不动了,又换马沿着晋冀之间的官道一路疾驰,终于赶到了平安县。为什么这么拼命,用他的话讲:“额也是山西人,只要能救太原,累死额也心甘!”
郑卫国不知内情,还以为程专员是来跟他商谈军火交易的呢!欢喜之余,忙命人在太白楼摆了一桌上好宴席。为了打点这位有背景的专员,他还准备了十条小黄鱼,据于老根说这东西比什么都管用。
没想到程专员根本无心赴宴,他说:“郑团长,非是程某矫情,实在是军情紧急。程某敢请郑团长把宴席推后,先谈正事。否则,程某实在是无心下咽。”
郑卫国和于老根面面相觑,不知这专员为何如此心急。于老根奇道:“程专员此来不知有何要紧之事?”
程专员说:“实不相瞒,程某此次是奉阎会长之命前来求援的!如今日军正猛攻忻口,忻口若失,太原不保。太原倘若沦陷,三晋父老就要陷入敌手了!”一想到父老乡亲马上就要当亡国奴了,程专员哽咽数声,竟放声大哭起来。
一看这专员竟摆起了哭秦庭的架势,郑卫国和于老根都傻眼了。搞了半天,敢情是来搬救兵,不是来谈买卖的啊!
郑卫国见他哭得伤心,不由想起还在鬼子蹂躏下的东北父老,也是好一阵心酸。不过,心酸归心酸,郑卫国还没到丧失理智的地步。历史告诉过他,忻口会战,太原会战必然会失败。就算多了他一个团又能顶什么用?
程专员见郑卫国不为所动,又求道:“如今三晋父老翘首以盼,恳请郑团长挥师北上以解百姓倒悬。阎会长说了,只要贵部愿出兵北上,二战区可以拨出五万大洋作为开拔费!若能参与忻口会战,一应后勤补给,二战区长官部都会全额发放。另外,阎会长个人还会拿出五万大洋犒军。”
郑卫国说:“如今山西已有中央军、晋绥军,还有不少其它地方部队。其中光贵军就有十万之众,如果仍然不能击败日军的话,加上郑某这一个团又有什么用呢?”
程专员擦擦眼泪,说:“如今敌我双方相持于忻口,我方多一人则多一份胜算。况且贵部刚刚取得了二龙山大捷,威震敌胆,若能出现在忻口,必然能使我军士气大增。”
郑卫国想了一下,问道:“我军如果北上的话,阎长官能给一个什么番号呢?”
程专员闻言大喜,忙道:“贵军可以编为晋绥军独立第九旅。”他怕郑卫国不满意,又解释道:“如今正式番号需由军政部授予,阎长官暂时只能给这个番号。不过,阎长官会向军政部申请,争取尽快为贵部取得正式番号。”
说着他递给郑卫国两张纸,一张是嘉奖令,内容如下:兹平安县保安团长郑卫国,自上任以来恪守其责,平匪安民,有大功于国。时值倭寇犯境,所部不畏强敌,浴血奋战,全歼敌山本大队,威震敌胆,为全国军人之楷模,特此嘉奖。
另一章是委任状。上面写着:特委任平安县保安团长郑卫国为晋绥军独立第九旅旅长,少将军衔二战区长官部。
郑卫国想了一下,说:“程专员,您一路奔波劳累,请先到客舍休息。此事事关重大,我得召集军官们商议。”
程专员只好道:“那就请郑旅长早做决断,三晋百姓急盼大军前去解救。”
郑卫国点点头,说:“请专员放心,我会尽快给出答复!”
这两天前刚刚讨论了要不要加入八路军,现在又开会讨论要不要加入晋绥军。世事无常,莫过于此。
和加入八路军不同,接受晋绥军的番号不过是各取所需,临时性的意味颇重。是否出兵忻口更是一个纯粹的军事问题,不会牵扯到政治层面上去。在郑卫国看来,这种事情就没必要招开“扩大会议”了,所以只叫来几名军事主官,包括负责后勤的副团长于老根,负责民兵和预备役建设的副团长李震安,参谋长张海岩,还有就主力一、二、三连的连长。
郑卫国把程专员的来意和目前掌握的忻口会战的情况给大家讲了一下,然后说:“情况就是这样,你们都谈谈各自的看法吧。”
段双虎一听要出兵太原,两只眼睛开始闪闪发光,显得十分心动。在他看来,打鬼子都是英雄。可英雄有默默无闻的,也有天下皆知的。平安县不过一隅之地,就算打得再起劲,这天下间又有多少人知道?
太原就不同了,不单是山西省会,还是华北抗战的支撑点,眼下更是举国瞩目。如果能在这里一展身手,重挫日寇,岂不是立马就能成为天下皆知的大英雄?按他的想法,人生在世,只要有此一遭,死了也甘心!
不过,他还没来得及说话,就被李大壮抢了先。李大壮为什么这么快呢?因为他只听得“出兵”两个字就心痒难耐,后面的话根本就没怎么听,也没段双虎那么多杂七杂八的想法。在他看来,有仗打就行!至于打哪里,怎么打,就不是他所考虑的范围了。
郑卫国话刚落音,李大壮就嚷道:“大哥,打鬼子还讨论什么?末将不才,愿为先锋!”
后面两句是大壮从话本上学来的,近段时间他一直在听三国志平话。以前他也没这爱好,只是郑卫国穿越后老是批评他不爱学习,没有进步,所以他决定争口气,“进步”一下给大伙儿看看。
问题是怎样才能进步呢?大壮一拍脑门,有了!过去的将领不是捧着本三国就能打仗吗?这是现成的教材!不过他现在认的字儿不多,自个儿看可不成,只好请了一个说书先生每日到二连讲上两段。一开始,大壮真不爱听这个,烦!可时间一长,竟然还上瘾了。不单大壮爱听,二连的战士们也成了书迷。
一些性急的战士听了两段不过瘾,还非要说书先生再讲一段不可。还有的战士心思活络,私下找到说书先生要求提前透露点儿剧情。
其他连队的战士得知二连有评书听,纷纷要求享受同等待遇。可平安县屁大点儿地方,哪有那么多说书先生?于是,这平日里生意冷谈的说书先生一下子竟成了抢手货。其中尤以最先到二连的说书先生铁嘴李名头最大,被战士们亲切地称为李大仙。
其他连队眼红不已,纷纷派人到二连挖墙角,说什么预付润口费,每月保底多少大洋,如果每天都来还有额外的花红等等。
郑卫国平日并不管这些事儿,可事情闹得大了,还是传到他的耳朵里。他马上意识到战士们的精神生活实在太过贫乏,长此以往将有害于一支部队的成长。为此,他专门成立了一个文工团,把说书先生、唱大鼓的、说相声都请了去,极大地满足了战士们的心理需求。
这文工团的事情并没有到此为止,精彩的故事还会继续。不过眼下忻口军情紧急,这个话头暂且按下不提。
二连当先锋,一连搁哪儿啊?段双虎一听就急了,忙道:“团座,这先锋还是我们一连更合适,二连可以随后跟进。”
段双虎这么说,李大壮当然不服气了。两人越争越火,急得面红耳赤,唾沫星子飞得到处都是。三连长刘自达自知争不过他们,就没有发言。不过,看他的意思,也没打算放弃,似乎存着坐收渔利的心思
这个会议本来是要讨论是否出兵的,到了他们这里直接就跳到谁当先锋的问题上去了。郑卫国就问道:“谁当先锋暂且不提,你们是都同意出兵忻口啰?”
第四十九章 出兵山西
几位连长争着去做先锋,出不出兵的问题都被他们直接跳过去了,似乎这个问题并不值得讨论。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同意出兵。郑卫国话音刚落,张海岩就大声道:“团座,俺不同意!”
段双虎急了,说:“参谋长,你为啥不同意?”话说坏人姻缘,挡人财路都是不对的,让人当不成英雄就更加不对了。若非平日关系不错,段双虎只怕当场就要发火。
不等张海岩说出理由,于老根咳了一声,说:“不单海岩不同意,俺也不同意!”
大壮平日比较信服老根儿,搔搔脑袋问道:“为啥呢?”
老根儿一般很少发表意见,可今天的态度却很坚决。他说:“忻口现在就是个无底洞,填多少人进去都填不满。躲都躲不及的事儿,咱儿还自个往里跳?”
他敲敲烟袋锅子,又接着说:“阎老西儿是什么人,你们就没听说过?俺把话撂在这儿,咱们要是去了肯定会被推上前线当炮灰!”
平心而论,忻口会战晋绥军是拼了老命的。毕竟太原是他们的根本所在。太原一失,他们跟东北军就没什么差别了。可于老根这番话也没冤枉阎老西儿,拉友军垫背、当替死鬼的事情他肯定干得出来,而且以前就没少干过。
见大家意见不统一,郑卫国又问道:“李县长,刘连长你们两位也表个态吧!”
李震安斟酌了一下语句,说:“同为中国军队,支援太原也是应该的。可咱们刚灭了鬼子一个大队,鬼子能不报复?依我看,主力部队还得加紧备战,不易远行。”平安县是他的家乡,他自然不希望部队离开。
刘自达说:“军队的战斗力都是摔打出来的,俺觉得还是去一趟比较好。当然,这事儿还得团座拿主意。”
保安团“六大金刚”都表明了态度,刚好三对三。有趣的是,其中反对出兵的都是团部领导,支持出兵都是直接统兵的军官。
郑卫国只得拍板了,他看了大家一眼,说道:“我先说说出兵的弊端。主要有两个,一是鬼子可能趁虚而入,另一个是可能被拉上前线当炮灰。”
众人点点头,表示认同,哪怕要求出兵的三位连长也感到有些忧虑。毕竟这两点都是致命的,一旦应对失误,保安团这点儿力量可禁不起折腾。
郑卫国说:“我先说说第一个问题。我们的武装力量分为三个部分,主力部队,地方部队和民兵。按照之前的思路,主力部队在外线作战,地方部队在内线作战,民兵负责保护百姓。所以,我认为抽调主力部队去山西是可行的,毕竟还有地方部队和民兵留守。”
李震安急道:“地方部队战斗力还没有上来,怎么可能挡得住鬼子的大规模进犯?民兵就更不用提了。团座,我觉得还是您以前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的思路比较好。我们现在底子薄,实力弱,不宜将步子迈得太大。”
郑卫国说:“根据我的推测,鬼子近期大规模进犯的可能性不大。华北方面军一面忙着攻打太原,一面忙着南下徐州,哪里抽得出一个联队的兵力?至于一个大队的兵力挤一挤或有可能。可是我们刚刚灭了他们一支近八百人的部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